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报道了兰科植物在江西省的分布新记录种3种.即:白点兰属的长轴白点兰[Thrixspermum saruwatarii (Hayata)Schltr.]、石豆兰属的瘤唇卷瓣兰[Bulbophyllum japonicum (Makino) Makino]、斑唇卷瓣兰[Bulbophyllum pectenveneris (Gagnep.) Seidenf.].其中,热带亚洲至大洋洲分布型属的白点兰属(Thrixspermum Lour.)为江西省的分布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2.
选取叶绿体基因rbcL、matK、trnL-F、psbA-trnH、trnS-trnG和核基因Xdh、ITS构建兰族(Orchideae)的系统发育树。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兰族由鸟足兰亚族(Satyriinae)、双袋兰亚族(Coryciinae)和兰亚族(Orchidinae)3个亚族组成,包含19个属。其中鸟足兰亚族和双袋兰亚族分别由鸟足兰属(Satyrium)和双袋兰属(Disperis)组成,位于系统的基部。兰亚族包括小红门兰属(Ponerorchis)、毛轴兰属(Siridhornia)、盔花兰属(Galearis)、红门兰属(Orchis)、舌唇兰属(Platanthera)、时珍兰属(Shizhenia)、掌裂兰属(Dactylorhiza)、角盘兰属(Herminium)、Gnennaria、先骕兰属(Hsenhsua)、舌喙兰属(Hemipilia)、苞叶兰属(Brachycorythis)、合柱兰属(Diplomeris)、手参属(Gymnadenia)、玉凤花属(Habenaria)、白蝶兰属(Pecteilis)、阔蕊兰属(Peristylus)17个属。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分布新记录属1个,新记录种5个,分别为隐柱兰属Cryptostylis R. Br.,隐柱兰Cryptostylis arachnites(Bl.) Hassk.、二色卷瓣兰Bulbophyllum bicolor Lindl.、日本对叶兰Listera japonica Bl.、叉柱兰Cheirostylis clibborndyeri S. Y. HuBarretto、四腺翻唇兰Hetaeria biloba(Ridl.) Seidenf. et J. J. Wood.凭证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标本馆.  相似文献   

4.
云南兰属植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云南兰属14个种21个变种和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属内种间大部分具有明显的酶谱差异,而在线叶春兰、莲瓣兰、惠兰、珠砂兰、春绿兰间差异不很明显。用排序的方法对云南兰属14种21个变种品种酶谱的相似程度进行了研究,按酶谱的排序结果把它们分为9个类群。其中沉香虎头兰、红唇虎头兰、独占春、大雪兰为一类群;线叶春兰、莲瓣兰、珠砂兰、惠兰、春绿兰为另一类群;墨兰、建兰、剑兰、朵朵香(春兰)、火烧兰、蜜蜂兰、冬凤兰各为一个类群。在线叶春兰和莲瓣兰中的酶谱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5.
贵州茂兰保护区兰科植物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鲁明  刘绍飞  余登利  玉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74-10475
介绍了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分布新记录23种,分属16属。其中,革叶石豆兰为中国新记录,羽唇兰、坛花兰、异型兰、等萼卷瓣兰、广西舌喙兰、广西鸢尾兰、勐海隔距兰、长足石仙桃、长距虾脊兰为贵州新记录。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兰科植物的4个新记录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兰科植物在甘肃省的分布新记录种4种,即:卵唇红门兰(Orchis cyclochila(Franch.et Sav.)Maxim.)、长瓣角盘兰(Herminium ophioglossoides Schltr.)、肾唇虾脊兰(Calanthe brevicornu Lindl.)、象鼻兰(Nothodoritis zhejiangensis Z.H.Tsi).其中,作为中国特有分布型属的象鼻兰属(Nothodoritis Z.H.Tsi)为甘肃省和陕西省的分布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成分的基质对兰属植物纹瓣兰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合7种栽培基质处理方式,研究纹瓣兰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根系生长及幼株生长指标,结果表明,珍珠岩+泥炭+松树皮(1∶2∶3)是较好的组培苗移栽基质,成活率持续高达99.2%,新根发育较好;瓦砾+花生壳+珍珠岩+木炭(3∶3∶1∶1)对纹瓣兰的生长发育综合评价最好,营养生长形态指标显著优于泥炭及水苔等单一栽培基质.因此,混合基质的相互协调方面优于单一基质,且基质来源广泛、价廉、无污染.  相似文献   

