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农业环境保护》2012,(8):1664-1664
双酚A(Bisphenol A,BPA)是酚类化合物中广泛存在的代表性环境污染物,具有潜在致癌性及生殖毒性。BPA动物毒理学研究已有大量报道,然而BPA对植物生长影响报道很少。前期研究发现,BPA可通过改变叶片叶绿素(Chl)含量影响植物  相似文献   

2.
双酚A(Bisphenol A,BPA)是酚类化合物中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具有广泛存在性与潜在致癌及生殖毒性。迄今为止,BPA对植物生育及生理影响报道较少。叶绿素荧光参数可表征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对光能吸收、传递、耗散、分配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双酚A(BisphenolA,BPA)是酚类化合物中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在土壤中残留比较普遍。文献调研显示,BPA对动物的毒理学作用已有报道。相比之下,BPA对植物生长发育,以及生理生态影响的实验较少。因此,研究BPA对植物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珠三角地区鱼塘水体中双酚A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处珠三角的中山市鱼塘表层水及底泥中双酚A(BPA)污染水平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鱼塘表层水样品中BPA检出率为100%,底泥样品中BPA检出率为44.4%.鱼塘表层水中BPA残留量为0.96~4.51μg·L-1,平均浓度为3.29μg·L-1;底泥中BPA含量较低,浓度范围为0.19~1.31 ng·g-1(干重),平均浓度为0.23 ng·g-1(干重).相关及回归分析表明,除pH及COD外,BPA残留量与大部分环境因子关系不密切.参照EC/PNEC体系,BPA在中山鱼塘水体中的残留水平不会导致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5.
双酚A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双酚A(BPA),一种典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也是工业生产树脂、塑料以及涂料的原料,在奶瓶、食品饮料包装、牙齿固封剂等材料中存在,因其大规模的生产和广泛使用,目前BPA在环境中已无所不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主要研究了BPA对动物的影响,而对植物影响的报道却相对较少。本文综述了BPA在植物体内的检测方法、对植物的影响(对种子萌发、植物地下器官、地上器官和藻类的影响等)、对植物影响的机理(对植物生长、光合作用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等)和植物修复等4个方面,并指出未来BPA对植物影响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植物代谢、细胞形貌和超微结构、矿质元素及信号转导等的研究,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孙海  周青 《农业环境保护》2011,(8):1695-1695
国内外关于镉(Cd)和双酚A(Bisphenol A,BPA)对植物生长发育、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已有报道,但在自然背景下,上述污染极少单一存在而多呈复合型,故研究二者对植物的复合影响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研究意义。作为植物重要器官的根系,显然成为Cd和BPA共同作用的靶器官。  相似文献   

7.
聂显光  王琳 《核农学报》2021,35(5):1221-1230
为了探究植物组合内各种植物对双酚A(bisphenol A, BPA)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及植物组合较单一植物在植物修复双酚A中的优势,本试验以湿地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orientalis)和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为材料,研究了3种植物及其组合对BPA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在一定BPA浓度下,部分植物组合可以显著提高植物鲜重、干重、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氧化非酶物质、渗透胁迫物质;显著降低活性氧积累量和质膜过氧化水平。其中,芦苇和香蒲的植物组合对BPA胁迫的耐受能力增加最为明显,干重最高达到同一处理下单一植物的1.09和1.23倍,总叶绿素含量达到1.15和1.13倍, CAT达到1.30和1.17倍,脯氨酸(Pro)含量达到1.09和1.16倍,H2O2含量达到0.82和0.91倍,丙二醛(MDA)含量达到0.87和0.88倍。本研究为揭示植物组合较单一植物在植物修复BPA中优势的生理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驱动盘龙江流域不透水表面扩张的影响因子,以及影响因子各属性值对不透水表面扩张的影响程度,并在分析驱动机制的基础上,模拟预测盘龙江流域的扩张趋势,为流域生态建设合理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empster—Shafer(D—S)证据理论来描述和融合多种空间数据,在已有的不透水表面(impervious surfaces,IS)信息与多种空间数据的量关系的基础上,采用数据驱动方法分配基本概率函数(basic probability assignment,BPA)。经过定义多种空间数据的BPA函数,然后采用D—S证据理论的融合规则融合多个BPA函数以获取研究区域IS的信任函数、不信任函数、不确定函数、似真函数。[结果]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距水系距离,人口密度,GDP,IS邻域单元数,坡度,高程驱动因子对盘龙江流域不透水表面的扩张影响比较大,而坡向对不透水表面扩张的影响程度变化不明显。不透水表面扩张模拟的精度达到78.04%。[结论]采用D—S证据理论方法来描述空间数据和融合多种空间数据具有比传统逻辑回归模型更好的分析和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9.
关于镉(Cd)对植物生长发育、生理和生化影响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但在自然背景下,单一的Cd污染很少存在,大多会呈现复合型污染现状。双酚A(Bisphenol A,BPA)是酚类化合物中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污染物,对植物的影响报道目前不多。  相似文献   

