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目的]为了解矿区复垦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环境质量,为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土地复垦及复垦土壤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本文以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区为研究区域,采集8个样地土壤样品[方法]利用酸消解法,测定了其中8种重金属Cr、Ni、Cu、Zn、Pb、As、Hg和Cd的全量含量并进行污染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各样地土壤重金属均未超过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的标准值;不同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为P_(As)P_(Cu)P_(Cr)P_(Zn)P_(Ni)P_(Cd)P_(Pb)P_(Hg),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0.318~0.389,土壤达清洁水平;各样地不同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参数为E_(As)E_(Cd)E_(Cu)E_(Ni)E_(Cr)E_(Pb)E_(Hg)E_(Z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9.93~12.65,属于轻微生态风险。KMO与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结果显示明安太堡煤矿复垦区中的不同复垦方式下土壤中重金属可能存在共同来源[结论]As、Cd和Ni是复垦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元素,它们极易受人类活动影响;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以及复垦模式变化,各重金属含量及污染指数无明显变化规律,复垦基质本身的含量及煤矸石堆垫、淋溶是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的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煤塌陷区土地的复垦和利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采煤矿区塌陷对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和矿区经济、社会续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的综合利用的具体对策:土地复垦的综合利用必须提高认识,科学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因地制宜的采用科学合理的土地复垦综合治理的技术方式,从而使采煤塌陷的土地得到综合开发利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3):4-8
为深入认识宿州煤矿区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及污染状况,选择朱仙庄和桃园两矿,在其附近农田采集土壤样品106份,通过实验测试与分析,探讨了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富集因子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其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重金属元素Pb、Zn、Cr和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2.72、54.76、66.84、0.336 mg·kg~(-1),除Cd明显超出安徽省土壤背景含量外,其余三种元素均低于背景值;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各元素的含量高值主要集中在堆积场和塌陷塘附近农田,这是由于煤矸石中微量元素的长期淋溶输出,以及矿区地表水汇集过程中重金属元素不断向地势较低的塌陷塘附近农田土壤迁移所致;富集因子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d是煤矿区土壤的主要污染元素,其富集因子指数EF和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r分别为3.81和103.84,属中度污染和极强生态风险等级,而Pb、Zn和Cr均为轻微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5.
作者主要阐述了充填复垦的方法及复垦过程中土壤的性质变化,目前充填复垦根据充填材料的不同分为粉煤灰、煤矸石、河湖於泥及垃圾充填,复垦土壤性质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土壤的容重、孔隙度、水分、养分、生物活性、土壤生产力、污染物质及其修复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6.
作者主要阐述了充填复垦的方法及复垦过程中土壤的性质变化,目前充填复垦根据充填材料的不同分为粉煤灰、煤矸石、河湖於泥及垃圾充填,复垦土壤性质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土壤的容重、孔隙度、水分、养分、生物活性、土壤生产力、污染物质及其修复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7.
