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叶是宜昌市重要的传统“历史产业”,主导产品,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更是一个“万岁产业”。现就发展茶业支柱产业,实现宜昌茶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谈一谈个人的看法。一、优化资源配置,做好茶叶八个方面的结构调整,走可持续发展茶业之路.在茶园建设方式上要大力发展和建设一1批立体复合型生态茶园(按照一定规格实行以茶为主、茶果、茶菜、茶药间作),发展观光旅游型茶园。这是世纪茶叶种植结构调整的方向,21也是新的茶业经济增长点。.在茶园品种结构上,优化茶树品种,加2速全市场地方无性系茶树良种选育步伐,从外地引进逐…  相似文献   

2.
韩学伟 《福建茶叶》2016,(3):151-152
我国生态茶园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从2011年中国国家旅游局提出发展"智慧旅游"之后,生态茶园发展进入新一代智慧旅游阶段。新一代生态茶园智慧旅游建设包括一个平台、一个手机旅游APP和四个基础设施。新一代生态茶园规划建设包括基础服务设施、茶生态工程、功能区规划和景观设计。新一代生态茶园项目策划包括茶艺茶道表演、茶叶为主的农家土特产品生产、展示基地、统一的网络营销平台和旅游休闲度假综合体。  相似文献   

3.
茶产业发展天然融合了典型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和路径。各地在完善茶产业链过程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运用茶产业政策调动各主体积极性,规范各主体生产经营行为,推动区域资源要素有效配置,将茶生态产品如茶园碳汇、茶事体验、茶园景观、茶叶产品及周边文创等,通过生态权益流转、生态产业开发、生态载体溢价等路径,促进茶叶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但规划统筹与茶产品特色挖掘还有待加强、数字技术等科技赋能潜力尚未充分发挥、绿色生态茶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尚未畅通,需要进一步整合茶产业特色资源统筹发展,推动涉茶关键技术的全景应用,拓展绿色生态茶产品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4.
黎賴 《中国茶叶》2014,(4):24-25
正走进武夷山,映入眼帘的处处是茶园、茶叶加工企业,茶叶销售店布满大街小巷,装修各异的茶叶会所以它独具一格的风格恭候您的光临。纵观武夷山,以"浪漫武夷,风雅茶韵"为茶旅营销  相似文献   

5.
龚仕斌 《茶叶通讯》2005,32(4):59-59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湖南屋脊之称,生态环境优良。石门县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进行茶与旅游的综合开发,组织实施湖南屋脊生态茶区建设工程,规划第一期(2005年冬~2006年春)建设良种茶园1万亩,到2005年新扩建良种茶园面积达到5万亩,力争在壶瓶山建成全省最大的良种茶、生态茶生产区域。  相似文献   

6.
武夷山市武夷镇现有盛产期茶园8000多亩,年产毛茶700多吨,尚有许多山地被不断开掘出来,然而就产品而言,毛茶多、精茶少,茶叶商品经济指数低,严重地制约了该镇茶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世界经济一体化,茶叶作为三类产品,贸易异常活跃,但交易的条款也日益苛刻,有机生态化的系统管理是茶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要实现武夷茶业的高效快速发展,首先要实行茶园高优管理,其次形成优质产品,再者进行诚信销售,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整体武夷镇茶业的良性循环,实现武夷镇茶业的高效发展。现就此谈几点初浅建议,以供参阅。  相似文献   

7.
明溪县地处闽西北,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宜茶山地面积大,是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新茶区,现有茶园面积1.5万亩,年茶叶产量1300吨,茶叶已成为茶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县建立无公害茶园4000亩,无公害生态茶园1000亩,已初见成效。现根据本县生产实际,笔者对无公害生态茶园建设,作一些粗浅讨论,希望对茶叶生产有所裨益。 1 无公害生态茶园模式的类型 目前,建设的无公害生态茶园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1 立体结构型。这是一种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而合…  相似文献   

8.
湄潭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和原产地,也是世界茶叶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有产茶县(市)1000多个,茶叶已成为许多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湄潭县是贵州省茶叶的主要出口基地,也是全国无公害茶叶基地县之一。该县通过走产业化经营之路,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茶叶品牌。湄潭物产富饶,是久负成名的"黔北小江南",是正在崛起的中国绿色生态茶乡。截止目前全县茶园面积已达28.5万亩,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湄潭建成的茶场和茶科研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3月16日上午,"2012年春黎平侗乡生态茶开园仪式"在贵州黎平县高屯镇天益茶厂的茶园中举行。该县16家茶叶企业及外地茶商等共100多人参加仪式。活动现场,身着侗族服装,腰系茶篓的姑娘们随着开采宣布后,在鞭炮声中手指在茶芽间穿梭舞动,形成一道亮丽  相似文献   

