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灰茶尺蠖性信息素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茶尺蠖是我国茶树重要的食叶害虫,严重影响茶叶的质量和产量。为了给灰茶尺蠖性信息素的田间应用提供指导,本文对其性信息素缓释载体类型、诱捕器类型、诱捕器高度以及使用间距等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灰茶尺蠖性信息素以异戊二烯橡胶塞为缓释载体对灰茶尺蠖雄虫具有最好的引诱效果,效果优于硅胶塞和PVC毛细管;5种测试诱捕器中,船型诱捕器最适合引诱灰茶尺蠖;当诱捕器置于茶树上部25βcm时,引诱效果最好;诱捕器保持15βm的间距时,诱捕效率最高。本研究结果可为灰茶尺蠖性信息素应用于雄虫诱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茶尺蠖性信息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茶叶》1990,(3)
“七五”期间,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与南开大学元素所(主持单位)协作,开展了对茶尺蠖性信息素的研究。该所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找出茶尺蠖雌蛾释放性信息素的腺体,利用腺体提取生物活性较 相似文献
3.
4.
5.
茶尺蠖性信息素腺体部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鳞翅目害虫性信息素的研究中,性信息素的提取方法主要有:①剪取雌蛾产卵器或腹部末端用溶剂萃取;②切取腺体用溶剂萃取;③用载体(porapakQ、Tenax、活性碳等)吸收气体等,一般后两种方法提取的粗提物杂质含量较少。为了摸索茶尺蠖(Ectropic oblqua)性信息素的腺体提取方法,通过形态学解剖观察、分段提取生物测定及电镜扫描等手段,首先对茶尺蠖雌蛾的性信息素腺体部位作了初步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灰茶尺蛾是我国茶园中重要的食叶害虫。本研究对求偶高峰期的灰茶尺蛾雌虫,采用正己烷浸提腹部末端方法提取性信息素,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筛选性信息素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活性成分进行鉴定,最后将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进行田间诱捕试验。GC-EAD结果显示,灰茶尺蛾性信息素提取物中有两种成分可引起雄虫触角的电位反应。GC-MS分析结果确定两种活性成分分别为顺3,顺6,顺9-十八碳三烯(Z3,Z6,Z9-18:H)和顺3,顺9-6,7-环氧十八碳二烯(Z3,epo6,Z9-18:H)。田间引诱试验表明,不同比例性信息素在田间显示不同的引诱效果,当Z3,Z6,Z9-18:H和Z3,epo6,Z9-18:H以4∶6的比例配比,总剂量为1 mg时,田间引诱效果最佳。该研究结果为灰茶尺蛾性信息素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与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为茶园两种重要的食叶性害虫,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利用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在室内测定两种尺蠖的生长发育指标及年龄-阶段特征存活率、雌成虫年龄-阶段特征繁殖力、年龄-阶段特征寿命期望值、年龄-阶段特征繁殖值和种群参数,并分析各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灰茶尺蠖的1、2、4、5龄幼虫发育历期、幼虫总历期、蛹期及成虫寿命(分别为3.22、2.55、1.43、4.56、15.34、7.98、7.59 d)均显著低于茶尺蠖(分别为4.07、3.05、2.16、5.71、18.83、8.88、10.65 d);灰茶尺蠖2~5龄幼虫存活率(分别为100.00%、95.00%、62.00%和96.00%)均高于茶尺蠖(分别为93.00%、71.00%、45.00%和80.00%);灰茶尺蠖平均世代周期(32.412 d)显著短于茶尺蠖(36.016 d)。灰茶尺蠖年龄-阶段特征存活率、内禀增长率比茶尺蠖高,平均世代周期(T)比茶尺蠖短,其种群能更迅速扩增。研究结果为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室内种群饲养提供基础数据,为两近缘种的竞争机制及种群控制策略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用20亿PIB/mL灰茶尺蠖病毒(EgNPV)对成年SD大鼠进行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对白色家兔进行眼刺激和皮肤刺激试验,对豚鼠进行皮肤致敏试验以及进行小鼠急性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20亿PIB/mL灰茶尺蠖病毒(EgNPV)水剂对SD大鼠的急性经口毒性(其LD50雌雄大鼠均5 000 mg/kg)属于低毒;对SD大鼠的急性经皮毒性(其LD50雌雄大鼠均2 000 mg/kg)属于低毒;对家兔的皮肤无刺激性;对家兔的眼睛也无刺激性:在染毒后24 h内不洗眼情况下,眼刺激积分最高为0;对豚鼠的皮肤致敏率为0,其致敏性分级为Ⅰ级,属弱致敏物;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小鼠内脏组织均未见有病理改变,无急性致病性。 相似文献
13.
