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优良无性系172柳(Salix×jiangsuensis CL‘J-172’)为研究对象,在北京土石山地条件下研究了1 a生能源林的合理栽植密度。结果表明,172柳以密度200 000株/hm2(即株行距10 cm×20 cm,两行带距80 cm)林分的生物产量最高,达到了14.1 t/(hm2.a),比其他密度提高了12%~570%。建立了1 a生172柳植株生长指标(地径和株高)与单枝生物量的模型。初步研究了172柳能源林实现高产的合理密度,为适宜该立地条件的能源林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依据,以促进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柳树资源丰富,可作为生物量生产的柳树约50多种.研究了9种乔木柳和6种灌木柳的生物量,选育的杂种生物量较高.柳树生物量人工林的主要经营形式是柳树薪炭林、柳条林和柳杆林.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各气象因子与杨、柳生物质能源林的萌条数、萌条生长量、生物量、含水量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在连年采伐的乔本树种能源林中,降雨量与萌条数呈正相关,不同的密度设置能明显影响萌条数;降雨量与生物量、日照时数与生物量对于杨、柳各品种多呈负相关;杨、柳各品种萌条生长量与降雨量呈负相关;降雨量与各品种的含水量之间因品种特性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相关性:乔本品种呈负相关性,灌木品种呈正相关;生物量与年积温的相关性随密度的改变而迥然不同:在种植密度较稀的情况下,能源林生物量与年积温呈正相关,密度较大的情况下,能源林生物量与年积温呈负相关。揭示了收获法和立木模型估算法2种生物量计算方法所得各项数据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施士争 《江苏林业科技》2007,34(2):46-50,54
介绍了我国可用于培育生物质能源林的柳树种质资源的情况,以及我国高生物量柳树良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的进展。探讨了以柳树为原料发展生物质能源工程产业链的可行性,分析了目前发展柳树生物质能源产业、其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林业技术推广站依托其承担的江苏省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项目"抗逆速生灌木柳新品种区域性试验与示范"(LYKJ( 2019) 43),在江宁、大丰、邳州、扬中等地开展了10个高生物量和观赏型灌木柳苏柳新品种的区域试验,以及繁育、栽培等技术措施的持续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育苗和造林技术体系,可为江苏及周边地区绿化造林提供优质种苗和培育技术(教忠意).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柳树能源林培育现状及优势的探讨,提出了柳树能源林培育的技术措施,对柳树能源林培育的效益和前景进行阐述,以期为辽宁省柳树能源林的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燃料能源林树种选育及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能源林作为生产并提供生物质能源的一种重要方式, 以其可再生、生物量大、环境友好及适应地域广而倍受国际社会关注。文中依据其主要用途将能源林分为燃油能源林、生物发电能源林与薪炭能源林等3类。燃油能源林树种包括续随子、霍霍巴、油楠等, 生物发电能源林树种包括柳树、桉树、杨树等, 薪炭能源林树种相对较多。生物发电能源林与薪炭能源林可统称为燃料能源林。目前, 国外十分重视燃料能源林树种选育及高产培育技术研究和实践。不同树种、无性系、种源的燃料能源林生物产量差异很大, 瑞典选育出蒿柳和毛枝柳等, 南魁北克选育出了柳树无性系SX64与SX61。造林密度与收获周期紧密相关, 巴西的澳洲金合欢树3年收获时密度以10000株/hm2生物量最大; 欧洲2年收获与3年收获的柳树能源林适宜密度为15000株/hm2。另外, 文中对能源林类型、燃料能源林树种选育、立地条件、造林整地、造林密度、收获周期、抚育管理等技术进行了介绍, 希望对能源林的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能源柳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树是世界上物种最多的属之一。因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生长快、生物量大等特点,成为最具规模化开发应用潜力的速生生物质能源林、用材林、碳汇林树种。瑞典在该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培育出了一系列优良品系被世界各国广泛引种栽培,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本文从资源分布、良种培育、规模化种植及能源化利用等方面对能源柳在国内外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同时对能源柳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及其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江苏沿海盐碱地培育柳树生物能源林的需要,利用前期初选的22个耐盐高生物量灌木柳无性系,通过2a的田间对比试验,依据各无性系的保存率、生物量、低位发热量及折算成的单位面积标准煤产量,筛选出适合在盐碱地生长的柳树生物能源林专用品种,并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含盐立地进行品种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在中等含盐立地生长2 a后,22个灌木柳无性系保存率为27.31%—94.93%,盐害指数为0—86.20%,生物量为8.707—39.507 t/(hm~2·a),低位发热量为12 580—14 641 J/g;筛选出的2521等12个优良无性系,平均生物量为21.151—39.507 t/(hm~2·a),折合标准煤产量为10.280—17.388 t/(hm~2·a)。AMMI模型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这12个无性系在3种立地的稳定性参数Dg值为0.188—3.360,稳定性顺序为2521苏柳1053257952-2235235-13239150-6苏柳2345238151-551-3。在轻盐立地上栽培的最适品种有51-3,51-5,2381,2521和苏柳1053;在中盐立地上栽培的最适品种有2521,50-6,2391,52-2和2352;在重盐立地上栽培的最适品种有2521,51-5,35-13和50-6,其中2521在3种立地均表现优良;3种立地对柳树无性系的鉴别力以轻盐立地最强,Dj值为4.192,中盐优于重盐立地,Dj值分别为2.516和1.760。  相似文献   