10.
生态茶园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余文权  张翠香 《中国茶叶》2009,31(10):10-13
2008年我国茶园总面积达171.96万hm^2,但大部分茶区的茶园建设以纯茶园为主。当前在茶区中普遍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衰退、病虫害多发、产量和品质低下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纯茶园的单一种植模式有关。自1986年茶叶专家张顺高先生首次在国内提出“生态茶叶”概念以来,生态茶园在我国已初具规模,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聂霖 《福建茶叶》2024,(2):131-133
武夷岩茶是一种具有独特品质和口感的茶叶,其制作过程需要高超的制茶技艺和适宜的制茶环境。“做青”的实现不光和作为原料的鲜茶叶有关,而且还和制茶时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做青不仅要“看青做青”,还必须“看天做青”。文章研究了制茶环境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并强调了制茶过程中的气流、湿度、温度和光照等因素的重要性。制茶师需要准确掌握这些环境因素,以调节茶叶的发酵和氧化过程,从而影响茶叶的化学成分和风味特征。加强对制茶环境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武夷岩茶的经济和文化效益,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星村茶市考     
星村是崇安小武夷的一个村镇,位于九曲溪畔。九曲溪是武夷茶的发源地,元代的御茶园即设于九曲溪中的四曲。明清之际这里的茶叶生产已有一定的规模,明末有人说:“山中土气宜茶,环九曲之内不下数百家,皆以种茶为业,岁所产数十万斤,水浮陆转,之四方。”①星村作为九曲溪畔最大的一个村镇,很自然地成为商人与茶农贸易的市场,每逢茶季开始,“筐盈于山,担属于路,”茶农将茶叶挑至星村由商人收买。刘(土青)说:“山之第九曲尽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之所。”②可见,星村有许多商人开设的茶行,专门收购茶叶。  相似文献   

13.
福建在唐、宋时代武夷茶已见称于海内。唐郑谷《谢尚书惠腊面茶》:“武夷春暖月初园,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腊片,啼猿溪走木兰船”。宋范仲淹《斗茶歌》:“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载”。都描绘当时武夷茶之盛况。元代于武夷山四曲建御茶园,武夷茶之名更著。武夷山水诡奇壮丽,历代名人墨客所吟咏,名山名茶广为流传,崇安茶市亦应运而兴。但因所产不足供天下之需,商贾多运他乡之茶,以充武夷茶。故有“药不到樟树不灵,茶不到星村不香”(星村在武夷山东南为茶叶集散地)之俗谚。 崇安茶市的形成,有其历史的社会经济基  相似文献   

14.
武夷岩茶赞     
武夷岩茶在我国茶叶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和光辉的一页。武夷茶在南北朝时(公元479年),就以“晚甘侯”(茶名)著称于世。唐代成为士大夫上层贵族的馈赠佳品。宋元两代入贡朝廷,盛极一时。元大德六年(公元1320年),就于九曲溪的四曲溪畔设置御茶园。明代罢造龙团,改蒸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茶园生态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小林 《茶叶》2004,30(3):130-131,136
我国茶叶终端产品的食用安全和卫生之所以存在一些问题,是因为茶园生态建设远没有达到生态茶业的要求。我国茶园生态建设的重点是现有茶园,要按生态茶业整体的要求制定长远规划,统筹林业、农牧业发展;植树造林是茶园生态建设的基础,构建以茶树为优势群落,其它林木、作物、杂草、土壤微生物、茶园病虫及其天敌等生物群落并存的生态系统,采取清洁的农业技术措施,从而达到全面改善茶园生态系统,保持生态平衡,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茶叶品质,保障广大茶叶消费者的食用安全和卫生。  相似文献   

16.
《茶世界》2019,(4)
正南平市祥华茶叶有限公司南平市祥华茶叶有限公司创立于2008年,注册资本51万元,主要生产和加工六大类茶,并在市场创立了"试记"茶叶品牌。该公司为了更长远地发展,于2009年建有数千亩生态茶园作为生产研发基地和茶叶加工厂,并拥有达到欧盟标准的茶叶基地800余亩。为满足更多客户要求,该公司利用专业技术,丰富口粮茶产品,让"试记"口粮茶品牌走进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17.
正云南省宁洱县14.7万亩台地茶园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种植的群体大叶种茶有近8万亩,鲜叶价格低,茶农收益少。发展群体大叶种茶树生态留养,是贯彻实施"保古茶、种好茶、留老茶、产生态茶"发展理念的具体举措。在群体大叶种茶园发展生态留养,茶树不但成园快,而且能很快形成茶叶品质与当地古茶树相近的大茶树,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推动宁洱县脱贫攻坚及古茶园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全县已累计完成群体大叶种  相似文献   

18.
武夷不仅山水秀丽,而且茶叶亦早已名闻国内外。为了进一步发展武夷岩茶生产,省、地、县各级党政领导与茶叶科技部门都十分重视武夷茶的科  相似文献   

19.
邵武市肖家坊镇,素有小武夷之美称,是邵武市旅游开发的重地,结合京福高速公路开口、南武夷旅游开发为契机,重点开发高档名优茶,以茶叶促旅游,以旅游促生产,同时加大力度进行产业化建设和实行品牌化经营。雪绒茶就是重点开发的名优茶之一。雪绒茶又名黄花银针(安徽峨桥茶市称呼),是邵武市邵南片茶区总结多年经验自发研制的。我市大部分茶区生产雪绒茶,2002年年产雪绒  相似文献   

20.
李传忠  严四毛 《茶叶通讯》2010,37(3):47-47,49
<正>1林中野茶近年来发现我场现有的林中野茶园(6.67hm2左右,系松鼠将栽培茶园茶种叼入树林自生自长)中所产茶叶外形和内质均优于栽培茶园,受到了启发。为了生产更多更好的无公害高品质茶叶,我们开展了林中茶研究与开发。开发林中茶园就是选择宜茶山林,模仿茶树原生态,去灌留乔,播下茶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