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3 毫秒
1.
光肩星天牛是阔叶树种的蛀干害虫,该虫曾使个别省区的林业遭到毁灭性的灾害。巴盟90年代初发现光肩星天牛危害,1992年到1994年全盟因光肩星天牛危害而砍伐虫害木58万株。砍伐大大降低了危害程度,减缓了天牛传播蔓延的速度,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控制天牛的危害。据1998年全盟普查,发生面积由原来的10万亩增加到25万亩,而且部分疫区虫株率增加,虫口密度上升。总结过去几年的治理经验,就今后巴盟光肩星天牛治理提出以下对策。一、光肩星天牛在巴盟的发生危害现状及治理对策据1998年普查结果,巴盟光肩星天牛发生面积25万…  相似文献   

2.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ach)是杨、柳、榆等树种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我区长子、高平、屯留、阳城、晋城等地猖獗发生,蔓延成灾。据受害严重的长子县调查:全县达椽材以上的杨树受害的约300万株,有虫株率80%;平均虫口密度32.7头/株,最高达172头/株。由于该虫的为害,受害木树干内虫道交错,树干外千孔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哲里木盟奈曼旗等地的光肩星天牛危害比较严重,如新镇林场8.18万亩林地,光肩星天牛的危害率达1 00%,虫口密度在17~30头/株.光肩星天牛是林木蛀  相似文献   

4.
1997~ 1999年通过系列防治工程连续对为害国槐、柳树、毛白杨等行道树上的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锈色粒肩天牛 Apriona suainsoni、星天牛 Anoplophora chinensis和桑天牛Apriona germari等蛀干害虫进行治理 ,树木平均虫蛀率由 56. 74 %降低为 0 . 96% ,平均虫口密度由原来的 35. 53头 /株降低为 0 . 2 4头 /株 ,控制了天牛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光肩星天牛是我国的重要检疫害虫,现遍布广东省以北青海省以东所有省份.主要危害杨、柳、榆、槭等阔叶树种,一经感染,就会造成部分长势衰退的树木主校或侧枝干枯,严重者全树死亡.光肩星天牛不仅危害大树,也危害幼树.大树虫口密度达到15只,幼树有1只,就能造成严重危害.光肩星天牛在三北地区已造成毁灭性危害,宁夏仅1990~1991年就砍伐虫源木1500万株,给宁夏造成经济损失2.5亿元.内蒙古、甘肃每年砍伐都在200万株以上.  相似文献   

6.
表述杨树天牛(主要指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发生危害程度主要是以虫口密度、有虫株率作指标。在调查中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天牛的危害部位通常很高,特别是光肩星天牛,其产卵的部位在树木的上部及枝权处,避荫的地方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准确地调查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性,解决这种问题的途径主要有3个:1.花费较大的人力、借助于简  相似文献   

7.
为防治危害北京地区柳树上的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薄翅锯天牛(Megopis sinica),采用对环境安全的天敌昆虫进行了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直接在光肩星天牛幼虫上接天敌的平均寄生率为63.33%,模拟自然木段释放花绒寄甲卵的为73.33%,直接危害木段的为76.67%。另外,可以寄生薄翅锯天牛1~3龄低龄幼虫,平均寄生率为63.33%,而不能在室内寄生4~5龄的幼虫。在林间条件下,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光肩星天牛的虫口减退率可达90.98%;释放花绒寄甲卵,光肩星天牛的虫口减退率达到80.82%。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黄斑星天牛有虫株率、株虫口密度相关性调查分析,提出了不同种群密度下有虫株率与株虫口密度之间的回归式,并对利用有虫株率估计株虫口密度的方法进行了评价,同时对黄斑星天牛株虫口密度林间调查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光肩星天牛虫害伐倒木熏蒸灭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近年来在我区长子、高平、屯留、阳城、晋城等地猖獗发生,有虫株率80%,平均虫口密度32.7头/株,最高达172头/株。为了防止扩大为害,我们对伐倒木进行了熏蒸灭虫试验。熏蒸分别在空闲房屋和塑料薄膜帐幕中  相似文献   

10.
定襄县地处忻定盆地东部 ,土地肥沃、水源充足 ,适宜多种树木的生长。但由于受光肩星天牛 (以下简称天牛 )的危害 ,主要树种箭杆杨、钻天杨、北京杨、河南白榆等树种 ,树梢干枯 ,树干虫孔累累 ,一片片农田林网带断网破 ,树木大量死亡。平原农田林网遭到严重破坏 ,防护效益、经济效益明显下降。据统计 ,全县受害面积 0 .7万 hm2 ,占平原林网的 38%。面对灾情 ,县林业局牵头组织起 30人的调查队伍 ,对天牛的发生情况、危害程度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原省林科所科技人员的指导下 ,结合具体情况 ,县上拟定了切实可行的防治光肩星天牛害虫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研究了管氏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的控制作用,旨在找到呼和浩特地区园林生产应用中控制光肩星天牛的生物防治新途径。在温度20±2℃、相对湿度60%±5%的室内环境下,研究了管氏肿腿蜂对不同虫龄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情况。结果表明:管氏肿腿蜂对低龄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率较高,对高龄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率较低。同时研究了不同虫蜂比对光肩星天牛幼虫致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接蜂量下,在虫蜂比为1︰1、1︰5、1︰10、1︰15时,寄主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74%、5.10%、15.88%和16.68%。经过分析,认为在呼和浩特地区,可于9月份根据虫口密度以1︰10的虫蜂比防治光肩星天牛。  相似文献   

