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吃茶感怀     
没有什么比吃到一杯清香的茶更令我开心了。 每次在茶馆吃茶,我都选择再三。红黄黑白绿,到底吃什么茶?当然,极端嗜之仍为绿茶。绿茶的品种繁多,故今日不是触上“毛尖”、或掉入“龙井”、或采摘“竹叶青”;明日就登上“毛……  相似文献   

2.
舒曼 《农业考古》2007,(5):68-68
时下,“潮流”一词很难说清楚,但它却和“时尚”、“流行”等词汇紧紧粘连在一起。有人说,女人追赶“潮流”要比男人还“潮流”,因为女人的神经要比男人更加敏感,更具跳跃性。服装潮流,发型潮流,首饰潮流,帽子、鞋子甚至美容都可以“潮流”一把……有时候会让人看不懂甚至不顺眼。问题是,现在居然连吃茶也讲起潮流,这说明潮流是不可预测的。过去是花茶的天下,现在吃花茶的“潮流”似乎已成昨日之事。九十年代中期,大家都跟在台湾乌龙茶的潮流里涌动,“阿里山茶”“犁山茶”“冻顶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等等,后来这吃茶的潮流又开…  相似文献   

3.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6,(5):160-163,171
一.早期的茶会、茶宴 按照现代词典的解释,茶会就是用茶点招待宾客的社交性集会。用茶叶和各种原料配合制成的茶菜举行的宴会,就叫做茶宴。但在古代,茶会和茶宴都是指用茶来招待客人的聚会,聚会时,除了饮茶之外,有时也吃其他东西,甚至还喝酒吃菜。现在人们多把只喝茶汤和吃茶点的集会称为茶会,而把吃茶菜的宴会称为茶宴。  相似文献   

4.
钟培竹 《农业考古》2004,(2):194-198
古今中外的智者赞茶之祠不少 :有认茶为“故人”的 ,有称茶为“佳人”的 ;有夸它为“仙丹” ,誉之为“妙药”的……有人连吃数碗竟然达到了“通仙灵”的境地。实话实说 ,我等凡夫俗子无论知识水平还是道德修养 ,都还没有达到能称得上“精行俭德之人” ,“学富五车之士”的标准 ,而且修炼无方 ,功夫也远没有到家 ,虽然是吃了不少的茶 ,也无非是个吃茶的“茶人”而已 ,比起吃茶吃到“天人合一”、“茶禅一味”境界的真正茶人来是有着天壤之别的。但是 ,由于我从小与茶结缘 ,而且与茶人结成了忘年之交 ,日复一日随着我年龄与知识的增长 ,我渐渐…  相似文献   

5.
吃茶去来碑     
照片上这块“吃茶去来碑”是1999年7月15日建在韩国釜山海印寺范围内的最高处。 关于“吃茶去”的禅案,凡是好茶的都知道就不必再说。 1989年9月 9日,赵朴初先生写了一首诗: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 后来启功先生也题过: 今古形殊义不差,古茶苦近称茶。 赵州法语吃茶去,三字千金百世夸。 我的理解是他们二位既不崇道也不扬佛,而就是着眼在“吃茶去”三个字上,以一颗平常心去喝茶,这是人生的得趣和享受。 “吃茶来”是韩国陆羽茶经研究会会长,98岁的茶星崔圭用先生提出来的,时间在19…  相似文献   

6.
吃茶之说     
客来敬烟,或说“不会。”于是主人就说:“香烟勿吃,请吃茶。”可是.香烟是吸的,茶是饮的,怎么说吃呢。在湖州有一种茶确实是吃的,那就是俗称“熏豆茶”的,这种茶汤内含有少量茶叶、青豆干、丁香萝卜丝干、橙皮丝和香草籽,味微咸而甘香,啜一口,立即开胃,使人巴不得一口吃光,所以享受者可能一下子连液体带个固体咀嚼进肚里,这才是真正叫做“吃茶”。当然,我国藏族等少数民族同胞的茶汤,放有果仁糊、芝麻浆等食物,也是一股脑儿吃的。  相似文献   