大鸢尺蠖和灰茶尺蠖各龄幼虫食量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鸢尺蠖(Ectropis excellens Butler)和灰茶尺蠖(E.grisecens Warren)1974年与1978年先后在湖南长沙高桥茶园大发生,局部茶园茶树叶片被食光。为探讨防治此二种尺蠖幼虫的关键时期,作者先后对大鸢尺蠖、灰茶尺蠖幼虫各龄取食量进行了观测。 相似文献
14.
无公害杀虫剂防治茶尺蠖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B.t.果菜净、世绿、天霸、海正灭虫灵、抑太保等5种生物杀虫剂,用化学农药辛硫磷及清水作对照,对茶尺蠖进行室内试验,筛选出效果较好的世绿、天霸、灭虫灵。以不同浓度:世绿1000倍,天霸1000倍、2000倍,灭虫灵2000倍、4000倍作田间小区实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在喷药后7d,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7.68%、98.30%、98.09%、98.53%、97.42%,各处理效果与辛硫磷相当。残留分析表明:三种药剂各成分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5.
16.
为明确条纹蝇虎(Plexippus setipes)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的防控效果,在室内条件下,开展了条纹蝇虎对灰茶尺蠖幼虫的捕食量、捕食功能反应、捕食选择性和种内干扰效应的研究。结果显示,条纹蝇虎偏好捕食灰茶尺蠖低龄幼虫,不同发育阶段捕食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成蛛捕食能力最强,日均可捕食灰茶尺蠖1龄幼虫17.44头,幼蛛捕食能力相对较弱,日均捕食1龄幼虫2.33头。条纹蝇虎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模型,捕食量随灰茶尺蠖幼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搜寻效应逐渐降低。捕食选择性试验表明,条纹蝇虎对灰茶尺蠖1龄幼虫和2龄幼虫表现为正喜好性(Ci>0),对3龄幼虫表现为负喜好性(Ci<0)。条纹蝇虎对灰茶尺蠖幼虫的捕食作用同时受自身密度的影响,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该反应符合Hasse Ⅱ模型。研究表明,条纹蝇虎对灰茶尺蠖幼虫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和良好的防控潜能,这为利用茶园蜘蛛天敌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完成的“茶尺蠖绒茧蜂信息素诱集技术及其应用”成果,已于2005年12月27日通过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听取了课题组的研究报告.审阅了相关材料,进行了质疑和评议。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的趋光/避光反应特征、光谱反应范围及性别差异,采用光行为学的方法研究了370~600 nm范围内的18种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对成虫趋光、避光反应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单色光均能引起灰茶尺蠖成虫一定的趋光或避光反应,雌虫在橙光(600~605 nm)、绿光(520~525 nm)、紫光(370~375 nm)范围内趋光性明显;雄虫在绿光(520~525 nm)、紫光(395~400 nm和390~395 nm)范围内趋光性明显;雌虫在冰蓝青光(490~495 nm)、蓝光(440~450 nm)和红光(660~665 nm)范围内避光性明显;雄虫在紫光(400~405 nm)、蓝光(440~450 nm)、冰蓝青光(490~495 nm)和自然白光(CK)范围内避光率较高。研究表明,灰茶尺蠖成虫对不同波长光的趋、避性存在差异,性别对其光谱行为反应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