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病又称“鸭黄病毒病”、“鸭出血性卵巢炎”或“鸭产蛋下降一死亡综合征”等,是自2010年春季以来我国主要蛋鸭饲养区出现的一种新的禽传染病。该病临床上以蛋鸭采食量下降,产蛋量骤然减少,即5天内减蛋超过90%或者绝产为主要症状,以卵泡膜出血、充血,卵泡变形为主要病变,给我国水禽业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本文对该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鸭坦布苏病毒(DTMUV)在贵州省鸭群的流行,对疑似DTMUV感染肉种鸭进行剖检,观察发病鸭内脏器官病变。取病鸭内脏组织进行RT-PCR检测确诊为DTMUV感染,将病料处理后接种BHK-21细胞,进行RT-PCR鉴定和透射电镜观察,确定分离到DTMUV,并将病料组织制作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接种BHK-21出现明显CPE,电镜观察见病毒颗粒。将分离毒株的E基因经PCR扩增后测序,分析E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发现所分离毒株与中国北京鸭源参考株同源性最高达99.39%,而与我国早期分离参考株(FX2010)同源性较低,将病料制作切片并进行HE染色,可见脑组织非化脓性脑炎,脾脏淋巴细胞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本研究成功在贵州省分离到一株DTMUV,对其遗传进化进行分析,为探究贵州省养鸭地区DTMUV的感染和致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鸭坦布苏病毒对雏鸭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7,(2):211-217
为研究鸭坦布苏病毒(DTMUV)对雏鸭免疫系统的影响,本试验对5日龄雏鸭静脉接种DTMUV,并于接种后不同时间取雏鸭脾脏、胸腺、法氏囊进行组织病理学、抗原和凋亡检测。结果显示,DTMUV感染雏鸭的脾脏、胸腺、法氏囊均严重受损。接种DTMUV后4d,脾脏淋巴细胞减少,胸腺可见严重细胞崩解和大面积坏死区域,法氏囊滤泡轻度萎缩;接种后6d免疫器官病变最为严重,其中胸腺静脉严重栓塞,淋巴细胞变性坏死,空泡化也更加严重;接种后8d免疫器官病变均有所减轻,至16d,免疫器官结构基本恢复正常。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感染雏鸭的脾脏、胸腺、法氏囊中均检测到DTMUV抗原;细胞凋亡试验显示DTMUV能够显著引起脾淋巴细胞凋亡。综上所述,DTMUV可严重损伤雏鸭免疫器官,且这种损伤常发生于感染早期,并于感染后8d出现好转。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2006-2010年湖北省地区暴发的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病理特征,地域性特点,运用病理剖检、常规石蜡切片及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对鸭呼肠孤病毒自然感染病鸭进行研究。剖检眼观病变表现为肝、脾表面出现大量黄白色病灶,组织学病变为肝、脾出血、坏死与肉芽肿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所感染病鸭脾均出现特异性阳性信号,而肝和法氏囊仅部分出现阳性信号。由以上结果推测可知湖北省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特征表现为肝脾坏死。  相似文献   

5.
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及剖检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几个方面进行综述.2010年4月,我国江苏、上海、山东、浙江和福建等多地区肉鸭和蛋鸭养殖区暴发了一种以蛋鸭产蛋量急剧下降和雏鸭神经症状为临床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病率一度高达90%以上,死亡率为5~30%.感染蛋鸭的特征性剖检症状可见卵泡膜出血,因此该传染病最初被命名为鸭出血性卵巢炎,随后一系列研究证明,该病是由一种新型黄病毒—坦布苏病毒感染引起.随着深入研究发现,除鸭以外,产蛋鹅、肉鹅、肉鸭、野鸡和鸡也能发生该病,该病不仅对我国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威胁我国的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6.
近期,我县某养户饲养的产蛋鸭突然减食,产蛋量下降,腹部毛脱落,用喹乙醇、痢菌净治疗2d不见好转。后经检查发现饲料有问题,剖检并取病料,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鸭巴氏杆菌与曲霉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7.
