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砂叶螨室内种群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拟小食螨瓢虫成虫对朱砂叶螨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拟小食螨瓢虫是一种栖息于木薯上的朱砂叶螨的重要天敌。其成虫能捕食朱砂叶螨的各个虫态,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其捕食量逐渐上升,对朱砂叶螨卵、幼螨、若螨和成螨的日捕食量上限分别为146粒,87、91和11头。当猎物密度不变时,随着拟小食螨瓢虫成虫密度的增加,其捕食量下降。  相似文献   

3.
中国朱砂叶螨各地理和中群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体型大小的差异不能反映其地理分布的规律,也不能作为它与有关近似种相区分的特征;雌成螨足I胫节刚毛数量的变化并不代表各地理种群之间的稳定变异,但可作为辅助鉴别特征;不同地理种群及同一种群不同个体之间阳具端锤形状存在一定差异,但仍可作为朱砂叶螨有效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朱砂叶螨各地理种群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结果表明,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Boisduval)体型大小的差异不能反映其地理分布的规律,也不能作为它与有关近似种相区分的特征;雌成螨足Ⅰ胫节刚毛数量的变化并不代表各地理种群之间的稳定变异,但可作为辅助鉴别特征;不同地理科群及同一种群不同个体之间阳具端锤形状存在一定差异,但仍可作为朱砂叶螨有效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5.
2009~2010年,在广西区武鸣县开展不同木薯品种、不同栽培方式、不同间套种作物的朱砂叶螨(红蜘蛛)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木薯朱砂叶螨有2个发生高峰期,第1次高峰期在7~8月份,第2次高峰期在11月份;耐朱砂叶螨危害的木薯品种是华南8号;起畦覆盖地膜和间套种短期作物,可减轻木薯上朱砂叶螨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玉米自交系对朱砂叶螨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群芳  黄玉碧  熊敏  刘应红  李庆 《玉米科学》2015,23(1):149-152,158
采用田间罩网接螨和室内盆栽接螨,以叶片危害指数、螨情指数、田间种群密度和种群增长倍数为指标,评价8份自交系玉米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的抗性。田间鉴定表明,在苗期和花粒期用叶片危害指数、螨情指数和田间种群密度3种抗性评价指标评价时,自交系HL6044均表现为高抗;用叶片危害指数和螨情指数评价时,自交系ES40在苗期和花粒期均表现为高感;用田间种群密度评价时,ES40在苗期表现为高感,花粒期则表现为中感。室内接螨后20 d,朱砂叶螨种群增长倍数在HL8039和ES40上分别为23.36和24.13倍,在HL6044上仅为2.44倍。8份自交系玉米中,HL6044对朱砂叶螨表现为高抗,叶片危害指数适用于田间玉米抗螨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建立切实可行的木薯抗螨性评级标准的基础上,对国家木薯种质资源圃227份核心木薯种质进行抗朱砂叶螨的抗性评价,并探讨抗、感性稳定的8份木薯种质对朱砂叶螨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227份被评价的核心木薯种质中对朱砂叶螨高抗的种质2份,抗性种质4份,中抗种质116份,感性种质87份,高感种质18份;抗性木薯种质对朱砂叶螨的发育与繁殖具有显著的影响,取食高抗种质C1115和缅甸种叶片后朱砂叶螨雌雄成螨均不能存活,与取食高感种质ZM9066、CM1210-10、瑞士F21和BRA900相比,取食抗性种质哥伦比亚4D和PII167后,朱砂叶螨的发育历期显著延长,平均每雌螨产卵量显著减少,后代卵的孵化率显著降低,雌、雄成螨寿命均显著缩短。本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木薯抗螨性机理、抗螨种质的挖掘及其利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朱砂叶螨为害对木薯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为害损失理论基础,从叶绿素含量与光合特性相关的保护酶活性2个层次探讨朱砂叶螨为害对木薯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深入开展木薯螨害损失机理和及时监测与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朱砂叶螨为害显著降低木薯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但对不同的光合特性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不同.木薯叶片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随着为害程度(每叶接螨数量)的增加和为害时间的延长呈显著上升趋势,但当每叶接45、55头朱砂叶螨时,其活性随着为害程度(每叶接螨数量)的增加和为害时间的延长先显著上升后显著下降;朱砂叶螨为害显著降低了木薯叶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和酯酶(α-NA EST/B-NA EST)的活性,但对木薯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显著影响.上述结果为及时有效防控朱砂叶螨的发生、为害及为害损失机理的深入探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2 %阿维·绿僵菌素悬浮剂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采用盆栽幼苗喷雾法、盆栽幼苗喷雾法、保湿叶碟喷雾法研究了2 %阿维·绿僵菌素悬浮剂对不同生长阶段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并采用茎内吸法、涂药法研究了2 %阿维·绿僵菌素悬浮剂的内吸性和渗透性,探讨了温度对其杀螨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2 %阿维·绿僵菌素悬浮剂对成螨的活性(LC50:1.247 44 mg/L)优于唑螨酯(LC50:2.189 50 mg/L)和炔螨特(LC50:12.515 49 mg/L),对若螨的活性(LC50:0.362 31 mg/L)低于阿维菌素(LC50:0.279 71 mg/L),其杀卵活性(EC50:3.563 50 mg/L)优于哒螨灵(LC50:5.561 61 mg/L)但低于噻螨酮(LC50:0.274 23 mg/L);2 %阿维·绿僵菌素悬浮剂对不同生长阶段的朱砂叶螨均具有较高的活性,其内吸性、渗透性均较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杀螨活性越高。