桂东北某矿区复垦水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桂东北某矿复垦区土壤进行全面田间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区域水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初步评价,主要评价因子有汞,镉,铅,铬,铜,锡,锰等,采用内酶罗指数法对评价田块进行污染程度分级,结果表明,该复垦区水田土壤均不同程度地受锰和镉两种元素的污染,评价区田块有轻度污染土壤(PN在1~2之间),中度污染土壤(PN在2~4之间)和重度污染土壤(PN在4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忻州地区金矿复垦土壤的质量状况,采集该试验区复垦3年后的土壤进行测试化验,分析Cd、As、Pb、Cr、Cu、Ni、Zn共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选取重金属的毒理系数来确定评价的模糊权向量,对矿区的土壤环境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样点中重金属的含量都未超过国家规定的土壤质量一级标准,个别样点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超过了二级和三级标准,其中Cr的平均值为182.54 mg·kg-1,超出了背景值的2倍,污染较严重;在模糊评价中,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有5个样点处于清洁状态,3个样点处于尚清洁状态,2个样点处于轻度污染状态,清洁率为50%,尚清洁率为80%。研究区的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需要进一步治理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废渣及炼锌区附近污染土壤剖面的Pb、Zn、Ed的分布特征。[方法]在废弃地上和废弃地附近耕地各选择1个点进行分层采样.在每个剖面的同一深度的不同位置采集3个样品,采用客土法进行复垦,在废弃地上设计10个处理,进行废渣重金属迁移模拟试验,研究废渣中Pb、Zn、Cd迁移规律。[结果]废渣表层Pb、知、CA分别为3453、5678、23mg/kg,废渣剖面上重金属含量基本一致。冶炼区附近表层土壤Pb、Zn、CA分别为325、523、9.6mg/kg,污染重金属向下逐渐迁移。废渣重金属向上层土壤没有明显的迁移。Pb向下层土壤几乎没有明显迁移,Zn和Cd向下层土壤有明显的迁移,Cd的迁移性最大。[结论]隔离层能有效控制废渣重金属向下层土壤的迁移。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江苏省徐州市采煤塌陷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优势种群在复垦前后的变化,利用454焦磷酸测序法,对比分析采煤塌陷地、复垦地以及非塌陷对照地这3个样地的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变形菌、放线菌、浮霉菌、酸杆菌、绿弯菌、拟杆菌、厚壁菌和芽单胞菌为细菌的主要类群,但其在3个处理区的分布各不相同,即芽单胞菌和硝化螺旋菌在复垦区中分布最广,酸杆菌、放线菌、拟杆菌在对照区中最多,变形菌在塌陷区中分布最广。复垦地土壤的细菌群落多样性水平最高,对照地次之,塌陷地最低。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盐分呈负相关关系。开采沉陷导致土壤肥力退化和土壤盐渍化现象加重,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与生长。复垦与植被修复能够改善土壤理化特征,恢复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为给煤矸山复垦区的生态重建提供依据,以山西省霍州市曹村煤矿复垦6年的煤矸山为例,分析农田、蔬菜地、果园和荒草地等4种利用类型复垦地土壤重金属元素Pb、Zn、Cr、Cu含量的差异;同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4种样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u在4种样地中的含量均超过山西省土壤背景值;Pb在蔬菜地未超标,在农田、果园和荒草地分别超标15.7%、18.9%、20.2%;Cr在果园未超标,在农田、蔬菜地和荒草地分别超标12.6%、6.9%、87.4%,而Zn在4种样地中均未超标。从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看,Cu和Pb除在蔬菜地分别为轻度累积和未累积外,在其他3种样地中均分别为中度累积和轻度累积;Cr除在果园未累积外,在其他3种样地均达轻度累积,Zn在4种样地均未累积。从综合污染指数看,4种样地重金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累积,其中荒草地和果园达到中度累积,玉米地和蔬菜地达轻度累积。 相似文献
12.
以东明煤矿堆土场外围东南侧牧场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距离堆土场10、100、500 m的3个样带及其土壤下0~5、5~10、10~20、20~30 cm深度范围内Cr、Cu、Zn、Cd、Pb、As和Hg 7种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二级标准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明煤矿堆土场东南侧不同样带同一深度下Cr、Cu、Zn、Cd、Pb、As和Hg 7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随着距离和深度的改变,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有增大的趋势;同一样带不同深度下土壤重金属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特别是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不断向深层土壤进行转移积累。7种重金属含量均小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二级标准值,符合牧场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3.
