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用潜水电泵(以下简称为“潜水泵”)结构紧凑,机电合一,占地面积小,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但是,潜水泵有很多种类规格和技术要求,不同规格的潜水泵适用不同的地方,如果安装使用不当,会缩短潜水泵的使用寿命,甚至引起触电事故。一、如何正确安装潜水泵1.潜水泵不得“露面”。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潜水泵应该放置入水,潜水深度一般为0.5~3m,最深不得超过10m,太深容易造成潜水泵漏水。  相似文献   

2.
魏村泵站是太湖治理工程中灌排结合的大型立式轴流泵站。文中分析总结了魏村泵站双向进水流道形式与型线设计,介绍和推荐了大型轴流泵站双向进水流道合理型线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潜水泵在使用中常发生故障,其中许多故障是因为使用、维护不当造成的、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有:(1)潜水泵不宜过于频繁起动.不得用于排灌含沙量较高或泥浆水,潜水泵外面可用竹网或铁丝网罩住,以防水中杂草堵塞潜水泵网格孔或卡住水泵叶轮。(2)潜水泵的潜水深度一股为0.5~3.0m,潜人水中,应垂直吊起,不能横卧,更不能将其隐入泥中.(3)不同型号的潜水泵,应按规定的扬程使用,配套的橡胶管、铁皮管或帆布管内径应符合技术要求。(4)电源应按规定选用,若电源与水泵使用的距离较远,接线电缆的导线截面积应适当加大,接头应…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大中型轴流潜水泵的基本结构、特点。对该型泵的设计、安装、运行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论述了用该型泵替代目前应用的轴流泵具有的各种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增速联动机构在大型潜水泵上应用,解决了困扰潜水电机轴向力大,以及潜水泵体积大、质量大的问题,提高了潜水泵的运转效率,扩大了潜水电泵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一、潜水泵串联离心泵这是我省大城县童庄子村,在井水下降、用50m 潜水泵提不上水的情况下改制的形式。先介绍串联办法。在原J160-50-50潜水泵的基础上,再接一台4PZ离心泵。按时注意潜水泵的出水口与离心泵的进水口直径要一致,接口封闭严密。同时在离心泵下8m 左右处,按一个单流阀,其几何尺寸应尽量合理,以免影响出水。潜水泵的落井深度,以机井的变径管深浅、静水位高低和离心泵吸程大小而定。在条件许可时,应尽量深些。离心泵用2级4.5kW电机带动,在启动时,先开潜水泵,后开离心泵。两泵对接后,出水量显著增加。这村科技组有一眼机井,井深230m、静水位48m,用潜水泵已不能上水。两泵接力后,出水量达31.14 t/h;第二生产组一眼机井,井深和静水位与上眼井相同。单用潜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大型立式轴流泵站的肘形进水流道实际过水断面的空间形状,提出了工程上较为实用的“近似过水断面”数学模型,并给出其实现结果;对其可行性也加以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一、潜水泵运转有异常振动、不稳定潜水泵运转有异常振动、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及排除方法:1.水泵底座地脚螺栓未拧紧或松动。均匀拧紧所有地脚螺栓。2.出水管路没有加独立支撑,管道振动影响泵体。对水泵的出水管道设独立稳固的支撑,不让水泵的出水管法兰承重。3.叶轮不平衡甚至损坏或安装松动。修理或更  相似文献   

