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和发掘水稻两系不育系新资源,用普通野生稻与籼稻珍珠矮杂交,在其杂交后代F2群体中发现1株雄性不育突变体,选择该F2群体中可育株与该不育突变体进行测交,在测交后代群体中继续选择可育株与不育株测交直至群体农艺性状基本一致,获得雄性不育材料,暂命名为长S。该不育材料属隐性核不育,且不育基因与株1S、C815S不育基因等位,用三系保持系、恢复系与高世代群体内的不育株进行测交,测交F1均表现正常可育。自然条件下雄性不育材料表现为长日高温不育、低温可育,且育性转换明显。该雄性不育材料与株1S、C815S正反交F1在江西吉安正季抽穗表现不育,而与培矮64S、9701S正反交F1正季抽穗正常可育。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材料Shaan-GMS纯合两型系803AB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材料Shaan-GMS(Msmsii)与其恢复系96-803(msms II)进行杂交,F1自交,从育性分离的F2家系中选可育株自交得F3,从育性分离的F3家系中选不育株同临保系84004(msmsii)进行测交,根据测交结果,在不育株测交F1为全不育的F3家系中,进行兄妹交,育成了纯合不育系803AB。  相似文献   

3.
 选用芸苔属细胞质类型不同的2个复合种甘蓝型油菜(B.napus L.P#-1)和埃塞俄比亚芥(B.carinata Braun P#-2)正反交。F#-3代开始,从反交组合(P#-2×P#-1,CaN)选甘蓝型可育株对正交组合(P#-1×P#-2,Nca)的不育株测交。以后反交组合逐代选甘蓝型且具有保持能力单株作父本对正交组合不育株连续成对回交。NCa经过6代回交,获得稳定的雄性不育系。CaN经连续11代选择成为稳定的保持系。细胞遗传学分析表明,不育系和保持系染色体数都为38条且核型一致,保持系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正常,表明NCa雄性不育系遗传稳定。NCa雄性不育系恢保关系测定表明,在甘蓝型油菜中有较多的恢复系且在恢保关系上与波里马雄性不育系有很大差异,在波里马保持系和恢复系中都有NCa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基因及与恢复基因的等位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弄清2个不同来源的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609AB和Rs1046AB显性核不育的遗传模式及其不育基因的等位性。【方法】采用临保系测验法和不育系可育株与临保系的杂交回交,分析恢复基因与不育基因和2个不育基因的等位关系。【结果】筛选得到28个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确认其中15个恢复系恢复基因与609A不育基因等位,进一步证实了甘蓝型油显性核不育的复等位基因遗传,原来视为2对显性基因遗传的纯合型不育系Rs1046AB,其可育株携带的恢复基因与不育基因等位,Rs1046B的恢复基因与609A的不育基因等位。【结论】Rs1046AB和609AB均符合复等位基因遗传模式,2个不育基因等位,不育系不育株的基因型为MsMs,可育株的基因型是MsMf。  相似文献   

5.
玻利玛细胞质雄性不育(Pol CMS)是目前很有利用价值的胞质雄性不育源。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利用柯桂兰提供的大白菜Pol CMS不育源为母本,以大白菜骨干亲本92-09为轮回亲本,培育出大白菜Pol CMS不育系92-09A。本研究对大白菜Pol CMS不育系92-09A及其保持系92-09、恢复系早28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对相应的不育基因Braraorf224及其恢复基因Brara PPR进行了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大白菜Pol CMS不育系92-09A的花瓣、萼片和雌雄蕊都比保持系92-09小,不能形成有活力的成熟花粉粒;其保持系和杂种F1(不育系92-09A×恢复系早28)均可以产生有活力的花粉粒。大白菜Pol CMS不育基因Braraorf224及恢复基因Brara PPR与甘蓝型油菜的Pol CMS不育基因及恢复基因同源性很高。qRT-PCR结果显示,Brara PPR在恢复系早28和杂种F1中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雄性不育系92-09A。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揭示大白菜Pol CMS雄性不育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论油菜显性核不育材料基因的互作--兼与李树林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李树林先生在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23AB的研究^[1-5],以及董振生^[6-9]在白菜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896AB的研究结果,用全不育株与恢复株测交,F2代可能的育性比出现全可育,可育株与不育株3:1,13:3的育性分离资料分析,认为油菜显性核不育的遗传不宜用上位抑制来解释,而应用抑制作用解释较为妥当,即育性是由一对显性不育基因MSMS和一对显性恢复基因RfRf互作控制,且显性恢复基因能抑制不育基因不育性的表达,使育性恢复可育。  相似文献   

