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曲病菌厚垣孢子在侵染循环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我国稻曲病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影响稻曲病发生的几个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年的田间调查及试验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稻破口至扬花期的气候是年度间发病轻重的关键因素,生育期的长短与品种抗病力并无正相关关系,但生育期较短的品种易产生时间上的避病,偏施、迟施氮肥有利于病曲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稻曲病是真菌性病害,由稻曲病菌寄生所致。过去一直认为是“丰产病”。稻曲病在日本也有所谓丰年穗、曲等俗称。因此,人们认为一个稻穗上只有几个谷粒被侵害,对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大,忽视对发生规律和防治方面的研究。我省对这方面的工作亦作得甚少,未能引起足够重视。自70年代后期开始,稻曲病在江苏、安徽、江西和湖南等省逐年加重。近年来,我省由于品种、气候、栽培制度和施肥水平等因素的变化,稻曲病在黔北、黔中和黔东南等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农药市场信息》2003,(18):20-21
<正> 水稻稻曲病,又叫青粉病,南北稻区都有发生。水稻主要在抽穗扬花期感病。水稻生长后期生长过旺,抽穗前后遇多雨,高温(26~28摄氏度),该病易诱发。偏施氮肥,深水灌溉,田水落干过迟则发病更重。品种的抗病性有显著差异,尤其是今年种植的粤优938等品种极易感染稻曲病。另外,杂交稻制种田中尤以制种田母本发病重。发病后  相似文献   

6.
<正>稻曲病是在水稻穗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感染稻曲病的谷粒常炸开,似爆米花,不但造成水稻减产,而且病粒散出黄褐色粉末  相似文献   

7.
防治水稻稻曲病农药产品登记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几年来,水稻稻曲病危害日益加重,从而受到农业科技部门关注。分析其主要因素为水稻品种更新、耕作制度改变和施肥水平提高,逐步使稻曲病成为水稻主要病害,不仅影响产量、降低米质,同时稻曲病米粒及米糠对人畜有毒性。虽然选用抗疫品种、科学合理施肥,有利于减轻稻曲病的危害,而掌握施药适期及时使用农药防治,仍是有效控制稻曲病危害的重要措施,从而登记防治稻曲病的产品相应扩展。稻曲病危害加重后,为相关杀菌剂品种扩大了市场容量。据统计至今  相似文献   

