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绍了水稻营养土开闭式覆膜保温旱育苗技术,包括种子处理、秧田选择及营养土配制、播种育苗、苗期管理等内容,以期为水稻育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稻大中棚育苗技术是在旱育稀植的基础上,根据寒地稻作的特点进一步创新的一项高产栽培技术。这项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育苗棚的保温、调温效果、大大减少苗期青立枯病的发生,而且能增加秧田的有效育苗面积,提高秧田利用率,从而达到早育苗、旱育苗、育齐苗、育才瞄的目的。一、育苗田的选择本着确保旱育、便于管理、利于培育壮秧、照顾运苗方便的要求,选择地势平坦、高燥、有水源条件并且土壤偏酸,比较肥沃,无农药残留的旱田地,或者在水田地内筑起刃公  相似文献   

3.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一项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它具有省水、省工、省种、省秧田、节本、增产、增收等优点。它大大的提高了玉米的质量和产量,现将水稻旱育稀植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水稻旱育稀植技术高产原因一是旱育苗较湿润,育苗和直播的播种期分别提早10天和20天,从而延长了生育期,多争得200~400℃有效积温,这就从根本上克服了黑龙江省生育期短、积温少的劣势,又充分利用了黑龙江省昼夜温差大这一自然优势。  相似文献   

4.
水稻育苗是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影响到水稻的健康生长发育及水稻产量。当前,水稻育苗主要有旱育秧、抛秧和地膜湿润育秧等方式,旱育秧具有秧苗素质好、抗性强等优点,得到了全面推广。本文主要介绍了水稻旱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5.
针对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的气候条件,提出水稻育苗栽培技术,明确了操作技术规程包括育苗地选择及处理、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床土准备、扣棚及整地做床、旱育苗播种技术,明显提高了水稻秧苗素质,为推广水稻"三推两早一达标"栽培技术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稻作技术上的一次大的改革,该技术变直播为插秧,变湿润育苗为旱育苗,变密植为稀植,它使水稻生产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旱育稀植是水稻高产栽培综合技术的简称,除其他生产环节外,旱育壮秧为重要的基础。1、改水田地育苗为旱田地育苗选好秧田地,是培育壮秧、防止烂秧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上水方便,碱性小、土质肥沃的旱田地做秧田。不提倡在本田地育秧。原因:1.1本田土壤长期处于渍水状态,地下水位较高、  相似文献   

7.
我区水稻生产,已有二十三年的栽培历史,水稻亩产由低到高,经历了一个“马鞍形”。在一九六六年以前,我区水稻育苗、整地、插秧、栽培形式、施肥、灌水等技术有很大盲目性,缺乏科学性,水稻平均亩产不到六百斤。近十多年来,我们进行了营养土保温半旱育苗,旱耙地旱整平,壮秧早插,缩垄增穴,“三段”施肥,“四段”管水等一系列水稻栽培技术改革,使水稻产量不断提高,全区三十万亩水田,从一九七三年以来,基本上稳定在八百斤以上,一九八○年超过了九百斤。几年来,我们着重进行了以下六项技术改革:一、育苗方法改湿润育苗为半旱保温育苗壮秧是实现水稻稳产高产的基础。一壮  相似文献   

8.
水稻抛秧高产栽培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宁 《现代农业》2010,(7):46-46
<正>水稻钵盘旱育苗抛秧是我国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栽培技术,由于该项技术具有省秧田,移栽植伤轻,发苗快,长势旺,成穗多,产量高等诸多优点,因而很快在稻田区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一、育苗准备1.备足育苗所需物资2.选择适宜的育苗地点由于旱育苗是在整个育苗过程中只维持土壤湿润状态而始终不建立水层的育苗方式,因此,无纺布育苗多选择旱育苗方式进行。为满足旱育条件,要选地势平坦、高燥、排水方便、背风向阳的地块,忌选低洼冷凉地。受条件限制,只能在本田育苗的地区,也要选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块,并筑高台,力争达到上述旱育条件。3.选择适宜的育苗方式普通旱育苗、软盘育苗、隔离层育苗、钵盘育苗。4.确定秧田面积及整地坐床根据本田面积大小及所选定的育苗方法的秧本田比例,就可算出秧田面积。秧田面积=本田面积×秧本…  相似文献   

10.
绿色水稻生产主要包括育苗前准备、秧田管理、插秧、本田管理和收获技术. 1.育苗前准备 1..秧田地: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壤肥沃,质地疏松,不施用任何化学除草剂的中性、偏酸性旱田地.提倡秋整地、秋打床、秋施肥.  相似文献   

