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垦殖与稻作》2005,(1):15-15
2005年元旦前夕,浙江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主持完成的“水稻超高产生产集成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和“水稻好灌溉技术研究与示范”两项成果进行鉴定。鉴定和会在听取了项目研究报告,审阅了有关资料后,一致认为两项成果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杨庆利 《花生学报》2006,35(2):40-40
由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承担的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利用花生油下脚料和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关键技术的研究”,于2005年12月29日通过了青岛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鉴定委员会经鉴定认为,该成果达到同类研究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3.
《花生学报》2008,37(4)
2008年9月7日山东高唐蓝山集团自主开发成果“花生蛋白在面制品中的应用研究”通过专家的鉴定。来自有关方面的7位专家认真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通过对相关技术资料的审查以及产品测试,形成鉴定意见,认为该项目选题正确,符合国家食物发展与居民营养健康问题发展方向;该项目所使用的花生蛋白粉由企业自主生产,含有20种氨基酸,其中内含8种人体必须氨基酸,并含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具有高蛋白、营养均衡、口味纯正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真实性鉴定对玉米种子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全面总结了真实性鉴定的类型及与其它鉴定项目的区别,系统分析了我国玉米真实性SSR鉴定标准的研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比较了不同作物品种真实性鉴定标准研制的异同,以期对其它作物类型及其它分子标记类型的真实性鉴定标准研制提供有益借鉴。玉米真实性鉴定标准在我国已得到快速推广和应用,为种子市场的繁荣和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全面总结真实性鉴定的类型及与其他鉴定项目的区别,系统分析我国玉米真实性SSR鉴定标准的研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比较不同作物品种真实性鉴定标准研制的异同,为其他作物类型及其他分子标记类型的真实性鉴定标准研制提供借鉴。玉米真实性鉴定标准在我国已得到快速推广和应用,为种子市场的繁荣和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2006年1月12日,在黑龙江省科技厅的主持下,组织专家对鸡西北方大豆良种研究所和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的“大豆超高产技术研究”项目进行鉴定。黑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潘忠、农村处处长张立杰、处级调研员时泽远、成果处副处长高艳丽,国家鸡西市科技局局长李君志、副局长柴寿君,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冯晓、副主任宋友、刘晓洁和课题组成员参加了鉴定会。鉴定会由成果处副处长高艳丽主持,鉴定委员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常汝镇研究员、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孙寰研究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刘忠堂研究员、  相似文献   

7.
"高香冷溶速溶茶加工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省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军峰 《中国茶叶》2004,26(1):31-31
2003年12月18日由浙江省科技厅在杭州组织了“高香冷溶速溶茶加工技术”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经认真讨论后认为,该项目选题正确,技术路线合理,资料齐全,数据可信,超过原课题计划指标,该项技术在同类研究中居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速溶绿茶的高香冷溶和低温提取得率达到国际领先水  相似文献   

8.
《中国稻米》2005,(1):7-7
20005年元旦前夕,浙江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主持完成的“水稻超高产生产集成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水稻好气灌溉技术研究与示范”两项成果进行鉴定。鉴定委员会在听取项目研究报告,审阅有关资料后,一致认为两项成果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叶》2010,(12):29-29
11月21日,江西婺源县聚芳永茶业有限公司和深宝华城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茶饮料专用茶叶精加工新工艺和装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省级鉴定,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出席了本次鉴定。  相似文献   

10.
2006年8月14日,福建省科技厅组织省内外同行专家对政和县科技示范茶场、福建农林大学茶业科技与经济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共同合作开展的“绿色食品茉莉花茶标准化生产及产业化科技示范”(编号2003S007)项目进行成果鉴定.会议在福州召开.到会的有省科技厅星火办、成果处、南平市科技局、政和县科技局等部门领导,专家代表成员有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梁月荣教授、福建省农业厅推广研究员刘宜渠、福建省茶叶学会副会长詹梓金教授、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陈荣冰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关雄教授、福建省农业厅茶叶科科长何孝延高级农艺师、福建省茶叶质量检测中心站副站长陈銮高级工程师及项目组成员.会上,项目主持人杨江帆研究员作项目工作总结报告、叶乃兴副研究员作项目技术总结报告,而后专家代表对项目开展情况作了详细质询,并查看了项目组提供的各种材料及实物照片,结合项目中期的专家评价以及专家实地的测产报告等.最后经专家认真审查讨论形成鉴定意见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由我所承担完成的“中高档盆花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项目,于2007年12月28日在杭州通过省级鉴定。以北京林业大学尹伟伦院士为组长的鉴定委员会,对该项目的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该项目技术集成特色鲜明,创新明显,内容丰富翔实。项目的研究与实施,对于促进我省花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2.
金寿珍 《中国茶叶》2005,27(1):17-17
2004年12月26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支持研究的“γ-氨基丁酸茶加工技术”项目通过了由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会听取了技术研究报告和审评了茶样后,一致认为,该项技术全面系统,有多处创新,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同类研究中居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①首次筛选出适制γ-氨基丁酸荼的茶树品种7个,确定了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叶新梢;  相似文献   

