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帆  张万军 《华北农学报》2007,22(B08):167-171
通过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方法和小型称重式蒸渗仪法,对太行山典型草地黄背草群落蒸散进行研究,结果得出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整个生长季黄背草总蒸散量为730.4 mm。小型蒸渗仪法整个生长季总蒸散量为753.6mm。由相关分析得出蒸散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相关,建立关系式为ET=31.672LAI-47.424,R=0.616。通过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调整叶面积指数后,测定黄背草的两种方法呈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R=0.854,回归方程为ETm=0.803ETl+10.916,R=0.854。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通过对太行山低山区主要植被黄背草、荆条及其混合植被下的土壤水分及以上3种植被水分利用状况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下土壤贮水量的季节变化随着降雨量及季节变化而变化,植被生长期降雨量多的年份,土壤贮水量大,降雨量小的年份,土壤贮水量小;3种植被不同坡度下水分利用效率,平坡大于斜坡,丰水年,混合植被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枯水年,黄背草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处理下三江平原寒地水稻生理生态需水变化特征.试验在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农田综合试验场进行.采用非称重式蒸渗仪(有底无底测坑)和小型蒸渗仪对间歇灌溉(IT)、湿润灌溉(MT)和淹灌(csF)条件下的稻田蒸散量、渗漏量和棵间蒸发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间歇灌溉、湿润灌溉条件下的水稻蒸腾量与淹...  相似文献   

4.
基于大型称重式蒸渗仪研究北疆滴灌麦田蒸散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杰  吴杨焕  陈锐  杨平  柴顺喜  崔静  马富裕 《作物学报》2016,42(7):1058-1066
基于大型称重式蒸渗仪研究了北疆地区滴灌冬小麦不同时段(生育阶段、日、时)的农田水分蒸散特征,分析了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因子对农田水分蒸散的影响及产量和蒸散的关系,旨在为北疆地区滴灌冬小麦的灌溉制度制定提供理论依据。3个灌水处理分别为全生育期灌溉375、600和750 mm。结果表明,在滴灌冬小麦全生育期内日蒸散量为抽穗–乳熟>拔节–抽穗>乳熟–成熟>返青–拔节>播种–越冬>越冬–返青;在一天中,滴灌冬小麦农田水分蒸散主要发生在8:00–20:00,夜间20:00–8:00蒸散量较小且比较稳定,时蒸散量随天气变化而改变。滴灌条件下,冬小麦的棵间蒸发量占农田水分蒸散的25.2%~28.3%。棵间蒸发与土壤含水率和叶面积指数具有良好的二元二次模拟关系,拟合系数为0.98。综合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滴灌冬小麦的蒸散量为600~650 mm。本研究对合理制定滴灌冬小麦的灌溉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民勤荒漠植物非称量蒸渗仪试验系统研发过程,对民勤不同监测时段的非称量蒸渗仪结构设置、试验监测及其监测结果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民勤非称量蒸渗仪试验研究起步较早,先后经历了5代非称量蒸渗仪试验系统的研发改造过程。第1、2、3代非称量蒸渗仪试验系统的建立,使民勤荒漠植物蒸渗试验得到逐步发展与完善;第4代荒漠植物非称量蒸渗仪试验系统增设了渗漏监测,模拟了荒漠植物真实的补水状态,设计出不同地下水恒位补偿式蒸渗仪和渗漏型蒸渗仪,实现了地下补水与地面灌水试验的同步监测;第5代荒漠植物非称量蒸渗仪试验系统通过扩容改造,实现了荒漠植物林木与林分尺度蒸渗试验的同步监测,并基于电子传感技术实现蒸渗监测自动化管理,为尺度水平荒漠植物蒸散耗水研究及其监测数据的网络资源共享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黑河流域玉米农田蒸散(ET)特征,以黑河中游农田生态水文试验站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通过彭曼法(P-M)计算得到农田参考蒸散量,与涡度相关系统实测蒸散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期内,2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彭曼法可以精确的反应农田实际蒸散量。利用彭曼法计算结果分析表明,试验地在玉米生长季,ET日变化呈现早晚低,中午高的变化特征,但受当地气候影响,正午蒸散值有略微的下降,出现具有"蒸散高地"现象的"单峰型"变化曲线;最大日峰值出现在大喇叭口期,为0.39 mm/h,最低日峰值出现在完熟期,为0.19mm/h。ET季节变化动态明显,与农田灌溉、降雨季节分布以及玉米叶面积指数密切相关;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等因子共同影响农田蒸散;5月的蒸散值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仅占玉米生长季蒸散总量的5.0%,6月蒸散剧烈增加,7月达到最高,8月仍维持在一个高水平,6-8月蒸散量占玉米生长季蒸散总量的82.0%,9月蒸散量急剧下降,仅占玉米生长季蒸散总量的13.0%。  相似文献   

7.