本研究结果为2 %阿维·绿僵菌素悬浮剂的田间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31种热带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测定31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触杀和驱避作用.结果表明,大山芝麻、蜂巢草、仔榄树和许树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具有明显的触杀作用,24h后平均校正死亡率达80%以上,其中大山芝麻的触杀效果最好,高达96.35%;23种植物提取物对朱砂叶螨产卵驱避作用显著,平均驱避率达90%以上;牛筋果、云南野桐、多花瓜腹木、黄椿木姜、酒饼簕和毛瓣鸡血藤提取物对成螨驱避作用明显且较为稳定,48 h的平均驱避率达91%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47份木薯资源为材料,通过田间螨害情况调查,评价并鉴定木薯品种的朱砂叶螨抗性级别,同时对其中8份不同抗性木薯品种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进行调查及检测,研究木薯对朱砂叶螨的抗性与植株外部形态、叶片营养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47份资源共包含4种抗性级别,分别为R、MR、S和HS,抗性最高的品种为食用木薯品种SC9和ST-1;未发现木薯品种螨害指数与株高、分枝部位、分枝数、叶形、叶片质地、裂叶长、裂叶宽、叶厚等植株形态学特征及氢氰酸含量、单宁含量、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间的相关关系;螨害指数与SPAD值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41。木薯对朱砂叶螨的抗性可能是各营养成分和生理指标等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或者是在某一个指标达到对朱砂叶螨取食性产生作用的临界点时,才会对抗性起决定作用。SPAD值可作为木薯的朱砂叶螨抗性鉴定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拟小食螨瓢虫对小薯上朱砂叶螨种群数量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为研究利用拟小食螨瓢虫控制朱砂叶螨,在观察拟小食螨瓢虫成虫对朱砂叶螨成、若螨和卵的逐日捕食量基础上,测定拟小食螨瓢虫对不同密度朱砂叶螨+螨害木薯叶VS健康木薯叶的选择性,调查拟小食螨瓢虫和朱砂叶螨在木薯上的空间分布相关性.结果表明:①拟小食螨瓢虫羽化后第3天对朱砂叶螨成、若螨和卵的捕食量达最大值,并趋于稳定.②当朱砂叶螨若螨和成螨密度为30头/叶及40头/叶时,拟小食螨瓢虫显著地趋向朱砂叶螨+螨害木薯叶复合体;(③当朱砂叶螨若螨和成螨在木薯上的分布数量分别为41.90头和32.60头时,拟小食螨瓢虫在木薯上的分布数壁达最大;(④天敌拟小食螨瓢虫对木薯朱砂叶螨的行为选择与二者在木薯上的空间分布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探讨拟小食螨瓢虫对木薯朱砂叶螨的选择机制,以便更好地利用其控制木薯朱砂叶螨为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转录因子Nrf2对模式生物抗氧化酶的调控起关键作用,但迄今为止尚未见Nrf2具有对害螨抗氧化酶调控功能相关报道。本研究将模式生物研究中已知的Nrf2基因抑制剂、激活剂处理朱砂叶螨,通过抑制、激活其转录因子TcNrf2的表达,研究其对下游调控的抗氧化酶基因TcSOD和TcCAT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抑制剂护鸦胆子苦醇处理时,朱砂叶螨取食抗、感木薯品种1、4、8d后,TcNrf2、TcSOD和TcCAT的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降低,而采用抑制剂视黄酸处理时上述基因表达不受影响;采用激活剂特丁基对苯二酚和二噻环戊二烯硫酮分别处理后,朱砂叶螨TcNrf2、TcSOD和TcCAT的基因表达量均显著提高,说明TcNrf2及其调控的TcSOD和TcCAT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本研究从分子水平直接证明TcNrf2基因在木薯抗螨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木薯抗螨分子机理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不同木薯品种的叶片组织结构与抗朱砂叶螨的关系,通过对木薯田间螨害情况的调查,计算出感、抗性稳定的感螨品种华南101、华南124和抗螨品种华南7号、华南13号的螨害指数,同时对叶片的相关物理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了叶片厚度、蜡质含量和气孔密度与木薯抗朱砂叶螨的关系。结果表明:4份木薯种质华南101、华南124、华南7号和华南13号的螨害指数依次为89.2%、65.8%、38.3%和0.8%;木薯叶片厚度与螨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气孔密度与螨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蜡质含量与螨害指数无显著相关性。上述结果为深入探究木薯抗螨机制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木薯单宁酸合成关键酶无色花青素还原酶(leucoanthocyanidin reductase,LAR)在木薯抗螨中的功能与作用,本研究分析朱砂叶螨为害前后抗、感木薯品种不同叶龄组织LAR酶活性变化差异。结果表明:朱砂叶螨为害1、8 d时,高感木薯品种BRA900的未展开叶、展开幼嫩叶、顶芽下第3叶、中下部叶片的LAR酶活性分别为螨害前的1.38倍和1.44倍、1.33倍和1.48倍、1.42倍和1.43倍、0.82倍和0.50倍,除了中下部叶片螨害8 d的LAR酶活性显著降低外,其余叶片LAR酶活性在螨害前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朱砂叶螨为害1、8 d时,高抗木薯品种C1115的未展开叶、展开幼嫩叶、顶芽下第3叶、中下部叶片的LAR酶活性则分别比螨害前显著提高2.13倍和2.41倍、2.02倍和2.09倍、2.02倍和2.04倍、2.01倍和2.03倍(p<0.05)。上述结果为阐明LAR酶活性显著提高与木薯品种抗螨能力的相关性及田间朱砂叶螨主要为害木薯中下部叶片提供了初步证据。   相似文献   

16.