1鸭流感鸭感染H5亚型流感后食欲减退或废绝,高热,排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稀粪,精神沉郁,后期常出现神经症状,病种鸭产蛋量迅速下降。鸭感染H9亚型流感后免疫器官和生殖器官发育受阻,出现免疫抑制,患病商品鸭易发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患病种鸭和蛋鸭产蛋受影响。鸭H5亚型流感的病变为心肌条纹状坏死、胰腺有坏死灶、肠黏膜出血等。感染禽流感H9亚型蛋鸭病变为卵巢出血、卵巢坏死,并产大量畸形蛋。预防:建议免疫国家供应的禽流感H5RE-4-5疫苗和禽流感H9疫苗,最好在肉鸭6~9日  相似文献   

8.
正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鸭坦布苏病毒(DTMUV)引起的蛋鸭和种鸭产蛋量急剧下降,以卵巢炎和神经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新发急性传染病。DTMUV是首个能够引起鸭群发生严重感染的黄病毒,不仅严重影响养鸭业,而且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血-脑屏障(BBB)分布于血液和脑组织之间,是由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其连接复合体、基底膜、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足突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体结构,对维持脑内微环境的稳定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阻止血液毒素和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的一道天然屏障。脑是黄病毒的主要靶器官,也是病毒存留时间最长的器官之一。DTMUV引发非化脓性脑炎,尤其是雏鸭,  相似文献   

9.
2009~2010年我国江苏、安徽、广西、湖北等地蛋鸭出现产蛋急剧下降,剖检卵泡严重出血等症状,经中国农业大学张大丙等人诊断为出血性卵巢炎[1].201 1年湖北某地的两个鸭场蛋鸭产蛋由高峰91%陡然下降至40%,剖检症状与2009和2010年发病鸭很类似,经实验室诊断为出血性卵巢炎(黄病毒感染)并采取积极防控措施,鸭群逐渐康复,产蛋率恢复至80%以上,但1~2个月后,鸭群又出现零星死亡,每天死亡2‰左右,剖检可见肝脏和腹膜上有不规则的肿瘤结节.结合近年来家禽肿瘤病的发生流行和鸭群出血性卵巢炎等新病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综合诊断,结果发现本次导致鸭群发病死亡的主要病原是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REV可感染众多的鸟类,鸭是其常见的自然宿主.在我国除了疫苗污染外,还没有关于鸭群中REV自然感染状态的报道[2].本研究通过对湖北部分发病鸭场的病死鸭进行病毒分离,采用分子生物学、病毒分离培养等方法,确定分离到了2株REV.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某鸭场有樱桃谷鸭 2 0 0 0只 ,2 0 0 3年 4月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产蛋量下降 ,经诊断为鸭腺病毒感染 ,即减蛋综合征 (EDs— 76 )。经用大剂量疫苗紧急接种 ,投服抗生素和中草药 ,产蛋量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1 流行情况及临床表现该场鸭群的鸭为 2 5 0日龄左右 ,发病前其产蛋率为88%~ 94 % ,发病后产蛋率突然下降至 5 0 %~ 6 0 %。病鸭产出软壳蛋或畸形蛋 ,少量死亡。少数鸭精神轻度沉郁 ,采食量减少 ,其他外观未发现异常。养殖户曾短期补饲拜耳MS0 0 2添加剂 ,未见好转。2 临床剖检剖检所见 ,病鸭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病变 ,卵巢卵…  相似文献   

11.