10.
萌条是超短轮伐期生物质能源林生物量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杨柳不同树(品)种、不同采伐年限及不同密度设置的能源林生物量与萌条各性状的相关性进行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林树(品)种的生长特性能显著影响萌条数与生物量的相关性,密度、轮伐期对其相关性也有明显影响。杨、柳大型乔木树种营造的能源林中,较短的采伐模式下萌条平均高生长量以及主干萌条高生长量能够做为生物量的重要决定因素;轮伐期较长的采伐模式,只有侧芽不易萌发的品种生物量能以主干萌条高生长量做参考依据;在包括萌条数量在内的5个性状指标中,主干萌条地径生长量与生物量正相关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4个柳树品种不同密度、不同采伐年限的萌条数、含水量、生长量以及生物量的调查测量与研究比较,得出各品种的含水量是品种特性,受密度、生长年份和生长年限的影响较小;同时还得出密度和轮伐期对不同类型柳树生物量的影响规律:在较短的轮伐期设置下,适当延长采伐年限有利于生物量的生产;在1万~3万株/hm~2密度设置下,灌木柳的生物量明显优于乔木柳;灌木柳在高密度设置下生物量相对较大,对乔木柳来说,在较短年限的采伐模式下,较高的造林密度能明显提高生物量,而过高的密度在多年生的情况下达不到高产的目的;比较4个柳树品种不同密度3个采伐年限生物量,杞柳以3万株/hm~2密度设置、2年一采伐为最佳配置模式,其年均生产生物量干质量为11.72 t/hm~2。  相似文献   

12.
美国杂交柳树具有林木能量密度高、生物量大、种类丰富、引种容易等优点,是实现大规模能源化的理想生物资源。在概述美国杂交柳作为能源林应用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就其木纤维最长可达1mm、且综纤维素含量超过70%、木质素含量低的特点,重点报道了美国杂交柳在制浆造纸、活性炭、生物酒精、微晶纤维素、人造板生产等多方面的发展优势,为杂交柳树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径级毛竹林分结构指标变化规律,在贵州省赤水河流域建立了86个调查样地。调查结果表明,在毛竹林部分径级类型的乔木层、灌木层与草本层内,植物形态指标、多样性指数和生物量指标差异显著。随着毛竹林径级增大,毛竹和杂木平均高度增加、密度下降,竹木株数比降低;毛竹和杂木生物量增大,灌木层植物生物量减小,草本层植物和枯落物及总生物量增大,灌木、草本与枯落物生物量比率降低;毛竹林分整齐度和均匀度升高。相对于中、高径级毛竹林,提高低径级毛竹林平均胸径、高度、生物量和降低密度是高产培育的主要目标;伐除老竹、留大笋、砍小竹、蓄竹均匀分布是具体措施。贵州高原山地毛竹林丰产培育适宜竹-木混交,乔-灌-草层植物立体经营。  相似文献   