2005年,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运用大型蒸渗仪对当前滴灌栽培模式下棉田的蒸散量进行了监测,以寻找影响棉花膜下滴灌蒸散量的主要因素,确定棉花高密度膜下滴灌的最佳灌溉量,并根据棉花生长状况及实际蒸散量,确定其最大耗水时段及耗水量,制定科学的灌溉模式,使棉花膜下滴灌达到优质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8.
蒸渗仪对研究农田水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厘清蒸渗仪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更好地应用其进行农业科学研究。笔者通过系统梳理中国近二十年来蒸渗仪的发展情况,总结了蒸渗仪的测量原理及分类,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和微型蒸渗仪等制造工艺的发展,以及蒸渗仪在作物蒸发蒸腾量、地下水浅埋区地下水利用、干旱半干旱区凝结水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认为未来蒸渗仪应面向网络信息化发展需求,以实现网络终端调控、在线交流和网络信息共享等目标;应综合考虑观测任务及长期应用等,结合其他仪器以站(群)方式发展,同时考虑环境效应;应参考研究区土壤状况、水文气象等统一制定微型蒸渗仪区域参考标准,而非大范围行业规范;应重视地下水-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各界面水分运移机理与应用研究;应考虑其在学科、行业等基础研究中的支撑作用,研究对象应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石羊河流域蒸发渗入的变化规律,基于LG-I 型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对3 种不同代表年份和不同季节背景下不同环境因子对蒸发渗入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比较各项环境因子与蒸渗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项环境因子对蒸渗影响的程度为:降水>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对蒸渗变化的影响最直接,两者相关性较高,其他3 项因子间接影响蒸渗变化。且降水最多年份蒸渗与各项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高于其他年份,各个季节中夏季蒸渗与各项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高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10.
四种观赏草在北京地区的蒸散规律与适宜灌溉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多年生观赏草在北京地区的水分需求,2006年采用蒸散量反馈式灌溉方法,利用小型蒸渗仪研究了4种观赏草野古草、细茎针茅、宽叶拂子茅、蓝羊茅的蒸散规律.6-10月间,除10月外,4种观赏草间的蒸散量存在显著差异;除蓝羊茅外.同一种观赏草不同月份间蒸散量差异显著,野古草、细茎针茅、宽叶拂子茅、蓝羊茅6-10月的总蒸散量分别为812.84,642.26,524.02,333.49 mm.暖季型观赏草野古草和宽叶拂子茅9月蒸散量最高,冷季型观赏草细茎针茅和蓝羊茅7月蒸散量最高.根据2006年的实际降雨量,野古草和细茎针茅7-10月均需灌溉,宽叶拂子茅和蓝羊茅9、10月需灌溉,适宜灌溉总量分别为440.80,268.45,267.09,108.02mm.利用Penman-Monteith蒸散量经验模型计算各月的潜在蒸散量ET0,得出野古草、细茎针茅、宽叶拂子茅、蓝羊茅6-10月的作物系数分别为0.63.2.15、0.64~1.84、0.38~1.46、0.56~0.77.根据实测蒸发皿的蒸发量计算出野古草、细茎针茅、宽叶拂子茅、蓝羊茅6-10月的需水系数分别为1.02~3.40、0.94~2.47、0.61~2.31、0.89~0.98.对估算灌溉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