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河北省鸡泽县司马堡村棉农弓社花,2008年种了0.13 hm2冠铃牌大桃棉花,与其他棉花不同的是五瓣棉比例明显增多,她还发现了4个六瓣棉桃.近日又惊喜发现了一个九瓣棉桃,单铃重11.2 g,棉籽数65粒(一般棉桃只有四、五个瓣,单铃重5.5 g左右,棉籽数30粒左右).  相似文献   

2.
连续施用棉子饼、棉茎秆对后茬棉花的单铃重、株铃数、产量及棉茎秆干物质积累量均有效为显著的提高作用。但在与氮磷化肥配施的情况下,以连续施用2年棉子饼增产效果最大,可考虑采用棉茎秆+棉子饼+化肥配合,连续2年后停用1年棉子饼的施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棉区的江西彭泽县棉船镇棉花生产水平历年较高,棉花产量普遍在4500~5250kg/hm2。2009年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棉船镇复排村连片种植3.33hm2中棉所63,每hm2密度16665株,平均单株结铃57个,总铃数94.5万个,单铃重6.3g左右,  相似文献   

4.
《江西棉花》2010,32(3):49-49
1钾肥的效应一是增加棉花的生理活性,提高对氮肥的利用率;二是促进棉花的根、茎、叶和生殖器官的生长,延长叶片的功能期,预防早衰;三是增强抗病、抗逆能力,在老棉区能显著增强抗枯萎病的能力;四是提高结铃率,增加单铃重与子指的重量,据对比试验,增施钾肥比对照处理的单株结铃数增加2-3个,单铃重增加0.6—1.4g,子指增加0.25—1.3g;五是增产10%以上。  相似文献   

5.
皮棉单产系由总铃数、单铃重及衣分三个因素构成。在生产上,提高单铃重的潜力较大。据上海市棉花高产栽培协作组报道,单位面积产量与单铃重的偏相关系数大于与铃数、衣分的偏相关系数。王家雄分析,苏  相似文献   

6.
孟祥松 《江西棉花》2008,30(3):30-31
棉花是河北省威县的支柱产业。但近年早衰、枯死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年份全县发生面积高达6.7khm2之余。棉桃未熟早死,单铃重显著下降,减产子棉在750kg/hm2以上,棉纤维成熟度差、绒短、拉力小,品质严重变劣,平均损失超3000元/hm2。对此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通过调查发现,棉花早衰  相似文献   

7.
为了棉花生产的轻简化.以晶华棉116为例,设置了增效缩节胺(DPC)不同浓度(90 g/hm2、180 g/hm2、270 g/hm2)处理进行棉花打顶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喷施DPC能够控制棉花新生主茎长度和株高,提高籽棉产量、单铃重和断裂比强度;中低浓度(90 g/hm2和180 g/hm2)处理对棉花单株结铃数、衣...  相似文献   

8.
塑膜育苗移栽棉花大面积推广以后,育苗基地约占棉田面积10%。床地移栽棉花由于迟栽晚发、结铃少、铃重轻、产量产值低。为了提高床地棉花产量,我们在生产实践中。试行棉花苗床留苗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据调查床地留苗錦花比同床移苗棉花亩铃数增加15.8~78%,单铃重增加0.86克左右,亩增皮棉22~79.6%,平均增产34%左右。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28个棉花新品系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评价,并对主要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衣分、单株铃数、株高与皮棉产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57和0.53,果枝数与皮棉产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46。通径分析表明,衣分、籽指、单铃重和株高4个性状对皮棉产量的影响较大。结合回归方程,确定单铃重和衣分为影响皮棉产量的主要因素,可作为棉花新品系高产育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环境温度与棉花蕾铃脱落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文红 《江西棉花》1991,(2):30-30,33
当棉花的品种和田块一经确定下来,其籽棉产量的高低则主要取决于单位面积总成铃数和单铃籽棉重。生产实践表明,在一定生产水平下,单铃籽棉重变化相对较小,而单位面积上总成铃数变化则较大。目前大面积生产蕾铃脱落率很高,一般为60~70%,严重的可达80%以上,从而限制了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棉花蕾铃脱落与许多因子有关。本文利用在南昌莲塘对沪棉204棉花品种的  相似文献   

11.
棉花产量是由每亩总铃数、单铃重、衣分三个主要因素组成的。其中铃重往往是最活动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如1972~1980年平均铃重为3.18克;其中低于平均数的4年,单铃重分别为3.1克、2.91克、2.77克、2.69克;高于平均数的有5年,为3.31~3.5克;凡铃重低的年份总产均低。现根据本县棉花生产情况,对棉铃不高的原因作如下剖析。  相似文献   

12.
通过棉花基质苗5种不同龄期进行移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棉花基质苗移栽期的推迟,棉花的子棉与皮棉产量、总桃数、果枝层数、单铃重、衣分等均相应减少;不同移栽期对棉花的株高和生育期无影响;基质苗一叶期移栽是最佳适宜期.  相似文献   