7.
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白菜核不育两用系与玻里马胞质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植株性状、育性、花器结构和花粉扫描电镜形态等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玻里马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生长势强于核不育两用系,其中不育株的生长势强于可育株,且分枝数也较可育株多.两用系不育株的花蕾松软,花朵花冠较小,花丝短缩,花药戟形、褐色无粉,花粉粒空瘪畸形.玻里马不育系花蕾瘦瘪,花瓣皱缩,花色较淡,花粉粒多瘦瘪.两用系不育株花粉败育比玻里马不育系要明显,而花药败育则相反.两用系可育株与玻里马保持系花粉粒都比较饱满,保持系的网脊细,网眼大.实验还表明,该玻里马不育系转育容易,在大白菜、塌菜中可以找到恢复系.  相似文献   

8.
用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A)、同型保持系W931B(B)及3个地理来源不同的恢复系WR99032(R1)、WR0088(R2)、WR0108(R3)及其测交后代群体F1(A×B)、F2、BC1a(A×F1)、BC1b(F1×B)、F1a[A×(恢复系×恢复系)F1]、F1b[(恢复系×恢复系)F1×B]作为试验材料,以花粉育性和植株育性指标对不育系的育性恢复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大豆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属配子体不育,3个不同来源恢复系的育性恢复受一对显性主效恢复基因控制,可能还存在微效修饰基因;3个恢复系的细胞质均为可育细胞质;恢复系R1与R2、R3的恢复基因呈非等位性,恢复系R2与R3的恢复基因呈等位性.  相似文献   

9.
2011年引进的棉花(Gossypium spp)三系经过连续4年5代的转育和选育,选育出不育株率及不育度均达100%的抗虫不育系,同时也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保持系和恢复系,恢复系的恢复率与恢复度也均达100%,实现了三系配套。  相似文献   

10.
属间体细胞杂交创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鉴定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获得了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4号与新疆野生油菜野油18的对称性体细胞杂种。杂种当代建成的6株植株中有2株雄性不育株。用中双4号做轮回亲本与不育株回交,不育株率随回交代数增加而升高,至BC3代大部分株系的不育株率接近100%,到BC4代不育性稳定,群体中无育性分离现象。用波里马CMS的恢复系和保持系与其测交,6个甘蓝型油菜品系均可保持该不育系的不育性,表明该雄性不育胞质与Pol不育胞质不同。  相似文献   

11.
用A1,A2不育系与相应的恢复系杂交,再用A1,A2不育系、保持系与A1,A2杂交种交叉杂交,对获得的F1,F2,BC1F1,BC1F2群体进行了育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A1,A2雄性不育性均由两对基因控制,但A1,A2基因互不等位。A1雄性不育系的完整遗传模式为S1N2(ms1ms1ms1'ms1'ms2ms2ms2'ms2'),相应的保持系基因型为N1N2(ms1ms1ms1'ms1'ms2ms2ms2'ms2'),A2雄性不育系的遗传模式为N1S2(MS1MS1ms2ms2ms2'ms2'),相应的保持系基因型为N1N2(MS1MS1ms2ms2ms2'ms2')。A1,A2相应的恢复系核基因型各有6种,其表达方式有明确的对应性,在相应的不育位点,只要有其中一对就可实现对不育系的恢复。分析认为,高粱细胞核、细胞质内均有多种育性基因存在,但是细胞质内的不育基因和细胞核内的不育基因有些是有关系的,有些则是没有关系的,保养有细胞质和细胞核同时具备同样性质的不育基因时,不育特性才能表达,如有一方有可育基因存在,则表现可育,呈对应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以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3A为不育源,按照合成转育模式将核不育基因向可育品系sl05中转育。遗传分析表明,可育品系sl05的基因型为Ms′Ms′,新甲型“两用系”和新临时保持系可从3A和sl05的F2后代中获得。以新甲型“两用系”的不育株为母本与新临时保持系进行杂交,获得了不育株率100%的新不育系。  相似文献   

13.
对甘蓝型油菜不同级别育性植株进行自交和异交结实试验,检验陕2ACMS系统中0~6级花株之间的育性差异,将其划分为不育(0、1级),半不育(2、3、4级)和可育(5、6级)三类。根据陕2A转育系与保持系及恢复系之间的复交试验育性分离比率进行遗传分析表明,半不育系洛川181A的半不育受半不育基因控制,相对不育基因为显性,恢复基因则为隐性。  相似文献   