8.
兰属中许多类型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并在兰花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兰属植物复杂的演化、遗传历史,一直以来分类鉴定困难,存在诸多分类学争议。近年来,快速发展的DNA条形码技术为兰属植物的分类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研究利用12个兰属本地样品和250条GenBank下载的兰科ITS2序列(其中81条属于兰属),通过BLAST1、遗传变异、建树法等分析评估了ITS2序列用于兰属植物分子鉴定的可行性,并基于建树结果探讨了兰属的系统发育关系。BLAST1结果显示,ITS2序列可以准确鉴定12个本地兰属样品的属、亚属划分,鉴定成功率达到100%;在组水平也具有较好的鉴定能力,鉴定成功率为92%,但在物种水平上的鉴别能力较差,鉴定成功率仅17%。参考库(GenBank下载的250条兰科ITS2序列)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兰属ITS2序列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率为74.9%),在属、亚属水平上能较好地区分,但在组或组下的物种水平,由于组内和组间变异、种内和种间变异存在较大重叠,鉴别能力较差。建树结果显示,ITS2序列可以将兰属中的建兰亚属、兰亚属和大花亚属明显区分开,建兰亚属与兰亚属亲缘较近,两者与大花亚属亲缘较远,同时还发现莲瓣兰与春兰在系统发育树中关系紧密,结果支持Du Puy & Cribb的3亚属划分,并暗示莲瓣兰可能是春兰下的一个变种或品种(支持率为69%)。综上所述,ITS2序列在兰属植物的分子鉴定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兰属植物DNA条形码鉴定的辅助条形码。  相似文献   

9.
槽舌兰是兰科(Orchidaceae),槽舌兰属(Holcoglossum)植物的总称,又名松叶兰、撬唇兰。其有12种,分布于东南亚至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东北部,我国有8种。槽舌兰为附生草本;茎短,被宿存的叶鞘所包,具许多长而较粗的根。叶肉质,圆柱形或半圆柱形,近轴面具纵沟,或横切面为V字形的狭带形,先端锐尖,基部具关节并且扩大为彼此套迭的鞘。花序侧生,不分枝,总状花序具少数至多数花。  相似文献   

10.
该文针对塞罕坝林区独有的气候条件与特殊的地理位置,阐述河北分布新记录——裂唇虎舌兰(Epipogium aphyllum(F.W.Schmidt)Sw.)的生物学特性。该文从裂唇虎舌兰在塞罕坝林区分布的区域特殊性、物种的珍稀性、生境的脆弱性及学术的重要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对该物种保护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1.
陕西蜻蜓目昆虫资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宏杰  杨祖德  霍科科  陈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565-11567
对陕西蜻蜓目昆虫资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共有蜻蜓目昆虫117种,隶属于2亚目16科59种。其中新纪录种17种。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93~1996年的调查,本文记述陕西省烟田昆虫198种,属于10目56科。根据各种昆虫和烟叶生产的关系,提出一个烟田昆虫分类系统。根据此系统,陕西烟田有103种植食性昆虫,其中有6种是首先发现和记载的世界烟草新害虫,即平背螽斯、阔顶角螽、直尾须隔洋螽、银川油葫芦、中黑盲蝽、黑点丫银纹夜蛾;6种为中国烟草害虫新记录;51种为陕西烟草害虫新记录。44种肉食性昆虫中,15种是世界烟草害虫新天敌;1种为中国烟草害虫天敌新记录;22种为陕西烟草害虫天敌新记录。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烟田中有6种主要害虫,它们是桃蚜、小地老虎、黄地老虎、棉铃虫、烟青虫和东方蝼蛄;6种局部偶发重要害虫;5种中度害虫。存在有9种主要益虫和13种次要益虫。尚有34种寄主未确定的害虫,还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蚂蚁区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陕西蚂蚁的种群及区系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分布于陕西的蚂蚁目前共计有79种,分属于4亚科,并列出了陕西蚂蚁名录;陕西蚂蚁区系成分可分为古北种、广布种、全北种、东洋种,其中以古北种和东洋种比例较大;根据气候带及秦岭的特殊环境,陕西蚂蚁区系被分为4个亚区.并对陕西蚂蚁的属(种)数量及经济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地方重点保护植物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全面考证了59种陕西重点保护植物的学名,论述了各种的分类、分布、生境及保护类别.针对陕西生态环境条件及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现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弄清陕西蝗虫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地理分布,采用G-F指数法,对近年陕西蝗虫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目前已知蝗虫有3总科9科57属111种,秦巴山区的蝗虫分布占总种数的72.97%,渭河平原占40.54%,陕北高原占47.74%。秦巴山区单科种较多,而陕北蝗虫单科种较少,陕北高原和秦巴山区多样性指数与蝗虫的种类分布相反。  相似文献   

