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治疗效果和对心电图、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给予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3 mL(含2850IU抗XA因子),每12h一次,共10d,并配合得当的护理。结果:26例中显效14例(占53.8%),有效9例(占34.6%),总有效率达88.5%(23/26)。心电图ST段各型治疗后均显著改善,ST段总均数由治疗前(0.113±0.071)降为治疗后的(0.068±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测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脆性、血小板黏附率明显降低(P<0.01)。3例患者注射部位出现小出血斑,其余患者均未见皮下出血或内脏出血倾向,也未见皮疹等过敏反应,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未见显著改变,肝肾功能检查也正常。结论:配合得当的护理,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效果确切,并可使患者心电图、血流变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小剂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明确诊断的 UAP患者 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2例 ,治疗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 50 mg加入 2 50 m L的液体中静脉滴注 ,2~ 4 mg/ h,每天 1次 ,连用 7d;对照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 0 .4~ 0 .6m L,腹壁皮下注射 ,每天 1次 ,连用 7d;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每天发作的次数、常规心电图 ST段压低的总和 ( ST) ,以及治疗期间发生的心脏事件。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分别为每天 (5.1± 2 .2 )次和 (1 .3± 1 .1 )次 ,对照组为 (5.3± 2 .5)次和 (1 .4± 1 .2 )次 (均 P<0 .0 1 ) ,常规心电图 ST治疗组为 (2 .8± 1 .8) mm和 (1 .2± 1 .1 ) mm,对照组为 (3.0± 1 .9)mm和 (1 .3± 1 .1 ) mm(均 P<0 .0 1 ) ;治疗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AMI) 3例 (9.4% ) ,死亡 4例 (1 2 .5% ) ,对照组发生 AMI2例 (6.2 % ) ,死亡3例 (9.4% )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静脉滴注小剂量肝素治疗 UAP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疗效相当 ,但前者不良反应较轻 ,且价格低廉 ,可作为 UAP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9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参麦组48例和联合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参麦组加用参麦注射液30 mL静滴,每日1次。联合组加用参麦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并使用低分子肝素5000单位,每12 h皮下注射1次,均连续使用14 d。结果联合组对心绞痛的有效率为88.0%,明显高于参麦组的62.5%(P<0.01)。联合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发作时持续时间比治疗前明显减少,且治疗后联合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发作时持续时间比参麦组减少得更为明显(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联用参麦对不稳定心绞痛有良好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纤酶,疗程为12d。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缺血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0.01),且其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12导联中ST段压低的导联数(N ST)和ST段压低数值的总和(∑ST)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降纤酶对UAP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酚妥拉明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分为治疗组和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和酚妥拉明。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临床疗效、血气分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和酚妥拉明是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50例,采用胞二磷胆碱加血栓通作常规治疗;抗凝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抗凝组及对照组(P〈0.01或0.05);抗凝组和对照组间的疗效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能明显的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95例的随机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9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组(95例)和常规组(95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应用肠溶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钠等),疏血通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静滴。治疗10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以及凝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变化,有无出血现象。结果疏血通组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发作频率、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总时间等方面改善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胆固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且疏血通组较常规组能明显降低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P〈0.05)和纤维蛋白原(P〈0.01)。凝血功能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临床出血现象。结论对于UA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疏血通可改善冠脉血供,降低血脂、血粘度及降低纤维蛋白原。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的动态心电图表现吴梅丽,梁海华,张小玲,冯晓霞,董静(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电图室,湛江524001)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一种复杂多变且不稳定的临床综合征,且易发生心肌梗塞,发作时可有多种心电图异常表现,本文就我院近年来资料完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3 2例用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按 0 .0 1mL/kg每 12h皮下注射。对照组 40例用传统中药血栓通注射液 75mg× 4支用 5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或生理盐水 2 5 0mL稀释静脉滴注每天 1次。治疗时间均为 10d。 10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凝血功能改变。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Hc =4.760 ,P <0 .0 5 ) ;两组患者在治疗 10d及 3个月后与治疗前对比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且以治疗组改变更为显著。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 ,凝血酶原时间相对延长 (P <0 .0 5 ) ,纤维蛋白原下降 (P <0 .0 5 ) ,而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快速、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回顾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PLT)无变化(P>0.05),FIB水平、APTT水平、PT水平、TT水平、PA-ADP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FIB水平、APTT水平、PT水平、TT水平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后仅PA-ADP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80.00%;且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消失及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心绞痛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心绞痛症状,具有较高安全性,为预后改善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压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缓释片组和平片组,每组6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缓释片组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平片组则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观察两组治疗后血压变化和达到目标心率所需要的时间和耐受剂量,并记录副反应。