8.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曲病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防治稻曲病危害的主要途径有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利用化学药剂防治和农业防治.本文介绍了当前主要栽培品种的田间发病状况,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水稻主栽及后备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辽宁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水平,从而为抗病品种选育、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在2015-2019年对辽宁省200个水稻主栽品种设置3个播期,在田间病圃内采用自然诱发法对稻曲病进行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年度间、同年度不同播期间,水稻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不同穗型水稻稻曲病发生程度不同,且显著差异。随着播期的推迟,稻曲病的发生程度明显下降,并且年度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0个供试水稻品种中表现高抗(HR)和抗病(R)品种分别为5个(占2.5%)和34个(占17.0%),中抗(MR)和中感(MS)品种分别为34个(占17.0%)和53个(占26.5%),感病(S)和高感(HS)品种分别为46个(占23.0%)和28个(占14.0%)。整体上,抗∶中∶感品种数的比值为19.5∶43.5∶37.0,结果表明辽宁水稻主栽品种稻曲病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南部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黑龙江省南部稻区稻曲病的抗性级别及稻曲病田间发病情况,采用自然感病辅以人工接种的方法,调查分析了62份常规粳稻田间稻曲病发生病穴率、病穗率、稻曲球粒数等指标。结果表明:病穴率范围为0.89%~90.00%,平均病穴率22.49%,病穗率范围为0.04%~14.11%,平均病穗率2.63%,病情指数范围0~5.02,平均病情指数1.08,筛选得到‘松粳14’、‘W01’、‘W38’等3个免疫品种,42个抗性品种,抗性品种共占87.10%,总体抗感比为54:8。黑龙江省南部稻区大多数水稻品种对稻曲病具有抗性,品种间对稻曲病存在抗性差异,生产上应该提倡种植抗性强的品种以防止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2.
稻曲病国内外研究现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徐传雨  谢关林 《种子》2001,2(6):31-33
随品种和栽培方式的变化,稻曲病的发生日趋严重,已成为水稻上值得重视的病害,本文对国内外关于稻曲病的病原生物学病害循环发病因素防治方法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水稻抗稻曲病数量性状座位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57个家系组成的大关稻(japonica)/IR28 (indica)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群体,采用高效引发稻曲病人工接种方法,以病情指数作为稻曲病的表型值。2007和2009年,鉴定亲本及RILs对水稻稻曲病的抗性。利用QTL Cartographer 软件,对水稻稻曲病抗性基因进行检测分析。两年共检测到qFsr1、qFsr2、qFsr4、qFsr8、qFsr10、qFsr11、qFsr12等7个QTL,分别位于第1、第2、第4、第8、第10、第11和第12染色体上,贡献率在9.8%~22.5%之间。其中,2007年检测到qFsr1、qFsr4、qFsr10、qFsr11、qFsr12等5个位点;2009年检测到qFsr2、qFsr8、qFsr10、qFsr11等4个位点,qFsr11、qFsr12在两年中均被检测到,对性状的解释率在18.0%~19.3%之间,使病情指数下降8.0%~16.3%,提高了抗病性。根据抗性位点加性效应方向,在qFsr1、qFsr2、qFsr8、qFsr10、qFsr11和qFsr12位点上,亲本IR28存在抗稻曲病的增效等位基因,大关稻具有减效等位基因,而位点qFsr4的抗性效应来源正好相反。qFsr11、qFsr12及其附近的标记可望在稻曲病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4.
1989~1990年对502份稻种资源进行了抗稻曲病鉴定。自然诱发及人工接菌的结果表明,品种(系)间抗、感反应差异明显;不同熟性品种(系)间的抗病性趋势表现为早熟>中熟>晚熟。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水稻稻曲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稻曲病是由稻曲菌侵染水稻稻穗引起的真菌病害,现已成为世界稻谷主产区主要的真菌病害之一,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产生重大的为害。由于此病害在早期发生较轻,因此,长期不被人们重视。为了加强人们对稻曲病的广泛认识,笔者从近年来国内外稻曲病研究进展入手,综述了病原菌在生物学特性、侵染过程、分子生物学、毒素等方面的研究以及稻曲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等,分析了稻曲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了将要开展的研究工作,以期为揭示稻曲病原菌致病机制及稻曲病有效防治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稻曲病是水稻的常见病害,主要发生在谷粒上,人、畜误食均会造成中毒现象。为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河北博嘉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多年的研发,生产出新型防治药剂。本为主要介绍了深蓝杀菌剂的特性及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高效防治稻曲病的药效,进行了3种药剂防治稻曲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氟环唑浮油和80%乙蒜素浮油对防治稻曲病的效果最好,防效分别达到90.68%、87.72%,25%咪鲜胺浮油防效较差,防效为69.14%.  相似文献   

18.
水稻稻曲病发生为害调查及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黑龙江省稻曲病的分布主要在南部地区,稻曲病的发生与不同年份的气象条件、小气候有关,7、8月份降雨量大、日照时数少、相对湿度大,稻曲病发生严重;不同水稻品种稻曲病发病程度不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孕穗期,喷施30%DT和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对稻曲病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可控制稻曲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铜制剂作为老牌的杀菌剂之一,曾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在中国,铜制剂也曾大量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如:硫酸铜,波尔多液等,但因为早期的铜制剂产品大多生产工艺落后,导致产品的安全性和可混性较差,加上我国部分农民科学和安全用药水平较低,可替代和选择的杀菌剂品种较多,使很多人对铜制剂的认识局限于:杀菌广谱,真细菌兼杀,不安全和可混性差,目前铜制剂的使用更多地集中于较专业的农民和用户手中。现在由澳大利亚纽发姆公司采用专利化学方法生产的新一代高科技超微粒铜离子杀菌剂——铜高尚27.12%悬浮剂,不但保留了铜制剂真、细菌…  相似文献   

20.
水稻秀曲病是由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ke)Tak]引起的水稻穗部病害,稻曲病不仅引起产量损失[1-2],而且稻曲病菌产生的霉素可引起人畜中毒[3-4],本文对稻曲病粒出液对稻种发芽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