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在我的记忆中,童年无忧无虑的生活都是在家里的大园子中度过的,那里既是爸爸的育苗基地,也是我的小乐园。我总爱拎着小水壶这边浇浇,那边洒洒,我期盼着一棵棵小树苗快快长大。在一天天的期盼中,我长成了一个大姑娘,到了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学。城市的繁华与诱惑让我感受到了同学之间的差距,也深深地为我这护林员女儿的身份感到自卑,曾经深深热爱的那片绿地也在心底逐渐模糊。有一天,爸爸在我上课的时候给我送来家里  相似文献   

2.
<正>小山村祖辈的村庄,父辈的村庄,我的村庄,却不再是儿子、孙子的村庄了。那一条路叫柳树湾,那一块地叫碑子台,那一道粱叫滚牛洼,那一条河叫水担渠,那一种鸟儿叫伙恋伴,那一种虫子叫屎爬牛,那一种蜇手的草儿叫癣麻……山头那棵老梨树是野生的,河滩一行老柳是爷爷的爷爷栽下的。一棵棵老柳被岁月掏心成了朽木,但那一张千皴百裂的树皮,还在。春风从柳梢上归来,没牙老汉念叨着:"又活了一年!"  相似文献   

3.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父亲从山里移回一棵小樟树和一棵小柏树种在院子里。樟树又硬又直,而柏树看上去虽然直,却像竹子一样,软软的。两棵树一天天长大,两三年过后就差不多有两个人那么高了。有一年的冬天,雪下得非常大,越积越厚。天快黑时,柏树渐渐地有些支撑不住了,树冠不断往下弯垂,看上去随时都可能被积雪压断。而那棵樟树就不一样了,无论雪有多厚,它依旧笔直地挺立在那里,毫不动摇,很有一点"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气势,与柏树相比起来,樟树坚强的毅力真是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4.
弯枣树     
<正>这棵弯枣树长在我的记忆里,它现在是否还在世上我已无从知晓。离开老家好多年,故乡也仅只是我精神上的故乡了,那里的物事都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那棵弯枣树长在我家老屋的门前,老屋是建于民国年间  相似文献   

5.
正"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出生又生长于煤矿的我,通过电影里的这首歌,少年时就知道了我国有个大东北。也是由那时起,开始了对歌曲中与煤矿比肩的那片大森林的向往。多年后,我又知道了,那里有一座深藏于大森林里的小城,它的名字叫"伊春"。那里松涛滚滚,整个城市都掩映在无边的林海之中;那里松香阵阵,是闻名世界的"红松故乡"、被誉为中国的"林都"。盛夏,正值京城溽热难挨的日子,终于有机会去一了多年的夙愿。  相似文献   

6.
心中那抹绿     
正心中,最美的地方,那里山林葱郁那里大地染绿那里天蓝水清那里牧歌欢畅……那是,我的绿色情怀——题记绿,蕴含生命之色,涤荡着空气的魂魄。它美在朴实无华,不依恋繁华,也不需要衬托;它美在坚定执着,不畏惧严寒,也不在意被遗忘。绿色之美,美在自然。"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新绿之美,"杨柳千条花欲绽,葡萄百丈蔓初萦"是盛绿之美;绿色之美,更美在精神。它用强劲的生命力召唤着失意的心灵,用绽放的色彩感动着平凡的生活。我深爱着那抹绿,它的鲜活和灵动,一直流淌在我的  相似文献   

7.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听着这首歌,我想起那平凡的小草。它没有杨柳的多姿、桃李的多彩,更没有松柏的伟岸。但红花有了小草的陪衬才更加美丽,大地有了小草的生存才充满了生机。从小草,我又不由得想到那些象小  相似文献   

8.
雪松之巅     
教室窗外有一棵雪松。雪松是这个星球上最美的树种。我常常伫立窗前欣赏这棵雪松。它的每一束针叶都是绿中透出银白色,整棵树看去,就像被洒上一层薄薄的雪。在它看来,这六月雪还飘洒呢,这无数只手臂正伸展着在迎接那纷纷扬扬的琼粉银屑呢。说起雪松那重重叠叠的枝,真叹为观止。那最底层的,几乎是贴着地长出来,长长地微微往上仰,优雅而大方。所有的枝都大致与地面平行,但几乎没有两枝是互相平行的,这一支从这个方向伸展,那一枝就换一个方向,看似杂乱实则有序,谁都没有被遮住阳光,谁都可以承受雪花的飘洒。那些枝头,从树干的底部到顶部又渐次变短,于是整棵雪松就成了一座塔,一座结构复杂而精巧的塔,稳稳地墩在地上,让人顶礼膜拜。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走南闯北,见过不少的树。然而,唯有对槐树有着一种难忘的情结。因此,一见到槐树,便又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故乡滇西凤羽街上,那棵不时地让我感到亲切,而又隐隐生痛的那棵老槐树。在我的记忆中,故乡那棵拔地而起,又高又坚实的老槐树就有二、三人合抱那么粗了。虽然它身上有刀斧砍过的痕迹,但丝毫也没有影响到它抽枝长叶。它粗壮的枝桠像一把巨伞似的在天空撑开,托起一片蓝天,给人一种傲立苍穹的气魄。它成了被村子包围起来的一座森林,一个独特的世界。每当傍晚或饭后,三五成群的乡亲不约而同地聚集在老槐树下,乘凉聊天。年长者讲述着村  相似文献   

