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省中旱生禾本科 (披碱草 )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是 2 0 0 0年国家农业部在我省组织实施的迄今一次性投资最大的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有 :新建牧草原种圃 66.67h ,主要繁育垂穗披碱草 ,达吾尔披碱草 ,老芒麦 ,细茎冰草 ,青海鹅观草 ,中华羊茅 ,无芒雀麦 ,新麦草 ,猫尾草 ,草地早熟禾 ,星星草等 1 1个禾本科牧草原种 ,年生产各类原种 2 8t。新建牧草良种基地 1 944.8h ,主要繁育垂穗披碱草 ,达吾尔披碱草 ,老芒麦 ,无芒雀麦 ,星星草等 5个禾本科牧草良种 ,年平均生产各类牧草良种 90 0余t,另外建成…  相似文献   

2.
1999~ 2 0 0 0年在重庆市巫山县花竹坪综合试验基地对引自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及加拿大的 17个豆科牧草品种和 2 1个禾本科牧草品种进行了野外生长观测和室内营养成分分析 ,其中豆科牧草紫花苜蓿 (阿尔冈金 )、百脉根和禾本科牧草饲用高粱 (大力士 )及狼尾草生长状况好、产量高 ,值得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人工补播配置模式(禾本科牧草混播、豆科牧草混播、禾本科+豆科牧草混播、禾本科牧草+豆科牧草+小灌木混播及封育未补播)为研究对象,研究补播不同牧草配置模式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cm和10~20cm土层间,禾本科牧草混播模式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最高;在20~40cm土层,封育未补播处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最高(P<0.05)。在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为:禾本科牧草混播>禾本科+豆科混播>封育未补播>豆科牧草混播>禾本科+豆科+小灌木混播。土壤全氮储量表现为:封育未补播>禾本科+豆科混播>禾本科牧草混播>禾本科+豆科+小灌木混播>豆科牧草混播;短期内0~20cm土层是4种补播配置模式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主要蓄积层,20~40cm土层是封育未补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主要蓄积层。因此,应加强长期监测,并在兼顾生态恢复和产业发展的同时,选择适宜的人工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豆科、禾本科牧草种子活力测定中的障碍和解除豆科牧草种子硬实与禾本科牧草种子休眠的方法,提出了豆科牧草大粒种子、小粒种子、高脂肪高蛋白种子以及禾本科牧草休眠态种子、小粒种子、大粒种子的活力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牧草通常是指可供养殖动物采食的各种栽培或野生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类,如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等,广义上讲,还包括草坪草、绿肥植物和一些半灌木、灌木等。1牧草种子的贮藏特性一年生和多年生的牧草主要是通过种子进行有性繁殖的。大多数牧草结实率低,种子产量也低。多数牧草还保留有某些野生的特性,种子成熟一致性差,种子落粒性极强。禾本科牧草种子外面有稃壳,对种子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某些豆科牧草种子存在硬实现象,耐贮藏。一般来说,豆科牧草种子比禾本科牧草种子寿命长,在豆科牧草中,小粒硬实种子寿命长,一年生牧草的种子比多年生牧草种子寿命长。  相似文献   

6.
山羊混合群主要有种公羊、繁殖母羊、育成羊和羔羊组成,全群平均每只羊需要饲料(干物质)370kg。模式1:豆科 禾本科牧草生产模式牧草占日粮的85%,平均每只山羊需要牧草(干物质)310kg,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比例为1∶4~5,每只山羊需要豆科牧草约60kg、禾本科牧草约250kg。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每100只山羊需要种植0.5~0.8hm2豆科牧草、0.9~1.4hm2饲用高粱及其杂交种或、1.0~1.4hm2苏丹草及其杂交种或1.4~1.7hm2稗子或1.7~2.1hm2墨西哥玉米。模式2:禾本科牧草生产模式牧草占日粮的80%,平均每只山羊需要牧草(干物质)300kg。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每100只…  相似文献   

7.
宁夏绿洲禾豆牧草混播组合及其比例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亚淑  朱林  许兴 《草业科学》2015,(9):1463-1472
在宁夏中部半干旱带有补灌的条件下,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为试验材料,豆科与禾本科牧草分别按照3∶7、5∶5、7∶3共3种不同比例进行混播,研究了不同混播组合及比例对其经济投入产出比、干草及主要营养成分产量、相对总产量及竞争力等方面的影响。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3种豆禾牧草混播比例的产量均显著大于单播禾本科牧草的产量(P0.05)。苜蓿与禾本科牧草混播组合2013年及2014年的产量均显著高于沙打旺与禾本科牧草的混播组合(P0.05),其中,紫花苜蓿∶羊草为7∶3的混播组合的产量为最高(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的总产量最高且投入产出比最低。紫花苜蓿+禾草组合中豆科牧草竞争力均大于相同比例下沙打旺+禾本科牧草组合中豆科牧草竞争力。沙打旺+禾本科牧草混播组合中,相对总产量(RYT)大于1的组合多于紫花苜蓿+禾本科牧草混播组合,其中,沙打旺∶羊草为7∶3的混播组合的两年平均RYT最高。以上结果说明,在宁夏中部半干旱带建植栽培草地时,紫花苜蓿∶羊草为7∶3的混播组合有较好的产量效应和最低的投入产出比;而沙打旺∶羊草为7∶3的混播组合中不同物种生长较为均衡。  相似文献   