14.
由普通小麦品种间杂交后代分离出的7603A核不育类型,主要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显性非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间存在抑制互作效应,可产生多种持有的育性分离比例。在普通小麦品种中,广泛存在着恢复系和“一次保持系”。人工制造保持系无效。不育株有纯合和杂合两种基因型。纯合型与“一次保持系”杂交,后代可获得100%的不育株;杂合型与“一次保持系”杂交,后代产生1:1育性分离。  相似文献   

15.
隐性核不育油菜两型系20118AB的遗传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核不育两型系20118AB的育性由2对隐性重叠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基因控制,具有广泛的恢复源。当2对基因为隐胜纯合体(aabb),另1对互作基因为显性纯合体(HRfRf)和杂合体(Rfrf)时,植株表现不育(aabbRfRf和aabbRfrf),其不育纯合体相应的临保系基因型为3对隐性纯合体(aabbrfrf)。两型系中不育株与可育株连续兄妹交和可育株连续自交,后代可育株和不育株育性分离分别保持1:1和3:1。利用纯合两型系中的不育株和可育株成对兄妹交可生产纯合两型系(AabbRfRf或aaBbRfRf)和纯合不育系(aabbRfRf),纯合不育系和临保系杂交生产全不育系(aabbRfrf),全不育系与恢复系(AA__或__BB)杂交生产杂交种。  相似文献   

16.
在纯合两型系48AB中选择硫甙含量低的可育株进行连续自交并淘汰育性分离的后代。当硫甙含量稳定在较低水平时,在有育性分离的后代中重新选可育株和不育株进行兄妹交,使纯合两型系的性状尽早稳定,由此育成双低纯合两型系72AB。对恢复系进行配合力测定,获得一般配合力最高的双低恢复系HF02。通过双低纯合两型系72AB和临保系LB03配制全不育系,并用全不育系和恢复系HF02生产杂交新品种核杂7号。它成为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的双低显性核不育三系杂交种。  相似文献   

17.
《山西农业科学》2016,(5):579-582
利用三系法生产大豆杂交种能够有效提高大豆产量。为挖掘大豆三系育性恢复基因,利用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SXCMS1A与恢复系AHH-8构建F2育性分离群体,开展不育系育性遗传分析及育性恢复基因初定位研究。结果表明,F1群体花粉镜检为半不育,成熟期植株结实正常;F2群体花粉镜检可育株与半不育株的分离比为1∶1,成熟期植株结实正常无不育株,从而推测该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单基因配子体不育。利用SSR标记对F2群体进行分析,获得了位于D1a连锁群上的2个与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Satt184和Satt267,遗传距离分别为17.3,10.2 c M。因此,将恢复基因定位于D1a连锁群上,可为下一步精确定位恢复基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棉花核不育保持系的选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具有早熟遗传背景的棉花“洞A”隐性雄性不育后代中,看到部分不育株表现不同程度的可育和散粉现象。通过对散粉不育株及杂交后代散粉指数的鉴定,选育成自身有很高可育水平,其散粉指数达76%,杂交后代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的核雄性不育保持系M#-B-159。利用这种保持系繁殖的新不育系M#-A,仍具备隐性核不育的特点,所有陆地棉和海岛棉品种均是其恢复系。  相似文献   

19.
1970—74期间,用普通小麦的 T 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品种或品系)和具有 timopheevi 细胞质的恢复系研完了它们对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普通小麦中,根据各品种对不育系和恢复系育性反应,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由这三种类型品种转育成相应的易恢复或难恢复不育系,或不能转育成不育系。不育系育性恢复的难易,可通过具部分恢复力的恢复系与不育系或保持系(品种)测交鉴别。难恢复的不育系,可以通过易恢不育系的保持系来改良.恢复系与具有部分恢复力的品种杂交,有可能提高其恢复力.  相似文献   

20.
以复等位基因遗传的早熟大白菜雄性不育“两用系”AB01和“临时保持系”B01为试材,设计定向转育方案,采用连续回交转育性状的同时,测交筛选基因型的方法,向源自金冠的矮脚黄白菜自交系Y中转育雄性不育基因,育成了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园艺学性状与自交系Y相近的矮脚黄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GMS401.结果表明,用G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