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叶莉 《中国畜禽种业》2009,5(12):113-114
鸽毛滴虫病是由原生动物门鞭毛虫纲、多鞭毛目、毛滴虫科、毛滴虫属的禽毛滴虫引起的一种禽鸟共患常见、多发、危害极大的原虫病。临床上常发生于鸽上消化道,尤其以口腔及咽、喉部粘膜出现脐状易脱落黄色沉着物和溃疡灶坏死和呼吸困难.最后衰竭死亡为主要特征。该病又叫鸽口腔溃疡病。2009年6月份讷河市某礼仪公司鸽场和与其相邻的养鸽户相继发生本病,现将诊断与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采用随机抽样和镜检虫体法,调查了3个养鸽场和2个市场上的鸽毛滴虫病,在17000只肉鸽中,随机抽查1980只,鸽毛滴虫病感染率为75.12%,感染率的范围为34.44%-94.00%;信鸽50只,毛滴虫病的感染率为0%。为探索鸽毛滴虫的保存方法,就保存温度、保存液种类、保存液的pH值、保存液中的鸽毛滴虫密度、冷冻保护剂等对鸽毛滴虫的影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保存溶液为生理盐水或pH7.2的PBS液、温度为28℃左右、溶液pH为7.2、保存液中的鸽毛滴虫密度为显微镜以10×40倍下每个视野50个-200个虫体为佳。  相似文献   

3.
<正>家禽毛滴虫病是由鞭毛虫纲毛滴虫科毛滴虫属的禽毛滴虫病引起的寄生虫病。家禽毛滴虫病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分上消化道毛滴虫和下消化道毛滴虫。上消化道毛滴虫病主要发生于鸽,火鸡和鸡比较少见;下消化道毛滴虫主要发生于乌鸡和鸡。1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潜伏期一般为4~14天。病原可以通过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传播,饲养管理不当、应激  相似文献   

4.
<正>家禽毛滴虫病是由鞭毛虫纲、毛滴虫科、毛滴虫属的禽毛滴虫病引起的寄生虫病。目前家禽毛滴虫病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分上消化道毛滴虫和下消化道毛滴虫。上消化道毛滴虫病主要发生于鸽,鸡和火鸡比较少见;下消化道毛滴虫主要发生于乌鸡和鸡。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4~14天。病原可以通过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传播,饲养管理不当、应激因素、维生素A和B饲喂不足,都可以促  相似文献   

5.
养鸽巧用盐     
正1防疾病养鸽过程中,千万不要小看食盐这种天然产品。经过盐水浴的鸽子的血液会变得洁净,恢复活力。同时行盐水浴的鸽子,大都不易患鸽痘和毛滴虫当然还是不能忽视鸽痘和毛滴虫这2种严重病鸽的  相似文献   

6.
一例肉鸽毛滴虫病的治疗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中国畜禽种业》2011,7(7):140-141
随着我国养鸽业的迅速发展,鸽病也日益增多,其中毛滴虫病就是危害严重的常见病之一。鸽毛滴虫病又称口腔溃疡,亦称为"鸽癀",是常见的鸽病之一,病原是禽毛滴虫。最常见的特征变化是口腔和咽喉粘膜形成粗糙钮扣状的黄色沉着物。病鸽因口腔溃疡而妨害采食,在幼鸽和生长期  相似文献   

7.
犬蛔虫病是幼犬最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毛滴虫病是由五鞭毛虫引起的以仔犬黏液性出血性腹泻为特征的原虫病。在近几年的临床诊疗过程中,蛔虫和毛滴虫混合感染的病例较为常见,毛滴虫的幼犬携带率、检出率极高。本文介绍了一例幼犬蛔虫及毛滴虫混合感染的病例,总结了其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以期为犬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鸽毛滴虫病是由禽毛滴虫引起的世界性分布的鸽原虫病,又称鸽口腔溃疡,亦称“鸽癀”,多发生于口腔,严重者发生于食道和嗉囊。由于在其黏膜表面的分泌物中大量繁殖,从而表现为上消化道自上而下内表面有淡黄色伪膜。本病具有易发性,对养鸽业的危害极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该病是由于毛滴虫寄生于消化道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主要发生于幼鸽,成鸽和乳鸽只带虫不发病。带虫的成鸽可通过鸽乳传给乳鸽.当乳鸽发育到幼鸽时开始发病.以消化道粘膜发炎溃疡为特征。该病对幼鸽危害严重,死亡率可达80%,给养鸽户造成较大的绎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阴道毛滴虫携病毒株体外纯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培养一株携病毒的阴道毛滴虫细胞株.方法:临床收集虫株,培养于肝浸汤中,分别于培养的不同时期对虫体进行光镜和电镜下的形态观察,同时进行虫种的冻存和复苏实验.结果:阴道毛滴虫携病毒株在肝浸汤培养基中(pH=5.54)生长良好.结论:在体外成功地培养了携病毒的阴道毛滴虫.  相似文献   

11.
<正>鸽常见的线虫病主要有蛔虫病、毛细线虫病、四射鸟圆线虫病等。1鸽蛔虫病鸽蛔虫病是由禽蛔科禽蛔属中的鸽蛔虫寄生于鸽小肠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1.1鸽蛔虫虫体特征鸽蛔虫虫体淡白色,呈圆柱形,两端狭小,角皮具有横纹,颈部具有侧翼。头端钝,口孔圈有3片唇。背唇有2个双乳头,侧腹唇各有1个乳  相似文献   