10.
基于高光谱图像的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布检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分布是植物营养信息表达的重要指标。为了给大棚黄瓜营养元素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利用高光谱图像建立简单实用的光谱值和叶绿素含量关系的模型,从而实时、无损地检测叶片的叶绿素分布。选取黄瓜叶片的高光谱图像数据块中450~850 nm波段作为研究波段。选取8个具有代表性的植被指数,建立特征波长λ下相应的光谱反射值Rλ与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显示,基于最优指数(R695–705)-1-(R750–800)-1的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黄瓜叶片叶绿素的含量,校正集和预测集相关系数r分别为0.8410和0.8286,最小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2045和0.2190 mg/g。最后根据最优模型预测叶片上任意位置叶绿素的含量,并通过伪彩手段描述叶绿素含量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分析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其在叶面上的分布是可行的。另外,该研究确定的最优植被指数所包含的695~705和750~800 nm 2个波段可用于搭建更加简便实用的快速检测叶片叶绿素的便携式多光谱设备。  相似文献   

11.
磷水平对不同磷效率小麦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磷水平(0、10、100、500和1000μmol/L)对不同磷效率小麦(西农979和小偃6号)幼苗基部第1叶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水平的增加,两小麦幼苗基部第1叶的叶绿素a荧光参数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的是小偃6号在磷水平为100μmol/L时就达到了峰值,而西农979的最大值则出现在500μmol/L磷水平下。说明小偃6号(磷高效)的光能转换效率和电子传递效率高于西农979,且受低磷胁迫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培实验方法研究了La对紫外辐射(UV—B2 0.15WM^-2,0.45Wm^-2)胁迫下大豆(Glycine max)幼苗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无UV—B胁迫时20mgL^-1LaCl3能明显提高大豆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且叶绿素a的增幅(12.77%)大于叶绿素b(0.00);UV—B处理使大豆幼苗叶绿素含量降低,且T2处理(0.45Wm^-2)中的下降幅度(12.18%)大于T1(0.15Wm^-2)处理,叶绿素a的降幅大于叶绿素b。但适量浓度的La溶液有抑制叶绿素含量降低的作用;在叶绿素含量变化动态图中,20mgL^-1LaCl2处理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CK组,也高于60mgL^-1LaCl3处理组,La+UV—B处理组叶绿素含量与UV-B处理组走势近似。但降幅小于后者,即La具有提高大豆幼苗叶绿素含量、缓解UV—B辐射伤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两种不同基因型玉米苞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大田条件下,以郑单958和农大364玉米为研究材料,测定了苞叶的叶绿素含量,并对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及光合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不同基因型间玉米苞叶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存在差异。抽丝-灌浆期,郑单958显著高于农大364,说明此时郑单958苞叶的叶绿素更有利于获取更多的光能为光合作用所利用,但农大364苞叶的叶绿素降低速率要低于郑单958,这样有利于其保持更持久的光合能力。两种不同基因型间玉米苞叶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v/Fm、Fv/Fo等)存在较大差异。郑单958高于农大364,说明郑单958具有潜在高生物产量的生理生化基础。两种不同基因型间玉米苞叶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存在显著差异。抽丝-灌浆期,虽然郑单958的苞叶叶绿素含量高于农大364,但净光合效率较低,说明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是其生理生态因素对环境变化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郭亮 《农业工程学报》1997,13(5):196-199
选定8个鱼池的水样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对池水呼吸耗氧与藻类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以此设计出更精确更简便的实验方法:配比法。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配比法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叶绿素a含量与耗氧速度、脱镁叶绿素含量与耗氧速度、叶绿素总量与耗氧速度三组函数关系式,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选定8个鱼池的水样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对池水呼吸耗氧与藻类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以此设计出更精确更简便的实验方法:配比法。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配比法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叶绿素a含量与耗氧速度、脱镁叶绿素含量与耗氧速度、叶绿素总量与耗氧速度三组函数关系式,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胡慧  马帅国  田蕾  吕建东  王彬  王娜  普正菲  董艳 《核农学报》2019,33(12):2439-2450
