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 ,传统的中国是一个高度集权、专制的国家 ,是“人治”的国家 ,一些学者甚至否认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法治”的思想。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肯定的因素和否定的因素 ,都是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的矛盾统一体 ,人治国家也不例外。不能简单地将人治国家理解为纯粹由人治因素构成的国家 ,这不符合辩证法 ,也不符合历史事实。人治国家不仅有人治 ,也有产生于其中并从趋势上看是呈发展态势的法治因素 ,是二者的统一。这些法治因素就包括法治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1 中国古代法家的法治思想春秋战国末期 ,一些…  相似文献   

2.
先秦法家学派以“法制”而闻名,其消费思想以性恶自利论为基础,主张重农战、轻工商,强调国家要加强法制抑制消费,对推行社会变革实现国家统一有积极意义.因过度推崇以农战富国不恤民情,以至“国强民弱”、民怨沸腾,法家学派在后世屡受诟病,但他们对人求利本性的客观认识,以及强调实施严格法律制度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管的思想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国封建法律思想的根深蒂固,使法律过去一度成为行政权力的附属品,人治的色彩很浓。并且,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起步晚,历史短,经验不足,法律体系很不完善。这些都使得中国在法治过程中道德因素特别突出。  相似文献   

4.
从法家思想的源流出发,探讨其重要代表人物韩非的“法治”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和借鉴,同时对其历史局限亦作出大胆扬弃,以进一步辩识法家思想的合理内涵,为现代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斯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其政治思想及实践对秦朝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影响。李斯的政治思想体现出法儒并存、以法为主与法儒互补的理论内涵,适应了秦汉时期新的君主专制政治的历史发展,构建起一个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功利性的思想体系。李斯对法、儒政治思想都有着深入地汲取,但从其政治实践看,这两种思想因素之间既有矛盾、冲突的一面,也存在着互补、融合的另一面,形成其政治思想的内在的双重性。李斯是秦汉时期法、儒相结合的新型政治官僚的先驱,其政治思想折射出这一时期新的君主专制政治模式的初期的探索与发展,因此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客观需要出发,继承与发展邓小平法治思想,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江泽民法治思想的核心和最高成就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法治思想的具体内容包括加强立法、依法行政、司法改革、普法教育、发展法律服务业.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通过中国及世界历史上的人治与法治的冲突 ,论述了法治的必要性 ;结合历史分析了我国法治因受根深蒂固的人治思想的影响而进程较缓 ,以及以政策代替法律、忽视程序正义等的事实 ,论述了在法治进程中 ,需要加强程序立法 ,以真正树立法律的权威性。最后表达了对真正实现法治国家的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通过中国及世界历史上的人治与法治的冲突 ,论述了法治的必要性 ;结合历史分析了我国法治因受根深蒂固的人治思想的影响而进程较缓 ,以及以政策代替法律、忽视程序正义等的事实 ,论述了在法治进程中 ,需要加强程序立法 ,以真正树立法律的权威性。最后表达了对真正实现法治国家的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我国不曾有过西方民主和法治式的行政法与行政法制度,在我国,真正具有现代民主意义上的行政法的产生和形成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的过程。对这一艰难历程进行回顾和解析,从中总结行政法治发展的教训和经验,有助于我们告别人治,走向法治,真正落实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促进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的总依据,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践探索中的新经验、新理论、新方法,引领着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的发展方向。在目标上,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乡村振兴法治建设价值目标的耦合,是引领和促进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的基本前提。在实践中,国家制定法与乡村习惯法之间的博弈、治理主体法治思维欠缺以及法治人才缺乏的困局构设,为乡村振兴未来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方向。在策略上,完善乡村治理的法治体系、培育乡村法治文化和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法治建设提供了路径选择,丰富了法治促进乡村振兴的理论思考,使法治有效回应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1.
吴菲  薛松 《乡村科技》2021,(32):23-25
韩非子是我国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法家思想以法为教以法为本以法治国法不阿贵一断于法等主张为秦实现六国统一,维持社会秩序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韩非子的法治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对当今乡村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建设法治乡村,要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华,从法家思想...  相似文献   

12.
韩非的“法治”思想根基于其师荀子的性恶论,是在对儒家、墨家和道家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吸收和对前期法家“法”、“术”、“势”思想进行系统分析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英国自由法治的思想渊源主要有两个:一是自然法观念,它所蕴藏的理性主义、自由主义、社会正义和法治主义,潜入英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成为一种稳定的法律意识;二是秩序演化论,人们源于追求功利的愿望或人为的协议,按照惯例、习俗组成社会,按法律行事。  相似文献   

14.
礼治、德治、人治等法思想,是儒家文化的内核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稳固江山社稷的基本手段。儒家法思想视宗法伦理、道德形态、贤人意志优先于法律公正性、平等性,与现代法治存在一定的冲突。但从权益保护、德法并重、依法行政等法治理念来看,儒家法思想在诸多方面又与现代法治不谋而合。因此,如何批判性地吸收儒家法思想中的精华,将其融入现代法治建设当中,是新时代大力弘扬传统文化需要考量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 ,明确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阐述了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统一关系 ;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和要求 ;指明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根本问题及如何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和谐法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成果,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法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和谐法治思想以公平正义为逻辑起点,以人为本为价值追求,更加关注人的尊严与人的幸福的需求,更加注重人文法治环境的构建,将人的解放、尊严、幸福作为价值目标,将民主、公平、宽容作为法治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和谐法治思想科学回答了我们"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韩非是中国先秦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创立的以法为木,“法、势、术”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体系,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准备,对后世影响深远。借鉴吸收韩非法治思想的合理成分,对于实现依法治国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志摩人生哲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传统化与现代化交替嬗变的过程中,徐志摩以其独特的承继和创新的身份,代表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哲学思想和心路历程。徐志摩对传统化的承继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对其影响之深。本旨在探讨徐志摩的人生哲学思想受儒道思想的影响在诗创作前后期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9.
李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201-5202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是人们主要的生产活动,先秦是其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此时,随着农业的繁荣发展,系统的农业管理思想也随之逐渐形成,引起许多现代学者的关注,尤其对于当时是否存在生态农业思想的辩论近年也日趋激烈。通过"大农业思想,水资源管理思想,土地资源管理思想"几方面对古代农业生态管理思想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刘琪  傅琼 《河南农业》2023,(27):19-20
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培育新时代高校学生最好的理论知识,将其贯穿融入到高校思政课当中是当前的迫切任务。论述了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分析了此项工作目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