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盆栽试验,观察测定了烯效唑(S3307)对湖南稷子抗盐性及整株水平Na 、K 选择性和游离脯氨酸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S3307能显著提高湖南稷子根系的Na 、K 选择性吸收能力;由叶鞘向叶片、特别是由根系向叶鞘的选择性运输能力大大提高,因而进入植物体内的Na 减少、K 增多,尤以重要光合器官表现突出。但S3307处理后,湖南稷子重要光合器官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并未升高。  相似文献   

2.
盐胁迫下桑树器官和组织K~+、Na~+分布特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国兴 《蚕业科学》2002,28(3):256-260
对育 15 1、新一之纍 2个桑品种在盐胁迫下器官和组织的K+ 、Na+ 区域化分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盐胁迫可促进桑树Na+ 的积累 ,Na+ 主要积累于茎的木质部和根的维管束 ;盐胁迫可促进主茎木质部和韧皮部、主根皮层和维管束、须根的K+ 含量 ,但可抑制嫩叶、新梢木质部和韧皮部的K+ 含量 ;盐胁迫可降低桑树各器官和组织的K+ /Na+ 比 ,叶片的降幅最大 ;与育 15 1相比 ,盐胁迫下新一之纍仍可保持较高的K+ /Na+ 比。  相似文献   

3.
大穗结缕草对盐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穗结缕草Zoysia macrostachya在1.5%NaCl胁迫过程中叶片形态、相对含水量、可溶性总糖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对盐胁迫的响应,其结果发现,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受害程度先增加,后保持稳定,胁迫到15 d时外观又略有恢复;叶片的相对含水量表现为先下降,后保持稳定.最后又缓慢上升的趋势;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表现为逐渐增加到一个峰值后又下降的趋势.在盐分胁迫下叶片可溶性总糖和脯氨酸的积累可能是大穗结缕草抗盐的生理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姜瑛  周萌  吴越  苗玉红  汪强  韩燕来 《草业科学》2018,(12):2903-2914
在水培条件下,以加拿大引进燕麦(Avena sativa)品种加1(Tybor naked oat)、加8(Marion oat 2002)、加9(Nova oat 2003)和白燕6号为试验材料,从盐害外观症状、生理指标及离子吸收方面综合评价不同基因型燕麦对盐胁迫浓度和胁迫时间的生理适应性。结果表明,各燕麦品种不同盐浓度处理间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Na+、K+吸收及K+/Na+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4个品种盐害症状逐渐明显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丙二醛含量不断增加,Na+含量增加而K+含量降低,整体K+/Na+呈现降低的趋势。加8的盐害指数最低、叶绿素含量降低较少、丙二醛积累相对较低,脯氨酸累积能力强且具有较高的K+/Na+,耐盐能力综合评价值最高;白燕6号在中高盐胁迫下盐害指数稍高于前者、叶绿素含量降低较少、丙二醛积累相对较低,在中高盐浓度下脯氨酸积累能力强,但K+/Na+较低,耐中高盐胁迫下能力次之;加1和加9在中高盐胁迫下盐害指数较高、叶绿素含量降低显著、丙二醛积累较高,脯氨酸积累能力相对弱,且降低较早,同时K+/Na+较低,对盐胁迫相对较敏感。研究表明,加8耐盐性高于其他品种的主要原因在于盐胁迫下有着较强的持K+能力,能够保持较高的K+/Na+,而白燕6号耐盐性强可能与其在Na+区隔化或脯氨酸渗透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优势有关。  相似文献   