8.
主要栽培牧草营养动态及适宜利用时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北方主要栽培牧草30个品种为材料,用常规分析法、范氏洗涤纤维分析法、酶分析方法测定评价了主要栽培牧草的营养成分及营养价值,分析比较其动态变化,提出了不同牧草适宜利用的生育期.结果表明,豆科牧草的粗蛋白质(CP)含量高于禾本科牧草,总纤维(OCW)含量低于禾本科牧草,低消化性纤维(Ob)含量无明显差异;但豆科牧草随生育期变化不大,而禾本科牧草随生育期变化明显.豆科牧草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高于禾本科牧草,高消化性纤维(Oa)含量禾本科牧草明显高于豆科牧草,总体上豆科牧草消化率低于禾本科牧草.豆科牧草营养价值大部分呈现随生育期进程阶段性下降的趋势,而禾本科牧草大部分从营养期到开花期表现急速下降.综合分析获得高品质饲草的适宜利用时期,禾本科牧草大部分为营养期,少部分在整个生育期均无大的差异;豆科牧草在营养期,开花期及营养期或成熟期无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不同贮藏时间对牧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室温下贮藏不同时间的17个牧草品种,用常规发芽方法进行了萌发及休眠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禾本科牧草种子在2个月内基本解除休眠,但不耐贮藏,贮藏5年具有发芽能力的种子只有羽茅;豆科牧草种子休眠期比禾本科长,且耐贮藏,贮藏10年的种子多数仍具有一定发芽能力;其它科种子发芽率随贮藏时间的不同没有相应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北地区牧草种子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调查了牧草种子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我国西北地区的栽培牧草包括豆科、禾本科、藜科、菊科、苋科、紫草科、十字花科、鸢尾科等9科36属53种。其中:豆科牧草13属21种;禾本科牧草16属25种;其它科牧草7属7种。该区栽培牧草总面积约为150万hm^2,其中主要豆科牧草占71%,主要禾本科牧草占10.5%。主要豆科牧草为紫花苜蓿、沙打旺、草木樨、箭舌豌豆、红豆草、柠条和小冠花。主要禾本科牧草为  相似文献   

11.
郑建高 《畜牧与兽医》2004,36(10):25-25
1牧草种子的选择与处理 牧草种子应选择二级以上的合格种子,不用发霉、变质的种子,并清除杂质、不饱满的种子及杂草种子。播种前将种子摊开在阳光下晒2—3d,提高发芽率;用温水浸种,使种子充分吸收水分,加快种子萌发催芽。用农药拌种既能防止鸟类与地下害虫吞食牧草种子,又能防止部分牧草的疾病(如禾本科牧草的黑粉病、黑穗病)。部分豆科类硬实种子(红三叶、白三叶、紫花苜蓿)由于种皮外有一层排列坚密的长柱状大石细胞,水分不易浸入,必须擦破种皮,以提高发芽率。初次种植豆科类牧草接种专用的根瘤菌能提高牧草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老化处理对几种牧草种子乙烯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王彦荣  余玲 《草业学报》2001,10(1):64-70
探讨了不同老化处理对紫花苜蓿、光叶紫花苕、老芒麦和苏丹草种子萌发过程中乙烯释放量的影响 ,及乙烯释放量和发芽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35℃高温、10 %种子含水量条件下 ,不同贮藏时间的老化处理对 4种牧草种子乙烯释放量有显著影响 ,所有供试种随种子劣变 ,乙烯释放量下降 ,且释放高峰推迟。在测定期内 (2 2 h) 2种豆科牧草种子乙烯释放量和高峰出现的时间分别高于和早于 2种禾本科牧草 ;未处理种样平均每百粒种子乙烯释放总量 ,按供试种样计算为光叶紫花苕 (56 .0 nl) >紫花苜蓿 (2 0 .0 nl) >苏丹草 (17.4 nl) >老芒麦(10 .7nl) ,而按发芽种子计算为光叶紫花苕 (6 7.5nl) >紫花苜蓿 (2 5.8nl) >老芒麦(2 2 .3nl) >苏丹草 (2 0 .2 nl)。 4种牧草种子乙烯释放量与发芽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p<0 .0 5) ,其决定系数 (r2 )从高自低依次为紫花苜蓿 0 .980、光叶紫花苕 0 .96 0、老芒麦 0 .952和苏丹草 0 .94 1。  相似文献   

