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项目连续3周年(1998~2001)在遵义市辖区的鲁班、三合、金鼎三镇片区旱地中实施,每周年实施3种间套作种植模式(①"小麦、绿肥、玉米、甘薯",②"小麦、绿肥、玉米、甘薯、荞麦",③"小麦、马铃薯、玉米、甘薯")合计面积754.873hm2,3年重复实施,累计实施面积2264.619hm2.根据农业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测产验收办法,再参照农业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对项目区5种粮食作物产量测产的结果及各作物生产投入费用等,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项目3周年累计完成周年间套作复合种植模式有效使用面积2038.16hm2.5种作物平均周年粮食单产983.8kg/667m2,其中2000~2001年为1100.4kg/667m2;平均周年新增单产282.6kg/667m2,其中2000~2001年为399.2kg/667m2;平均周年增产率为40.3%;平均周年新增单位产值426.42元/667m2;平均周年新增单位生产费104.11元/667m2;平均周年新增单位净产值322.31元/667m2.5种作物3周年粮食总产量3007.7127万kg,总产值4035.8320万元;3周年新增加粮食总产量864.3500万kg,总产值1303.6776万元,其中2000~2001年新增加总产量406.8803万kg,总产值596.0443万元;3周年新增总生产费318.2902万元,新增总净产值958.3874万元.5种作物单位生产投入产出比1∶2.66,单位新增净投产比1∶3.10.  相似文献   

2.
刘伟 《河南农业》2009,(10):32-32
淮阳县常年种植小麦8万hm^2左右.是国家首批商品粮基地之一。1994-1997年。淮阳县农业局承担了农业厅下达的“丰收计划”项目《小麦综合增产技术》。3年累计开发21.9万hm^2。平均单产355.1kg,比开发前667m^2产量增加95kg,增产36.5%,新增总产量31198万kg,新增总产值37437.6万元。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3.
《农业科技通讯》2005,(5):48-48
香优61是2001年10月四川省审定的软米优质稻,1999年荣获四川省第二届“稻香杯”奖,2002年四川省农业厅下达推广计划推广该品种。项目实施2年,累计推广面积60万亩,平均占项目区水稻种植面积的21.3%,平均亩产518.3kg,比项目区前3年(1999~2001)平均亩产508.2kg(对照品种为高产杂交稻)增产10.1kg,增幅1.99%,超过了计划指标,累计生产软米优质稻谷31.1万吨,新增稻谷0.61万吨,新增总产值1.329亿元,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焦作市是全国闻名的粮食高产区之一。近几年来,焦作市委、市政府从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高度出发,充分发挥小麦产量高、质量优、品种好三大优势,积极调整小麦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三优小麦”生产.推进小麦种子产业化经营,焦作市由全国小麦千斤市变成了小麦种子大市和优质小麦大市。2006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达13.53万hm^2,总产95.37万t,比上年增长7.8%;并且,2006年本市小麦生产又一次实现重大跨越.1hm^2连片超高产攻关田产量达到10758kg(计亩产达717.2kg),刷新了河南小麦的历史纪录。2006年本市小麦单产能够再创历史新高,主要得益于以下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夏玉米免耕机械直播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浚县地处豫北平原,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是浚县粮食生产的主要模式.玉米常年种植面积4万hm^2。自2004年以来承担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课题“小麦玉米两熟丰产节本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专题项目。2005年和2007年浚县农科所分别创造了夏玉米1hm^2面积15102.75kg和15971.7kg的高产记录。通过技术的示范辐射带动.浚县玉米单产由2005年的6847.5kg/hm^2提高到2007年的8100.0kg/hm^2。玉米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与选用优良玉米品种和良种良法配套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改变玉米播种方式、构建高质量的群体结构就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6.
日前从广西农业厅了解到,为确保粮食增产,广西加快推进超级稻、间套种“千万亩行动计划”,2011年要实现新增推广面积各13.3万hm^2,其中超级稻推广面积达82万hm^2以上。力争全年引进、培育、试验农作物新品种500个以上,全区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其中优质稻面积173.3万hm^2,  相似文献   

