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近几年来农业发展很快,粮棉油生产增长速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速度,粮食油料已经自给有余,棉花大量积压滞销。但是,在农业迅速发展小还存在不稳定的因素,在空前高产中还存在着低产因素,农业经济结构的薄弱环节很多,必须认真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 一、本区土壤肥力及肥料概况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第一大平原,耕地约有2.4亿亩.我省黄淮海平原耕地为6349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56.3%,为全国黄淮海平原的四分之一.境内光热水资源丰富,适宜多种农作物种植,是我省粮棉油盛产地,由于降水不匀,地表迳流不畅,土壤蒸发量大,长期受旱涝、风沙、盐碱与薄穷的威胁,农业生产低而不稳.据近1-2年来封丘、新郑、兰考、西华、淮阳、汝南等六个县的土壤普查和7104个土样的化验分析,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1.5%的占不到1%,0.7-1%的占  相似文献   

3.
黄淮海平原地热资源及其农业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淮海平原的地热研究表明,地热主要受地区基底凸凹相间的地质构造格局控制.呈高低相间带状展布.在许多基底凸起区形成地温梯度为3.5~5.0℃/100m的局部地热异常,共有49片.总面积为18000km~2。上述地段,一般有两个主要热水层.其中碳酸盐岩热水层是本区最有开发利用潜力的层段.其特点是:(1)水(?)较丰,(2)水质复杂多样.(3)水温较高.根据黄淮海平原地热资源的分布和赋存特点,其开发利用应面向农业,但要加强管理,有计划合理地开发利用;要注意水质问题,防止污染环境;在开发过程中,可利用或改造勘探旧井,以减少投资。  相似文献   

4.
共淮海平原农业开发政策投入的作用 ——是调动了有关部门的积极性。作为黄淮海开发主战场的德州地区,地委、行署确定了“打开四面门,迎来八面风”的开放、引进方针;并制定了科技人员有偿服务的政策;重奖在开发中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的政策;优先评定科技成果、优先入党晋级的政策;优待家属、子女的政策等等。先后同全国485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了协作关系,每年到德州进行技术指导的中、高级农业技术人员近千人,长期居住的也有100多人。“要开发找专家,要致富学技术”已  相似文献   

5.
评价县级区域农业资源丰度对于指导农业资源利用具有实际意义。运用农业资源丰度指数模型对河南省封丘县农业资源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封丘县农业气候资源较丰富,但水土条件不足,需通过灌溉和施肥加以补充。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封丘县农业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必须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壤质量和合理配置水土资源。  相似文献   

6.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其耕地面积为295.84万公顷,是我国粮、棉、油、肉的主产区。本文选取了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处于不同水平上的六个区域进行比较分析,这对我国其他地区的农业发展都可提供一定的经验,并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淮海平原农业生产在我国一直占重要地位,加入WTO必然对黄淮海平原未来农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文中分析了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如农产品质量不高,农业结构布局不合理,农民收入的增长缓慢及水资源严重短缺等,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略与对策,为黄淮海平原农业未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淮海平原农业集约化与可持续化的对立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集约化要求投入更多的物资及资源,可持续化要求保护环境资源,高产和持续是我国农业应追求的基本目标。两者显然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本文以河北省景县为例,探讨了黄淮海平原农业集约化与可持续化的统一和对立性,并提出了协调对立性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9.
黄淮海平原畜牧业发展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黄淮海平原豫北地区畜牧业生产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加速发展黄淮海平原畜牧业的战略思想和主要措施。即建立农林牧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体系;建立以县级为单位的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疫病防治一体化的畜牧业生产体系;创建以城市为中心的市郊“四鲜”畜牧业生产体系;调整畜禽结构,建立肉畜商品生产基地;实行“三化”式畜禽改良体制;合理利用和开发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10.
我国旱作农业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农业气象学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旭荣 《农学学报》2018,8(1):70-75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既是基础农学的学科之一,也是一门交叉边缘学科。回顾世界农业气象研究历史,中国现代农业气象学六十多年的研究发展轨迹表明:农业气象研究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在解决农业生产重大需求和科学问题中得到不断发展;坚持跟踪国际学科发展前沿,不断完善研究理论和方法,实现了从解释科学到试验科学的质的飞跃;坚持吸收最新科学技术发展成果,不断派生出新兴交叉和边缘学科分支。全国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与遥感估产、气候变化农业影响、温室气体排放测定与国家清单、旱作农业关键技术与区域治理、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都市型设施园艺等重大技术成果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关键性的科技支撑作用。未来农业气象学将在农业气候与农业布局优化、生物气象与农业绿色发展、农业气象灾害与风险管理、农业小气候与工厂化农业、农业气象信息与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细化落实全省农业区域规划相关政策,加强中央和地方规划的衔接,对现有各类发展和建设规划进行全面梳理,结合当地实际,以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为途径,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按照基地化、园区化、产业化、品牌化的思路,突出抓好以杂粮为主的种植业和以羊产业为主的畜牧业,全面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泰国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国家,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社会经济资源,掌握泰国农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中泰两国农业贸易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从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3个角度详细分析了泰国农业的生产现状,介绍了泰国农业的产业布局以及贸易现状,研究了泰国农业的科研和管理机构组织情况,最后对泰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结果可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泰两国农业进一步合作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旱作农业是实现土、肥、水、光、温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农艺工程技术、低耗节灌技术和科学管理技术相结合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是以提高单位农业用水产出和效益为目标的农业.我国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通过试验示范,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突出抓好旱作节水技术,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可以说,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要在21世纪重点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农业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农业大国,必须把握世界农业发展趋势,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发展道路。本文作者在掌握大量前沿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21世纪农业发展的总趋势与基本特点,并就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农业本身新产生的积极作用做了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农业电子商务得到全面发展,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基础支撑力量不断增强、电商生态日益完善、各方面政策体系业已成型,形成了诸多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对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带动创业就业效果显著。但在新形势下,农业电子商务在物流基础、电商人才、市场环境、质量标准上仍存在问题和挑战,亟待突破。因此,对中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特点、典型模式进行总结,有助于形成其可复制性和可推广的经验,把握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青年农业科技人才是创新的主力军,关系到"饭碗能不能牢牢端到自己的手上"。随着国家对农业科技的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也呈现出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各层次的农业科研机构也加大了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农业科技青年人才的成长因素,从国家层面、农业科研机构层面提出未来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余锡寿  刘跃萍 《农业展望》2012,8(12):37-39,4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种以芳香植物为代表的芳香农业正悄然兴起,其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认可和重视。分析认为芳香农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未来必将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的一大亮点和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我国由传统农业向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历史过程。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20.
日益增长的农作物需求与农业资源和农村劳动力之间的急剧减少之间的矛盾已经取代农作物产量成为了农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之一。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出现以及不断更新,农业机器人被开发并用来完成复杂的农业工作。农业机器人可以兼顾农作物质量以及农作物产量在农业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农业机器人在农业工作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当下农业机器人技术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