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水产养殖》2021,42(9)
以南通市崇川区浮游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根据河面宽度、流速、底质类型、环境异质性和人类干扰强度等因素设置采样点,对浮游植物多样性特征及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崇川区水系中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为藻类组成主要种类,藻类组成随时间变化较为明显,温度降低,藻类的代谢活动减弱,种类减少,另外也与光照强度、营养盐有显著关系;藻类密度和生物量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夏季藻类密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秋季;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呈负相关,水质污染情况越严重,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越低。  相似文献   

2.
太平湖浮游生物及鲢鳙鱼产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0年1月-11月采样测定结果,太平湖浮游植物平均密度152.3万个/升,生物量为1.433毫克/升;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6215.2个/升,生物量为1.14毫克/升。根据浮游生物观存量估算鲢、鳙鱼产潜力为100万公斤。本文还对太平湖鲢、鳙鱼的合理放养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检验中营养条件下滤食性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的控藻效应,于2017年5-9月,在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邵家鱼种场选择8口大小、形状等各种条件基本一致的池塘,设置无鱼(CK)0 g/m3、低密度(LD)10 g/m3、中密度(MD)20 g/m3和高密度(HD)30 g/m3共计4个鲢处理组,放养的鲢体重为(61.03±3.70)g、体长为(14.21±0.27)cm,经每月3次浮游植物样品采集和观察,探究不同密度的鲢放养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优势种组成在不同处理组池塘间无显著差异。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鲢密度和月份对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有显著作用,月份而非鲢密度对其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2个因素对浮游植物生物量有而对其密度和多样性指数无交互作用。3个有鲢处理组池塘藻类总密度和蓝藻密度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它们的蓝藻密度、中高密度组池塘藻类总密度显著低于无鱼组;中、高密度组池塘蓝藻生物量、中密度组池塘藻类总密度均显著低于无鱼组和低密度组。实验结果表明,鲢对浮游植物的抑制作用具有密度效应,随鲢放养密度和水体藻类现存量的变化而变化,鲢中等密度放养能显著遏制浮游植物现存量,密度依赖的鲢滤食量对浮游植物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营养短路和藻类小型化对浮游植物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4.
博斯腾湖哲水蚤种群消失与池沼公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英 《水生态学杂志》2009,30(4):136-139
哲水蚤目(Calanoida)是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主要种类组成之一,也是各种幼鱼和食浮游生物鱼类良好的天然饵料,其种类组成及数量变动往往直接制约经济鱼类的丰度.哲水蚤摄食浮游藻类、细菌及腐屑,对藻类的生长、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体自净起到重要作用,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有关方法,1984~2006年,以新疆博斯腾湖哲水蚤和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哲水蚤种类、数量和生物量的变化及对池沼公鱼生物学食性、种群数量进行长期观察,结果表明,在各种食物都比较丰盛时,公鱼摄食哲水蚤的出现率最高(41.6%),池沼公鱼种群数量的大量增加导致了哲水蚤逐渐减少乃至消失.  相似文献   

5.
试验池塘4口,每口面积0.8hm2,水深1.8m,放养体质量50g的草鱼12000尾,体质量24~100g的鲢鱼500尾,体质量150g的鳙鱼100尾,常规管理,其中2口池塘放养1龄河蚌两万只,2口对照塘不放河蚌,定期采集水样,测定水中浮游植物种类和数(生物)量。结果表明,鱼蚌混养塘中有浮游植物6门48属94种,而对照塘中仅有6门42属91种。混养塘与对照塘水体中均以绿藻门的种类为主,分别占总数的47.8%和41.8%。鱼蚌混养组中以绿藻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较高的优势藻类为:硅藻门的小环藻、针杆藻,绿藻门的小球藻、栅藻、新月藻;而对照组中的优势种不仅有试验组中的优势种类,还包含了蓝藻门的平裂藻、螺旋藻、微囊藻以及硅藻门的直链藻、舟形藻、双壁藻,绿藻门的梭形藻等。鱼蚌混养组与对照组中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24~1.41和1.26~1.36,鱼蚌混养组中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略高于对照组。鱼蚌混养组浮游植物密度为539.23×104个/L~1289.53×104个/L,生物量为6.68~12.47mg/L;对照组浮游植物密度为669.57~1608.50×104个/L,生物量为8.40~18.62mg/L,鱼蚌混养组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略低于对照塘,且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鱼蚌混养模式可有效控制塘中浮游植物的繁殖与生长,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提高,池塘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6.
福建产的“建莲”是国内名产,一年一次收获,莲农的经济收益不高。作者从1993年起进行了莲、稻、鱼立体种技术研究,提高复种指数,挖掘出养鱼潜力,亩产值净增40%左右,该项技术要点是稀植,推迟莲花的盛花期;间插早稻,水稻面积占莲田的1/3;鱼坑和鱼沟应布局合理,面积适度。  相似文献   