10.
岁月酿造记忆美酒,时间沉淀怀旧情感。弹指一挥间,离开家乡已经十多年了,这些年来,我每当思念家乡,总是想起村头那棵饱经风霜的老榆树。不久前,我终于回到了我的家乡——内蒙古自治区商都县西井子镇西井子村。站在村口那棵老榆树下,我久久伫立,思绪万千,这棵普普通通的老榆树勾起了我一段段难忘的记忆。老榆树是乡亲们的"样板树"。据老一辈人讲,这棵树已有100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1.
乔冠华与老梨树章含之1984年,冠华逝世后的第一个春天,也是我最悲痛的一个春天。那时院子里其他的树都开花了,唯独那棵老梨树默默地站在角落里,一朵花没有。我那时一看见梨树就哭而且见到朋友常流着泪诉说这老梨树的事故:“你说这树不怎么会有感情的?老乔对梨树...  相似文献   

12.
<正>与教学楼隔着一个操场,有一片小花圃,花圃里栽种的是杉木,数起来约有上百棵,整齐地排列着,俨然成了一片小小的树林。我就在教学楼二楼上课,随意往窗外一望,那操场对面的杉木林就尽收眼底了。每天,课上好后,或是在课余时间,我都习惯看着窗外,看着操场对面的那片杉木林。  相似文献   

13.
枣树     
正要是有一处属于自己的宅子,院子再小,我也想栽一棵树,要是苹果树、核桃树、枣树、梧桐树由着我来选,我会种枣树。那是因为我的父亲和母亲在拥有自己的宅院时就种了一棵枣树。依稀记得那是早春时节,母亲从我二舅家门外的一处浅沟里挖回来一棵枣树苗,粗细只有婴儿手腕一般。栽到院里活是活了,可是一年两年不见长粗,只长高了非常有限的几厘米。让人欣喜的是,它已经能开花,能结出虽然少但是既脆  相似文献   

14.
生命之根     
我在故乡生活了整整20个春秋,幼小的时候,就听说过流传于民间的那两句话:“问我祖先是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以及当年发生在那棵大槐树下与那棵大槐树有关的悲凉、凄惨的故事。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几位沿海省份的同学一听说我是从洪洞来的,他们欢呼雀跃拍着我的肩...  相似文献   

15.
弯枣树     
这棵弯枣树长在我的记忆里,它现在是否还在世上我已无从知晓。离开老家好多年,故乡也仅只是我精神上的故乡了,那里的物事都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那棵弯枣树长在我家老屋的门前,老屋是建于民国年间的老屋,属于山区特有的栏杆式建设,吊脚楼。弯枣树就长在我家稻场的坎下,树干约有水桶粗大,在约有一楼高的距离,枣树就向一旁弯去,那个弯处以上又长出无数的枝条。树虽畸形但很有生气。  相似文献   

16.
这不是一棵普通的树。它已载入兰州古树名录,编号125。就像人一样,有了名号。 我与这棵树结缘纯属偶然。去年冬天一次徒步上班时发现它。当时天刚蒙蒙亮,光线较暗,它就象一尊佛蹲在那里。我走近看它时,才清楚是一棵树。绿色牌子上写着:古树名木、树名旱柳,兰州市人民政府。  相似文献   

17.
我的故乡在豫东平原上,我的少年时代在那里度过。那时那里贫苦落后,1958年才第一次看到汽车。但几十年来,我忘不了这片上地,魂萦梦绕着故乡那片柏树林和培德爷。 离村二里地有片祖坟。坟头并不多,可柏树却有百十棵,都是罗汉柏。柏树常绿,树干个个比海碗口还粗,高也有十来米。从根部往上两米之内,绝无旁枝。上部蓊蓊郁郁的枝叶下垂着,冠树由下向上长成锥形,俨然是一座矗立的柏树塔。  相似文献   

18.
<正>年轻时读席慕蓉的诗:"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每每读到这句话,我心中涌起的不是乡愁的惆怅,而是淡淡的喜悦,尤其是"永不老去"四个字,我读时总会语调上扬,眼前出现一棵永远绿意葱茏的树。如果可以,我真想做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一棵在天地间昂然挺立的大树,不去计算它在风雨中站了50年还是80年,也不去细数它经历了多少风云变化,  相似文献   

19.
<正>在我的记忆中,童年无忧无虑的生活都是在家里的大园子中度过的,那里既是爸爸的育苗基地,也是我的小乐园。我总爱拎着小水壶这边浇浇,那边洒洒,我期盼着一棵棵小树苗快快长大。在一天天的期盼中,我长成了一个大姑娘,到了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学。城市的繁华与诱惑让我感受到了同学之间的差距,也深深地为我这护林员女儿的  相似文献   

20.
郑嵘  毛建峰 《中国林业》2010,(11):25-25
<正>走在江西省峡江新县城的玉华路、玉笥路上,一棵棵排列整齐的杨梅树在和煦的春风吹拂下,苍翠欲滴,尽显婀娜。在105国道的玉峡大道两旁,一棵棵高大的银杏、香樟泛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