为揭示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对水稻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以水稻品种吉特605为试验材料,以不采用任何改良技术为对照(CK),设计4种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技术集成模式,分别在水稻出苗期、分蘖期、孕穗期和灌浆期连续2年监测土壤电导率(EC)和pH值,测定水稻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分析4种集成模式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与CK相比,各技术集成模式下土壤EC和pH值均极显著降低,水稻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Y、ETR、FmFv/m等均显著增加(P<0.05),Fo呈下降趋势。除Fo、qP与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和叶片叶绿素含量(LCC)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外(P>0.05),其他叶绿素荧光参数与SPAD和LCC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NPQ与LCC之间相关系数最大,为0.771。各技术集成模式下qP的2年均值在4个生育时期均无显著差异(P>0.05),模式D和E下SPAD的2年均值均显著高于CK,模式E下LCC的2年均值也较CK显著升高。在各生育时期,各技术集成模式下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但曲线中各特征点出现的时间不同,峰值也不同;随着技术集成模式的优化,斜率逐渐增大,各个特征点的相对可变荧光强度值均呈递增趋势。通过主成分分析,在水稻出苗期、分蘖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均提取到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分别为96.285%、93.491%、91.285%和95.104%。利用隶属函数与权重对4种技术集成模式进行综合评价,获得了可综合评价改良效果的D值,排名依次为E>D>C>B>CK,说明模式E,即脱硫石膏22.5 t·hm-2+改良剂7.5 t·hm-2+有机肥30.0 t·hm-2+黄沙30.0 t·hm-2改良盐碱土的效果最佳。在此基础上,结合合理的灌排措施可有效缓解盐碱土对水稻幼苗的伤害,明显提高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电子传递效率,减轻盐碱胁迫对水稻生长过程中PSII系统的损伤。本研究结果为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种植水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蔡艳蓉  高照良  赵晶 《水土保持研究》2011,18(4):157-159,165
以多年生黑麦草为试材,研究了7种基质配比、3种施肥量下对黑麦草的叶绿素含量、根系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多年生黑麦草叶绿素含量影响显著;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黑麦草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施肥水平对黑麦草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大,不同基质对多年生黑麦草的根长发育影响显著,不同施肥水平对黑麦草的根长影响不大,不同基质对黑麦草根系活力影响显著,不同施肥水平对黑麦草根系活力没有显著影响,在A3施肥水平时,Ⅴ号、Ⅵ号和Ⅶ号基质黑麦草根系活力远远高于其他基质的处理。Ⅶ号基质结合A3施肥水平下,黑麦草生长最好,为黑麦草的首选基质和施肥水平组合。  相似文献   

18.
蚕砂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蚕砂为原料,从中提取叶绿素的方法和工艺;以及以提取叶绿素后的蚕砂渣为原料生产发酵饲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栽培大麦叶绿素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以5a生西梅为研究材料,对其叶片进行轻度沙尘+遮阴复合(1mg·cm-2沙尘+白色纱网1层)和重度沙尘+遮阴复合(5mg·cm-2沙尘+白色纱网3层)两种处理,分别在胁迫10、20、30和40d时测定其光合、叶绿素荧光等参数,探讨长时间沙尘和遮阴复合胁迫下西梅(Prunus domestica L.)叶片光合性能的变化机制。结果表明,两种处理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总叶绿素(Chl)、叶绿素a(Chl-a)及叶绿素b(Chl-b)含量均表现为降低趋势。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胞间CO2浓度(Ci)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大荧光(Fm)、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活性(Fv/F0)、光化学淬灭(qP)呈下降趋势,初始荧光(F0)、非光学淬灭(NPQ)呈上升趋势。说明沙尘和遮阴复合处理前期气孔因素是西梅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处理后期复合胁迫使光合机构受到损伤,非气孔因素成为主要限制因素。复合胁迫影响了西梅叶片的光合参数,但并未对西梅叶片光反应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