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基于GIS的浙江省茶树栽培气候区划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金志凤  封秀燕 《茶叶》2006,32(1):7-10
根据茶树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确定了茶树栽培的气候生态区划指标。借助浙江省1∶25万地形数据,应用GIS技术,按种植茶树的气候适宜性把浙江省茶树栽培区划分为最适宜栽培区、适宜栽培区、次适宜栽培区和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2.
基于气候适宜度的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志丹  孟军  吴秋峰 《大豆科学》2019,38(3):399-406
为促进黑龙江省大豆种植结构优化、发展大豆种植业,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温度、降水、日照,建立气候适宜度模型。利用黑龙江省32个气象站点1998-2018年逐日气候数据及大豆全育期内的观测资料,计算大豆种植气候适宜度。基于计算结果及K-means算法将全省大豆种植区域进行划分。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可以划分为4个区域,其中北部高寒地区的温度适宜度偏低(低于0.30),大豆种植宜选取耐寒性强、发育期短的大豆品种;中、南部地区各项气候适宜度均高于省内均值,气候条件基本满足大豆生长发育所需,适宜发展大豆种植业。最终基于区划结果及区域气候特征,对各区域大豆种植品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河南省119个气象台站1971~2010年气候资料,结合茶树生物学特性,筛选出影响茶树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气候因子,并进行相关性检验,把通过检验的因子作为气候区划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各区划指标的判断矩阵,并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确定各区划指标的权重。采用加权指数求和法计算出河南省茶树种植综合区划指数,在GIS平台的支持下实现精度为250 m细网格的气候适宜性区划,将河南省茶树种植区分为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3个等级,其中适宜种植面积占评价区域的11.8%,次适宜种植面积占28.8%,不适宜种植面积占59.4%。将区划结果与茶树实际种植情况进行对比验证,发现两者吻合度较高,说明区划结果能够较客观真实地反映河南省茶树种植状况,该研究结果有望为河南省茶树种植科学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收集1991-2020年川西北地区32个国家级常规地面观测站气象观测数据,在分析川西北地区玉米种植区域的气候资源变化趋势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熟期玉米最适种植气候参数,利用反距离权重法和层次分析法对该地区的早、中、晚熟玉米种植进行农业气候区划。通过层次分析法对4种区划因子赋值并计算得到权重向量分别为0.56、0.26、0.12、0.06,根据权重向量计算川西北地区不同熟期的玉米种植气候区划数值。泸定区划数值最高,为3039.4;石渠区划数值最低,为145.4,表明泸定一线最适宜玉米种植,石渠一线最不适宜玉米种植。川西北适宜不同熟期的玉米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川西北地区的东部、东南部及中部部分区域。  相似文献   

5.
我镇现有龙眼面积3096亩,是果农经济收人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龙眼“冲梢”较为严重,有的连续几年不结果或结果少,产量低,效益差,严重地影响果农积极性.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龙眼“冲梢”,已成为我镇发展龙眼生产的当务之急。所谓龙眼”冲梢”,就是在花穗.上长小叶(花穗带叶).在气候条件有利于小叶生长而不利于花蕊生长发育时,小叶继续生长,而花蕊却因缺乏营养而枯落,使花穗变成春梢.一、“冲梢”原因1、生理原因龙眼花芽是由花芽和叶芽组成的混合芽.在抽花花期间,花蕊和小红叶同时生长,若3月上、中旬日平均温度高…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玉米气候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气候波动是造成玉米单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以吉林省为研究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20个地区,对各个地区玉米生育期内12个气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2个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将吉林省划分为3个玉米种植生态区。利用GIS软件绘制出吉林省玉米气候适宜性区划图,并进行气候适宜度评价。  相似文献   

