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低酚棉和普通棉萌发种子子叶和胚根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其同工酶和酯酶(ER)同工酶,结果表明,低酚棉子叶中SOD活性比普通棉低,胚根SOD活性差异不显著,但子叶和胚根的SOD同工酶比普通棉多1~2条酶带.两个棉花类型间醋酶同工酶酶谱差异不显著.不同器官间,子叶SOD活性比胚根的低,其酯酶同工酶比胚根的多2条酶带. 相似文献
2.
干旱对不同抗旱性小麦幼苗超氧物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抗旱性小麦幼苗的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在细胞内分布存在差异,表现在抗旱品种的叶绿体和细胞溶质SOD活性、植株总SOD活性高于不抗旱品种,而线粒体SOD活性低于不抗旱品种.干旱处理后,SOD活性增加,抗旱品种酶活性增加值高于不抗旱品种.本研究还观察到8条SOD同工酶酶谱,其中干旱诱导胚芽细胞溶质产生一条新酶谱. 相似文献
3.
超低水分贮藏对几种高油分种子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试验对超低水分贮藏的四种高油分种子生理特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菜、萝卜种子活力与浸泡液电导率呈负相关,而不同活力的芝麻种子浸泡液电导率间无显著差异。经50℃老化贮藏14天后,超低水分的油菜、萝卜种子能保持较高的脱氢酶活性(油菜种子水分:0.7%~3.3%,萝卜种子水分:0.9%~3.2%)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油菜种子水分:0.7%~2.8%.萝卜种子水分:0.9%~3.2%)。高温贮藏后,水分为1.2%~3.0%的油菜种子活力较强,具较高的超氧物歧化酶活性。油菜、萝卜、种子内源激素脱落酸(ABA)的含量随种子活力下降而显著上升,水分为5.1%(低活力)的油菜种子ABA含量是水分为1.2%(高活力)种子的3.7倍,萝卜种子胚中轴(胚本部)中ABA含量大大高于子叶中的含量,前者是后者的3~6倍。 相似文献
4.
5.
6.
高温锻炼对粒用苋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膜耐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粒用苋幼苗在高温锻炼过程中叶片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其同功酶的变化规律,以及与叶片细胞膜耐热性的关系,发现叶片膜蛋白在高温下的高稳定中能是粒用苋耐热的原因之一;SOD在热锻炼过程中对维持膜蛋白的稳定,提高膜的耐热性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8.
涝渍逆境下玉米叶片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抗涝性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研究了夏玉米单交种苏玉1号及其亲本自交系叶片内活性氧酶性清除系统中的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玉米抗涝性的关系。淹水过程中,耐涝的母本苏80-1叶片中两种酶活性均比不耐涝的父本黄早四较少地受抑制,丙二醛(MDA)的积累量也较少。表明两亲本自交系间耐涝性的差异与其抵御活性氧毒害能力的强弱有关。杂交种(F1)则显示体内清除系统对涝渍的耐受性与其母本相仿,由于兼具生长的优势,因而 相似文献
9.
热锻炼对小麦叶片细胞膜及有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34℃1-5天的热锻炼提高了小麦叶片的膜稳定性、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耐热品种提高程度大大高于热敏感品种。同时热锻炼降低了小麦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但提高了蛋白质的稳定性。34℃热锻炼后小麦叶片在50℃高温伤害处理过程中,耐热品种比热敏感品种保持有较高的SOD酶活性和较低的膜伤害(即高的膜稳定性)。可以认为,高温引起膜伤害是一个自由基伤害的过程,而SOD酶、CAT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玉米超氧物歧化酶酶谱型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吉林省主要玉米自交系中曾发现两种超氧物歧化酶变异型。1988年采用酶谱型不同的3个自交系配制了2个杂交组合。根据F1、F2和F3的资料对玉米超氧物歧化酶酶谱型的遗传方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超氧物歧化酶SODala2的有无受一对主效基因控制,以Sod1和sod1表示。 相似文献
11.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体内自由基主要清除剂之一,简称为SOD。本文以树莓为原料,对树莓SOD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即SOD敏感性实验,最大紫外吸收峰和温度、pH值及金属离子等因素对SOD的影响,为树莓SOD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其在药品、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的应用打下基础。三种酶(SODⅠ,SODⅡ和SODⅢ)均对KCN和H2O2不敏感,说明这三种酶都属于Mn-SOD;其最大紫外吸收峰均为280 nm;温度对其影响相对稳定,SODⅢ受温度的影响稍大些,而SODⅠ和SODⅡ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在pH7~9范围内SOD相对酶活力较高,pH过高或过低SOD均易失活;三种SOD受金属离子的影响没有很大的差异,Al3+、Cu2+、Mg2+、K+、Ca2+、Zn2+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激活作用,而Pb2+、Fe3+、Sn2+则具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重要的抗氧酶,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以油菜基因数据库为搜索平台,通过对油菜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家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油菜SOD基因家族主要含有32个基因,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长度86 aa^386 aa之间。