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垄沟套种春玉米,马铃薯收获后套种大月菜,是一项分带轮作,垄沟种植集约利用农业资源,品种搭配,互利生长,充分利用地力,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高产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具有较高的产量及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红壤旱地多熟制分带轮作的增产培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壤旱地分带轮作三熟五收和三熟四收与传统的单作二熟耕作制的两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分带三熟五收和四收分别比单作两收增产57.9%和30.1%,增值114.9%和23.2%,提高光能利用率64.1%和36.6%,由于分带多熟轮作制增加了肥料投入,增加了养分转化率,土壤有机质、全磷和速效磷含量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4.
严慧敏 《耕作与栽培》2002,(3):10-10,22
淳安县位于浙江西部 ,地处北纬 2 9°11′~ 30°0 2′,东经118°2 0′~ 119°2 0′ ,水田 3熟制的搭配方式主要有麦 (油 )—稻—稻和麦 (油 )—稻—玉米两种 ,在麦 (油 )—稻—玉米搭配方式的栽培地区 ,由于杂交玉米的推广 ,季节矛盾一直比较突出 ,尤其是杂交玉米受霜害的危险性较大 ,影响了全年的稳产高产。为解决这个问题 ,从双季稻分带套栽技术成功的基础上 ,进行了早稻分带套玉米的试验 ,实践证明了早稻分带免耕套玉米具有明显的增产效益。同时也为扩大推广杂交早稻和杂交玉米开拓了广阔的前景。1 早稻分带免耕玉米的优越性早稻分带…  相似文献   

5.
旱地分带作是遵义市耕作制度的重要改革 ,推广以旱地分带轮作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技术 ,有利于缓解茬口矛盾 ,提高复种指数 ,防冷害、避伏旱 ,提高旱地的增产潜力 ,减少水土流失 ,改善生态 ,是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983年我市开始旱地分带轮作的试验、示范并逐年推广 ,到 1995年旱地分带轮作推广面积达 11.5hm2 ,旱地复种指数由1992年 96 %提高到 184 %。其中小麦、玉米、红苕 3熟分带轮作面积 8hm2 ,周年平均单产 590 .8kg/6 6 7m2 ,比 1982年未实施分带轮作周年单产 389kg/6 6 7m2 ,增产 2 0 1.8kg/ 6 6 7m2 ,增产率…  相似文献   

6.
旱地多熟分带轮作是在传统间套复种轮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种植方式。它不同于一般的间混套作,是传统经验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结合,将不同作物进行带状问套轮换种植,是耕作制度的一大改革。它能充分利用地力,光热资源,提高单位面产量,是旱地集约化经营的有效措施。德江县1985年引进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就近几年的推广实践,对德江县旱她多熟分带轮作前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瓮安县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技术推广回顾与发展前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是耕作制度上一项重大改革,是农业生产上一项重要增产措施,它是采用间套轮作技术,在同一块旱地上一年时间内把适宜作物安排在最佳的种植期和生育阶段,使各茬作物充分利用地力、时间、空间和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实现一地一年收获多季作物,改一年一熟、两熟为一年多熟的种植制度。根据我县生产实际,从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经验证明,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能科学地合理组配粮食、经济作物及绿肥作物的种植,确保粮、经作物生产正常进行,协调各作物之间相互关系,变相互矛盾为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使用地与养地…  相似文献   

8.
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是我省农业重点推广项目之一,是各作物良种,良法合理组装,充分利用光能的一项系统工程,是提高土地生长率,保持粮食稳定增长,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1996年,省总站下达计划指标30万亩,一年来,我站通过进一步改进种植模式提高作物复种指数,同时组装备作物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使全县粮食型,粮经型带状种植取得较好成绩。1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经济作物产值明显提高项目实施遍及全县26个乡(镇)542个村,涉及农户107982户,面积30.1227万亩。遵照农业部种植项目测产验收办法和省、地测产验收方案要求,采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贵州省旱地条件下因油菜、春玉米接茬困难,导致油菜扩种难度大的问题,提出的一种分带套作栽培技术模式。从品种选择、田间配置、种子处理、播种方法、田间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控等环节设定技术参数,为提高耕地复种指数,贵州省旱地扩种油菜提供空间,实现油菜扩面、提产、增效。  相似文献   

10.
11.
12.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是在玉米生育期间.通过地面覆盖一层薄膜。并应用优质中晚熟玉米良种、平衡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达到增温、保墒、除草、促进早熟,实现高产再高产的一项高科技栽培技术。近几年玉米地膜栽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无霜期短、热量贫乏的冷凉地区,也带动了地膜洋芋、地膜棉花、地膜花生等作物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13.
14.
地膜玉米高产群体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增产效果显著,已为国内外大量研究和生产实践所证明,其增产效应也有不少资料报道,但有关地膜玉米高产群体生理指标的研究资料甚少。我们于1990年在贵阳花溪对地膜玉米与露地玉米的有关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着重探讨地膜玉米与露地玉米群体的生理指标,以期为地膜玉米的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轮作换茬是我国反映用养结合的古老的农业措施,其发展由来已久。通过研究。本文将我国轮作换茬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撂荒、体闲轮作时期;(2)以豆科、绿肥和施用有机肥为主要养地特征的轮作换茬时期;(3)现代集约种植的轮作换茬时期。  相似文献   

16.
毕节地区推广玉米地膜栽培的回顾与展望左文涵,张荣达,胡贵忠(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玉米地膜栽培(以下简称地膜玉米),从1987年引进我区试验、示范到推广已经8年了。8年来,应用范围、规模迅速扩大,产量、产值显著增加,对于改善贫困山区农民的温饱...  相似文献   

17.
小拱棚地膜马铃薯复种甜糯玉米栽培技术,是一项经济效益高,又有效解决城郊种植早熟马铃薯连作障碍的实用农业技术,在甘肃省天水、陇南等地城郊已推广应用。本文对该项技术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8.
玉米大豆轮作遥感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黑龙江省北安市2014—2015年的Google Earth影像、多时相OLI数据和Rapid Eye影像,采用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构建了玉米大豆轮作遥感监测业务化技术流程。主要技术环节包括数据预处理、地块位置与面积信息的精准获取、农作物类型识别、精度验证、变化统计等5个内容。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区域总面积4528.7 hm~2,计有447个地块;其中,2014年玉米轮作为2015年大豆的地块为193块3794.4 hm~2,大豆轮作为玉米的地块为65块88.0 hm~2;采用地块逐一调查的方式进行验证,地块吻合率为100.0%。研究提出的技术方法具有较高的地块测量准确性和监测效率,可以作为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政策落实程度核查技术使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多年实践,分析肯定了全地面覆盖地膜玉米栽培比条状地膜覆盖玉米栽培具有更明显的增产,节水,经济效益,其适应范围广,应用前景广阔,是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海拔1700-2000m冷凉高寒地区玉米夺高产的新途径。同时简述了全膜玉米不同于条膜玉米的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安顺旱地分带轮作制中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模式,进行了玉米品种、密度,复合肥施用量和叶面肥喷施浓度4因素各具3水平的正交试验。经试验结果分析认为,安顺不同栽培玉米品种间实行育苗移栽产量差异显著,黔原3号,兴黄单89-2生产力较高;移栽密度是影响玉米群体产量的主要因素;不同复合肥施用量对玉米单株产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