7.
闽北地区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气候适宜,冬闲田面积大,土质疏松肥沃,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通过近几年较大面积种植,我们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宜闽北地区马铃生产栽培技术模式,供同类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绿橙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分析确定了绿橙种植的农业气候区划指标。利用海南省气象台站最新30年的气候观测资料和台站地理信息,建立了琼中县主要气候要素的空间分析模型。在GIS的支持下,对无观测站地区500 m×500 m网格单元上的气候要素值进行了推算,并利用反距离权重差值法进行残差订正,制作了琼中绿橙种植气候区划专题图。区划图划分出琼中县绿橙种植的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区,针对各区域气候特点提出了相应建议,为绿橙的合理布局及趋利避害、绿橙产量和品质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系统分析咖啡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宜性条件的基础上,选取了与咖啡种植关系密切的五个农业气候因子作为依据,应用模糊数学方法,确定了云南热区各地各气候因子以咖啡种植的气候适宜度(录属函数),以及可作为区划指标的清晰度,根据分析结果,得出云南热区咖啡种植气卢条件的适宜性区划,试图探讨一种适用于单项作物区划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安徽省宣城地区双季早稻种植气候适宜性地域分布,通过宣城地区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温度、降水、日照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和空间插值方法对宣城地区温度、降水、日照和气候适宜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温度和日照适宜度较高,降水适宜度较低,降水是影响该地区双季早稻种植的主要不利因子,温度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双季早稻生产前期。根据综合气候适宜度分析,适合双季早稻种植气候区主要集中于宣城北部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11.
张经贤 《福建热作科技》1998,23(4):24-25,23
前言泉州市地处福建省沿海经济开放区,素有“山多海阔”之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水、土等条件都很适宜龙眼等南亚热作的生长.此外,社会、经济条件相当优越,有众多的“三胞”可提供信息、技术和资金;有充裕劳动力资源;有综合改革试验城市的优惠政策,以及发展对外贸易等有利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致力于发展龙眼生产,截止1997年底,全市龙眼种植面积已达3.5万hm2,占水果总面积的35.2%,年产量2.7万吨,目前龙眼生产正朝着“两高一优”的方向发展,并逐渐推进龙眼产业化的进程。1、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1)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许多龙眼园连年歉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栽培管理不善,树体内的营养素质和抗逆性差,在气候多变或异常情况下,易抽冬梢、冲梢、落果等。因此,要因立地条件、树势、气候实行科学管理,提高树体营养平衡和抗逆性,促进龙眼丰产、稳产、优质.本局经营的...  相似文献   

13.
淮北夏大豆生育进程及适宜气候因子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大豆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不同的生育阶段,对气候条件的要求不同。淮北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6月中旬至9月中旬,雨热同季,气候因子变幅大。常年气候条件能够满足夏大豆生长发育的需要。笔者根据多年田间试验和生产调查,提出了夏大豆不同生育时段适宜的气象因子指标和相应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4.
凤梨释迦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漳州的种植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风梨释迦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气候条件的要求,确定凤梨释迦分区依据和分级指标,利用漳州地区的气候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漳州市凤梨释迦进行种植区划,为果农种植凤梨释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南安市近50年(1969-2018年)气候资料,分析南安市适宜种植杨梅的气候条件,找出影响杨梅质量的不利气象因数,提出种植杨梅的区划建议,趋利避害发展杨梅产业。  相似文献   

16.
根据苎麻生长所需要的关键性气象因子,主要是气温和降水,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分析历年数据,对分宜苎麻种植区域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为本县苎麻生产的合理布局提出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龙眼是典型的亚热带果树,我省栽培已近千年历史,近几十年来,工厂、车辆废气排放以及植被的破坏,导致了地球大气层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高,产生温室效应,结果使地球气候逐渐变暖、降酸雨等,使龙眼所处的环境,生态条件也相应改变,造成了龙眼落花落果严重,产量也大幅度下降,使果农遭受严重的损失。1、龙眼结果母校健壮生长是龙眼开花结果的基础,结果母枝粗壮,叶片粗厚,叶色浓绿,结果母枝的光合作用强,有机物质积累多,为龙眼生殖生长提供了营养基础。其结果母枝主要来自夏梢、秋梢,其夏、秋梢数量和质量严重影响来年龙眼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亚热带地区气候适宜发展冬大豆生产,为了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现将冬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各大豆不同生育期生长发育的特点及相应的栽培措施1.种子萌发期:冬大豆种子发芽最低温度6~7℃,最适宜的温度为18~20℃。冬大豆种子发芽除需适当的温度外,还需要足  相似文献   

19.
海拉尔地区马铃薯施肥数学模拟方程的研究袁明华(内蒙古海拉尔农场局科研所021008)海拉尔地区位于大兴安岭西麓低山丘陵与呼伦贝尔高平原东部边缘的连接地带。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适宜于马铃薯生长发育,是海拉尔地区的主要作物之一。虽然如此,但马铃薯种植者...  相似文献   

20.
本系列研究曾根据福建山区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模式,初步拟出再生稻适宜发展地区。为探明安全蓄养再生稻的纬度、海拔临界线,作出再生稻气候生态适应性区划,本文对5年来多点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对福建省山区再生稻适宜种植地区进行初步区划,明确适宜种植的品种(组合)和宜栽时段。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88起在福建山区的沙县西霞(26°30'N,117°35'E,海拔550米),武夷山市溪洲(27°39'N,118°08'E,海拔220米)和武夷山市黄村(27°40'N,117°58'E,海拔220米)进行。以汕优63为试验材料,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设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