16.
文中列出了陕西省天蛾65种和亚种的学名及中文名,讨论了地理分布,订正了一些错误的或值疑的鉴定。考察表明:1.发生在山区的种类比平原或高原地区多,陕北风沙区的种类最少,这和当地植物相有关。2.白眉天蛾属 Celerio 4种,均发生在秦岭北部地区,其适应自然环境有一定局限性。3.秦岭在阻隔大多数天蛾在其南北麓的分布上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7.
陕西黄龙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群  刘晓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107-13108
2006年3~9月对陕西黄龙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确认保护区有两栖爬行动物4目8科18种。其中两栖类5种,爬行类13种。根据动物地理区划分,该区所有两栖动物都是古北界种类,而爬行类大部分是古北界种类。同时,对陕西两栖爬行动物资源分布规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陕西黄龙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及其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重庆市2个缓步动物新记录种,它们是Diphascon scoticum Murray,1905(真缓步纲,高生科)和Diphascon patanei Binda & Pilato,1971(真缓步纲,高生科).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延安黄龙山缓步动物区系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陕西省延安黄龙山的缓步动物名录。该名录包含了13种缓步动物,隶属于2纲、2目、3科、6属。其中帕氏双向熊虫(Diphascon patanei BindaPilato,1971)和马氏等高熊虫(Isohypsibius marcellinoi BindaPilato,1971)是陕西省新纪录种,其余叶状角棘影熊虫(Cornechiniscus lobatus Ramazzotti,1943)、加拿大棘影熊虫(Echiniscus canadensis Murray,1910)、日本棘影熊虫(Echiniscus japonicus Morikawa,1951)、太白棘影熊虫(Echiniscus taibaiensis Wang and Li,2005)、假棘影阿斯皮尔熊虫(Pseudechiniscus asper Abe,UtsugiTakeda,1998)、假棘影苏氏熊虫(Pseudechiniscus suillus Ehrenberg,1883)、假棘影乳突状熊虫(Pseudechiniscus papillus Li,Wang,Liu and Su,2005)、哈氏大生熊虫(Macrobiotus hamsworthi Murray,1907)、胡氏大生熊虫(Macrobiotus hufelandi Schultze,1833)、瑞氏大生熊虫(Macrobiotus richtersi Murray,1911)、Diphascon scoticum Murray(1905)是陕西省延安黄龙山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20.
陕西林区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利用调查资料,采用聚类分析法对陕西林区啮齿动物群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陕西林区啮齿动物群落可划分为7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由南向北依次增加,优势度指数南高北低.人为因素使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增高,优势度指数降低.鼢鼠、达乌尔黄鼠、松鼠、田鼠和草兔等是各群落的共有种.陕南林区主要以地面鼠为主,松鼠和田鼠所占比例为74.5,鼢鼠主要在人工林中发生;关中林区是地面鼠和地下鼠组成的重叠群落,鼢鼠占17.2、达乌尔黄鼠47.0、松鼠23.7;陕北高原黄土区和风沙区以鼢鼠为主,延河以北主要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