13.
1选育目的驻大麦6号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大麦新品种选育课题”育成的高产优质大麦新品系,2006年9月通过河南省大麦新品种鉴定,该研究被列为河南省“十五”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大麦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且人们用作为药用食品,现  相似文献   

14.
“涪陵苎麻高产栽培技术”通过专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龙云 《中国麻业》2005,27(5):268-268
2005年5月20日,重庆市涪陵区科学技术委员会邀请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及涪陵区有关专家,对涪陵区农业局经作站主持完成的“苎麻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进行了鉴定。鉴定委员会通过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审核数据和质疑后,认为该项目针对涪陵区的土壤气候条件,研究形成的“苎麻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技术成熟、实用,其中“提早播种、双膜覆盖育苗、  相似文献   

15.
兴农 《中国稻米》2004,(2):53-53
由镇江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承担完成的“水稻旱直播播种机研制”项目,于2004年1月14日通过了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们认为:该项目符合水稻轻简栽培的种植方式,为扩大水稻旱直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撑;样机经法定机构检测,各项主要性能及技术经济指标达到计划设计书的要求;该项目研究的排种警示、无间隙调整和滑移推土装置减少了漏播率,提高了排种性能和播种质量,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通联:212003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71号镇江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李建国电话:0511 -4423007水稻旱直播播种机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兴农…  相似文献   

16.
棉花的抗虫性和抗虫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来源不同的8个陆地棉品种(系)为材料,对棉花的抗红铃虫性和抗虫鉴定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现在生产上的一些推广品种抗虫性较差,而一些抗虫品系则有待提高产量。罩笼人工接虫鉴定和田间自然虫源鉴定是抗虫鉴定两种主要方法,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根据二者鉴定结果综合起来对棉花的抗虫性进行评价,则结果更为准确可靠。以种子虫害率作为抗红铃虫鉴定指标最为合适,单(青)铃活虫数只宜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离体叶片、离体茎秆、离体剥开茎秆及活体成株4种室内抗虫性鉴定方法,对相同水稻材料进行抗二化螟特性鉴定,同时对这些水稻室内抗二化螟鉴定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这些方法的抗性鉴定结果高度吻合,离体叶片鉴定方法是目前最快速、有效的抗二化螟鉴定方法。并通过离体叶片和活体成株鉴定方法对转Vip3A基因水稻材料进行鉴定,再次验证了离体叶片鉴定方法的有效性。此外,初步发现对于同为鳞翅目水稻害虫稻纵卷叶螟,用离体叶片鉴定方法也可进行有效鉴定。  相似文献   

18.
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及其鉴定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概述了大豆囊线虫生理小种的研究简史,从鉴别寄主、鉴别寄主生长环境、接种物的制备、调查时期、方法和鉴定标准等几个方面对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的鉴定技术进行了论述,并综述了扫描电镜、生物技术在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上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9.
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是鉴定品种真实性和测定品种纯度的最为可靠、准确的方法。湖南省近年来对杂交水稻种子的品种纯度鉴定大多采用海南田间小区纯度种植鉴定的方法。根据多年经验。谈谈杂交水稻种子海南纯度种植鉴定的技术,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国转Bt基因棉育种技术与成就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90年代以来,我国转Bt基因棉育种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基因转育主要采用农秆菌介导法、花粉管通道和常规转育技术,并综合运用分子杂交、室内鉴定、网室鉴定和田间自然感虫鉴定等监测手段,杂种后代处理依据转育方式确定。抗虫棉在5个方面获得了改良,在试验示范中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转Bt基因棉的培育和应用,标志着我国棉花育种上升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