7.
星海 《农业考古》2003,(2):264-265
大凡爱茶、知茶、懂茶之人 ,一般都知“吃茶去”的来历和典故。据《中国茶经》载 :唐代赵州观音寺高僧从谂禅师 ,人称“赵州古佛” ,他崇茶、爱茶、不但自己嗜茶成癖 ,而且积极提倡饮茶 :“唯茶是求”。因此 ,他每次说话之前 ,总要说上一句 :“吃茶去”。又据《广群芳谱·茶谱》引《指月录》道 :“有僧到赵州 ,从谂禅师问 :‘新近曾到此间么 ?’曰 :‘曾到。’师曰 :‘吃茶去。’又问僧 ,僧曰 :‘不曾到。’师曰 :‘吃茶去。’后院主问曰 :‘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 ,不曾到也云吃茶去 ?’师召院主 ,主应喏 ,师曰 :‘吃茶去’ !”三人都一样 ,…  相似文献   

8.
最近,有机会与几位台湾茶友一道品茗聊天,使我对台湾茶餐时尚有了更多了解。在饮茶风盛的台湾,茶人们把茶列于大米之首,称茶叶为“茶米”,甚至连饮茶也叫“吃茶”。台湾同胞说的“吃茶”,确确实实是把茶叶当作食物那样吃下去。台湾许多产茶区的茶农及酒楼饮食店善于把茶叶作为烹调风味名菜的好原料,他们在采茶之余,精研各式茶餐,如茶叶芋、炸茶菁、茶汤鸡、茶叶馒头等茶叶食品。说起茶叶当菜食,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从春秋后期到西汉初期,已出现茶叶当“蔬食”。《晏子春秋》中记载晏婴当宰相时,非常节俭,饮食上他只“食脱粟之…  相似文献   

9.
正茶叶,在闽南语中被称之为"茶米"。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将茶与米并列,可见这一神农之饮在传统茶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尽管空腹喝茶有伤胃之嫌,但许多闽南人的一天,往往还是始于清晨的一杯香茶。而后便汤水不绝,直至夜间。待客时可吃茶,读书时可吃茶,听戏时可吃茶;有事由吃茶,没事由也吃茶。在廊顶高高挑起的闽南骑楼下,常可见  相似文献   

10.
舒曼 《农业考古》2003,(4):99-105
2001年10月下旬,一个凉爽的秋日里,在石家庄赵县柏林禅寺举办了“中韩两国‘茶禅一味’学术论坛”会。韩国人选择这里进行学术交流,无非想借助赵州禅师“吃茶去”公案在世界上的影响。毕竟赵州一句“吃茶去”为世人参禅悟道带来深刻的影响。而在历史上,日韩两国  相似文献   

11.
吴骥 《农业考古》2000,(4):311-312
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有多次描写吃茶养生的情节。“老君眉”茶是“老祖宗”贾母最爱吃的养生茶。每次贾母吃此茶时,都取梅花雪水冲泡,而且此茶色泽澄亮,香气郁爽,其味甘醇,既醒神养心又保健养生。《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翠栊庵》,有一段妙玉烹茶的故事:当贾母一行来到翠栊庵,妙玉捧着一个海棠式填金“云龙献寿”步茶盘,盘里端放着一个成窑小茶盅,盅内盛着色泽澄亮的茶水。妙玉清老祖宗饮茶,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着,又问:“这是什么水冲泡的?”妙玉说:“是旧…  相似文献   

12.
遂川出名茶,茶事也盛,可茶馆之盛当属草林镇为最,仅圩场就有二十余家茶馆,且家家生意红火,久盛不衰。草林老表的日常生活中少不了这一句:吃茶会!吃茶去三字让我想起一则著名的禅宗公案。据《五灯会元》记载:“师问新到:曾到此间么?日:曾到。师日: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日:为什么曾到也云吃茶会,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曰:院主!主应师:喏。师日:吃茶去。”草林老表的吃茶与这则排宗公案无涉,草林老表的吃茶与赵州大师的吃茶是不相同的。大师的吃茶是一种玄虚与高妙,透出急智与禅理。就这点…  相似文献   

13.
茶之情结     
说茶是我日常生活中最亲密的伴侣,大概不为过。我之于茶,已是“不可一日无此君”,更甚而志于“不可一夜无此君”了。许多入睡前不吃茶,因为茶能提神,兴奋大脑,影响睡眠。我倒相反,临上床时必重沏一杯茶,放在床头柜上,喝上几口,才能安然入睡。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吃茶具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吃茶技艺又有了新发展,不仅发明了将茶汤连同茶叶一齐吃掉的各种茶饮,更发展了用茶叶制作名茶菜肴的各种茶食。据说,美国尼克松总统初次访华时,周恩来总理就曾用茶宴请贵宾。其中有一道名叫“龙井虾仁”的菜,就是用西湖龙井茶叶配以内河虾仁精制而成的。只见那白里透红、尤如宝玉似的虾仁,簇拥着数十片伸展似花瓣、碧绿如翡翠的龙井嫩茶,俨然是一盘典雅清秀的珍奇古玩,随着蒸腾的热气,飘逸出一阵清醇甘爽的芳香,惹得在坐的人们无不拍手叫绝。苏州名菜馆“松鹤楼”也推出了类似的名菜“碧螺宝玉…  相似文献   