14.
林业资源作为生物质能源的主体,而林木、木本燃料油植物是林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发生物能源的重要基础原料。针对我区区域及气候特点,大力发展速生林木、木本燃料油植物和沙生灌木等生物质能源林,对现有生物质能的分布特性和能量可利用性进行调查分析,筛选培育与地域相适应的能源作物,采用基因工程或杂交育种技术选育高产、速生、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林下灌木层生物量和碳密度变化特征,基于森林火灾风险普查样地调查与森林资源一张图数据,对福州市乔木林主要森林类型林下灌木层生物量和碳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福州市乔木林林下灌木层总生物量169.37×10^(4)t,总碳储量为79.61×10^(4)t,平均碳密度达1.49 t/hm^(2);(2)不同森林类型林下灌木层碳密度1.11~1.94 t/hm^(2),其大小依次为人工阔叶林>天然阔叶林>人工马尾松林>天然针叶林>人工针叶林>人工杉木林;(3)不同森林类型林下灌木层单位面积生物量、碳密度随着乔木层郁闭度的增加总体呈明显减少趋势,生物量大小为低郁闭度>中郁闭度>高郁闭度;(4)不同森林类型林下灌木层单位面积生物量、碳密度随着乔木层林龄的增加总体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生物量大小为幼龄林>成、过熟林>中龄林>近熟林。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会议等,大力宣传灌木能源林建设的重要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牧民造灌木林的积极性。他们一方面将原有灌木林补植、补种,增加灌木密度,提高其生物量。另一方面在宜林荒沙上大量栽种灌木,建设能源林基地。全旗在荒沙上营造黄柳、沙柳、柠条等灌木林30万亩,茫茫沙海呈现片片绿洲,全旗荒沙造林步伐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7.
1982—1984年,我们对省内的灌木柳资源与利用状况进行了考察。全省有灌木柳20余种,面积约40万亩,其中生长较好的有10余万亩。东部山区以杞柳为优势种,间有细柱柳、三蕊柳、蒿柳、龙江柳、卷边柳、紫柳等;中部平原和西部地区以细枝柳为优势种,间有三蕊柳、日本三蕊柳、蒿柳等;西北部风沙较严重地区,以黄柳、小红柳为多。为了合理利用灌木柳资源,进一步提高综合利用价值,我们在进行灌木柳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的同时,开展了灌木柳综合利用的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林业技术推广站依托其承担的江苏省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项目"抗逆速生灌木柳新品种区域性试验与示范"(LYKJ〔2019〕43),在江宁、大丰、邳州、扬中等地开展了苏柳10个高生物量和观赏型灌木柳新品种的区域试验,以及繁育、栽培等技术措施的持续研究,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育苗和造林技术体系,可为江苏及周边地区绿化造林提...  相似文献   

19.
台安县位于辽宁省中部,地处辽河、浑河、绕阳河下游平原。宜林地充分,具有发展灌木柳和柳编生产的优势。 1 柳条林基地建设和经济政策灌木柳利用价值很高,除防风固沙,护堤护岸、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外,其最重要的利用价值之一就是柳编。  相似文献   

20.
分别对桉树、马尾松、相思三种人工林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人工林层次结构分明,各层优势植物种类基本相同。12a生尾巨桉人工林与12a生马尾松林和10a生马占相思林比较,在林分生长量(胸径、高、蓄积量)、林下植物种类、组成结构以及分布等数量上占优势,而马尾松林和马占相思林的下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相对占优势(其生物量与其总生物量之比)。综合分析表明以尾巨桉林生态环境最好,而马尾松林和马占相思林之间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