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谈烘茧     
中国自有蚕茧以来,均以鲜茧缫丝。在100年以前,有意大利人在上海设缫丝厂,才有干茧的要求。最初买鲜茧的人是用炭灶,后用柴灶来烘茧,有煤的地方像四川、山东也用煤灶烘茧。广东由于苦于蝇蛆关系,养蚕的农民以  相似文献   

2.
李元喜 《江苏蚕业》1999,21(3):31-31
<正>1 1%#11烘茧温度配置的原理目前我省烘茧普遍采用的是83型风扇车子灶,此灶从80年代初期诞生至今的实践看,烘茧的温度正常在90℃左右,这种单一式烘茧温度是不科学的,头烘时茧子要达到充分排湿,则温度要达到沸点及100℃以上为好,若在90℃左右,等于低温长烘,对保全茧质是不利的。而二烘时茧子对温度的要求是平缓过度,逐步降温、减少排湿,最后达到适湿和保湿出灶,因此应根据头烘、二烘茧子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原理配置合理的烘茧温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热风烘茧机的烘茧过程进行全方位跟踪调查研究,并和老式烘茧设备五通灶对比后得出,用热风烘茧机烘的蚕茧具有净度高、出丝率高、操作简便等特点,是今后蚕茧干燥设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 蚕茧是缫丝工业的原料。鲜茧茧层里包括着活的蚕蛹,容易发蛾,且含有大量的水分,不利于长期贮藏,处理不当就会发生蒸热,霉变,损坏茧质。因此,收购的鲜茧必须经过干燥处理,烘化蚕蛹,并发散蛹体和茧层的自由水。经过干燥处理的蚕茧,能经久耐贮,品质保持不变,适应缫丝工业常年生产的需要和缫丝作业的要求。蚕茧干燥有多种形式,应用最普遍的是热力干燥。  相似文献   

5.
读了《谈谈烘茧》以后,觉得烘茧问题确是重要:确为当务之急。文章着重指出烘茧质量与茧层缫丝率的重要关系。力主烘茧质量要求做到程度“适干”。烘老了,不但影响烘茧,而且降低茧层缫丝率。科学地分析“适干”的正常的茧层缫丝率为80—83%。烘老了,就会降低到72—73%左右,降低  相似文献   

6.
7.
8.
9.
<正> 1 概述 蚕茧干燥是影响茧丝质量的重要环节,山东省的蚕茧质量在国内外茧丝市场一直位居前列,近几年,由于干燥设备落后,烘茧操作复杂,劳动强度大,费用高等因素,制约了茧质的进一步挖潜和茧丝成本的降低。应用先进的干燥设备是提高烘茧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11.
烘茧机转让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为研究热风烘茧机直干法烘茧的可行性,采用JFH-200型六段热风循环自动烘茧机进行一次干燥法和二次干燥法对比试验;实验结果直干法比再干法烘茧上车茧率高1.04个百分点,比胶溶失率低0.35个百分点,鲜茧出丝率高0.233个百分点,洁净高0.17分。  相似文献   

13.
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广东省分公司肇庆支公司报导,红外线烘茧初获成功。目前煤灶烘茧是由表到里燥,因而使茧层水份损失过多而影响解舒不良。红外线烘茧却可以从茧内部蛹体不断发散水分、逐渐干燥,可以避免上述缺点提高解舒率。红外线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改革中执行烘茧标准影响质量的问题谈几点浅见。 (一)鲜蚕茧加工干燥中烘力出烘的作用为了保证鲜茧的合理干燥,有利缫制高品位的生丝,烘茧中茧层丝胶不受到过度高温而扩大茧层干燥斑损伤,造成降低缫丝质量。因此,我市从解决烘茧(灶型)着手,烘茧上采用鲜茧干壳量结价指数,参照不同  相似文献   

15.
加强收烘技术管理保全茧质德清县蚕茧丝绸联合公司厉水泉,戴万选蚕茧质量的好坏反映了它作为制丝原料的消费价值和丝质价值,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丝绸行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展开竞争,让效率和效益的高低来决定企业的优胜劣汰,必须走以质取胜的路子。在提高...  相似文献   

16.
改进烘茧工艺保全补正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18.
19.
概况中国自有蚕茧以来,均以鲜茧缫丝,唐诗说:“缫丝声从隔帘闻”,就可说明当时缫丝相当普遍,在100年以前,有意大利人在上海设缫丝厂,于是才有干茧的要求,同时在山东、四川等省日本人设广缫丝。广东接触西方文化较早,设厂缫丝也先于上海。这是帝国主义向中国经济的渗透。最初买鲜茧的人,是用炭灶,后用柴灶  相似文献   

20.
对于烘茧温度,过去由于测温仪器的局限性,一般用的都是给热温度。至于受热体的温室,基本缺如。本试验应用现代的半导体测温仪器,对受热体蚕茧的茧层和蛹皮、蛹心,行烘茧进程中的温度实测。经1964、1965和1975年的几次测定,于内部予热式烘茧,初步摸索了一些数据,大体为壁温>室温>蛹温>层温的概念。过去烘茧最高温度规定100℃,现在又提可达120℃,这次试测,就从实践上说明了提高温度的合理性。又在烘茧中,随着干燥程度的逐步发展,茧层温度和蛹体温度就比例上升,茧层温度的上升比又大于蛹体,这是掌握后阶段温度特别是最后温度时特别应该注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