15.
舒曼 《农业考古》2002,(2):89-90
常听到中国研究民族文化理论家的两句名话 :“越是民族的 ,就越是世界的”。也有人提出异议 ,说不能概括全貌。我对理论这套玩意不是内行里手 ,对这种异议提不出什么异议 ,我反而觉得这两句话是有道理的 ,中国茶文化就是一个例证。茶原本不是姓茶 ,是姓荼、姓木贾、姓、姓 ,是神农尝百草而得之 ,故先为药用。经过多少人的演化、改进 ,去粗取精 ,终于形成了茶。中国唐朝是茶文化的发端 ,期间不但有陆羽的《茶经》问世和禅宗“吃茶去”公案的诞生 ,中国茶还漂洋过海到达日本 ,这也为以后日本茶道的演进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茶兴于唐而盛于…  相似文献   

16.
茶与婚礼     
茶与婚礼南昌大学万建中茶与婚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此,古人有确当的解释。明朝许次纾在《茶流考本》中言:“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志之意也。”同时代的郎瑛亦有类似说法:“种茶下籽,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太子受聘谓之吃茶。...  相似文献   

17.
那一年早春,天特别冷,阿婆像往常一样,在坟地里捡了一堆乱柴,捆好准备回家。猛一抬头,看见远处坟堆边有一点红,她以为自己老眼昏花,使劲擦擦眼,没错,是一点红。阿婆走近一看,竟是个用破被子裹起来的婴儿。阿婆捡了弃婴的消息一下子在村里传开了,说什么的都有。村委会主任也说:“你是五保户,拖着个小孩怎么养?还是不要管闲事的好。”阿婆却紧紧地搂着女婴:“好歹是条命,我不要五保,也要养她……”拗不过阿婆,小小的乡村就这样接纳了我,阿婆请学堂先生给我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燕子”,意为春天里飞来的小燕子。清贫的日子苦…  相似文献   

18.
表·嫂·茶     
男人饮酒,女人喝茶。赣中安福县农村妇女喝茶的花样很多,一辈子有喝不完的茶。孩子出生要喝“毛毛茶”,孩子满岁要喝“百岁茶”,女儿定亲要喝“妹妹茶”,出嫁之前要喝“嫁娘茶”,新娘化妆要喝“开面茶”,儿媳怀孕要喝“好事茶”,当了奶奶要喝“三代茶”。这些茶都是在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喝的,而最为独特、人员最多、时间最长的,还是一年一度的“表嫂茶”。“表嫂茶”只供婆婆妈妈婶子大嫂喝,她们都是名副其实的老表嫂,没有嫁老公的姑娘是没有资格参加的,至于男客们那就更要靠边站了。一年一度的“表嫂茶”是从元宵节后开始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一种新的时尚正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和世界一些国家流行开来,即从过去的“饮茶”发展到现在的“吃茶”。其方法是将乌龙茶、红茶或绿茶的茶末、茶粉加入到各种食品中,从而制造出一种全新的食品。在我国山西太原,茶制食品十分畅销,品种有茶啤酒、茶汽水、茶香槟、山楂茶、猕猴桃茶、茶心面包等。还有益  相似文献   

20.
油茶,是侗族人民喜爱吃的一种饮料,一日三餐少不了。油茶有两种解释;一是指一种木本油料的树,也叫“油茶树”或“茶子树”,结下的果实叫茶果,果熟籽落,落下的籽叫茶子,形似小板栗,用茶子榨出的油汁叫茶油,侗家叫“油茶”,打油茶就少不了它。二是指一种饮料的名称,这种食品的制作过程就叫做“打油茶”。这两种茶的叶子相似,果子也有些相同,人称它俩是“孪生姐妹”,不同的是前一种是种在高山岭顶上,叶子不能吃用。后一种是种在村边的园子里,叶子是打油茶的主要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