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科研简讯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6):650+691+740+748
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10月20—21日在长沙市湖南宾馆隆重召开。大会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和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  相似文献   

2.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4):829-830
各有关单位和专家:由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农业部农业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拟定于2005年11月25日至28日在湖南长沙召开。会议主题为农业环境污染监控、预警与修复,本次会议采取大会主题报告与专题研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届时将邀请有关院士、知名专家作特邀报告。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会议主题农业环境污染监控、预警与修复二、组织形式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农业部农业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编辑部承办单位:湖南农业大…  相似文献   

3.
正《湖南农业科学》创刊于1971年,是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农业大学联合主办的农业综合性科技期刊。自创刊以来,一直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刊宗旨,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始终把握时代脉搏,报道农业重大科技进展与成果。近年来本刊的学术质量、学术影响和行业知名度不断提升。2019年设有8个栏目:生物技术·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土壤肥料·资  相似文献   

4.
正《湖南农业科学》创刊于1971年,是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农业大学联合主办的农业综合性科技期刊。自创刊以来,一直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刊宗旨,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始终把握时代脉搏,报道农业重大科技进展与成果。近年来本刊的学术质量、学术影响和行业知名度不断提升。目前设有8个栏目:生物技术·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土壤肥料·资  相似文献   

5.
正《湖南农业科学》创刊于1971年,是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农业大学联合主办的农业综合性科技期刊。自创刊以来,一直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刊宗旨,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始终把握时代脉搏,报道农业重大科技进展与成果。近年来本刊的学术质量、学术影响和行业知名度不断提升。目前设有8个栏目:生物技术·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土壤肥料·资  相似文献   

6.
<正>《湖南农业科学》创刊于1971年,是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农业大学联合主办的农业综合性科技期刊。自创刊以来,一直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刊宗旨,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始终把握时代脉搏,报道农业重大科技进展与成果。近年来本刊的学术质量、学术影响和行业知名度不断提升。2019年设有8个栏目:生物技术·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土壤肥料·资  相似文献   

7.
2003年9月3日,第三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隆重召开。湖南省人大副主任庞道沐代表湖南省人民政府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湖南省农业厅厅长余英生到会作重要讲话。 这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茶叶学会、台湾茶协会共同举办,湖南省农业厅、湖南  相似文献   

8.
正《湖南农业科学》创刊于1971年,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星火计划促进会和湖南农业大学联合主办的农业综合性科技期刊。自创刊以来,期刊一直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刊宗旨,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始终把握时代脉搏,报道农业重大科技进展与成果。近年来本刊的学术质量、学术影响和行业知名度不断提  相似文献   

9.
经中国花卉协会批准,由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蜡梅分会、上海市绿化管理局和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上海世纪公园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八届国际梅花蜡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0年2月在上海与第十二届全国梅花蜡梅展览会同期召开,适逢上海世博会和中国花协二梅分会成立20周年,本届梅展及学术研讨会拟扩大举办。  相似文献   

10.
陵两优915是由江西博大种业有限公司和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共同育成的早稻二系高产新组合,该组合于2014年通过江西省审定,适宜在江西省及同纬度早籼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樊敏俐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175-17178
解析了新农村综合体的含义及多方面特征,总结了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条件。以资阳市雁江区文龙寺村为个案,运用上述理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资阳市雁江区文龙寺村具备了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基本条件,可以积极开展新农村综合体的试点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与全国大多庙会相异,川南天心庙会应其福泽范围有限,并不具备商业性质,故而更为传 统。通过对川南天心庙会前世今生历史变迁的回顾以及庙会场景的展示,得出庙会生死与乡村共同 体繁荣与式微之间的互构关系,归纳出林村天心庙会的三大特征,并认为复兴庙会文化本身就是乡村 公共性与乡村共同体的重建之路。  相似文献   

13.
以运城解州关帝庙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境内外游客对景区解说系统的评价因子,采用模糊评判法对境内外游客对景区解说系统效果的满意度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境内外游客对运城解州关帝庙景区解说系统的总体满意度一般。游客对景区解说系统构成要素的满意度有显著的差异,满意度最高的为导游讲解,最低的为景区标识牌的设立和制作。  相似文献   

14.
林啸  张海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99-13001
阐述了中国寺观园林现状及成都文殊院背景,解析了文殊院的景观空间形态特征是内向型布局的封闭型四合院,包含宗教活动区、生活活动区、园林休憩区3部分。从文殊院的禅宗建筑元素、内向型民族文化、建筑空间的宗教色彩、人文景观等方面探讨了禅宗意境对景观空间场所精神的各类影响,并提出文殊院在绿化、园林后期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以及空间过于封闭与周边与其呼应的历史文化载体的建筑和环境空间脱离等问题,指出景观保存是一个长期过程,要发挥历史文化载体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就不能只局限于载体空间内部环境的保护,还应加强其外部与其相关部分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论北京明清时期寺庙园林的造园艺术——以潭柘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潭柘寺是典型的北京明清时代的山林寺庙,依山而建,建筑布局采用我国寺庙传统格局,严谨规整,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道观园林的概念,阐述了道观园林和道教的关系,提出了研究道观园林的意义。从道观园林文化和意境研究、道观园林宏观格局研究、道观园林建筑空间研究、道观园林植物研究四方面,总结了现阶段道观园林的研究成果。提出现状存在的五个问题:道教和道家的概念不清;侧重精神文化理念分析,实践指导性研究薄弱;缺乏多学科综合;道观园林要素研究不全面;研究方法单调,并提出道观园林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北京寺庙园林的几种类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主要按园林位置、布局、功能的不同,将中国明清时期北京寺庙园林分成3种类型:(1)寺庙庭园,即以寺庙建筑为主,用树木,花卉、清泉、水溪、山石及台榭、亭廊点缀其间,如法源寺;(2)寺庙附属园林,即于寺庙外专辟独立园林,以园林为主,辅以建筑小品,如月河梵院及白云观;(3)山林寺庙,即寺庙设于风景区,寺庙与山水、森林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为宗教与自然风景的结合,如潭柘寺、戒台寺等.本文结合上述3种类型的典型寺庙,论述其造园的手法及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幽深清远的诗意空间——论武汉宝通禅寺园林空间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研究中国传统寺庙园林空间特征入手,对武汉宝通禅寺园林的整体空间布局进行了分析,并对各层次空间在幽深清远的意境营造上进行了阐述。结合武汉宝通禅寺园林空间艺术上的开合收放以及意境营造上的关系,指出现代城市园林空间设计中存在只注重功能完整和形式统一而缺乏满足精神需求的不合理现象,提出希望通过研究充满诗画艺术魅力的寺庙园林空间,能为人们创造出一片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面貌的快速变化,城市寺庙园林的发展问题日趋严峻。文章阐述了城市寺庙园林保护与发展面临的问题、遭受破坏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整体性保护。以武汉市古德寺为例总结得出整体性保护需要结合寺庙园林文化、整合外部空间环境及探索多种保护途径,使之适应城市生活的变化,并与城市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利用AHP法对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可为该旅游区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为其他旅游区的开发提供借鉴。【方法/过程】以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为例,采用AHP法构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模型,从生态旅游及历史文化资源要素、环境特征和开发条件3个方面筛选出生态旅游区的休闲娱乐价值、教育价值、科研价值、观赏价值、生态环境、配套设施、交通条件、市场环境等22个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获得各指标权重,进一步对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资源类型多样、旅游客源市场条件良好,旅游开发潜力较大,但是存在知名度不高、资源聚集度较低、旅游配套设施开发尚不完善等问题;根据评价结果对该地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