7.
曹小东 《重庆水产》1998,(4):33-34,40
本系统利用Foxbase高级编程技巧,实现只需对应输入藻类细胞数或个体数与放大倍数,即可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生物量,优势种,污染指标种,各污染等级示种和营养级别指示种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马加列夫多样性指数,综合指数,硅藻指数,渔产潜力等指标的进行分析,给出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生态学指标,为水质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福建平潭岛海域游泳生物生态和资源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4个季节月调查,平潭岛海域有游泳生物88种,其中鱼类62种,甲壳类22种,头足类4种。鱼类区系属于印度-西太平洋的中国-日本亚区。种类数的季节分布呈秋季>夏季=冬季>春季,生物量匠优势种均为龙头鱼和带鱼,生物量的季节分布呈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密度呈夏季>春季>冬季>秋季。平均月生物量和密度岛北部海域分别是岛南部海域的2.55倍和1.32倍。本文分析了种类组成与环境的关系,并提出了渔业资源保护的建议:(1)保护幼鱼的索饵场和生殖群体的产卵场;(2)适当适长伏季休渔期;(3)定置网的最适捕捞力量估算为12912张。  相似文献   

9.
2008年12月至2009年10月对陡河水库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在上游、中游和下游各设1个监测点。结果表明,该水库共有浮游植物6门、75属、118种,以绿藻门(Chlorophyta)种类最多,占总数的33.90%;其次为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占30.51%。浮游植物年均个体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71×105个/L和3.99mg/L,藻类个体密度春季最高。同时利用指示生物、细胞密度、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生物量指数及浮游植物多度和频度方法评价其水质。从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来看,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以上游最大、中游次之、下游最小;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2.01~3.01,水质为轻污染到中污染水平。综合结果显示,陡河水库为中-富营养型水体。  相似文献   

