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环县2009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环县2009年的气候特征及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兴修集雨工程;健全社会防灾保障体系;调整农业结构;加大人工影响天气投入力度等防灾减灾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取敦煌、瓜洲、玉门、酒泉、金塔5个气象台站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区域平均及相关对比分析的方法,将酒泉市区域沙尘暴天气的气候特征与地面气象要素进行相关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特殊的地理位置对沙尘暴天气的发展和加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降水量特少的地区降水对沙尘暴天气的发生无明显抑制作用;沙尘暴天气在湿度较大、温度偏高、风力偏小、蒸发量不大的年份发生较少;沙尘暴形成要满足3个条件,包括强冷空气、丰富的松散干燥的沙尘、冷暖气团的相互作用。大风是影响沙尘暴最为直接的因子,贡献率达95%;通过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沙尘暴日数预报方程,进行了回报和预报的检验,为预报沙尘暴日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今后的预报、预警和防灾减灾发挥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多伦地区沙尘暴过程气象要素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星灼  朱好  张宏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444-14446
笔者针对2004年3月在内蒙古多伦地区发生的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分析了沙尘暴发生时气象要素变化规律,为沙尘暴预测预报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NOAA/AVHRR数据,采用单时相乘积法计算土壤湿度,采用NDVI指示地表状况,利用地表土壤相对湿度旬平均值、NDIV旬平均值、风速以及三者的综合值与实测的沙尘暴旬数据,定性和定量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区土壤湿度、植被覆盖、风速与沙尘暴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风速是影响沙尘暴发生的关键因素,与沙尘暴发生成正比;土壤相对湿度与地面植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沙尘暴的发生,与沙尘暴的发生成反比;由平均风速、土壤相对湿度和NDVI组成的综合因子与沙尘暴发生次数及能见度的相关性高于风速与后二者的相关性,因此综合因子具有指示和监测沙尘暴发生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辽阳市1956—2009年气象资料分析了辽阳地区霜冻、风灾、冰雹、低温冷害、雪灾、高温、雷暴和沙尘暴等8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以期为各行各业特别是农业部门领导决策及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1981~2010年皋兰县各乡镇气象灾害(干旱、沙尘暴、暴雨洪涝和冰雹)数据,通过对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载体易损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等多因子综合分析,利用GIS技术和加权综合评价法,以及层次分析法对灾害风险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黑石和西岔处于干旱、沙尘暴和冰雹灾害的高风险区;九合和什川为暴雨洪涝高风险区,干旱、沙尘暴和冰雹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7.
利用卫星遥感监测2021年春季一次强沙尘暴天气,针对此次强沙尘暴过程的环流特征、边界层、物理量和沙源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前期无降水且气温异常偏高,地面解冻回暖,裸露地表土质疏松;500 hPa低槽、地面气旋和冷高压、地面冷锋是引起此次强沙尘暴的重要天气系统;午后气温日变化造成冷锋移至河套地区产生强烈锋生是造成此次沙尘暴的主要原因;强上升运动和动量下传为强沙尘暴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8.
