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牡丹为中国固有特产花卉之一。它雍容华贵,富丽大方,一向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并视牡丹为人间幸福和平、繁荣昌盛的象征。牡丹根皮还是名贵的中药材。喻衡教授继《曹州牡丹》、《荷泽牡丹》出版之后,一如既往,继续研究,不断积累新的材料,最近又写成《中国牡丹》一书,已被上海科技出版社列入出版计划。本书是作者从事中国牡丹研究三十多年来的工作总结。他系统地总结了我国一千多年来的牡丹栽培历史·品种演化·栽培技术以及在人工栽培条件下以创造新品种的论证。本书主要内容有:中国牡丹的由来和发展,牡丹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征,历代牡丹品种,演化和分类,繁殖方法,栽培技术和应用,新品种选育和命名;还对中国牡丹引种南移问题、中国牡丹在世界各地以及今后发展趋向等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芍药是目前花卉市场仅次于牡丹的一种高产值的花卉,无论从产业化生产、观赏栽培,到中药材应用,市场形势一直看好。大通县实验林场芍药产业化栽培试验项目依据计划,在当地收集芍药品种进行选优培育,并引进省外优良品种进行引种栽培试验,总结出适合当地优良品种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牡丹是原产于我国的芍药科落叶小灌木,其花朵大而艳丽,观赏价值较高,被誉为“国花”。牡丹在秦汉早期主要被用作药材,从隋唐时期开始进入宫廷被用于园林观赏,在北宋时期达到了园林观赏的历史高峰,然后逐渐在全国各地被广泛栽培。洛阳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是中原牡丹的栽培中心。目前洛阳栽培的牡丹包含黄、白、粉、红、蓝、绿、紫、黑及复色等9大色系,有10种花型,共1200多个品种。  相似文献   

4.
我国不仅仅是牡丹大国,同时也是芍药大国,芍药在我国大部分分布于东北、华北、江苏、陕西、甘肃南部等。对芍药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芍药分为观赏性芍药以及药用芍药,不过观赏性芍药根部也可入药。观赏芍药的姿态特别优美,根据形态可分为单瓣型、千层型、菊花型、蔷薇型、荷花型、金蕊型、托桂型、金环型等,且味道浓郁,色彩也十分丰富,因此,观赏芍药的栽种越来越普遍,而且在园林景观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观赏芍药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栽培方法、繁殖方法以及观赏芍药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牡丹为毛茛科芍药属木本花卉。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种类繁多,系统复杂,为芍药属的宝库。牡丹雍容华丽,秀韵多姿,世称“国色天香”、“花中之王”。中国为牡丹的主要原产国。日本的牡丹是小野妹子从中国隋唐时期引进的。其虽非牡丹原产地,但却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栽培之风很盛。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是:寒牡丹、牡丹切花和牡丹盆栽。  相似文献   

6.
牡丹为芍药科芍药属植物,因其花大色艳、芳香浓郁,而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同时,牡丹根皮又可入药,具有清热凉血、散瘀通经的功效,用于热血发病、吐血、跌打损伤等.观赏牡丹以河南洛阳、山东菏泽最负盛名.药用牡丹以安徽铜陵的"凤丹"药效最好.  相似文献   

7.
芍药为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芍药寓意幸福吉祥,家庭美满,是非常优秀的观赏花卉,其花色艳丽可与牡丹进行媲美。而且芍药的根也是一种名贵中药——白芍,具有疏肝养血、敛阴收汗、消肿止痛之功效。因此,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为了提高芍药的质量,加强其繁殖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引进的原产于美国密苏里州的3个牡丹组(Section Moutan DC.)内亚组间远缘杂交品种,即Paeonia‘High Noon’,Paeonia‘Renown’和Paeonia‘Souvenir de Maxime Cornu’进行了以形态特征、物候、生态适应性为主的引种栽培研究。结果表明:3个牡丹组内亚组间远缘杂交种在引种地均呈现良好的生态适应性。植株生长势强,枝条粗壮,越冬芽红润饱满,株型优美,花色艳丽,各具特色。花期较园中其他中原牡丹Paeonia Sec-tion Moutan DC.和芍药Paeonia Section Paeonia DC.晚,延长了引种地芍药属Paeonia整体观赏期,具有较高的观赏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福建荔枝栽培起于何时,尚未找到明确的历史记载。荔枝原产于我国,原产地系广东的海南岛与雷州半岛。福建的荔枝约于六朝(公元420~589年)初期从广东传入。六朝时福州称“东冶”,是福建的重要港口。《后汉书·郑弘传》载:“建初八年(公元83年)旧交趾七郡贡献,皆从东冶泛海而至,风波艰阻,沉溺相系。”认为古代荔枝先从广东传至福建的福州,并且栽培颇盛。明·王象晋撰《群芳谱》(1621年)载:“荔枝初出岭南及巴  相似文献   

10.
牡丹花大色艳、花姿优美、花味芳香,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但由于花期集中且短暂,严重影响了其观赏时效。因此,在生产上采用促成栽培的技术方法使牡丹开出"不时之花"十分必要。从牡丹促成栽培原理与技术措施、促成栽培生理生化研究、促成栽培分子机理等方面论述了牡丹促成栽培的研究进展。针对当前牡丹促成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展望,以期为今后牡丹促成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