11.
水稻软盘旱育抛秧的技术组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翁良才  赵玮  梁修存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3):297-297,300
水稻软盘旱育抛秧技术是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发展 ,是水稻生产技术上的一次新的变革。笔者根据多年来研究和生产实践 ,对原较烦琐的操作技术进行了改进 ,重新组装 ,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江淮丘陵水稻产区的技术规程 ,具有操作性强 ,适应性广 ,简便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液体地膜覆盖对直播稻抵御芽期低温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水稻机械化直播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减轻长江流域春季低温对直播稻芽期的危害,本文研究了液体地膜覆盖对直播稻抵御芽期低温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稻芽期液体地膜覆盖有明显的保墒增温作用,采用体积比1∶1稀释液体地膜覆盖,湘早籼24号和株两优2号2个水稻品种的成苗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25%和22.37%,降低了水稻幼苗的株高,增大了叶龄和单位苗高干质量.表明液体地膜覆盖是直播稻栽培中抵御芽期低温的一项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当前生产条件下实现水稻增产的适宜育秧方式,以杂交水稻桂两优2号为试材,设土床旱育秧、编织布旱育秧、塑盘旱育秧、编织布湿润育秧和塑盘湿润育秧5种方式,在不同育秧方式基础上设置施用壮秧剂和不施壮秧剂2个处理水平,研究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湿润育秧尤其是塑盘湿润育秧的秧苗长势较旱育秧的好,晚稻旱育秧尤其是编织布旱育秧秧苗长势较湿润育秧的好;在抗逆性方面,早稻、晚稻旱育秧尤其是编织布旱育秧秧苗耐冷及耐高温能力较湿润育秧的强;施用壮秧剂可促进秧苗生长,提高秧苗耐冷耐高温能力;育秧方式与壮秧剂交互作用对早稻秧苗生长的影响较晚稻显著。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宜的育秧方式是编织布与施壮秧剂组合的旱育秧方式。  相似文献   

14.
针对晋南半干旱农区夏休闲麦田传统耕作体系过度而频繁的耕作所引起的土壤易蒸发失墒、水蚀严重、土壤结构破坏、能耗增加等不利于旱作农业生产的问题,连续3年在运城市盐湖区、临猗县等地开展了夏休闲麦田保墒节本增效耕作技术的试验研究,逐步形成了完善可行的简化耕作体系。其技术要点:小麦机械收获后,全部麦茬麦草不出地,摊匀后用旋耕耙作业一次,将高茬麦草覆盖于地表,休闲期不深翻、不耙耱,在小麦播种前不再进行旋耕或深翻整地,直接用硬茬播种机一次施肥和播种,不破坏覆盖在地表的麦草层,每隔三年深松一次。3年系统试验结果,显示出该技术体系适合我国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易旱气候特征、以种植冬小麦为主并采用休闲越夏的一年一熟地区,可以取代以翻耕、耙耱为主的传统耕作方法,从而实现节约生产成本,有效利用资源的目的,推动这一地区旱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栽培管理措施、产量及效益比较和机械插秧增产机理等方面介绍了宁远县丘陵山区水稻机械育插秧示范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一套适宜在丘陵山区推广的水稻机械育插秧高产栽培技术,并提出了搞好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工作、开展试验研究和推广示范等加快丘陵山区水稻机械插秧推广速度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米糠稳定化对米糠中游离脂肪酸值的影响.[方法]对米糠进行干热、湿热、微波和挤压等稳定化处理,并通过测定游离脂肪酸值确定米糠稳定化的最有效方法.[结果]在相同储藏期内稳定化效果顺序为:微波湿热处理>挤压处理>湿热处理>干热处理.从短时间来看,通过挤压法对米糠的稳定效果最好,在130℃下用单螺杆挤压机处理含水量25%的米糠,3d后游离脂肪酸值才达到3.28%;从米糠长期保存考虑,微波湿热处理(25%含水量,60s)效果优于挤压处理(130℃、含水量25%).[结论]干热法、湿热法、微波法和挤压法等4种稳定方法对抑制米糠游离脂肪酸值的增加都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应用高吸水种衣剂种子包衣,研究在水稻塑盘旱育抛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高吸水种衣剂包衣稻种能提高塑盘旱育秧苗成秧率;减轻恶苗病、立枯病、稻蓟马病虫危害率;减少串根;增加秧苗叶绿素含量、植株相对含水率、植株可溶性糖及含氮量、植株根叶SOD活性;提高光合速率;提高发根率;促进立苗;提高分蘖速度、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旱育秧和湿育秧苗的光合性能,结果表明,旱育秧苗群体的光合强度均较高,光饱和点降低,旱秧抗高温和土壤干旱的能力增强,总光合时数增加。通过测定叶面积系数和土壤含水量,提出旱育秧成秧期适宜的叶面积系数为3~5,秧田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不低于66%。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日本水稻旱育秧与本地水育秧栽培技术不同移栽叶龄对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5叶移栽的旱育秧亩产368.4kg,比同期移栽的水育秧亩增47.7kg,经方差分析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旱育秧根系发达白根多,秧苗矮健,分孽早,低位分蘖多,有效穗增加,穗大粒多,成熟期提早1至3天,社会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种子在种质库长期贮藏的最适含水量,评价种子长期保存后的活力,为种子长期安全保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35℃加温干燥,将初始含水量为14.80%的普通野生稻种子干燥至6种梯度的含水量10.56%、9.50%、8.70%、7.50%、6.60%和6.35%后,密封包装贮藏于种质库中进行长期保存试验,24年后测定其种子发芽力和田间生长能力,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含水量为14.80%、10.56%、9.50%、8.70%、7.50%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分别与贮藏前相比差异极显著,下降明显不宜长期保存;含水量为6.35%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成苗率与贮藏前相比差异不明显,发芽率仍保持在98.33%,成苗率为92.33%,活力水平最高。【结论】35℃加温干燥是种子入库前干燥的安全温度,野生稻种子在低温干燥种质库长期保存最适含水量为6.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