13.
张健 《四川草原》2010,(4):13-15,34
2004~2006年在重庆市巴南区渔洞低海拔试验基地对由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及加拿大引进的43个豆科牧草品种和9个禾本科牧草品种进行了野外生长观测和室内营养成分分析,从中选择出生长状况好、产量高的6种豆科牧草紫花苜蓿(游客等)和3种禾本科牧草扁穗牛鞭草(重高)及一年生黑麦草(特高、Ya97-2)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不同改良措施对盐碱化草地植被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良试验研究,3种措施都改善了草地生境,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增加牧草在草群中所占的比重。施肥改良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在草群中比重分别比对照区增加39.9%~19.8%和27.5%~34.4%,使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21.3%~15.3%,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2.0%~57.8%;围栏封育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分别增加26.7%~13.4%和4.7%~9.0%,可食牧草产量增加13.1%~78.0%。浅耕翻使豆科和菊科牧草比重分别增加27.3%~17.7%、23.2%~36.3%,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12.1%~10.1%,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8.5%~28.6%。由此得出,施肥和围栏封育是草地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 前言用杀菌剂处理种子,防治苗期病害,以改进幼苗建植,是农作物生产上已采用多年的常用技术。尽管在英国和北美均有证据表明此项技术亦可改进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建植,可是,其并未广泛地被应用于牧草种子。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nne L.)是新西兰最重要的牧草。我们通过实验室、温室及田间实验等方法对黑麦草幼苗土传病原  相似文献   

16.
人工种植甘草改良草地效果初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甘草 (Glycyrrhizauralensis)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枝叶鲜嫩时家畜喜食 ,调制成青干草是冬春补饲家畜的优良牧草。其粗蛋白含量在盛花期为 1 8 44% ,结荚期为 1 6 1 6% ,可与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e)媲美[1 ] 。甘草根深 ,抗旱抗寒 ,耐践踏、耐啃食。据 2 0世纪 60~ 70年代记载 ,环县甜水盆地天然草地中甘草盖度 5 0 %~ 70 % ,鲜草产量 1 5~ 1 8t/hm2 ,占草地地上生物量的80 %~ 90 %。甘草可入药 ,2 0世纪 90年代初掀起挖甘草热潮 ,草场和农田中都留下挖甘草的坑壕土堆 ,甚至“放排式”立体…  相似文献   

17.
重庆低海拔区牧草引种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健 《草业与畜牧》2010,(4):13-15,34
2004~2006年在重庆市巴南区渔洞低海拔试验基地时由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及加拿大引进的43个豆科牧草品种和9个禾本科牧草品种进行了野外生长观测和室内营养成分分析,从中选择出生长状况好、产量高的6种豆科牧草紫花苜蓿(游客等)和3种禾本科牧草扁穗牛鞭草(重高)及一年生黑麦草(特高、Ya97-2)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牧草栽培和推广提供科学参考,试验以毛苕子、光叶紫花苕、白车轴草、紫云英、紫花苜蓿种子为材料,设置6个恒温条件(5,10,15,20,25,30℃),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萌发历期、萌发时滞、萌发速率指数等指标,研究了5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特性对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5种豆科牧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15~25℃范围内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毛苕子和光叶紫花苕种子在低温(5℃)和高温(30℃)时,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优于其他3种豆科牧草;随温度的升高5种豆科牧草种子的萌发时滞均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萌发速率指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白车轴草、紫云英和紫花苜蓿种子在温度为15~25℃范围内比毛苕子和光叶紫花苕种子具有更长的萌发历期;5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值与温度间的关系均为三次曲线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通过模型预测5种豆科牧草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在20.01~22.36℃之间。  相似文献   

19.
不同贮藏时间对牧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在室温下贮藏不同时间的17个牧草品种,用常规发芽方法进行了萌发及休眠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禾本科牧草种子在2个月内基本解除休眠,但不耐贮藏,贮藏5年具有发芽能力的种子只有羽茅;豆科牧草种子休眠期比禾本科长,且耐贮藏,贮藏10年的种子多数仍具有一定发芽能力;其它科种子发芽率随贮藏时间的不同没有相应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多年生牧草混播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通县脑山地处严寒 ,海拔高 ,有些地块种多年生的豆科牧草意义不大 ,为了解决人工草地牧草品种的单一 ,2 0 0 0— 2 0 0 2年在青山乡沙岱村试验种植多年生牧草混播试验。为大通县高海拔的寒冷地区牧草混播种植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1 试验地自然概况试验地海拔高度 2 80 0m ,阴湿多雨 ,气候寒冷 ,昼夜温差大 ,年平均温度 0 .6℃ ,年平均降雨量 5 2 0mm ,无霜期 80d ,冰雹、霜冻自然灾害频繁 ,农作物生长期短。土壤为黑钙土。2 材料与方法2 .1 供试品种 :阿尔岗金 ,无芒雀麦从甘肃兰州牧草种子公司引进 ,中华羊茅、多叶老芒麦从青海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