9.
王君卿 《排灌机械》1996,14(4):27-28
一、引言我厂生产潜水泵已有20多年的历史,是机电部小型潜水泵定点生产厂。由于生产的发展,产量的提高,原有的某些工艺装备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例如,原电机机座二道序(车O146m。”一)的车夹具,其缺点是装卸费时、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较大且工件加工精度较低。二、液压胀胎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此夹具是依靠4个卡爪胀紧机座孔内壁的.动力是液压传动装置,我们称它为液压胀股.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夹具体及联接件,另一部分为液压传动装置。其结构简图见图1。夹具体主要由套简1、斜模式芯轴11、斜楔式卡爪10、卡爪复位弹簧9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讨论潜水电泵特有的结构特征。图1为一台小型潜水电泵(电机额定功率最大可达15KW左右),图2是一台大型泵(电机额定功率超过15KW)。从这两幅图可以看出,大型潜水泵和小型潜水泵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1.
一、轴流滚筒改装的背景大型轴流收割机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近几年相继进口到我国,通过多年使用,轴流滚筒收割机脱粒时间长(较切流滚筒),脱粒柔和、干净、对籽粒损伤小破碎率低,清选分离效果好,茎秆裹粮少,综合损失率低,受到广大农户及有机户的欢迎。全轴流收割机收获麦类、豆类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完成轴流泵站进水流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的研制,将轴流泵站进水流道原人工设计过程进行数解,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提出用“控制断面”设计进水流道内流速沿程变化曲线(V~L曲线)的方法,并利用AutoCAD作为图形支撑软件,使进水流道的设计与绘图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中隔墩对大型低扬程泵装置出水流道水力性能的影响,借用某泵站的有关参数,采用三维数值计算的方法,将出水流道从泵装置中分解出来,计算了出水流道内的流态和水力损失;设置中隔墩会使设计流量时的虹吸式和直管式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分别增加0.024m和0.033m;采用透明流道模型试验的方法对数值计算的结果进行了验证,模型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根据计算和试验结果研究了中隔墩对虹吸式和直管式出水流道水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水泵导叶出口水流具有环量,出水流道内的流态存在较为明显的偏流现象,流道的水力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隔墩的影响;中隔墩愈长,出水流道水力性能所受的影响愈大.因此,设置中隔墩无益于出水流道的水力性能.对于大型低扬程泵站,可在满足出水流道结构设计的条件下取消中隔墩或采用较短的中隔墩.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泵站的综合技术改造措施,以湖北省樊口泵站为对象,根据其实际运行情况,与国内外其他大型轴流泵站进行了进水流道的参数比较,找出了泵站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据此,提出各种改造方案进行比较,最终确定了一种只更换叶片,其他部件修复综合改造方案,该方案的实施使泵效率提高11.6%,年节电105.89万kWh。使泵流量增加,使定子和推力瓦温度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15.
<正> 1992年山东省兖州市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在上级业务主管单位精心指导下,农用无管潜水泵经过反复研制,最近在黄屯乡抽水试验成功。 无管潜水泵设计功能:轴功率6.20kW,配套功率7.5kW,扬程15~18m,转速1450转/min,效率83%,适应井管φ400mm,出水量108m~3/h。  相似文献   

16.
1影响第一级保护器频繁跳闸的主要原因潜水泵漏电,在沿洞庭湖区和丘陵山区的农村居民用户家中,几乎都有人工挖掘的深水井,一般在地下18m或者更深,都使用潜水泵进行抽水饮用,以此代替了自来水,既方便又省钱。然而广大用户谁都不考虑潜水泵漏电引起第一级保护器跳闸,而不能正常投  相似文献   

17.
江苏亚太泵业集团公司与有关科研单位合作,成功地开发了高智能自动化大型潜水泵,国家科委将其列为重点科研新成果,分别在北京、深圳、南京等中心城市召开了推广应用会。这种新型潜水泵采用先进科学的单叶轮、大通道造型,解决了普通国产水泵存在的易堵、渗漏、能耗高、效率低等问题;尤其采用了过载保护、温度保护、泄漏保护、噪声保护等一系列智能数控装置及多泵联网转换装置,可以由控制室实现集中遥控指挥。该泵使用效率达78%,比普通国产系高30%,电耗低三分之一,使用寿命长,可在水下连续运行1万小时无故障,工程造价是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18.
排涝泵站立式轴流泵装置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敬江 《排灌机械》2008,26(6):20-23
针对排涝泵站改造工程的需要,开展了立式轴流泵装置模型试验研究,轴流泵装置模型由比转速700的水力模型、肘形进水流道和直管式出水流道组成,获得了模型泵和原型泵装置的能量和汽蚀特性曲线以及飞逸转速特性.在叶轮叶片转角为~4。时,泵装置模型最高效率为76.21%,扬程为6.39m,流量为0.298m3/s;对应的原型泵装置设计工况点扬程6.00m,效率为83.87%.流量为25.9m3/s,满足设计流量的要求;在最高扬程下,轴功率小于2300kW.所选用的水力模型性能满足泵站的实际运行要求,经过优化的直管式出水流道保证了泵装置高效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9.
王曦 《排灌机械》1989,7(2):46-51
在我国,大型轴流泵站的出水流道,有不少采用虹吸管型式,停机时用真空破坏阀断流,运行方便可靠。但是,这类抽水站在水泵机组启动时,由于要使下游水位(内水位)翻过虹吸管的驼峰后,才能形成虹吸抽水,因而启动扬程较高,启动时间较长,振动较大,这对水泵机组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叶轮和导叶叶片数对潜水泵性能的影响,在原型泵(叶轮叶片数为7,导叶叶片数为8)基础上设计了9个不同叶轮和导叶叶片数的潜水泵模型,基于雷诺时均Navier-Stokes方程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对各模型泵内的流场进行了三维定常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了泵的扬程和效率曲线.结果表明,当潜水离心泵泵的叶轮叶片数为6,导叶叶片数为8时,潜水泵具有最佳的整体性能.性能最优潜水泵效率提高2.61%,扬程提高0.574 m.通过对性能最优和原潜水泵内流场对比分析发现,性能最优潜水泵具有更大的相对高压区,叶轮和导叶叶片数变化对潜水泵流场速度分布影响较小.通过对原型潜水泵的外特性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