5.
NaCl胁迫对盐芥和拟南芥K+、Na+吸收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盐胁迫下植物对K 和Na 的选择性吸收能够代表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性。本研究以盐生植物盐芥和甜土植物拟南芥为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下盐芥和拟南芥幼苗的生长,K 、Na 在根与叶中的含量。结果表明,叶中拟南芥Na 含量逐渐增加,K 含量逐渐减少,K /Na 逐渐降低;盐芥则完全不同,盐浓度从0逐渐增加到300mmol/L,Na 含量基本没有变化,K 含量先增加然后逐渐减少,K /Na 先升高然后逐渐降低,100和200 mmol/LNaCl胁迫下,盐芥的K /Na 分别比拟南芥的高2和5倍。随着NaCl浓度从0逐渐增加到200 mmol/L,盐芥和拟南芥根中Na 和K 的增加和降低趋势相同,盐芥K 的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先增加随后逐渐降低,拟南芥K 的含量逐渐降低,相同浓度下根的K /Na 始终是盐芥高于拟南芥。盐芥表现出盐生植物吸钾拒钠的特性。SNa /K 值表明盐芥限制地上部分吸收Na 的能力比拟南芥更强。分析结果发现盐胁迫下拟南芥中的Na 与K 含量变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推断它们的吸收通道或载体为单一竞争性。盐芥吸收的Na 与K 含量完全不相关,具有各自独立的载体或通道系统。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浓度NaCl对碱地风毛菊苗期进行胁迫,测定碱地风毛菊叶片和根系中Na+、K+含量,以探讨NaCl胁迫对碱地风毛菊中Na+、K+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浓度胁迫,碱地风毛菊叶片Na+、K+含量高于根系;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碱地风毛菊根系和叶片的Na+含量显著增加,当NaCl浓度低于300 mmol/L时,碱...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浓度ABA处理对150 mmol/L NaCl胁迫下(水培条件)的2个不同品种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维多利亚、中苜一号)矿质元素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显著降低紫花苜蓿植物组织根、茎、叶的干质量。盐胁迫下各组织中积累大量脯氨酸,分布情况为叶茎根,外源ABA能显著提高各组织中脯氨酸的含量。且维多利亚紫花苜蓿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中苜一号。与NaCl胁迫相比,添加ABA,2个不同品种紫花苜蓿Na+和Mg2+含量均降低,而K+和Ca2+含量增高,且添加浓度为10μmol/LABA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干旱胁迫下幼苗期霸王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20,自引:11,他引:9  
杨鑫光  傅华  牛得草 《草业学报》2007,16(5):107-112
以PEG6000模拟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对霸王幼苗进行了处理,研究霸王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幼苗期霸王在干旱胁迫下叶片的保水能力降低,MDA和脯氨酸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下降。严重干旱胁迫(PEG浓度为30%)促进Na 在叶片中的积累,K 和Ca2 对干旱胁迫的反应不敏感。脯氨酸是幼苗期霸王适应干旱胁迫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严重干旱胁迫下Na 也起到了渗透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下白三叶幼苗离子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三叶耐盐品种1212与敏盐品种83- 159为试验材料,用ICP- MS测定NaCl胁迫下白三叶幼苗根、茎、叶中Na+、K+、Mg2的含量,探讨盐胁迫对白三叶苗期生长Na+、K+吸收与运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浓度增大,白三叶幼苗茎与叶中Na+含量升高,地上部积累大量Na+,根中Na+含量升幅较小;耐盐品种茎中Na+含量高于敏盐品种,叶中Na+含量则低于敏盐品种.白三叶幼苗根、茎、叶中K+含量随盐浓度增加均呈下降趋势,耐盐品种根与茎中K+含量高于敏盐品种,叶中K+含量则低于敏盐品种.Mg2+含量受盐胁迫影响较小,且不呈现规律性变化.K+/Na+比与Mg2+/Na+比均随着盐浓度增加而降低,耐盐品种根与叶中的K+/Na+与Mg2+/Na+高于敏盐材料,说明耐盐材料更易于通过维持K+、Na+、Mg2+等离子的平衡来维持生长活跃部位的活力,从而提高耐盐性;随着盐浓度增加,根与茎的SK.Na运输选择性系数逐渐降低,茎与叶的SK.Na运输选择性系数增大,这种运输方式使得茎中Na+大量积累,K+含量显著降低,从而说明茎是白三叶植株重要的Na-K库,能通过输出K+和纳入Na+来缓解盐害胁迫.  相似文献   

10.
复盐胁迫下二种虉草K~+、Na~+吸收与运输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两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和两种碱性盐(NaHCO3和Na2CO3)模拟土壤盐碱环境条件,对虉草新品系和"川草3号"虉草幼苗进行21d复盐胁迫处理,测定茎、叶和根内K+、Na+含量,探讨复盐胁迫下2种虉草体内K+、Na+吸收与运输特点。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强度增加,2种虉草叶、根的Na+含量显著升高,K+含量变化有所不同,新品系叶和根的K+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而"川草3号"均呈下降趋势。在等盐度下,新品系Na+含量增加幅度明显小于"川草3号"虉草,而K+含量和K+/Na+值、SK,Na(根系K+、Na+运输选择性系数)值显著高于"川草3号"虉草,表明新品系对K+的吸收和运输选择性较强。当盐胁迫浓度超过50mmol.L-1时,碱性盐胁迫使2种虉草体内K+含量下降和Na+含量升高的程度极显著大于中性盐胁迫。  相似文献   