12.
以伊宁市农田防护林黄斑星天牛、白杨透翅蛾、青杨天牛和榆木蠹蛾四种钻蛀性害虫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不同树种危害及垂直分布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树种配置林带中各树种的被害率及虫口密度具有明显的差异,从虫口密度及危害率看,青杨天牛危害最重,黄斑星天牛其次,榆木蠹蛾和白杨透翅蛾危害较轻。4种蛀干害虫在各种不同树种上的分布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光肩星天牛集中分布在树干4m以下的位置;青杨天牛则以树高2~4m区间内的分布居多;榆木蠹蛾在箭杆杨和合作杨上完全分布在树高2m以下,而在榆树上分布在树干0~4m以内位置;白杨透翅蛾在速生杨上集中分布在树干4m以下。  相似文献   

13.
光肩星天牛严重为害杨、柳、榆等速生树种。由幼虫蛀入村干木质部,穿食隧道,破坏枝干,影响林木生长,且易造成风折,是杨、柳等林木的毁灭性害虫。 我场南大寺林区,三千余亩杨树均遭此虫为害。据调查,七年生加杨林,平均被害率达60%,株虫口密度平均为3.3只;六年生杂交杨平均被害率达32%,株虫口密度2.3只。林木被害处隧道纵横,容易遭风折断。例如,1972年7月26日  相似文献   

14.
锈色粒肩天牛A priona sminsoni (Hope)是一种钻蛀性害虫,破坏性极大,主要危害国槐Sophora japonica、柳树Salix matudana Koide等.该虫于1996年随城镇国槐绿化大苗的调运传入阳谷县,近年来危害普遍,特别是北环路及谷山路受害较重,齐南路至阿城段稍轻.根据2010年的调查,全县1.5%的树木受害死亡,县城内受害树木有虫株率达70%,单株虫口密度平均12头,重者达55头,其它路段虫株率也达到35%.根据调查的表现来看,单株虫株率达20头以上的树木,受害木林木质部严重受损,主干以上出现枯黄而死.通过2010和2011年连续两年的有效防治,该县国槐锈色粒肩天牛的有虫株率下降到20%,单株虫株率下降到平均6头,并对锈色粒肩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鸟州县1976年实现林网化后,农业生产稳步上升.近年来,杨树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杨树光肩星天牛的为害也日益加重.受害严重的林网,已失去防护林作用,必须更新.为保护林网,1982年,全县进行了光肩星天牛防治的试点工作.防治当年,虫口密度由防治前平均每株23头下降到10.5头.具体做法如下:一、搞好虫情预报  相似文献   

16.
对光肩星天牛进行了3年的调查研究,摸清了该虫对垂柳的危害情况.株被害率为100%,虫口密度最低为4头/株,高达42头/株,平均为19头/株;为害枝干高度在251~400cm处占63.95%;粗度在4.1~10.0 cm占70.93%,而4.1~6.0 cm处占29.65%.受害后枝干易受风折,造成枯枝断梢,严重的导致整株死亡,被伐除的占24.63%,这样不仅影响垂柳的正常生长和树形美观,还有损市容市貌.  相似文献   

17.
利用椴树吸引光肩星天牛成虫产卵又抑制其卵及幼虫发育的特殊功能,对失去生物控制天牛危害能力的林木和林分,实施控虫生物因子补偿及诱控功能的放大,调控天牛种群数量。椴树和杨树分别套笼接虫,诱控树种上的平均产卵刻槽数为15.8个/株,孵化率为0;合作杨上的平均产卵刻槽数为16.1个/株,孵化率为10.56%。光肩星天牛对沙枣和几种感虫树种的嗜好程度有明显差异。在产卵刻槽数量上,加杨〉沙枣〉白桦、毛白杨、北京杨、糖槭;在取食面积上,锗槭〉沙枣〉加杨、白桦、毛白杨、北京杨。通过野外次生林椴树控虫调查结果显示,椴树的引诱距离为10m以内,引诱强度最好的距离为6~8m。以径粗6—10cm的杨树点滴注入或喷布诱控树种提取剂,50d后检查死虫数,其杀虫率在70%。  相似文献   

18.
伐桩萌芽更新技术是巴盟在天牛前期治理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简便、易行、有效的防治方法,是防治天牛危害严重的成过熟林理想的措施之一。通过试验观察发现,只要砍伐时间适宜,后续管理措施得力,萌芽率高达 95%以上,并且可迅速恢复林分。 1998年光肩星天牛实施工程治理以来,为迅速降低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并且有效控制天牛的扩散蔓延,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砍伐了成过熟林和虫口密度高、濒死的林木。虫害木伐桩应用萌芽更新和嫁接技术 (少部分伐桩嫁接毛白杨,大部分伐桩自然萌芽更新 )既达到了防治天牛的目的,又保护了…  相似文献   

19.
不同杨树品种对青杨天牛和青杨虎天牛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3处发生青杨天牛和青杨虎天牛的杨树评比试验林内共计32个杨树品种的2种天牛的有虫株率、虫口密度的调查,选择出相对抗青杨天牛和青杨虎天牛的银中杨等杨树品种以及易受2种天牛危害的小黑杨等杨树品种。抗性杨树品种可作为目的树种,易受天牛危害树种可作为诱树进行栽植。  相似文献   

20.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属鞘翅目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该虫主要以幼虫蛀食杨、柳等树种的枝干,因受其危害常造成被害木风折或枯死,使木材失去利用价值,目前光肩星天牛已成为辽宁省重要造林树种———杨树的主要害虫。因此,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