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引起的一种新发的病毒性传染病,以产蛋鸭产蛋量严重下降和雏鸭或育成鸭出现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自从2010年首次暴发以来,鸭坦布苏病毒给我国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天然免疫应答以及病毒的诊断与防控等方面对DTMUV进行综述,为今后该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高邮鸭为研究对象,选择双黄蛋高、低产组高邮鸭各6只,颈动脉放血致死后立即采集下丘脑、垂体、肝脏、输卵管及卵巢组织,将采集的卵巢组织通过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卵巢形态结构,并对双黄蛋高、低产组高邮鸭卵巢中等级卵泡进行统计对比;进行特异性标记蛋白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两组高邮鸭卵巢阳性细胞表达情况及卵巢颗粒细胞分布;同时提取下丘脑、垂体、肝脏、输卵管及卵巢组织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FSHR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双黄蛋高产和低产组高邮鸭卵巢在组织结构及卵泡发育上存在明显差异,高产组卵巢上的卵泡繁密且发育良好,密布着众多小黄卵泡、大白卵泡及小白卵泡,各级卵泡大小差异明显;而低产组卵巢上的卵泡稀疏且发育较为迟缓,小黄卵泡、大白卵泡及小白卵泡数量较少。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高产组高邮鸭下丘脑、垂体、肝脏及输卵管中的FSHR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低产组(P<0.01),而卵巢中FSHR基因表达量在两组中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双黄蛋高、低产组高邮鸭的卵巢结构及卵泡发育存在显著差异,卵巢上的微环境可能是影响高邮鸭双黄蛋产蛋性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鸭坦布苏病毒(DTMUV)感染引起产蛋鸭产蛋急剧下降.目前,没有预防该病的疫苗.为研究DTMUV 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将DTMUV的E基因插入pCAGGS载体,构建了重组质粒pCAGGS-E.将pCAGGS-E转染293T细胞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检测E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均检测到了E蛋白的特异性表达.将pCAGGS-E用脂质体包裹后通过尾静脉注射免疫BALB/c小鼠,采用间接ELISA检测抗体的产生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及免疫时间的延长,免疫小鼠的抗体滴度逐渐升高.本研究证明,编码E基因的重组质粒DNA免疫小鼠后能够诱导有效的免疫应答,为DTMUV DNA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新发的一种以蛋鸭产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目前仍没有疫苗可预防和控制该病。将鸭坦布苏病毒强毒(FX2010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 broblasts,CEFs)上连续传代培养180代,获得1株致弱毒株(FX2010-180P株),利用该弱毒株研制了鸭坦布苏病毒病活疫苗。本研究为了测定鸭坦布苏病毒病活疫苗(FX2010-180P株)毒种的保存期,将-80℃条件下保存了16个月的原始种子批和基础种子批各取3支,进行纯净性检验、鉴别检验以及病毒滴度测定。结果表明,各批次毒种在保存16个月后,病毒纯净无污染,病毒滴度没有明显下降。把基础种子在CEFs上增殖后,低剂量接种鸭子,检验毒种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用毒种增殖的病毒免疫原性良好,101.5和102.5 TCID50的剂量可以为接种鸭提供90%和100%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stablish the duplex Real-time PCR assay for detecting both duck tembusu virus (DTMUV) and duck plague virus (DPV).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s of DTMUV E gene and DPV UL6 gene in GenBank, two sets of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imers for DTMUV and DPV along with two TaqMan probes were designed. The duplex Real-time PCR assay was developed through optimization of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validation of specificity, sensitivity and repetitiveness of the metho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assay were both 100 template copies for DTMUV and DPV. There was no specific bands of the same sizes were amplified from other duck pathogens, such as duck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duck hepatitis virus, muscovy duck parvovirus, duck circovirus, H9 subtype avian influenza virus, egg drop syndrome virus. This duplex Real-time RT-PCR assay is a sensitive, quick, specific and quantitative test for detection of DTMUV and DPV, and will be useful for the control of these viruses in ducks.  相似文献   

16.
