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粉管通道法介导韭菜转基因尚处于研究阶段,它是基因工程技术与常规杂交育种相结合的育种方法。本文详尽介绍了外源dna片段在韭菜基因组中整合的理论基础和受精过程转化的理论基础,韭菜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的操作程序、影响因素及优缺点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小麦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自第一株转基因小麦报道以来,利用不同的外植体,通过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花粉管通道法等技术,将抗病虫、抗除草剂、抗逆以及提高品质的基因转化到小麦中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在小麦转基因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编码麦谷蛋白HMW-GS 1Dx和1Dy10基因导入了小麦,经抗PPT筛选,PCR检测和HMW-GS组成分析等,选出了高产优质的转基因品系21K867,此外还讨论了提高花粉管通道法导入目的基因的遗传转化率和转基因系性状多样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者创立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以来,在多种农作物分子育种中得到应用。广泛的研究表明,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与其他转基因方法相比,具有能直接得到转化种子,转化频率高,操作简便经济,大量快捷,性状稳定快和导入材料多样性等优点。同时重点介绍了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在水稻分子育种中的研究和应用,采用该方法将多种植物外源DNA导入水稻,获得了包括植株形态,产量性状,抗病虫性,稻米品质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变异,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水稻分子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外源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玉米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外源DNA导入玉米中的转化方式、导入后代的变异以及变异机理;介绍了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外源总DNA和目的基因导入到玉米中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外源DNA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利用GUS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比较4种油葵转基因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去1张子叶转化法优于温室子叶节转化法,花粉管通道的柱头滴加法优于子房注射法。借助这4种方法,用含胰岛素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油葵,PCR结果显示均获得了油葵阳性植株。去1张子叶转化法阳性率为3.17%,转化最佳操作时间为种子萌发后36 h;花粉管通道转化法阳性率为10.83%,花粉管柱头剪切操作最佳时间为人工授粉后5~7 h。综合考虑,优选去1张子叶转化法和花粉管通道转化法为油葵基因转化较适宜的方法。本研究可为优化油葵及向日葵转基因体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为报告基因,分别用改良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渍法(floral‐dip)和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统计果实数、结实率、成苗率,然后用紫外灯照射28d左右的幼苗筛选转化株.结果表明: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紫薇的结实率、成苗率均明显高于floral‐dip法;用手携式紫外灯(365nm)照射进行活体鉴定,floral‐dip法转化率比花粉管通道转基因法转化率高0畅06%,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而花粉管通道法的结实率比floral‐dip法的高11畅87%~26畅74%,更利于获得转化植株.说明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进行转化更适合于紫薇转基因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8.
花粉管通道法在棉花转基因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进行棉花转基因,已在我国运用了10多年,但到目前,转基因的成功率还很低,经过近年来的摸索和研究,在新疆自然植棉环境下,试图通过技术改良和方法创新,提高转基因成功率,使其更好地为育种服务.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应用转基因技术在改善玉米抗性方面培育出了抗虫、抗除草剂及抗病毒的转基因玉米,并提出转基因技术还用于改良玉米的品质。在基因转化途径方面主要分析了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等技术。  相似文献   

10.
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棉花后代的遗传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转基因棉花,随着自交繁殖代数的增加,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的分离比例,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遗传分离比例变化较大,存在着遗传分离多样性,而且有的遗传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