13.
赣棉杂1号在武宁县示范种植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管业林  杨磊 《江西棉花》2008,30(1):51-52
赣棉杂1号系江西省棉花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杂交棉品种,2004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为江西省棉花生产主要示范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30 d左右,中熟,植株中等偏高,株高为124 cm左右,株型为塔形,较松散,单株结铃性强,上桃快而集中,上、中、下部成铃分布均匀,桃大卵圆形,单铃重5·5 g以上,中部铃重6·2 g以上,大样衣分43%,吐絮畅而集中,絮色洁白,朵大好捡花,子指10·3 g,衣指8·2 g,抗棉枯萎病,对棉铃虫具有一定的抗性。2006年在江西省经济作物局安排的12个棉花新品种比较试验中,赣棉杂1号在5个试点中有4个试点子、皮…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田间大区对比试验,检测微生物肥料0123在棉花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0123可对棉花经济性状果枝层数、单株铃数、单铃重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较不施用0123的增产11.8%,增产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了湖南省机采棉品种选育,对2020年湖南省机采棉区域试验10个品种(系)的13个主要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明:籽棉产量与生育期、株高、第一果枝节位、第一果枝高度、单株结铃数呈正相关,与单株果枝数、衣分、单铃重、籽指、衣指、僵瓣花率呈负相关,以籽棉产量与单株结铃数、僵瓣花率的关系最为密切(r=0.678,-0.712);皮棉产量与生育期、第一果枝高度、单株结铃数、衣分、籽棉产量呈正相关,与株高、第一果枝节位、单株果枝数、单铃重、籽指、衣指、僵瓣花率呈负相关,以皮棉产量与籽棉产量、单株结铃数、僵瓣花率关系最为密切(r=0.956,0.603,-0.710).通过产量对比,筛选出产量相对较高、适宜在湖南省种植的中棉所1606、中棉早183、中MB901、盐棉462和湘棉36机采棉品种(系).  相似文献   

16.
新疆石河子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棉花剥桃净棉机 ,该产品填补了我国棉花收获机械一项空白 ,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已通过新疆兵团科委专家鉴定。新疆年产皮棉 1 40万吨左右 ,占全国总产的 1 /3。多年来由于没有棉花收获机械 ,加上缺乏劳动力和无霜期短的天气影响 ,新疆每年都有大量的棉桃来不及收获被秋耕翻在地里 ,损失高达数亿元。由新疆石河子农机咨询服务中心和石河子市柴油机厂 ,经过联合开发研制的 4ZJ— 8型摘棉桃机、5MJB— 1 .5型剥桃净棉机 ,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4ZJ— 8型摘棉桃机可与 55马力以上轮式拖拉机配套牵引作业 ,…  相似文献   

17.
棕色棉纤维色度与产量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分析了棕色棉纤维色度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纤维色度与株高、单株铃数、吐絮率、烂铃率、每囊粒数、不孕子率、子指7个性状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纤维色度与果枝台数、单铃重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与衣分、衣指、绒长存在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转Bt基因棉花的棉子壳作为培养基对平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常规棉对照相比,平菇在转Bt基因棉棉子壳培养基上菌丝生长缓慢,出菇期推迟3天左右,收菇期推迟2天左右,产菇量没有明显差异,但转Bt基因棉棉子壳生物转化率高于常规棉.  相似文献   

19.
研究棉花品种产量与相关性状的关系及演变规律,为棉花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统计了2011―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50个黄河流域春棉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表现,并对其演变情况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品种株高、籽指和平均籽棉单产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分别增长0.13 cm、0.12 g和63.17 kg·hm-2。相关分析表明,衣分、株高、第一果枝节位、单株结铃数、铃重、生育期和籽指均与籽棉单产呈正相关,其中单株结铃数、铃重和籽指与籽棉单产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衣分、单株结铃数、铃重和籽指对籽棉单产均具有直接的正向效应,对籽棉单产的直接贡献表现为单株结铃数>籽指>衣分>铃重,衣分和铃重的直接作用系数较小;生育期通过株高对籽棉单产产生的间接负向效应最大。综合分析认为,此阶段黄河流域春棉品种籽棉单产提高的关键因素是籽指,单株结铃数的提高是棉花品种改良的重要方向。针对棉花的生育习性和黄河流域棉区环境条件,选育衣分40%左右、株高100 cm左右、第一果枝节位7左右、单株结铃18个左右、铃重6 g左右、生育期119 d左右...  相似文献   

20.
通过探讨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构成的影响,探索在枝江地区栽培技术措施条件下,棉花群体达到单株成铃率和单位面积总成铃数较高的最佳密度。2007年湖北省枝江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进行了棉花栽培密度调研,分析结果表明,低密度栽培的单铃重和单株铃数较高,适度密植的单位面积铃数较多,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