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马克思自然观,在人与自然万物的同质同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方面是相通的,但在思维方式和对待自然的态度上是不同的。从现代生态伦理角度看,“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与马克思自然观相比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不能用“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取代马克思自然观。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在超越和发展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实践的人化自然观"。从本体论的维度、认识论的维度和价值论的维度来科学理解马克思的自然观,对于我们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价值。它有利于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利于我们选择科学的生存方式,有利于我们摈弃"唯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新自然观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从一定层面讲,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环境哲学和生态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先行者.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环境哲学思想.他们提出的人与自然统一的理论、合理地调节人类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设想以及实现人类从自然界两次提升的理想等,构成其环境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核.深入挖掘和梳理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环境保护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等问题从哲学的角度进行概括从而形成的一种理论体系,为人类如何正确的处理人与自然、社会、自身的关系、如何做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等问题提供理论指导。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县襄垣近年来发展迅速,但这座城市的环境也在静谧中被污染了。襄垣县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注重生态保护。马克思对相关自然观、实践观的论述中包含了大量的生态思想,对于当今人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指导襄垣县发展生态县城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生态环境的根本问题,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与自然界既对立又统一,人们改造与利用自然界必须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对实现我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建设美丽生态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以恩格斯生态自然观为指导,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树立环保意识;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模式,推动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整个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名字命名、由马克思恩格斯长期合作共同创立的。可是,一提到自然辩证法,不少人就自然想起《自然辩证法》,就自然想到恩格斯,似乎它只是恩格斯一个人开创的。这是一种误解。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作家,故意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立起来,使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自然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割裂开来,从而肢解马克思主义。这显然是别有用心的。  相似文献   

7.
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说明“实践一元论”的过程中提出了“绝对历史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他的“绝对历史主义”思想过分强调人的主体性,把自然仅仅看作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忽视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一种表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摒弃葛兰西的“绝对历史主义”思想,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自然辩证法与农业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门类或分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即对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认识)、科学观(即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认识)又是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论。也是介于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是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哲学概括和总结。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二者之间是互相渗透的。恩格斯说:“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以及地球生命共同体等三个基本维度,构成了生命共同体的本体论。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认识,在经典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的哲学基础上,实现了一系列理论创新。以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为科学理论遵循,坚持生态唯物辩证法,培养生态底线思维,对我国不断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在农村开展的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一直是党中央、国 务院高度重视的工作,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再认识,并指出实践 是连接自然界和人类的纽带。解决农村生态问题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当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时代。面临着这一趋势带给我们的种种困境,就必须有科学的方法论作为指导。因此,“回到马克思”已成为当今人们的普遍共识。重新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其中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对于我们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运用其科学的方法论来解读现实问题,其意义尤为深远。正如马克思早年的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两个论述就为我们今天研究人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这一视角的科学理解和深层把握将引领我们这批时代的弄湖儿”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的步伐,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未来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没有明确提出自然生态观的概念,但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系列理论论述中却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我们通过深入分析和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生态观,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历史维度是马列文论发展与创新的基本维度,“审美意识形态”论作为近年来文艺学科反思的焦点,有其复杂的理论背景和特定的历史语境建构。在中国近60年的文艺学科发展长河中,其理论的历史贡献不可忽视。“审美意识形态”是一个有机整体,纯文学观和泛文化思潮都没有从马克思历史实践观出发意识到这种整体性。  相似文献   

14.
周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755-3757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理论,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为逻辑起点,以自然与人的辩证关系为核心命题的科学体系。它揭示了自然与历史、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的中心内容是人道主义的生态伦理原则、自然主义的生态道德情感和共产主义的生态伦理信念。这种先进的生态伦理理论应当成为中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思想依据。结合"十八大"提出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这一重要体系,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的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通过论证实践的本质,即主体和客体间能动而现实的双向对象化,揭示其客观现实性、主体能动性、双向创造性、社会历史性等特点,提出了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服务、消费、调整关系4种实践划分形式。阐明了科学的实践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原则界限,它科学地解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明确提出并论证了人和世界、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的生命泉源。  相似文献   

16.
《茶经》是我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性著作,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物我同源”的“一体观”、“崇敬自然、遵循规律”的“自然观”、“天人调和、平和淡然”的“中庸观”以及“精行俭德、清心御欲”的“道德观”四个方面。在全球生态危机背景下,深入分析《茶经》的生态哲学内涵,并尝试从“整体观”、“系统观”、“自然观”等角度寻求其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契合,实现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生态理论的结合,对当下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无神论和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民本思想、"大同"社会理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直至中国化的重要前提和内在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的自然观指导.本文挖掘整理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颇族创世史诗《目瑙斋瓦》中的自然观,明确了景颇族朴素自然观表征的历史脉络,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天、地、人“三才”和谐统一的辩证思维方式,这对把握滇西景颇族维系生态平衡的民族传统,合理利用地方性知识促进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有现实意义,也对弘扬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从制度建设对高校先进性长效机制建立的重要性,阐述云南农业大学在构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制度成果,对高校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