BanSODs基因具有相对保守的结构,即包含SOD DNA结构域;HMA DNA结构域;Mn/N DNA结构域;Mn/C DNA结构域,SOD蛋白结构中含有7个α螺旋和4个β折叠结构域。进化树分析表明油菜SOD蛋白序列与谷子、小立碗藓蛋白序列具有相对较高的同源性。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了解油菜SOD基因家族和玉米抗氧化机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锌、锰、铁和铜离子对水稻幼苗生长及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一定浓度的Zn^2 、Mn^2 、Fe^2 和Cu^2 溶液培养水稻幼苗,对水稻幼苗生长及生理活性物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MnSO4溶液培养的幼苗新生叶全部枯黄,叶片相对较短,根系生长受到抑制。用ZnSO4、CuSO4溶液培养的幼苗,叶呈黄绿色,苗株矮小,根系衰退。用FeSO4溶液培养的幼苗,叶呈深绿色,苗株长势旺盛。根系长势良好,Mn^2 使水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减弱,Cu^2 、Fe^2 使水稻SOD活性明显增强,Zn^2 对水稻SOD活性无明显影响,不同金属离子浓度处理对水稻酯酶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下大豆超氧物歧化酶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4个大豆品种及其杂种F2代在无盐及盐胁迫条件下萌发的胚根超氧物歧化酶(SOD)进行分析。其结果,无盐胁迫时大豆SOD有7条酶带,随萌发天数的增加酶活性降低,酶带从C3开始消失,以后C2和C1带消失;在盐胁迫条件下,诱发产生6条新的酶带,即d组的d1、d2和d3带,e组的e1、e2和e3带,产生出多种酶谱。相对于产生正常的7条酶带 相似文献
15.
Pb2+对水丝蚓的急性毒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重金属Pb2+污染的水溶液对水丝蚓造成的胁迫程度。在(22±0.5)℃温度下:(1)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Pb2+溶液对水丝蚓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Pb2+溶液对水丝蚓处理48 h后半致死浓度(LC50)为9.488 μL/L;(2)用检测酶的方法对Pb2+溶液处理48 h后的水丝蚓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数据表明:Pb2+对动物的SOD活性影响显著(P<0.05)。当药物浓度范围在2.000~8.653 μL/L时,SOD活性上升;当药物浓度达到12.481 μL/L后,SOD活性急剧下降。说明Pb2+对水丝蚓可以造成危害,并致其死亡。证明了重金属对水生生物和生物链的影响,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16.
Hg2+对水丝蚓的急性毒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水生环境对Hg2+的承载限度。在实验室条件下,不同浓度Hg2+对水丝蚓胁迫48 h后的急性毒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静水实验条件下,Hg2+溶液对水丝蚓处理48 h后半致死浓度(LC50)为9.659 μL/L;Hg2+对动物SOD活性影响显著(P<0.05)。当Hg2+浓度在8.000~9.241 μL/L范围时,SOD活性显著上升,当浓度增加至16.449 μL/L时,SOD的活性呈急剧下降趋势。表明在不同浓度的Hg2+迫下,水丝蚓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反应,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7.
以2个红掌品种为材料,分别采用愈创木酚法、氮兰四唑(NBT)法、考马斯亮蓝比色法分析研究了红掌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OD和SOD在幼嫩叶片内的活性均较低,粉冠军的POD活性大于亚历桑娜,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低于亚历桑娜;在愈伤组织诱导阶段,POD和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都达到最高峰值;在植株再生过程中,2种酶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都开始下降,亚历桑娜的POD,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大于粉冠军;在小苗移栽后,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继续下降至较低水平,尽管POD和SOD活性仍远高于幼嫩叶片,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却低于幼嫩叶片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盐胁迫对大豆幼苗子叶各细胞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豆幼苗子叶各细胞器的SOD活性以细胞溶质为最高,约占80%;线粒体次之,为11%;叶绿体部分最少,9.0%左右。各细胞器的SOD对盐胁迫反应敏感程度不同,依次为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溶质。品种间,各细胞器之间以及对照和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10ds/m和15ds/m差异不显著。电泳酶谱的扫描结果表明,在盐胁迫条件下SOD_a(Mn SOD)最为稳定,SODb_1b_2b_3、SODc_1c_2c_3(Cu—Zn—SOD)将随盐胁迫增强依次从叶绿体到线粒体,从SODc_3、SODc_2到SODc_1、SODb_3逐渐减弱或消失。耐盐品种和敏感品种的主要差异集中在叶绿体SOD酶谱上,推断SODc_1c_2c_3与大豆耐盐性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