12.
从牛白血病淋巴细胞培养分离出一株泰氏锥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4头确诊为白血病的病牛淋巴细胞培养和3头淋巴肉瘤牛的肿瘤组织培养中,分离到5株非致病性锥虫,其形态和培养特性完全一致,表明为同一种锥虫。本锥虫在细胞培养上生长良好,能连续继代,并呈现一定的生长曲线和生活史阶段。通常在接种后1—4天为对数生长期,主要为锥虫鞭毛虫期锥虫,形态较一致,后端尖细,动基体偏近核,有游离的长鞭毛;5天至6天进入平衡期,这一时期除锥虫鞭毛虫期虫体外,还出现许多形态不规则的虫体(包括短胖型和蝌蚪型等),并往往聚集成团,它们可能是核上鞭毛虫期锥虫;第7天后进入衰老期,虫体溶解消失。在培养末期细胞层上出现很多球状的无鞭毛虫期(利什曼型)虫体,大部粘附在细胞间隙,在部分细胞浆内亦可见有此种利什曼型虫体。 本锥虫虽较泰氏锥为虫小,培养要求也较高,但从形态特征、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看,应可鉴定为泰氏锥虫。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70只开放系统内饲养的不同年龄、性别昆明种小鼠作了肠道鞭毛虫区系分布、自然感染状况的观察,共检出8种肠道鞭毛虫.其感染率和肠道分布如下:鼠唇鞭毛虫感染率为80.00%,多见于盲肠、小肠后端;鼠贾第虫感染率为51.43%,多见于小肠前端;鼠六鞭毛虫为68.57%,多见于小肠前端;鼠八鞭毛虫为78.57%,多见于盲肠;人五毛滴虫为88.57%,多见于盲肠、结肠;田鼠四毛滴虫为82.86%,多见于盲肠;微小三毛滴虫为47.14%,多见于盲肠、结肠;鼠三毛滴虫为91.43%,多见于盲肠、结肠及小肠后端。被检70只小鼠均有肠道鞭毛虫感染,其中感染7种肠道鞭毛虫的有9只,占被检总数的12.86%,8种全部感染的有61只,占被检总数的87.14%.  相似文献   

14.
<正>鸽常见的线虫病主要有蛔虫病、毛细线虫病、四射鸟圆线虫病等。1鸽蛔虫病鸽蛔虫病是由禽蛔科禽蛔属中的鸽蛔虫寄生于鸽小肠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1.1鸽蛔虫虫体特征鸽蛔虫虫体淡白色,呈圆柱形,两端狭小,角皮具有横纹,颈部具有侧翼。头端钝,口孔圈有3片唇。背唇有2个双乳头,侧腹唇各有1个乳突和2个小乳突。食道简单,后部稍扩大。雄虫长23.2~34.6mm,尾部削尖,具有狭小的尾翼。肛前吸盘类圆形,与肛门距离为0.34~0.40mm,尾  相似文献   

15.
养鸽巧用盐     
1防疾病养鸽过程中,用盐水浴的鸽子血液会变得洁净,恢复活力。同时行盐水浴的鸽子,多数不易患鸽痘和毛滴虫。2保健康养鸽过程中,因为鸽体缺乏或过量食用食盐,其血液会出现严重的失常,导致温感。同时,当鸽  相似文献   

16.
正一、病因该病可由大肠杆菌引起,或是由副伤寒、毛滴虫、球虫、巴拉米哥和腺病毒并发的复合感染。引起本病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喂饲了发霉腐烂饲料或被有毒物质污染的饲料,或饮了不干净的水。天气寒冷、饲养条件差、鸽舍阴暗潮湿等也能引发此病。此外,多种疾病和寄生虫也会损伤肠黏膜及其深层组织,出现肠炎症状;或因缺少泥土、沙粒,使食物直达肠内而引起肠发炎或肠出血。二、病症病鸽不思饮食,目无光彩,出现歪  相似文献   

17.
正1绦虫病寄生于水禽肠道内的绦虫种类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矛形剑带绦虫和皱褶绦虫。绦虫均寄生于鹅小肠内,尤其是十二指肠。大量虫体增殖可造成患鹅贫血、下痢、产蛋下降甚至停产。鹅绦虫病的病原主要是矛形剑带绦虫和皱褶绦虫。矛形剑带绦虫虫体为乳白色,形似矛头,由20~40个节片组成,头节细小,附有4个吸盘,顶端有8个小钩,颈短。虫卵无色,  相似文献   

18.
1病原与症状信鸽血液原虫病是由孢子纲、疟原虫科鸽血变原虫入侵鸽红细胞而引发的一种血液原虫病。感染后大多数病鸽经数日可自行恢复,少数幼鸽多次反复发作,导致病鸽贫血,肌体日渐消瘦,病鸽食欲不旺,个别严重者几乎废食,精神萎靡,缩颈垂头,肌体极度乏力,常伴发其他疾病,甚至引起死亡。2传染途径鸽血变原虫病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吸血昆虫叮咬传染或接触感染。  相似文献   

19.
一、鸽新城疫   是由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病鸽精神萎顿、垂头缩颈、嗜睡、食欲减退,多数咳嗽、张口呼吸,部分病鸽口角流涎、频频甩头,有的病鸽拉黄色稀粪等.病程长短不一,多数在发病后1~3天内死亡.……  相似文献   

20.
一、鸽新城疫 是由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病鸽精神萎顿、垂头缩颈、嗜睡、食欲减退,多数咳嗽、张口呼吸,部分病鸽口角流涎、频频甩头,有的病鸽拉黄色稀粪等.病程长短不一,多数在发病后1~3天内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