卵巢是家禽的重要繁殖器官,会产生大量卵泡,而卵泡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中都可能因为不同因素的调控而发生闭锁,最终导致繁殖性能衰退。颗粒细胞对卵泡的生长发育有重要调控作用,其凋亡会诱导卵泡发生闭锁。诱导颗粒细胞发生凋亡的因素较多,包括激素、细胞因子、氧化应激、线粒体及其他体外因素。颗粒细胞凋亡主要由线粒体途径导致,其涉及到半胱天冬酶(Caspase)家族参与,当线粒体裂解时会释放细胞色素C (Cyt-C),随后形成凋亡小体激活Caspase-3和Caspase-8,最终激活Caspase-9导致颗粒细胞凋亡;当颗粒细胞发生凋亡,家禽体内卵泡丧失生物功能并且卵泡细胞之间的调控失衡,促使卵泡内卵母细胞和膜细胞凋亡,最终导致卵泡发生闭锁;颗粒细胞在存活状态下所分泌的生长因子、性腺类固醇、细胞因子能减少卵母细胞氧化损伤,防止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过高导致的线粒体DNA损伤,从而避免线粒体功能障碍而造成的颗粒细胞凋亡。作者从颗粒细胞凋亡及其影响因素、颗粒细胞凋亡和卵泡闭锁的关系、颗粒细胞凋亡对卵泡闭锁的影响3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减少卵泡闭锁、提高家禽繁殖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并掌握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流行特点及病毒生物学特性,为DTMUV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 通过细胞及鸡胚接毒试验对河北某鸭场10只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发病鸭进行病毒分离,用RT-PCR、透射电镜观察、Western blotting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方法鉴定,进行动物回归试验测定病毒毒力并对其进行囊膜蛋白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分离到的病毒可在DF-1细胞上稳定增殖产生典型细胞病变效应(CPE)并致死鸡胚;病毒纯化后经电镜观察可见直径30~60 nm的病毒粒子;RT-PCR结果显示,在约270 bp处可见单一条带,与DTMUV预期大小一致;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60 ku处有特异性条带,与E蛋白大小一致;IFA结果表明,接种病毒的DF-1细胞胞质中可见明亮的特异性荧光,以上结果均表明分离的病毒为DTMUV。将分离到的病毒命名为AX2020株,AX2020株经肌内注射感染北京鸭后感染率高达100%,发病鸭产生神经症状及腹泻等典型临床症状;经序列比对发现AX2020株和GA株(MK907880.1)相似性最高,与SD14毒株(MH748542.1)亲缘关系较远。与商品灭活疫苗毒株HB2010株(MN649262.1)和活疫苗毒株FX2010株(MH414568.1)相比,AX2020株第93、277和487位氨基酸发生了的突变。【结论】 成功分离得到1株DTMUV AX2020株,分离毒株对北京鸭具有较强的致病性,AX2020株的囊膜蛋白与国内疫苗毒株相比,已经发生了氨基酸位点的突变,结果为鸭坦布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及后续疫苗相关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Previously, we histochemically examined the localizat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 (TRAIL) and its receptors in porcine ovarian follicles, and demonstrated a marked reduction in the expression of TRAIL-decoy receptor-1 (DcRI) in granulosa cells of atretic follicles. In the present study, to confirm th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DcR1 in granulosa cells, granulosa cells prepared from healthy follicles were treated with phosphatidylinositol-specific phospholipase C (PI-PLC) to cleave glycophospholipid anchor of DcR1 and to remove DcR1 from the cell surface, and then incubated with TRAIL. PI-PLC treatment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apoptotic cells induced by TRAIL. The present finding indicated the possibility that TRAIL and its receptors were involved in induction of apoptosis in granulosa cells during atresia, and that DcR1 plays an inhibitory role in granulosa cell apoptosis.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试验设计,设6个蛋氨酸水平(0.25%、0.30%、0.35%、0.40%、0.45%和0.50%),探讨不同蛋氨酸水平对开产期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及卵巢形态的影响。试验选用115日龄龙岩山麻鸭1 188只,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33只鸭,产蛋率达到50%开始正式试验,产蛋率80%结束,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各组间平均蛋重随着饲粮蛋氨酸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并且0.30%~0.50%组显著高于0.25%组(P<0.05);饲粮蛋氨酸水平对试鸭日产蛋重产生显著影响(P<0.05),且日产蛋重与蛋氨酸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P<0.05)。各组间试鸭产蛋率、料蛋比、蛋品质、卵泡和输卵管形态未有显著差异(P>0.05)。以日产蛋重为评价指标,依据二次曲线模型,开产期麻鸭饲粮适宜蛋氨酸水平为0.40%,日摄入量为560 mg/d。蛋氨酸对开产期麻鸭蛋品质及卵巢形态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