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有资源、人文和政策三个方面优势,但也存在四方面问题。为此,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应该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乡村景点串联成线,注重品牌营销化,同时还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乡村旅游品牌,进而推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区内野生动物种类、分类地位以及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取得的成就与存在问题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今后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发展潜力,通过调查,分析了延边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从打造旅游品牌、加强旅游区域、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探讨了相应的发展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吉林省敦化市坐落在千年渤海古都、大德敦化之腹地,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部,东与黑龙江接壤、西邻吉林桦甸,是贯通东西的交通要塞,历史文化悠久,地理位置重要,生态资源富饶。敦化森林公安局辖区总面积27.53万公顷,人口3.8万人。2015年以来,敦化森林公安局坚决贯彻落实省州局党委的决策部署和省局石林局长、张慧华政委、延边州局王延声局长的历次讲话精神,高举"五化两最"旗帜,强化科技支撑警务、装备提  相似文献   

5.
科技资源科普化是科普工作的题中之义。文中结合林草事业的基本特征及其时代使命,简析林草科技资源科普化的时代特征;围绕林草科技体系,从林草科技队伍、科研设施、科技成果、科研项目,以及非政府组织等方面,分析林草科技资源科普化所面临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林草科技资源科普化的措施:统筹构建林草科技资源科普化体系、加强科普人力资源队伍建设、促进和激励科技基础设施科普化、推动科技成果推广的科普化过程、促进科普资源共享和管理、鼓励特色林草科技资源科普研创和科普产业化,以及重视国际性林草科技资源的科普化。  相似文献   

6.
《吉林林业科技》2010,(5):66-66
<正>安图森林经营局三道林场始建于1 961年,地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汪清县、安图县交界处的延吉市三道镇境内,距公司所在地29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总经营面积1 1684公顷,其中国有林10937.5公顷,森林覆盖率94.5%。辖区内有着丰富的山野菜、中草药资源,具有"天然绿色山  相似文献   

7.
9月9日至10日,全国林业科技工作座谈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会议认为,当前我国林业建设的形势十分喜人,但林业科技和快速发展的林业新形势还不相适应,林业科技人才储备不足,资金缺乏,林业科技在林业建设中的巨大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工作者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要积极探索林业科技发展的新思路,不断推广林业科技新成果。林业科研一定要走出实验室,整合资源,拉长科研链条,建立典型实验点、示范点,更好地使林业科技为林业生产服务。要克服条块分割,人才资源、科技资源分散浪费的体制性障碍,把分散的资源通过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系统管理、链条管理,  相似文献   

8.
科技智库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对科技创新战略及政策提供支撑,引领科技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加强智库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科技规律出发思考科技发展趋势,建设共享数据平台和监测分析平台,做好智库的数据资源建设与科技分析应用,引领社会布局与发展,指导决策实践.地方智库极具发展潜力,特色化、...  相似文献   

9.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的中朝边境,辖区面积4.27万km2,人口约214.6万人,全州林地面积354.13万hm2。在农林生物质能资源调查过程中,按照保守性和前瞻性原则,通过文案调查、座谈调查、入户调查和实地调查,对汪清县及延边州其他7个县(市)的农林生物质能资源进行了调查与评价。经调查,延边州地区农林业生物质能年理论资源量为367.04万t,延边州地区农林业生物质能年可供应量91.73万t。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测绘科技档案资料已成为各地区政府决策、区域经济规划、国土资源调查、资源勘探开发、道路交通建设、城市规划以及生态建设等方面前期性、基础性的重要依据。笔者结合我区实际,在列举了测绘科技档案资源对地区经济建设所起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测绘科技档案馆藏不足的原因,并就如何加强测绘科技档案资料的建设和管理谈了自己的见解。提出一是要优化馆藏,拓宽渠道,加强行业管理;二是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三是要利用现代化的设备提高服务和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赋予了林业建设更加丰富的内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尤其在经济社会日趋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也更加强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全国和全省林业科技创新与进步,使林业早日跨入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必须全面实施科技兴林、人才强林战略。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担负着研究、建设、管理、保护和服务林业工作的历史重任,应当不断掌握各种科技信息资源,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更好的为林业事业发展做贡献。1林业信息资源利用现状林业形势的发展和自身行业特点决定了林业科技工作者在从事行…  相似文献   

12.
一、延边林区基本情况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东部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毗连,南隔图们江与朝鲜咸镜北道、两江道相望,幅员42,700平方公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长白山林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延边地处驰名中外的长白山林区之中,被誉为天然野生动植物园和物种基因库,是闻名中外的“关东三宝”的主要产地。  相似文献   

13.
正吉林甑峰岭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与安图县境内。徜徉在茂密的千年红豆杉林中,仿佛掀开一本厚重的森林巨著。保护区森林覆盖率98%。吉林甑峰岭自然保护区位于甑峰岭西麓、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与安图县境内,距和龙市城区60千米。保护区具有独特、稀有、绝妙的自然景观,属罕见的自然美地带。保护区内四季风景各异,初春山花吐艳,含苞待放;  相似文献   

14.
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构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能力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社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是科技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根据湖南林业科技发展的突出问题和战略需求,配合科技体制改革和有关科技计划的实施,结合国家和湖南省关于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相关政策,总结和回顾了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林业科研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观念、体制、机制和技术上的束缚和障碍,按照“突出重点、有限目标、建设平台、凝聚队伍、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推进创新能力建设的目标、构想和加强林业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又有了其新的内容.高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是图书馆今后的重要的基础业务建设.这将使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深层次的信息与知识服务有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对湘西州发展珍稀树种资源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湘西州珍稀树种资源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转变思想观念,营造浓厚氛围、加强组织领导,实施珍稀树种基地建设、加大资金扶持,强化资金管理,完善管理体制,科学规划、加大科技投入,科技支撑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珍稀树种的对策,为今后湘西州发展珍稀树种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军  冯语茜  任华 《技术与市场》2023,(12):174-176
介绍了科技服务业的概念以及国内科技服务业发展概况,从自身工作出发分析了南充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此结合实际提出南充市科技服务业资源发展对策及建议,以期促进南充市经济建设和提高南充市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林业科技档案是科技档案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其他科技档案所具有的属性和作用.科技档案是科研、生产、建设的历史记录;是广大劳动人民、科技人员智慧的结晶;是科学技术资源储备的一种形式;是发展现代化科学技术和进行生产、建设的必要条件和依据;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没有科技档案就没有科学技术的历史记载,人类就不可能延续科学技术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科研团队的建设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文中通过研判绿色发展背景下林草科研团队建设形势,探讨林草科研团队建设路径,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及“人才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林草科研团队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20.
“十四五”时期,中国林科院将以科技创新引领林草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林草重点领域和前沿需求,优化学科体系布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人才队伍和科技平台建设,加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为林业草原国家公园“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规划》提出,在原创性、基础性、前沿性、优势和特色领域实现原始创新,不断强化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研究、林草资源高效利用研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研究、重大工程精准监测与动态评估研究和林草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等,为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安全、生物安全、生态保护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创新动力和支撑保障。《规划》明确,要以国家战略为导向,围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中央对林草工作要求、“十四五”林业草原规划纲要对科技支撑的需求,集中力量办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