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壶茶泡饮五千年,冬去春来永相续,在漫长的岁月中,茶的工艺技术在变革,泡饮方法在演变,人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所有改变都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进入21世纪,茶消费总的趋势是:越喝越好越多越浓。  相似文献   

2.
1 前言 泡得一壶好茶,既要讲究科学,还要讲究艺术。所谓讲“科学”就是要了解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所谓讲“艺术”就是要选用合适器具以及实施优美的冲泡程序等。……  相似文献   

3.
“一壶春”中有乾坤 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的“一壶春”茶馆内,几十张红木八仙桌均是旧物,四周以明清镂花雕板装饰,洋溢出古雅的书卷气。当身穿蓝花大襟袄的茶娘把茶汤注入每个人的杯盏时,一股馥郁清纯的香味扑鼻而来,齿间留芳,沁人心脾。此茶亦称“百佛茶”,是许四海在宜兴专门辟地培植而成。茶馆一隅,停泊着  相似文献   

4.
茶香飘四海     
茶叶文化从农事的耕种、茶叶的制造已进入到茶叶品饮艺术;讲求的不只是“如何泡好一壶茶?”还要透过它,追求美感的表现,达到修身养性的效用。台湾的茶侣们很高兴承蒙香港中华茶叶文化研究中心之邀请,参加在  相似文献   

5.
针型茶的形态与冲泡方法对冲泡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龚淑英  顾志蕾  陈利燕 《茶叶》2001,27(1):44-47
应用不同形态的针型茶采用不同的冲泡方法与用具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细紧挺直的针型茶比粗短呈弯月形的针型茶冲泡时观赏效果好,针形茶杯泡的观赏性以采用中型玻璃杯(杯高100-110mm),投茶量2.0-2.5克,泡茶水温80℃左右,加水高度为针型茶长度4倍最为适宜;针型茶壶泡的观尝性,以采用圆柱型玻璃壶,投茶量3.0克(壶底直径120mm),泡茶用水70-75℃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黄灏 《茶叶》2006,32(4):86-86
中国茶叶博物馆在2004年环境整合工程中引进了许多特色植物,这些植物有的可以净化空气,有的可以调节人们的情绪,有的也可以像茶一样饮泡,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称之为“茶”。然而这些所谓的“茶”和真正意义上的茶是不同的植物种属,可以说没有一点亲缘关系,它们虽然不是茶,但又不能称为假茶,其真正的含义是这些植物的根、茎或叶经加工后当茶饮泡。因此,这些非茶制品在广义上便成了茶家族中的成员,这就是大家通称的“非茶之茶”了。  相似文献   

7.
漫谈功夫茶     
“功夫”茶不是茶名 ,而是一种“饮茶艺术”。宋代以来 ,流行于闽南和广东潮汕一带的功夫茶 ,把饮茶的艺术椎向科学而丰富多彩的境界。苏轼诗中曾说“闽中茶品天下高 ,倾身事茶不知劳”,对闽人饮茶评价甚高 ,说明功夫茶由来已久。据《清朝史大观》所记 :“粤之潮州府 ,功夫茶为最 ,用长方磁盘 ,盛壶一杯皿。壶以铜制 ,或用宜兴壶 ,壶小如拳 ,杯小如胡桃 ,茶必用武夷”。今天的潮汕一带普遍冲功夫茶 ,不过茶盘已改为下面能盛洗杯水的“茶船”,茶壶改为紫砂陶罐 ,俗称冲罐 ,并有二杯和四杯之分 ,茶杯则仍“小如胡桃”洁白晶亮。煎茶用小红炉 ,…  相似文献   

8.
现今武夷工夫茶艺是在继承古人煎茶、斗茶、点茶、分茶、鉴茶、品茶的传统品饮方法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 ,特别是明代崇尚品饮真味散茶 ,“盖杯茶”饮法的出现和清代风行泡饮鉴尝乌龙茶(“工夫茶”)壶杯泡饮法的继承和挖掘整理。形成总结出一套当今古朴典雅高尚的“武夷茶艺” ,也就是“工夫茶艺”。通过武夷茶艺这个载体 ,来体现茶道精神和茶文化的深厚含义 ,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新风尚的树立。《武夷茶艺》其程序二十有七 ,合三九之道 :恭请上座 焚香静气 丝竹和鸣叶嘉酬宾 山泉初沸 孟臣沐汤乌龙入宫 悬壶高冲 春风拂面…  相似文献   

9.
《福建茶叶》2008,31(Z1)
对于爱茶的人来说,手上有一泡好茶,那么欣赏它的时候少不得要寻得有好水好壶相伴.  相似文献   

10.
1 前言泡得一壶好茶,既要讲究科学,还要讲究艺术。所谓讲“科学”就是要了解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所谓讲“艺术”就是要选用合适器具以及实施优美的冲泡程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