10.
流式细胞摄像系统(FlowCAM)用于藻类形态特征识别与快速定量检测是目前先进和可行的方法之一。通过FlowCAM对3种培养藻类(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和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细胞密度和粒径大小进行检测,并与显微镜人工观察结果进行差异性统计对比。结果表明,FlowCAM为藻类分类鉴定提供了良好的图像及数据,可进行种类鉴定的藻类直径不应小于5μm。定量检测藻类样品的密度不应小于3×105个/L,即FlowCAM适合于藻类密度较高水体、特别是有水华发生水体的藻类鉴定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1.
在大连市长海县大长山岛海域选取A、B、C 3个区域,于2013年11月向A区和C区分别投放混凝土构件礁和新型贝壳鱼礁,B区作为空白对照区,于投礁1个月、半年和1年后对3个区域开展环境因子和大型底栖藻类资源状况调查,分析藻类群落演替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评价贝壳礁上藻类的附着效果。调查结果表明,投礁1个月后,3个区域藻类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小,随着投礁时间延长,混凝土构件礁区和贝壳礁区大型底栖藻类的生物量和种类均大于空白对照区,其中贝壳礁区藻类生物量和种类增加得更为显著,且相较于另外2个区域,藻类群落结构更早趋于稳定。环境因子对藻类生物量影响的去趋势对应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不同藻类生物量的环境因子有差别。分别对3个区域的藻类群落和主要环境因子指标进行冗余分析发现,影响3个区域藻类群落变化的最主要环境因子均为水温,影响自然礁石和混凝土构件礁上藻类群落的次要因子为氮、磷营养盐等,而影响贝壳礁上藻类群落的次要因子为溶解氧和叶绿素a。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采用蓝网、白纱、绿纱、编布、瓦片、石头制成的各种人工参礁对刺参池塘生态系统中底栖藻类种类组成及生物量、底层溶氧和营养盐等生态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颜色较深的蓝网与绿纱附着底栖藻类的生物量较大;水深小于150cm时附着生物量较大;小型底栖藻类在编布、瓦片上的生物量较大;大型底栖硅藻在蓝网、绿纱、白纱等有孔网片上的生物量较大。NO3--N远远大于NH4+-N并与底栖藻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极小;而底层NH4+-N与底栖藻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较大,为0.7176;PO43--P与底栖藻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介于二者之间。人工参礁的材料、设置方式与水深是刺参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条件,并具有显著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广东省南澎列岛3个主要岛礁潮间带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等特点。结果表明,该海域潮间带调查采获的潮间带生物标本共35科80种,以软体动物、甲壳类和藻类植物出现的种类最多,三者占总种类数的84%,其中部分属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潮间带生物总平均生物量为1831.31g/m2,总平均栖息密度为21867ind/m2。各类群生物中,平均生物量以藻类居首位,栖息密度以软体动物居首位。其Shannon-Winer多样性指数(H′)属甚高水平,分布范围在3.32~3.57,平均为3.42;均匀度(J)为0.81~0.87,平均为0.84。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长综合指数指标来描述藻类的生长特性。通过培养纤维藻和栅藻,测定两种藻类的细胞密度和质量密度等参数,并计算出两种藻的生长综合指数。结果表明,生长综合指数能较客观地综合反映出藻类的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15.
2015年5月—2016年5月明水期,依人为干扰类型的不同,在松花江哈尔滨段设8个样点,逐月分别采集表层(水面下27cm)和底层(水面下52cm)的着生藻类,研究明水期松花江哈尔滨段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分层特征。结果表明,表层着生藻类共计7门121种(含未定种);底层6门119种(含未定种);表层、底层数量分别为6.74×10~4ind./cm~2、5.651×10~4ind./cm~2,生物量均值分别为0.1375 mg/cm~2、0.116 mg/cm~2,表层略高于底层,且表、底层着生藻类各门的数量、生物量的排序规律相同。对种类组成、优势种、数量和生物量的分析表明:硅藻是明水期调查江段着生藻类第一优势藻门。基于着生藻类分层特征,调查、评估河流着生藻类优势种类、数量和生物量时,建议采集策略优化为表层采集,而基于着生藻类种类的研究和评价工作采集表、底层混合水样。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袁河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其水质状况,于2010年3月(枯水期)及6月(丰水期)在袁河进行采样分析。2次调查共观察到浮游藻类6门45属89种。藻类细胞密度变化范围为1.79×104~40×104个/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0188~2.2816mg/L。采用指示生物法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对水环境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袁河水质处于轻度或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7.
海产植物性活饵料的比较培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渊源 《水产学报》1984,8(4):259-273
本文应用光密度对数,计算培养浮游植物的相对生长常数,并换算成繁殖间隔,连同培养繁殖高峰期的累计温度、生物密度,生物量作为培养结果的参数。浮游植物在四种不同的培养液中培养,根据所得培养参数的最优值,为各种浮游植物选配了合适的培养液。对在同种培养液中培养所收获的各种藻类的干样,进行氨基酸含量定性定量测定和营养价比较分析,结合浮游植物用于长毛对虾育苗的饵料效果,筛选出我国当前较优质的植物性活饵料种类。最后用斜面低温暗保种的办法,使得若干藻种能保存一年。  相似文献   

18.
袁河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袁河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其水质状况,于2010年3月(枯水期)及6月(丰水期)在袁河进行采样分析。2次调查共观察到浮游藻类6门45属89种。藻类细胞密度变化范围为1.79×104~40×104个/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0188~2.2816mg/L。采用指示生物法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对水环境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袁河水质处于轻度或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9.
优化养鱼水体生态结构和调节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中不同藻类及浮游动物被鱼、虾等消化吸收率并不相同 ,有的易于利用 ,有的甚至造成危害。水产养殖和生态学对养殖水体的生态结构和化学因子进行了大量研究 ,关于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对水体化学环境影响的研究有许多报道 ,但其调节水体藻类和浮游动物种群结构 ,特别是关于直接接种藻类 ,调节水体生态结构的研究报道较少。根据研究 ,滩涂鱼塘水体藻类以蓝藻门为绝对优势门 ,而蓝藻门中许多藻类不易被鱼消化 ,本文研究了接种易被鱼消化吸收的小球藻和有益微生物对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 ,为调控水质和优化水体藻类及浮游动物种群、生物量…  相似文献   

20.
高关水库浮游生物现存量及鲢,鳙鱼产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1985年3—11月采样测定结果,高关水库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密度为125.3万个/升,生物量为1.9208毫克/升;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4012个/升,生物量为4.80毫克/升。根据浮游生物现存量估算鲢、鳙鱼产潜力为25万公斤,其中鲢5.8万公斤,鳙19.2万公斤。本文还对高关水库鲢、鳙的合理放养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