11.
通过NaCl和N对盐地碱蓬幼苗生长及渗透调节物质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aCl和N素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是明显的(P<0.05),低NaCl胁迫下N含量的增加对盐地碱蓬幼苗生长的影响不明显,而高NaCl处理下增加营养液中N的含量能明显地缓解盐胁迫,促进盐地碱蓬幼苗的生长.叶片脯氨酸含量随着NaCl浓度和养分N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可溶性糖含量减少. NaCl浓度的增加使得植株总离子含量、Na 含量增加,K 、Ca2 、Mg2 含量减少.随N养分含量的增加,叶中Na 和K 含量增加, Mg2 含量基本上呈减少的趋势.叶片中的Ca2 含量和植株根茎部各离子含量随养分N含量增加的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室内培养法,观察测定了盐胁迫对碱茅幼苗生长的影响;发现碱茅,特别是其地上部对K~+有较强的吸收、富集和选择能力。这是其耐盐性强的重要生理基础之一;高浓度NaCl胁迫下,Na~+在碱茅体内的大量积累是其受害的主要原因;测定了盐逆境下植株各部分中小分子有机物(游离氨基酸,包括游离脯氨酸以及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积累情况,并初步查明了其积累的机制,分析了小分子有机物在渗透调节中的重要作用。为碱茅的合理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施甜菜碱对盐胁迫下桑树幼苗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桑树的耐盐性栽培措施,对盐胁迫下桑树幼苗根施外源甜菜碱,调查不同处理下幼苗生长发育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根施2.5~10.0 mmol/L甜菜碱,可以提高盐胁迫(100 mmol/L NaC l)下桑树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保持叶片含水率,调节K+/Na+离子平衡,减少丙二醛含量,从而减轻盐胁迫对桑树生长的抑制作用;根施甜菜碱浓度以2.5~5.0 mmol/L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抗盐植物整株水平游离脯氨酸的分配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采用田间试验及盆栽试验,对3种不同类型(拒盐、泌盐和稀盐)的抗盐植物植株水平游离脯氨酸的分配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植物游离脯氨酸有如下的规律:稀盐植物整株中的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很低;泌盐植物整株中的游离脯氨酸的含量介于稀盐植物和拒盐植物之间;拒盐植物整株中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前2类植物。3种类型的抗盐植物植株中游离脯氨酸分配的共同特点是游离脯氨酸多集中于代谢旺盛的光合器官和生殖器官,在盐逆境下植物优先保护其光合器官和生殖器官。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GA3)和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高加索三叶草根蘖芽生长发育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在不同浓度的GA3(0对照、300、600、900 和1200 mg·L-1)和6-BA(0对照、25、50、100和200 mg·L-1),对其根蘖芽生长后的植株高度、叶片数、叶绿素含量和内源激素含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所有GA3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株高(P<0.05)。尤其在600 mg·L-1 GA3处理下,平均株高为21.33 cm(高于对照处理4.12倍)。GA3还促进了叶绿素a的合成,最显著效果是在600 mg·L-1 GA3处理下,叶绿素a的浓度为0.92 mg·g-1(高于对照76.92%) (P<0.05)。GA3对叶绿素b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在6-BA所有处理浓度下,株高约为对照处理2.6倍,并且对于叶片数,6-BA处理比GA3处理更敏感,在200 mg·L-1时最多,高于对照2.99倍。 6-BA显著促进了叶绿素a和b的积累(P<0.05)。内源激素含量在整个处理浓度下均显示出对外源激素应用的剂量反应。对于地上植物部分,600 mg·L-1的外源GA3引起内源玉米素(ZT),GA3和生长素(IAA)分别增加约23.84%,55.71%和137.99%,而脱落酸(ABA)减少约44.09%。与对照相比,外源200 mg·L-1 6-BA使内源ZT,GA3和IAA含量分别提高了约293.23%,49.71%和49.84%,而ABA降低了约52.48%。对于地下植物部分,内源激素变化与地上部分植物的响应大致相似,明显不同在于外源同样浓度GA3(600 mg·L-1)和6-BA(200 mg·L-1)处理引起的ABA降低要少(分别为15.15%和28.26%)。总之,600 mg·L-1 GA3和200 mg·L-1 6-BA是促高加索生长发育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16.
外源甜菜碱对桑树抗盐生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探讨提高桑树抗逆境反应的新途径,对桑树扦插幼苗叶面喷施甘氨酸甜菜碱,调查外源甜菜碱对桑树生长发育及抗盐生理的影响,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桑树体内的甜菜碱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在盐胁迫条件下,叶面施用甜菜碱可以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及脯氨酸的含量,并保持叶片适当含水率和K+/Na+离子平衡,减轻盐胁迫对桑树枝叶生长的抑制作用。盐胁迫或叶面喷施甜菜碱均可显著诱导桑叶和根部内源甜菜碱的合成与积累,表明桑树属于甜菜碱积累型植物,外源甜菜碱对桑树抗盐性的增强效应可能与甜菜碱积累及相关生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硅对紫花苜蓿脯氨酸含量的影响,采用不同的大田施硅处理和盆栽施硅处理,测定紫花苜蓿不同部位的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大田试验中,施硅对分枝期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的脯氨酸含量有一定的积累作用,而地下部分的脯氨酸含量有升有降。盆栽试验中,在紫花苜蓿盛花期,硅处理叶片在干旱胁迫时脯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施硅对紫花苜蓿茎的脯氨酸含量有显著的积累作用,而只有在高硅处理时才会显著提高根的脯氨酸含量(P<0.05)。  相似文献   

