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湖南柑桔冻害频率与冻后恢复性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湖南省516 a来的柑桔冻害频率,结果表明,大冻害发生频率建国前为114.25 a一次,建国后为9.83 a一次,建国后湖南省柑桔大冻害频率显著提高是柑桔生长的生态环境变化所致。柑桔冻害程度与低温及持续时间、小气候及大环境生态条件、柑桔培管水平及冻前结果量、降温前气候及土壤湿度、柑桔品种及熟期等因素密切相关。针对2008年1月湖南省柑桔遭受特大冻害的情况,提出农技推广部门要指导桔农辨别柑桔冻害程度,传授恢复性技术措施,对于3级以上冻害的桔树,结合品种优化,考虑高接换种。并推荐了柑桔冻后的恢复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结合柑桔生物学特性、凤凰县气候条件,从柑桔生产的有利气候资源、柑桔冻害的主要气候因子等方面对柑桔的生长环境进行评价,并对冻害提出了预防和防治措施,以便提高果农科学化栽培管理水平,实现柑桔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3.
陕南柑桔冻害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分析了陕南柑桔冻害成因,提出选用抗冻品种、科学排灌、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等综合措施防治柑桔冻害。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汉中市地处我国柑桔栽培的最北缘地带,冻害是影响汉中柑桔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分析了汉中市柑桔冻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旨在为汉中市柑桔冻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柑桔种植的北缘地区(主要包括湖北、陕西、江苏、安徽、上海及湖南、江西、浙江的北部等省、市)处北亚热带气候,经常遭受程度不同的周期性冻害,轻者减产,重时成片毁园(1977年冻害使本区柑桔总株数的72.3%受冻)。因此,本地区冬季的低温冻害是影响柑桔发展的主要生态因子。 关于柑桔的低温冻害指标,过去国内研究少有报道,大多引用国外试验资料,且主要是生理指标,与生产实践有一定差异。为了进一步定量地摸清低温对柑桔冻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地调查,分别从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层面总结了城固县柑桔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城固县柑桔产业发展存在桔农思想认识滞后、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结构松散等经营管理层面和低温冻害、缺水干旱,产后商品化处理程度低等生产技术层面的问题。初步探讨了城固县柑桔产业发展的对策,提出在经营管理层面应加强标准化教育、推行标准化生产,发展柑桔旅游业等;在生产技术层面应加强柑桔冻害防治,优化调整品种结构等。  相似文献   

7.
汉中市柑桔冻害的预防措施及冻后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汉中市地理气候和柑桔生产因素,分析了汉中地区柑桔冻害的发生情况,提出了柑桔冻害预防和冻后恢复管理技术措施,以为柑桔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柑桔生产北缘区,许多农民由于种植柑桔而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但是,由于1991年底至1992年春全国性的柑桔大冻害,使许多果农损失惨重。对此,有些桔农至今仍“谈冻色变”,不敢再种柑桔了;但也有些桔农从对比效益考虑,仍盲目地发展柑桔。在这些冻害区,今后应如何再发展柑桔生产? 一、这次冻害的特点及原因建国以来,我国柑桔生产曾出现三次全国性的大冻害,这次是第四次,平均10~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以来2次严重冻害对江西柑桔生产的影响与今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90年代以来出现的2次冬季冻害对江西柑桔生产的严重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冬季冻害是江西发展柑桔生产的主要威胁和障碍.并在分析冬季冻害的基础上,提出了防御冻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 柑桔是世界上的重要果树,其果实营养丰富,用途广泛。柑桔主要分布在北纬19°~33°之间。在柑桔栽培的北缘地区,冻害成了栽培的主要限制因子,因此北缘地区的柑桔能否丰产丰收,防御冻害是关键。柑桔冻害的防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选育抗寒品种。柑桔要求年平均气温为  相似文献   