7.
大名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尤其是今年,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同全县农民一起克服去秋播种晚、春季自然灾害频繁、病虫发生偏重等不利因素,再次夺取小麦丰收,全县种植小麦83.0万亩,平均亩产393.9kg,总产32.694万t,比去年亩增16.5kg。增产小麦1.370万t,是2004年以来第五个丰收年。回顾今年小麦生产过程中的农技推广工作.重点贯彻落实了以下六项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施粮食增产工程,促进毕节市粮食稳产增产,为2008年毕节市粮食总产达到44.93万t奠定了基础.该工程实施实现粮食总产量8 744.98万kg,其中:玉米8 252.01万kg,水稻492.97万kg.新增粮食822.11万kg,其中新增玉米765.18万kg,新增水稻56.93万kg.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万亩吨粮土综合配套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是贵州省科技厅1998年下达的"九五"农业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通过3年对旱地周年间套作物综合配套平衡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旱地周年间套作物大面积高产、超高产集成组装配套技术的研究、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效果显著.3年2264.62hm2大面积周年超高产,平均周年粮食复合产量达到1173.7kg/667m2,其中2000~2001年为1360.3kg/667m2,面积经乘0.9保收系数和小麦、玉米、甘薯产量分别经乘0.7、0.65、0.55缩值系数处理后,保收面积2038.158hm2,平均周年粮食复合产量达到983.8kg/667m2,比项目区实施前3年新增单产282.6kg/667m2,增产40.3%,新增总产864.35万kg,新增总产值1303.6776万元,新增纯收益985.3874万元,新增投入产出比为1∶3.10.项目合同终止年(2000~2001年),粮食复合单产1100.4kg/667m2、新增单产399.2kg/667m2、新增粮食总产量406.8803万kg、新增总产值596.0443万元,均超项目合同指标.在项目实施中从耕作制度、良种筛选、施肥管理等主要方面,提出了一套旱地周年粮食产量持续稳定超1000kg/667m2的技术措施,筛选出适宜旱地周年间套作的5种种植模式及甘薯、玉米杂交新组合和土壤施肥诊断技术.研究结果对提高占贵州耕地面积68%的旱地粮食产量、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进一步研究并应用物种多样性持续控制小春作物病虫害机理,2002年至2005年在云南省玉溪市通过4年16组721个小区和21组63个同田对比试验(3.93hm^2)和5200hm^2大田示范研究,首次提出小麦、蚕豆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最佳行比;初步弄清了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氮、钾养分转化利用与抗病虫害的相关关系;明确了小麦、蚕豆多样性的控病增产机理;2002年至2005年在玉溪市7县(区)33个乡镇206个村示范应用小春物种多样性持续控制病虫害技术3.89万hm^2,新增粮油总产量1623.51万kg,新增产值5934.03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与稳定,2009年,成都市组织实施了400万亩优质粮食丰产示范工程。小麦作为我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丰产示范面积达到100.93万亩,实施范围涉及全市11个区(市)县的142个乡(镇)。通过一年的实施,成效显著,经现场验收,22个田块平均亩产362.3kg,比2008年全市小麦平均亩产(315kg),亩平增产47.3kg,增产15%。在小麦丰产示范工程中还设置了高产创建的核心示范区面积1.29万亩,  相似文献   

12.
科技短波     
《新农村》2007,(9):41-41
我国培育出世界首个重离子辐照诱变小麦新品种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甘肃省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重离子辐照诱变技术,培育出了春小麦新品种“陇辐2号”。过去两年,这一新品种在甘肃已示范推广200多万亩,为甘肃增产粮食近亿千克,新增产值1.7亿多元。最近,“‘陇辐2号’小麦示范推广及新品种选育”项目通过了成果鉴定。据介绍,这一小麦新品种是目前世界上首个重离子辐照诱变的小麦品种。为培育这一新品种,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0多位研究人员共花了6年时间。摘自《农民日报》北京育成79种“奥运花”笔者从北京绿化…  相似文献   

13.
唐春 《广西农业科学》2004,35(2):150-152
2000~2001年全州县实施“稻田养殖禾花鱼高产技术”项目,面积13987.5hm^2,推广深沟养殖技术,投放大规格鱼种,实行三级放养,适时转移、轮捕。项目实施2年来,总产商品鱼1151.9万kg,商品鱼年均产量823.5kg/hm^2;年均新增纯收入1735.5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1.69。  相似文献   

14.
周口位于豫东南黄淮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小麦的生长发育。2011年全市72.5万hm2小麦亩产507.8kg,单产、总产持续6年创历史新高,巩固和提高了本市粮食生产核心区地位。现把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湘春豆13号是国家“九五”科技成果推广的“重中之重”品种,至2000年止,该品种自育成以来已推广应用12a,据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农业部门统计,1989-2000年,湘春豆13号累计推广面积20.163万hm^2,新增大豆7.68万t,新增产值2.196亿元,增产、增值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6.
针对景谷县粮食生产现状,对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实施情况和成效进行阐述,通过推广优良品种、配套技术,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指导,提高了农户科技意识和种植水平;新增粮食3762.01万kg,占全县2017年粮食生产总量的20.17%,新增产值9405万元,对全县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我市粮食生产中,小麦生产占有重要地位,种植面积和产量比重仅次于水稻、玉米,居第三位。但近年来,我市小麦病虫害发生较为频繁,尤其是小麦条锈病的大流行,使小麦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小麦的种植面积,已从2004年的2.8万hm^2(42万亩)锐减至2005年的2.5万hm^2(37万亩)。针对小麦存在的这些问题,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根据“小麦遗传多样性控制条锈病田问试验”结果.举办了“小麦品种多样性混播”的示范样板。该技术的实施,在控制小麦条锈病和增产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是小春作物推广应用的一项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18.
滑县地处豫北平原,为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耕地176郾5万亩,是国家优质小麦生产重点县。2003、2004年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2005年,河南省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紧紧抓住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县”的机遇,精心组织,积极探索,完善和理顺了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构建了符合本县实际的“五三二○”农技推广新体系,初步建立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的长效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夏粮增产和农民增收。田间测产结果表明:1000个科技示范户小麦平均亩产462郾8kg,2万个辐射带动户…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实施单位与省、市农业科研单位合作,在易门县完成6287hm^2小春作物多样性优化种植持续控制作物病虫害技术示范推广,多样性种植对小麦、蚕豆、油菜的主要病虫害发生平均控制效果达30.61%,且减少农药施用1-2次,用药量比常规种植减少3.75kg/hm^2,减50%,累计减少施药量达2.36万kg,降低或减小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确保田间生物群落的平衡与稳定,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累计新增总产值594.5万元,新增纯收益447.36万元。  相似文献   

20.
作者总结了庄浪县2012—2014年冬小麦"一喷三防"工作的做法和效果,三年防控面积6.41万hm2,平均保产450 kg/hm2,新增粮食28 860 t,小麦按照当地市场价2 300元/t计,庄浪县农民新增收入6 637.8万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投入产出比1∶13.8,提出在当前农业劳动力缺乏,农户存粮不足,农业效益低的情况下,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统防统治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组织、农户积极参与的"群防群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