对广河县自1967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主要气象灾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干旱是广河县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其次是冰雹、暴雨洪涝、低温冻害、大风,较少出现沙尘暴、雷电、雪灾、高温灾害,暴雨洪涝是造成危害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同时提出了对应的防御措施,对广河县农业生产趋利避害、防灾减灾及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环县农村经济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县是甘肃省18个干旱县之一和国扶贫困县,笔者分析了环县的自然生态条件、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并从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以项目促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善生产条件;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促使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科学合理;加快支柱产业开发,以龙头企业带动实行产业化经营方面提出了发展环县农村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利用近地面观测仪器,对2009年3月11日民勤治沙站3号塔监测站沙尘暴过程近地层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及其与沙尘暴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沙尘暴过程中PM10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西伯利亚冷锋是形成这次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温度、压强、湿度和风速变化均与沙尘暴的强度密切相关;PM10与沙尘暴的强度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沙尘暴时段PM10最大值为2.279mg/m3。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沙尘暴源区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区所辖3个旗县范围内的巴彦浩特、拐子湖、中泉子、吉兰太、诺尔公、头道湖、锡林高勒、阿右旗及额济纳族等9个气象台站1961年-2004年的沙尘暴逐次统计数据和土地利用、沙漠化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土地利用和土地沙漠化与沙尘暴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阿拉善地区沙尘暴的发生具有很大的时空差异,沙尘暴发生日数的代际波动较大;沙尘暴出现日数的变化是特定气候变化的反映,下垫面的持续恶化是该地区沙尘暴天气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下垫面与沙尘暴发生关系密切,戈壁地表不利于沙尘暴的发生,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对沙尘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锡林郭勒盟地区1961—2012年降水量、温度、大风、沙尘暴等观测资料,分析了锡林郭勒盟地区沙尘暴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初步讨论了下垫面因子与沙尘暴的关系。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盟地区沙尘暴总体减少的原因是影响沙尘天气气象因子的变化。大风日数与沙尘暴日数的变化趋势非常吻合,具有一致性;年降水量与沙尘暴天气发生日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即降水对沙尘暴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下垫面对锡林郭勒盟地区沙尘暴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沙尘暴与土壤相对湿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反相关关系,即下垫面条件对沙尘日数的变化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伽师县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而农业生产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加剧变暖,伽师县气候也发生异常变化,与此同时暴雨、冰雹、大风、沙尘暴等气象灾害频发,对当地农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基于此,本文针对伽师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灾减灾措施,以期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农业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及损失,进而为保障农业高产稳产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11年5月11日苏尼特右旗出现的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冷涡、强锋区及蒙古气旋、冷锋等是引发此次沙尘暴天气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沙尘暴天气发生于正涡度中心前正涡度平流中心一带,当负涡度转变为正涡度且受正涡度控制时发生发展,而且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形势,对于垂直气流的发生进而引发沙尘暴极为有利;下沉运动中心高度逐渐下降不断将高层动量向下传至低层,沙尘暴中心与上升运动中心和下沉运动中心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菁  孟祥周  陈玲  赵建夫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758-13760
通过测定水中TDS、F^-、Cr^6+、电导率及土壤TDS等指标了解甘肃省环县各乡镇井水水质情况,分析了F^-、Cr^6+与TD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样中TDS含量较水样中TDS含量稳定,高含量TDS土样主要集中在环县中东部,而高含量TDS水样集中在环县东部;水中TDS及对应土壤TDS含量呈正相关性,水中F^-、Cr^6+含量均与TDS含量呈负相关性;环县西南部水体中所含F-浓度偏高,应针对性地建设水处理设施。  相似文献   

16.
呼和浩特市近40年沙尘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呼和浩特市6个气象站1971-2010年沙尘暴天气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呼和浩特市沙尘暴发生日数的年际、月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沙尘暴灾害性天气进行危险性区划,进而对沙尘暴适宜发生条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沙尘暴灾害在呼和浩特市地区出现频率呈逐年减少趋势;具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集中于春季,发生危险性由中部地区向北部武川、南部清水河地区依次增大,其中清水河南部以及武川北部地区沙尘暴出现频率最大,其危险等级最高;春季气温回暖解冻,地表裸露,且多大风,气温适中,降水相对较少,适宜发生沙尘暴.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57—2012年环县逐月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等资料及1999—2012年紫花苜蓿产量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环县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5年环县年、季气温均呈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呈逐年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4.013 mm/10年,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其他3季降水量逐年减少,秋季降水量减幅最大,年降水减少是由秋季、夏季降水减少引起的;1999—2012年环县紫花苜蓿产量呈逐年增加趋势,紫花苜蓿年平均产量为1 860.5 kg/hm2,每年以100.9 kg/hm2的速率增加,产量线性趋势相关系数为0.604,紫花苜蓿产量增加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在对环县农业生产的外部条件光照、水分、土壤、植被以及生物资源等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改良农业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甘肃环县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面积9236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人口34万。曾是匈奴、羌、戎、狄等民族交往及古老秦陇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诞生了"环县道情皮影"这一民族民间艺术。环县道情皮影是"道情"与皮影相结合的产物,已有千年历史。历  相似文献   

20.
利用鄂托克旗1970-2011年40余年的逐日地面观测记录中有关气象灾害的观测资料,对鄂托克旗的干旱、寒潮、冰雹、大风、沙尘暴、暴雨等几种主要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发生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鄂托克旗主要气象灾害的分析,试图揭示鄂托克旗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