18.
外源植物激素对NaCl胁迫下苦马豆苗期脯氨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苦马豆为实验材料,在8种不同浓度NaCl (0, 80, 160, 240, 320, 400, 480和 560 mmol/L)胁迫下,分别向叶面喷施细胞分裂素类物质6-BA和脱落酸(ABA),通过2周的胁迫生长后,对其根冠比、脯氨酸以及脯氨酸代谢酶活性进行测定,进行外源植物激素对苦马豆耐盐性影响的研究,为进一步培育耐盐牧草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外源植物激素可以提高苦马豆的抗盐性,且根系中酶活性对植物激素的敏感程度大于叶片。植物激素6-BA比ABA的作用更为显著。外源植物激素使苦马豆幼苗中脯氨酸不再是抗逆性的主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几种牧草与春小麦抑盐效应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种植牧草和春小麦对土壤可溶性盐分和盐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牧草脱盐作用明显,而种植春小麦脱盐效果不明显;种植春小麦、豌豆、红豆草和毛苕子,使0~20cm土层的盐分分别下降16.2%、28.9%、18.5%和45.1%,差异较大的原因是蔓生型的豌豆和毛苕子郁闭度大于直立型的小麦和红豆草;种植牧草降低了0~20cm土层的SO42-、Na+、K+、Ca2+和Na+/K+,而种植春小麦仅降低SO42-、K+、Ca2+,提高了Na+和Na+/K+。由此可见,种植牧草改良盐碱地的作用优于种植春小麦。  相似文献   

20.
在氮磷钾供应充分情况下,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方法,通过播前基施硒(Se)、锌(Zn)微肥和腐殖酸(富啡酸,fulvic acid,FA),设对照(CK,不施肥)、施氮磷钾(NPK)、增施富啡酸(NPK+FA)、增施锌、硒微肥(NPK+Zn+Se)、增施富啡酸和锌、硒微肥(NPK+FA+Zn+Se)等5个不同施肥处理,在严重缺硒和锌石灰性土壤中,研究了硒锌和富啡酸配施对紫花苜蓿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游离脯氨酸(Pro)及丙二醛(MDA)和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茬中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以NPK+FA处理最高,其次是NPK+FA+Zn+Se处理,说明富啡酸(FA)比微肥(Se+Zn)更能有效提高紫花苜蓿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而硒锌对其活性影响不显著;硒锌与富啡酸配施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叶片内游离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从而显著提高紫花苜蓿抗氧化能力;但各施肥处理对丙二醛(MDA)无显著影响。施肥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产量,施用富啡酸比硒锌微肥的增产效果更明显,且硒锌与富啡酸配施效果最好。因此,在氮磷钾供应充足条件下,适量硒锌微肥或富啡酸均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的抗氧化能力及提高紫花苜蓿产量,且微肥和富啡酸配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