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国油菜联合收割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在我国具有较大的种植面积和消费市场。实现油菜的全自动机械化收获作业是其收获方式的必然发展趋势,其中油菜联合收割机是重要的收获工具。概述国内外油菜联合收割机的发展现状,总结其大型化、智能化和高舒适的发展趋势,同时指出我国油菜联合收割机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和发展策略,为我国油菜联合收割机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油菜籽生产大国,长期以来,油菜收获一直沿用手工作业方式,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损失率高.油菜生产机械化滞后严重制约油菜籽生产的发展。为此,“九五”以来,全国各地特别是江苏和上海等地已开始对油菜籽收获技术进行调研论证,并组织开展了试验、示范和推广。至“十五”期末油菜收获技术已渐趋成熟,油菜联合收割机已从试验示范转向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在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油菜联合收割机的过程中,机具性能指标成为考核机具是否能推广应用的关键,农机标准化部门也正积极制定油菜联合收割机质量技术规范来确定主要性能指标。为油菜联合收割机研究、生产制造、鉴定、质检、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标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油菜联合收割机都是利用原有的稻麦联合收割机进行改进而来,存在损失率高和脱粒不净等问题.为此,分析了影响物料脱粒分离工作性能的影响因素,并选取试验研究因子,将其按照正交试验原则进行油菜脱粒分离装置的设计.对由不同脱粒分离部件组合的脱粒分离装置进行了对比试验,得出了最佳工作参数,优选出最佳脱粒分离装置,为油菜联合收割机脱粒分离系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十五”计划纲要确定:要“继续建设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基地”。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呈逐年增长趋势。2000年全国秋播油菜种植面积已达744万hm~2。目前,上海市油菜种植面积在6万hm~2左右。近年来,部分地区用现有的传统稻麦联合收割机进行油菜收获试验,损失率高达15%~20%。对此,农民难以接受,并迫切要求开发适用的油菜联合收割机。  相似文献   

5.
<正>1我国油菜联合收割机行业发展现状我国是油菜生产大国,油菜常年种植面积在666.67万hm2左右,产量1200万t,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30%左右。油菜已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大豆之后的第五大优势作物,生产区域  相似文献   

6.
油菜联合收割机清选装置研究动态和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籽粒含杂率、清选损失率和清选效率是衡量联合收割机清选性能的主要指标。为此,通过对油菜脱出物特性、油菜联合收割机清选装置结构、清选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对清选装置进行参数优化,以实现油菜联合收割机籽粒含杂率和清选损失率最低、清选效率最高的目的。同时,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并对其进行了技术分析和发展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7.
《农机科技推广》2004,(7):25-26
目前我国油菜机械收获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联合收获,另一种是分段收获。前者使用联合收割机一次完成切割、输送、脱粒、清选作业,获得油菜籽粒;后者为二次作业,先用割晒机将油菜植株切割,条形铺放,田间晾晒数天,再用带拣拾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拣拾脱粒,完成收获作业。现阶段,我国油菜收获机械技术和装备以及油菜机械收获作业工艺正处于试验示范阶段。  相似文献   

8.
由江苏省镇江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江苏理工大学等单位承担完成的4LYZ-2型油菜联合收割机,经过3年的开发研制和不断改进,于2001年11月16日在镇江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机的开发研制适应了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为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油菜种植面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撑。 4LYZ-2型油菜联合收割机适用于稻、麦、油菜的收获作业,该机合理地利用了原有稻麦联合收割机的结构,首次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 ,苏南地区小麦退出保护价 ,小麦种植面积锐减 ,油菜种植面积增加。实现油菜收获机械化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作业环节 ,为此 ,锡山市在今年三夏前 ,及时引进了由上海市奉贤县农机研究所研制的 ,南通农业机械总厂生产的上海ⅢU型油菜联合收割机 ,并在东亭镇春雷村进行了试验、示范、推广应用。一、该机结构特点及主要技术参数上海ⅢU型油菜联合收割机是全喂入式的联合收割机 ,该机可与上海 50 0 (50 4 )、江苏 50 0(50 4 )等拖拉机配套使用 ,其结构与桂林 3号联合收割机基本相同 ,为适应收割油菜的农艺要…  相似文献   

10.
新五山谷物(油菜)联合收割机由江苏省南通五山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研制生产。该机为履带式稻、麦、油菜兼收的联合收割机,采用名牌4102、4105型柴油机,功率强劲。  相似文献   

11.
我国油菜机收损失率过高,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实际生产中大多用谷物联合收割机兼收油菜,收获损失难以精准把控,割台损失率、脱粒清选损失率、破碎率都过高,总损失率难以达到行业标准要求,亟待对专用油菜籽联合收获机实际作业性能进行科学准确评价,加大专用油菜籽联合收获机推广应用力度。为此,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组织对国内主流的3款专用油菜籽联合收获机开展了包括作业性能和经济性能在内的作业效果综合测评。结果显示,3款机具的含杂率、破碎率、总损失率等作业性能指标均达到行业标准要求,满足生产需要,充分说明油菜籽专用联合收获机的作业性能比兼用收获机更为可靠;3款机具的作业效率均是人工收割油菜的100倍以上,包括人工、机具折旧、燃油在内的作业总成本只有人工的1/10,经济效果显著。通过结果分析,提出以收定种、耕种收一体推进油菜机收,大力发展高效低损油菜收获机具装备,加大机手培训指导减少机收损失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谷物联合收获机油菜收获割台的设计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指出利用谷物联合收机收获油菜时割台部分存在因分禾拉扯和拨禾轮打击而造成损失大的问题,提出了在未割边加装竖直切割器和改变拨禾轮参数的解决办法。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和优化选择进行收获油菜的割台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案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中型联合收割机不适用于在我国南方丘陵山区进行收获作业和稻油兼收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丘陵轻简型水稻、油菜联合收割机,并重点对双控型全液压小型履带底盘、全液压稻油兼收割台和负压吸杂与旋震筛组合清选机构等关键部位进行了方案创新与尺寸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该机的乘坐-尾部双操纵方式和全液压差速底盘可很好适应丘陵地区狭小分...  相似文献   

