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农业科技》2006,(3S):75-75
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芝麻育种课题组经过7a攻关研究,日前选育出安徽省第1个杂交芝麻新组合皖杂芝1号(皖杂芝0176),2006年1月14日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评审委员会审定,刷新了我省无自主选育的芝麻杂交品种历史。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芝麻育种课题组经7年攻关研究,日前选育出我省第一个杂交芝麻新品种“皖杂芝一号”(原名“皖杂芝0176”)和第一个常规芝麻新品种“皖芝一号”(原名“皖芝2164”),2006年1月14日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评审委员会审定,结束我省无自主选育的芝麻杂交品种及常规品种历史。  相似文献   

3.
杂交芝麻新组合合杂芝1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选育过程 杂交芝麻新组合合杂芝1号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亲本组合是“54—8A×0221”,母本54—8A为隐性核不育系,来源于安徽省固镇县地方品种中变异不育单株。其系谱为01—54—8-9-22—39—23-28,该不育系叶绿色,单杆型,株高150-160cm,花白色,1叶3花,蒴果4棱,种皮白色,干粒重3.6g。  相似文献   

4.
《农业科技通讯》2006,(3):56-56
近日从安徽省农科院获悉,该院作物所芝麻育种课题组经7年攻关研究。日前选育出安徽省第一个杂交芝麻新组合皖杂芝0176和第一个常规芝麻新品种皖芝2164.结束了安徽省无自主选育的芝麻杂交品种及常规品种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近日从安徽省农科院获悉,该院作物所芝麻育种课题组经7年攻关研究,目前选育出安徽省第一个杂交芝麻新组合皖杂芝0176和第一个常规芝麻新品种皖芝2164,结束了安徽省无自主选育芝麻杂交品种及常规品种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杂交玉米新组合荷玉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出适宜贵州高海拔山区种植的杂交玉米新组合,用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自选的自交系"H4-2"为母本,"SC122"为父本杂交配组,选育出玉米新组合荷玉l号.该组合在2008-2009年贵州省高海拔特殊生态区组2年区试中,平均单产619.78 kg/667m<'2>,比对照(毕玉6号)增产10.91%,2年18个试点中,...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邮码:450002,电话:0371-5739047)前不久选育成功芝麻新品种“郑杂芝03”。该品种生育期93天,属中熟品种。粗脂肪含量58.58%,粗蛋白含量8.62%,抗枯萎病和茎点枯病,耐渍、抗倒伏,平均667平方米(1亩)量达80公斤。河南选育成功芝麻新品种!河南@肖春欢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邮编:430062,电话:027—86733625)赵应忠研究员主持选育的芝麻新品种“中芝杂1号”,前不久通过了湖北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
10.
杂优豆1号(代号HS9816)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1997年以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与恢复系WR016组配的杂交大豆新组合,2004年10月29日已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这是继吉林省农科院育成世界上第1个杂交春大豆后又一个通过正式审定、可进行产业化开发的大豆杂交种,也是世界上第1个杂交夏大豆。2002-2003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中豆20增产15.37%,  相似文献   

11.
四川再生稻栽培技术经过杨开渠、李实贲等几代科学家的应用研究、示范、推广、已基本普及,但再生稻杂交组合缺乏,限制了再生稻生产的发展。1997年在省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启动了四川再生稻高产配套技术研究课题。1999年利用前两年初步筛选出的冈优725、冈优527等头季产量高、再生力较强的杂交稻新组合,在富顺基地进行中稻+再生稻百亩(1亩=1/15公顷,下同),超高产配套技术示范,要求两季平均亩产800公斤。其中设高产试验田,两季亩产1000公斤。同时在童寺区组织高产配套技术示范推广。设置再生稻杂交新组合筛选圃,在雅安和温江基地进行再生稻亲本材料初 杂交新组合的测配等应用研究,为大面积再生稻生产筛选出、优质、抗病的杂交稻新组合及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1协优5968 协优5968(协青早A/台恢5968)系台州市农科所与浙江省杂交水稻种业有限公司合作选育开发的杂交晚稻新组合.2003年3月通过省品审会审定.适宜浙江省宁波、台州及生态类似地区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3.
14.
结合大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工作的多年实践,介绍了大麦育种材料种传病害的防治、人工杂交配组、强优组合的制种以及杂交大麦种简易贮藏等技术。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几个杂交油菜新组合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成  杨选之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2):106-108,113
对安徽省1994~1996年度杂交油菜区试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表明:C022、5C21丰产、稳产性强,地区适应性广,明显优于对照秦油2号。C022特别适应于生产力水平高的地区,在2328kg/hm2生产力水平以上地区推广,更能发挥其增产潜力,宜重点在安徽省长江以北油菜高产地区推广。5C21特别适应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地区,尤其是油菜重病区,在2328kg/hm2生产力水平以下地区增产突出,宜在安徽省沿江及江南油菜重病低产区推广。C022和5C21适应地区正好具有互补性,有利于品种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耕地单产,适应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现状,利用同质恢渗粳的部分亚种间杂种优势的杂交模式,聚合了强优势、耐冷等多个优异性状,通过异地穿梭育种,定向选择育成了杂交水稻三系恢复系G569,利用G569与不育系五丰A配组育成的五丰优569丰产性好,耐冷性强,稻瘟病抗性较好,食味佳,株型适中,生长势强,于2011年通过湖南省审定(湘审稻2011034号).  相似文献   

17.
金福优8339是萍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选的不育系金福A与恢复系萍恢8339配组而成的新组合,具有抗倒性强、产量较高、稳产性好、熟期适宜等特点,2018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其选育过程、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1992年,我们对已搜集的50余份红菜薹材料进行观察鉴定,从中选出熟性(从播种至开始采收商品薹)在40~60天之间的早熟材料5份,综合性状优良、熟性在60~90天的材料16份,1993年获得不育株系2个。而后选取抽薹较多、叶小、薹红的不育株再与相应的可育株进行回交,通过连续4代的回交,不育株率达9096以上的株系有9607,9608,9609,9610等9个,相应的保持系为9643,9615,9670等。  相似文献   

19.
鄂红2号(原代号9609×9611)是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科技中心利用雄性不育系培育的杂交一代红菜薹新组合。该组合播种至始收70d左右,盛采期在90~120d。抗病性强,菜薹肥嫩无苦味,薹亮紫红色,色泽鲜艳,无蜡粉,食味微甜,品质极佳。一般每公顷产22500~34500kg。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