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引领农民增收6.8%、粮食增产9%的大背景下,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进一步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27条惠农政策,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农业税减免全面“提速”背景:全国已有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相继宣布全部免征农业税。全国有望提前2  相似文献   

2.
在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引领农民增收6.8%、粮食增产9%的大背景下,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进一步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那么,这27条惠农政策,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呢?  相似文献   

3.
在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引领农民增收6.8%、粮食增产9%的大背景下,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进一步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最根本的就是要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让农民共享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农民收入提高了,  相似文献   

4.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进一步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27条惠农政策,对底有多少“含金量”?  相似文献   

5.
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布,这是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第3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了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就农民增收问题发布了“一号文件”,为我国农业发展开创出新局面;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引领农民增收6.2%、粮食增产3.1%,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本期的专题报道对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进行解读,旨在与读者一起共同深化对“一号文件”和“三农”政策的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9日说.2月8日公布的200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分析了农民增收的严峻形势和促进农民.尤其是促进粮食生产区种粮农民增收的紧迫性.重要性.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文件突出了4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就农民增收问题发布了“一号文件”,引领农民增收6.8%、粮食增产9%,为我国农业发展开创出新局面。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集“三农”,强调支农政策不能变,指出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本期的专题报道对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进行解读,旨在与读者一起,共同深化对“一号文件”和“三农”政策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从了解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生产状况、农业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效应和农民对农业政策的态度反应着手,通过对2004年广西临桂、象州农村经济和社会的调查发现: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实施促进了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对农民增收是一种政策信号;这两个地方粮食增产,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是也存在农户农业生产投资增加较快,自然灾害对农户增收增产有一定的影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缺乏投资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4年,中央就三农问题下发一号文件,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着力点,出台了含金量很高的惠农政策。河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采取有效措施,狠抓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使全省农村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好形势:粮食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产量达4260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近1/10,新增粮食产量居全国首位;农民收入增长14%,8年来第一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是在宏观调控中大力加强农业的一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等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支农惠民政策措施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但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继续保持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势头,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继续增收,还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因此,必须按照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创新工作思路,强化治本之策,着力构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  相似文献   

11.
孟聪 《河南农业》2007,(23):48-49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近几年,中央连续以一号文件出台的支农政策,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产生了“冲击波“似的巨大效应。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8):185-188
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成为支持"三农"发展的专属名词,它对中国农业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于1982年至1986年和2004年至2014年两个历史时期连续推出十六个以农业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分别着眼于"解决温饱"和"更好生活"。新世纪以来,中央从2004年起连续十一年将"一号文件"锁定农业,这极大地促进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分析新世纪"一号文件"的特征,把握"一号文件"的脉络,对于梳理当代中国农业发展政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以既有的政策为参照可以为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政策提供一定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民增收问题更成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党明确提出了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政策目标。结合安徽省农村居民收入数据变化,运用Nvivo软件分析2013—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农民增收政策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党中央对农民增收工作部署力度的增强,政策效能持续得到了释放;农业现代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对农村家庭收入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资讯在线     
《中国农垦》2005,(3):5-7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新华社2005年1月30日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意见》指出,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1月30日公布的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又一次聚集“三农”问题。这是23年来中央第7次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关注“三农”:1982-1986年连续出台5个一号文件推进农村工作,农民被压拟的积极性得以释放,农业增长迅猛;时隔18年,2004年一号文件再次再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引起全社会关注,使其与宏观调控并列成为2004年两大经济主题。对比今年与去年的两个一号文件,可以看出今年一号文件政策凸显六大新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围绕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引导政策,各级农业部门也积极行动,强化工作指导和技术服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策,实现了粮食生产恢复性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幅提高。2004年,全年粮食总增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超额完成了年初提出的增产任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达6.8%,扭转了近年来农民增收低谷徘徊的局面。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任务十分艰巨。为此,2005年,中央再次下发1号文件,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目标,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强化各项支农政策,着力解决“三农”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明确提出“稳定和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改革种植制度,提高复种指数”。  相似文献   

17.
政法前瞻     
《农家致富》2007,(6):49-49
国家将继续实行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继续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逐步完善办法、健全制度。 我国逐步建立农业补贴长效机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各地用于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资金要达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对于9亿中国农民来说,2004年是丰收而快乐的:税负减轻,收入攀升,老天帮忙,粮食增产。农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在中央惠农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成了去年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亮点。如果说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通过实施“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措施,实现了让农民直接减负增效,那么,2005年中央1号文件则立足于使农业强身健体,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手段,开始打造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去年我国农业出现重要转机的背景下,中央正着手建立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  相似文献   

19.
一、把握形势,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机化工作去年,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8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全省农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85亿元,比上年增长6%;粮食总产达806万吨,增长3%;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20.
1月30日公布的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首先要吃透文件精神,本期“特别策划”栏目请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为你详细解读。一号文件的要求和政策导向完全符合农垦的实际情况,农垦发展粮食产业必须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同期“特别策划”栏目编发农业部农垦局局长杨绍品在2005年农垦粮食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努力提高农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配发了相关垦区和农场发展粮食产业的思路、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