结果两组均能有效减慢心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达到目标心率所用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缓释片组的平均收缩压标准差与平均舒张压标准差分别为(12.61±3.25)和(11.06±3.09),均明显低于平片组的(13.96±4.41)和(12.65±4.88)(P〈0.05);且缓释片组治疗2周后耐受药量为(94.75±8.20)mg,明显高于平片组的(48.15±14.77)mg(P〈0.01)。结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降压平稳,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AMI不适合溶栓者47例。随机分为A、B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加腹壁皮下注射LMWH 0.4mL(4100 AxaIU),每组12h 1次,连续7d,B组加用肝素钠25mg(3125IU),每4h 1次,静脉滴注。连续7d,观察用药前后心绞痛发生频率及心功酶变化情况。结果:A组梗死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治疗14d后心肌酶基本恢复正常,亦没出现严重出血情况。结论:对未能溶栓的AMI患者加用LMWH治疗,具有较好抗栓作用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单用乙酰水杨酸和联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剂(希弗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乙酰水杨酸+希弗全)和对照组(乙酰水杨酸),疗程1周.结果1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37%,对照组为67.44%(P<0.05);观察4周后,治疗组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对照组发生6例(9.38%)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剂配合常规治疗能有效减低心肌梗死发生率,并显著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用该方法联合治疗UAP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对并发高凝状态的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2例确诊并发高凝状态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在给予激素、利尿、降脂、抗凝等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双嘧达莫2~3 mg/(kg·d)治疗;实验组予双嘧达莫2~3 mg/(kg·d)治疗,并以低分子量肝素80~100 U/(kg·d)皮下注射。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5 d的各项凝血指标和治疗后4周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实验前各项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时实验组血浆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4周后,实验组缓解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并发高凝状态的儿童原发肾病综合征的近期疗效良好,能明显改善高凝状态,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LMWH注射液治疗,每次0.4mL,每日两次,腹壁皮下注射,连续7d。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分子量为40000)注射液,每日1次,每次500 mL,静脉滴注,2h内滴完,连用7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记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粘滞度降低,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和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能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有明显的改善血液循环及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气压波治疗仪治疗在预防卵巢癌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100例卵巢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及营养治疗,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气压波治疗仪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3 d及术后第5天血浆D-二聚体含量、下肢血流平均速度、下肢肿胀、下肢疼痛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5天血浆D-二聚体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下肢血流平均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下肢肿胀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能有效地预防妇科手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发生,而对凝血机制无影响,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低分子肝素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伴高凝状态的治疗效果及其副作用。方法 :对 2 1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伴高凝状态的患儿在激素治疗的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 ,剂量为 60~ 10 0抗因子活性单位Xa/(kg .d) ,观察治疗前后 2 4h尿蛋白定量及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血D 二聚体的变化。另设 2 1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 8周时 ,治疗组较对照组 2 4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 (P <0 .0 5 )。 2周时 ,治疗组 19例血D 二聚体恢复正常 ,而对照组只有 12例恢复正常 ,(P <0 .0 5 ) ;治疗组 2 0例血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恢复正常 ,而对照组只有 14例恢复正常 (P<0 .0 5 )。治疗组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在治疗前后变化均不明显 (P >0 .0 5 )。治疗组与对照组血纤维蛋白原在治疗 1周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周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低分子肝素可降低尿蛋白 ,抗凝效果较双嘧达莫好 ,是治疗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安全有效的抗凝剂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老年人慢性肺心病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92例老年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MWH组各46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LMWH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4100~6150IU每日1次,皮下注射,疗程10d。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凝血指标及血气分析。结果LMWH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67.4%(P〈0.05);LMWH组患者治疗后氧分压(PaO2)升高、抗凝血酶原Ⅲ(AT-Ⅲ)升高,血浆黏度、血纤维蛋白原(FIB)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PaO2升高、PaCO2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MWH组血浆黏度、FIB、AT-Ⅲ及PaO2、PaCO2治疗前后变化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肺心病患者血黏度增高,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可作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稳心颗粒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MB)、万方数据库(WANFANG)、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时间截止至2019年03月31日。由两名评价员根据Cochrane手册分别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和相应的描述性分析。结果 本系统评价共纳入16项研究,对其中14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患者1 457例,包括观察组729例,对照组728例。其中8项研究观察组为稳心颗粒联合曲美他嗪+常规治疗,对照组为曲美他嗪+常规治疗;6项研究观察组为稳心颗粒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为单纯使用曲美他嗪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类观察组分别与其对照组进行比较,心绞痛临床有效率、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则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研究过程中,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但所有研究均未报告患者治疗后随访情况,稳心颗粒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明确。依据现有证据,稳心颗粒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因纳入文献质量不高,样本量少,严重影响结果的可靠性,今后仍需开展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疗效验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