鞍山市铁矿区复垦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鞍山铁矿复垦区生态环境调查基础上,进行了土壤采样和测试,并选择镉、汞、铅、铜、铬和锌6项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指标.鉴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指标的多样性和由单指标给出评价结果的不相客性,从物元分析和可拓集合的理论出发,建立了基于物元可拓法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模型,对鞍山铁矿复垦区土壤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铁矿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海南昌化铅锌矿废弃地采集的56份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并对其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运用克里金插值法进行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废弃地重金属镉(Cd)污染程度最高,铅(Pb)与锌(Zn)次之,均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值;从内梅罗综合指数来看,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达到重度污染级别;从生态风险角度分析,废弃地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达到重度风险级别;从克里金插值结果来看,废弃地表层土壤污染最小的地方均在废弃地东北部地区以及西南部河流尾段处,而污染最严重的地方集中在尾矿库东部、服务区、居民点、河流中段以及河流转弯处。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煤矸石充填型重构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迁移及分布特征,以淮北芦岭矿细矸、粗矸和洗矸3种煤矸石及其复垦地玉米(Zea mays L.)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Cu、Pb、Zn、Sn、Hg、Cd、Cr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了重金属元素在煤矸石和玉米不同器官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复垦所用煤矸石重金属含量整体呈洗矸细矸粗矸;复垦地玉米不同器官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差异较大,果实富集能力弱于其他器官,叶对Cu、Pb、Zn和Cd等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较强。此外,各器官重金属含量与煤矸石中重金属含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冶炼厂综合堆渣场围坝下水田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某冶炼厂综合堆渣场围坝下水田土壤环境及生物的调查与采样,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与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该区域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综合堆渣场渗漏污水,且处于重度污染状态,其中Cu和Cd为主要污染元素,其超标率达100%,最高含量分别达到415.54 mg·kg-1和6.87 mg·kg-1;其次是As和zn,其超标率分别为55%和18%,最高含量也分别达71.99 mg·kg-1和503.31 mg·kg-1;Pb没超标;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引起了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下降,其中产量与对照区相比,减产幅度为35%~70%,稻米中Cu、Cd和As的含量均已经超过国家制定的食品卫生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为织金县煤矿污灌区的环境治理和作物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对织金县YZ、SM、SH、XF和HF 5个煤矿污灌区0~20cm厚土壤和水中Cr、Ni、Pb和Cd 4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与贵州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对比,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个煤矿污灌区土壤Cd平均含量在0.52~0.55mg/kg,Pb在9.44~49.06mg/kg,Cr在33.63~168.39mg/kg,Ni在58.69~103.41mg/kg,土壤已存在重金属累积,其中以Cr和Ni最明显,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达2.05和1.83,污灌区土壤综合污染程度表现为SHXFSMYZHF。水中Cd平均含量在0.51~0.52mg/L,Pb在7.56~7.69mg/L,Cr在31.46~44.02mg/L,Ni在0.01~0.49mg/L。污灌区水中已存在重金属污染,其中以Cr最明显,单因子污染指数达51.45,Pb、Cd次之,污灌区水综合污染程度表现为SMYZXFSHHF。 相似文献
18.
北京南部地区农业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包括通州、大兴、丰台和房山4区的北京南部地区的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在该区域选取25个土壤样品,其中剖面JN1(JN表示北京南部地区土壤剖面,下同)按土壤发生层在春季(3月下旬)和秋季(11月上旬)采样,研究土壤Pb、Zn、Cu,Cd和As等元素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不等,由高到低依次为Zn、Pb、Cu、As和Cd,属于歧义性污染。区域内自东向西,土壤重金属含量逐渐减少,其中沿河流、高等级公路向两侧,土壤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土壤重金属集中于土壤表层.Cd、Cu、Pb、Zn主要富集在0—20cm土层中,20cm以下深度的含量大大减小,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春季高于秋季。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1,处于轻污染以上水平。 相似文献
19.
尾矿区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BCR连续提取法对大宝山槽对坑尾矿区周围受污染的菜园土和水稻土中Cd、Pb、Cu和Zn的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土壤中Cd、Pb、Cu和Zn的总量均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相应的标准。两种污染土壤中Cd、Pb、Cu和Zn的形态分布差别不大。Cd主要分布在残渣态中,占总量的60%以上,Cd各形态含量的分配顺序均为:残渣态〉酸提取态〉可氧化态〉可还原态;Pb以可还原态和残渣态为主,占总量的92%以上;Cu各形态含量的分配顺序均为:残渣态〉可还原态〉酸提取态〉可氧化态,以残渣态为主,占总量的59%以上;Zn在土壤中以残渣态占绝对优势,占总量的90%以上。菜园土和水稻土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以Ph为最高,Zn为最低。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山西省运煤干道沿线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对340省道沿线不同断面6种重金属(Hg、Cr、Pb、Ni、Cd和As)在沿公路方向、垂直公路方向、不同深度土层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沿公路方向的3个不同断面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不明显,Hg、Pb的污染指数最高,Cd次之,Cr、Ni、As较低.重金属含量与距路基的距离存在线性关系,土壤重金属含量随着距路基距离的增加而降低,Pb在土壤中的累积随距路基距离的增加减少最快,其次是Cr、Ni、As、Cd、Hg,但Pb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重金属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降低,0~20 cm耕作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最高.重金属相关性分析表明,Hg含量与Cr、Pb、As含量,As含量与Cr、Cd、Ni含量极显著相关,表明这些重金属来源可能相同,但具体来自何处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