朱砂叶螨是花生上的优势螨。为筛选对其有控制作用的地膜,并明确其作用方式,本文调查了不同色膜覆盖的花生田对朱砂叶螨发生的影响,测定了朱砂叶螨对不同色膜的选择性及单波长LED灯下朱砂叶螨的忌避行为。结果表明:覆盖不同颜色地膜的花生田朱砂叶螨数量存在明显差异,覆盖银灰和银黑色地膜的花生田叶螨发生量分别为18.56和20.48头/墩,显著低于对照透明地膜的73.28头/墩;绿色地膜叶螨虫量最高,为106.56头/墩。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朱砂叶螨对银灰色的选择率最低,24 h选择率仅为5.65%,其次为银黑色地膜,选择率为12.32%,对透明地膜的选择率较高,为30.29%。单波长灯光忌避实验结果表明朱砂叶螨对uv-b(波峰315 nm)光谱有明显的忌避性,并且400lux光强照射下的忌避率88.67%,相较200 lux光强照射下的忌避率76.87%显著提高,uv-a和绿色与可见光对照无明显差异。花生田覆盖银灰地膜能够降低朱砂叶螨的危害,高强度的uv-b使朱砂叶螨产生明显的忌避现象,是导致朱砂叶螨对银灰色地膜选择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两种叶螨对花生等寄主植物的选择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采用琼脂贴叶法,比较了为害花生的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对花生及其他9种寄主植物的适应性差异。结果表明,两种叶螨在花生等不同寄主种类间的适应性差异显著。在供试的花生分别与大豆、马铃薯、桃树、苹果、甘薯、茄子、玉米、棉花、豇豆9种寄主的两两选择试验中,相对于花生而言,二斑叶螨更喜欢选择豇豆,次之桃树,而在花生与其他寄主植物组合中对其他寄主的选择性均低于花生;而朱砂叶螨相对花生,则明显更喜欢选择大豆,对马铃薯的选择性也略高于花生,但对其他寄主种类的选择率均低于花生。在供试的6种寄主中,二斑叶螨在花生、马铃薯上的存活率和繁殖力高,而朱砂叶螨在花生、大豆上的存活和繁殖力高。本研究为掌握花生田两种叶螨的发生动态和通过合理作物布局减轻叶螨为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营养物质在木薯抗螨性中的重要作用,在获得遗传稳定的抗、感螨参照标准木薯品种的基础上,采用分光光度法开展了朱砂叶螨为害前后抗、感螨参照标准木薯品种叶组织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朱砂叶螨为害1、4、8 d的抗螨参照标准木薯品种C1115叶组织中的游离氨基酸(FAA)、可溶性糖(WSS)、可溶性氮(SN)含量均显著降低,分别是为害前的69.69%、69.29%和63.42%,73.16%、73.71%和72.75%,45.97%、46.21%和46.13%(P<0.05);但糖氮比(S/N)显著升高,是为害前的159.15%、159.46%和157.83%(P<0.05),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无显著变化。螨害1、4、8 d的感螨参照标准木薯品种BRA900叶组织中的FAA含量和WSS含量与为害前无显著差异,SN含量显著升高,是为害前的148.50%、148.73%和148.77%;S/N显著降低,是为害前的62.61%、61.48%和61.92%;Pro含量显著升高,是为害前的373.82%、367.33%和362.61%,但为害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彭丽年  蒋凡 《中国棉花》2011,38(3):17-19
 在室内恒温条件下,采用药液浸渍法,进行了四川棉田棉叶螨对哒螨灵的抗药性汰选。结果表明,汰选过程可促进朱砂叶螨在棉叶螨中所占比例的上升;在50%的选育压力下,选育20代,棉叶螨对哒螨灵未产生抗性,汰选种群对药剂的敏感性也无明显变化。可见,哒螨灵在四川棉区使用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