14.
如今,伊朗油菜种植已经在其国内各地发展起来。然而,在整地、种植和收获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采用新技术进行机械化收获。目前,谷物联合收获机生产公司除了生产常用设备,也生产一些安装在割台上的扩充配件。机械化收获系统尤其是常用的收获割台存在有相当大的损耗,同时熟练程度和需要特殊的油菜收获配套设备也是造成损失的原因之一。该试验研究一种割台和两种割台扩充配件对油菜收获损失的影响,从而确定损失量以及造成损失的原因。试验中涉及到一种常见割台,以及伊朗制造的采用机械侧刀切割器的Hamed割台扩充配件和采用液压侧刀切割器的Bizo割台扩充配件。试验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设6次重复。利用安置的托盘测定收获损失量。结果表明,随着割台运禾螺杆与切割器间距离的加大,割台扩充配件能降低损失量。因此,从总损失量考虑,常用割台与其他两种扩充配件相比差异显著。普通割台损失量为599 kghm2,而采用侧面垂直切割可以减少71 kghm2。此外,使用液压系统替代机械系统以及使用双层切割器替代单层刀杆都有助于降低损失量。试验结果显示,破损种子量为39.6 kghm2,占总产量的1.12%。试验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同时改善了联合收获机的性能。通过使用割台扩充配件有利于降低收获中的损耗。   相似文献   

15.
油菜分段收获是油菜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结国内油菜分段收获机械现状的基础上,对国内有关机型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系统地总结了这些机型的研究现状、特点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发展油菜分段收获技术的4条建议措施:加强适合机械化收获的油菜品种选育;加强油菜割嗮机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加强油菜捡拾脱粒机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加强油菜分段收获与联合收获协同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张抓虎 《农业工程》2018,8(9):16-20
联合收割机在农业产品收获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前进速度对联合收割机的工作效率有很大影响,喂入量会随着前进速度降低而减小,有效控制联合收割机的行走速度非常重要。设计了联合收割机行走速度控制系统,通过理论依据,论述联合收割机行走速度控制系统模型、工作原理。控制系统硬件设计有液压控制系统、单片机系统和系统I/O口扩展;电路设计有信号采集电路、显示系统电路和输出控制电路。   相似文献   

17.
联合收获机前进速度的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控制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切纵流联合收获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基于联合收获机前进速度的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控制系统,建立了融合多个变量的自适应控制参考模型和模糊控制规则。研制了联合收获机前进速度控制装置,并进行了田间水稻收获试验。试验表明,与普通模糊控制相比,所设计的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联合收获机的自适应控制,能够有效地降低操作人员的作业强度,提高田间收获效率。  相似文献   

18.
从区域分布、装备水平等角度出发,概述了江西省油菜机械化生产发展现状,研究了关键技术模式在江西的应用推广情况。同时,比较分析油菜生产各环节机械化技术模式的经济效果,提出技术模式的优化方向为:耕种环节选择能较好适应机械化作业的品种;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机械开沟免耕直播技术,加大推广机械联合精量直播技术;收获环节同步发展机械联合收获和分段收获技术,农机农艺部门结合,规范农艺技术,明确将机械收获作为主推技术,加快改进机械装备,降低机械收获损失率。  相似文献   

19.
针对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普遍使用的履带式油菜联合收获机进行高密高产油菜收获时清选筛面脱出物易堆积,影响油菜籽粒透筛,导致清选损失率高和作业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分析清选过程中物料抛散运动规律,设计了筛面物料匀散导流装置,确定了影响清选系统作业性能的装置关键结构与作业参数。构建了清选系统CFD-DEM耦合仿真分析模型,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方法,探究了导流杆摆动频率、导流杆转速、驱动关节滑槽倾角对清选损失率、清选含杂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参数组合。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损失率和含杂率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以导流杆摆动频率影响最显著,最优参数组合为导流杆摆动频率12.5Hz、导流杆转速120r/min、滑槽倾角20°。基于优化后的参数进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大喂入量条件下,增设筛面匀散导流装置后清选损失率为3.97%,含杂率3.71%,对比原清选系统损失率降低49.8%,含杂率降低34.7%,能够满足高密高产油菜的低损高效清选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国内花生收获工作过程中存在秧蔓浪费严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与花生联合收获机配套使用的秧蔓打捆装置,在收获花生果实的同时,可对秧蔓进行青贮打捆处理。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秧蔓打捆装置及保证圆捆质量的秧蔓切根机构主要机构结构参数和分布型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打捆装置的花生联合收获机作业后的平均秧蔓粉碎率为99.1%,秧蔓损失率为0.4%,秧蔓切根率为98.7%,成捆质量57kg,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相关设计标准,且花生秧蔓打捆装置能与花生联合收获机的挖拔、清土、摘果、清选装置较好配合。研究可进一步丰富我国花生机械收获体系,弥补国内花生秧蔓青贮处理机械的空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