11.
陇南山区农业低温冻害气候特征及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陇南市1971—2010年低温冻害资料分析得出,陇南山区农业低温冻害主要集中在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一般春季低温冻害发生频率较秋季多,农业灾损严重。结合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ArcGIS软件,得到低温冻害灾害危险性图层,再与承灾体易损性评价及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以及等级划分操作,最后得到低温冻害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陇南市的低温冻害危险性等级由高到低,自北向南,自西向东递减,宕昌、武都及文县海拔1 800 m以上的高半山区低温冻害危险性等级较高,徽成盆地及武都、文县海拔1 200 m以下的浅山区低温冻害危险性等级较低。低温冻害风险由高到低、自北向南、自西向东递减,宕昌和礼县西北部、武都西北部、文县西南和西北部高海拔区为低温冻害高风险区;康县、两当、成县、徽县以及武都、文县海拔1 200 m以下区域为低温冻害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999和2008年不同寒害冻害天气类型及其对香蕉生产影响的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香蕉遭受寒害冻害影响的程度不仅与过程降温幅度和过程最低气温有关,而且与天气类型及其持续时间有关,这一结论对减轻寒害冻害天气对香蕉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几个甘蔗品种自然受冻后品质变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几个甘蔗品种自然受冻后的品质变化及茎耐寒性研究表明:甘蔗冻后,品质性状都向变劣的方向发展,随时间推移而加大,且宿根比新植更易变劣。不同的品种、品质性状其变劣的趋势和程度各异。品种间抗冻变劣能力、茎耐寒性差异较大;抗冻变劣能力、茎耐寒性表现较好的品种其冻后的宿根性表现也较好。  相似文献   

14.
2010年3-4月,对北京城郊雪松冻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6月份对其恢复情况进行了跟踪观测。结果表明,骤然降温和极端低温是雪松受冻害的主要原因;大多数雪松均有不同程度的冻害发生,城八区和郊区县冻害稍轻,五环外苗圃受冻害较严重;叶片受冻Ⅰ-Ⅲ级,枝条受冻Ⅰ-Ⅱ级雪松开春后基本能恢复树势,景观效果不受影响;今后应做好边缘树种冬季防寒工作,减少冻害发生。  相似文献   

15.
2020年冬季的极端低温天气对全国晚熟柑桔产业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为将冻害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以南充地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对比冻害发生情况,提出了晚熟柑桔冻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为促进南充及相似产区晚熟柑桔产业有序恢复及后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平谷区桃树冻害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北方地区大气候影响,2010年北京市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冷冬。低温持续时间长,强度深,使北京市平谷区桃树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冻害。为了更好地了解冻害对平谷区桃树生产的影响,为产区内桃树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为果农品种选择提供参考,2010年2月上旬-5月上旬开展了平谷区桃树冻害情况调查。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黑龙江省2005年农药药害的发生情况,提出了2006年生产上预防药害的建议.气象条件异常是导致药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作物生育前期低温多雨,作物长势弱,抵抗力差,后突遇高温,导致药害大面积暴发.除草剂药害、残留药害、除草剂飘移及误用药害发生严重,种衣剂、水稻壮秧剂及复合肥导致农作物药害和缺素症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18.
利用年度极端最低气温作为热带果树低温冻害指标,分析了长泰县冬季低温冻害的年份及发生频率,同时以年极端最低气温作为热带果树种植区划指标,对长泰县热带果树种植区域进行了气候区划,为长泰县发展热带果树提供了科学的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540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柑桔大冻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根据自公元1450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柑桔大冻发生的资料,对柑桔大冻的发生规律及其与太阳黑子活动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柑桔严重冻害在540年里至少发生86起,平均每10年发生1.56起。从长期气候变化来看,柑桔大冻并不存在周期性现象,如果说有也仅适于温暖时期的平均状况,未来几十年内柑桔大冻可能会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柑桔冻害与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高值年及强度均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合理科学利用气候资源,有针对性的应对周期性冻害,可持续的发展十堰柑橘产业,[方法] 课题组就十堰地区柑橘主产乡镇冻害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在此基础上利用农业气象站观测资料研究此次冻害的发生气象特征,依据柑橘田间冻害分级标准,结合冻害指数量化评估十一个主栽柑橘品种在此次冻害中的表现情况,[结果]得出此次冻害发生的气象条件因素为极限最低气温低、低温持续时间长、温度变化幅度大、低温高湿等,探讨了主栽柑橘品种抗冻能力,[结论]最后针对气象因素从柑橘品种、建园规划、田间管理等方面提出预防周期性冻害和灾后恢复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