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低产茶园的改造技术,主要包括更新茶树,复壮树势,改造土壤,提高肥力,改造园相,改善生态,茶园管理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提高低产茶园改造效果,加快低产茶园改造的步伐,笔者进行了两种重修剪方法改造低产茶园树冠的试验比较。试验地选在玉环县古城乡曾家茶场15年生的常规茶园内茶树  相似文献   

3.
赵应中 《茶叶通讯》2007,34(4):22-24
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有:改造低产茶园,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发展无性系良种;优化栽培技术,大力推广机械化采茶;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名优茶产量;改造和更新加工设备,提高茶叶制作水平;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积极探索茶树的多元化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4.
文摘     
闽北山地茶园生态和保护措施本文针对闽北自然特征及人为活动,分析闽北山地茶园的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以低产茶园改造为重点,采取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改良土壤、绿化梯壁、合理套种、提高覆盖率、推广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等措施,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促进茶叶经济的发展。(林观安)摘自《福建水土保持》2004年第16卷第2期生茶产品开发及其在茶饮料中的应用简述了生茶的概念,产品开发动因、加工工艺及产品质量标准,并提出了生茶产品的市场开发策略和前景。(刘政微波、超声波浸提对茶汤香气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得到微波最佳浸提工艺参数:时…  相似文献   

5.
茶树修剪是生态茶园树冠管理中最重要的技术措施。本文结合生态茶园建设的基本要求,重点介绍了优质高效茶树树冠培育的基本要求、不同的修剪方式及其技术要点,以及修剪的配套技术措施等,为优质高效茶树树冠培育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重庆坡地低产茶园的类型和特点,结合重庆市新胜茶导播667hm2生态茶园的生产实际,从树体改造、土壤改造、改种换种和农业综合措施改造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省现有茶园的土壤裸露面比较大,土壤暴露部分约占百分之二十至五十。由于肥管不足或茶树种植株数较稀,树冠复盖度不大;山地梯层茶园梯壁梯沿空隙面大,加以人为刮草皮的习惯,更显得光秃秃的;茶园内外大小路面,也是锄得干干净净的,满园赤红,暴露了土面,以致人为破坏已有的生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实地考察、调查四川省部分低产低效茶园的基础上,分析认为建园基础差、茶树老化、茶园管理不善、茶树品种更新滞后等是造成四川省茶园低产低效的主要原因。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可通过茶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茶树改造、养树护蓬、土壤改良、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措施,复壮茶树树势、提高茶园产量及品质,促进茶园生产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9.
(一)建立生态茶园的目的与意义福建省松溪县地处闽北山区,气候温和,缓坡山地多,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生长,但茶叶亩产平均仅20kg,平均亩产值197元。从茶园总体来说,80%以上属于低产茶园,其原因是多年来忽视茶树培养和改造,耕作粗放,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全县茶园水土流失面  相似文献   

10.
茶园"倒春寒"是指春天气温回升,茶芽萌动生长后突然遭遇低温寒潮,从而导致幼嫩新梢受冻的天气现象。"倒春寒"对名优茶生产及其经济效益影响巨大。对茶树"倒春寒"的防控需从冻害前、冻害中和冻害后3个阶段实施。平时强调科学选址、品种合理搭配、改善茶园小气候、强化基本设施建设和茶园管理,提高茶树应对低温冻害的能力;冻害来临时及时采用防冻风扇、喷灌和覆盖防霜等紧急应对措施;晚霜冻害过后通过加强肥培管理、留养新叶和树冠整形等技术尽快恢复生产,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倒春寒"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茶园土壤管理技术:谈谈茶园土壤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是茶树生长的基础。茶园土壤条件良好与否对于茶树的生长发育、茶叶产量和品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良好的茶园土壤应该使茶树能“吃得饱(养分供应充足)、喝得足(水分供应充分)、住得好(土壤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站得稳(根系能伸展得开,机械支持牢固)”。不良的土壤性状是造成茶园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低产茶园改造中,进行土壤改良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一、茶园不良土壤的种类高产茶园土壤一般具有土层深厚、疏松多孔、水气协调、质地适中、酸度适宜、有  相似文献   

12.
生态茶园是目前茶树种植的新模式。它的优势是实现茶树种植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不仅能够改善土壤性能,还能够提升茶叶产量与茶叶的营养价值。近些年来,生态茶园的相关研究更加深入,生态茶园植物对土壤的修复能力也逐渐成为了业内研究的重点。借助生态茶园的优势和作用,恢复铅污染土壤,提升土壤肥力,推动土壤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针对生态茶园植物对铅污染土的修复潜力进行几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13.
树势衰,树令大,土壤肥水差,茶叶品质劣、产量低的茶园,人们称为衰老茶园,对它的改造,应从茶树和土肥上着手。一、衰老茶树的改造:改造衰老茶树包括树冠改造和根系更新。1.树冠改造。根据衰老程度,分重修剪、抽刈、台刈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由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赞助,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安徽省农业厅合办的“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培训班于1989年11月14~21月在安徽宣城举办,来自全国各产茶省基层的茶场技术员及茶农60多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的内容涉及低产茶园的生态建设与综合改造,低产茶园的土壤特点与施肥技术,低产茶园的换种改植,茶树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资兴市东江库区低产茶园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推广实施改树、改土、改园、改制等低产茶园改造技术,配合茶树病虫害防治,有效地改造了低产茶园。  相似文献   

16.
针对寿宁县生态茶园建设现状,分析了寿宁县生态茶园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了生态茶园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和园地规划、茶园种树、梯壁留草种草等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生产茶园缺丛断行现象普遍存在,以致于低产低收。在大面积改造这种低产茶园时,采用种子或茶苗来补缺,则难以迅速养成匀齐美观的丰产树冠,采用成龄茶树带土归并法补缺,则又费工费时,事倍功半,为了摸索出一套成龄茶树补缺的有效方法,笔者在江西庐山茶区的一些茶场进行了茶树刈枝截根客土移栽法的茶园补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  相似文献   

18.
衰老茶园的改造,是茶树栽培上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对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提高劳动效率的作用很大。衰老茶树最基本的特征是树势衰老,老枝灰白,新枝细弱,节间短,芽叶瘦薄,叶质硬,蓬面上出现大量的“鸡爪枝”。同时,由于树势显著衰退,病虫害严重,枝干由外向内逐渐干枯死亡。由于环境条件、树龄、管理水平和采摘制度的不同,衰老茶树树冠形状和生长势有很大差异。衰老茶园可分为老茶园和未老先衰茶园两种。针对当前多数衰老茶园的特点,改造必须从茶树本身和土壤两方面同时进行,做到以培养树冠为  相似文献   

19.
茶叶的采摘技术不但直接关系到茶叶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对茶树的生势和寿命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正确处理茶叶采留的关系,合理采摘是培养树冠、提高茶叶产质和持续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现就本场落后茶园不同采摘方法的试验,探讨留叶对落后茶园的作用,为改变落后茶园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茶叶是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的传统优势产业,然而大面积的低产茶园是阻碍当今茶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瓶颈。2012年全县茶园采摘面积8.36万亩,产量4320t,平均亩产干茶只有41.66kg(采摘一芽二三叶加工绿茶或红茶)。然而县茶叶工作站在小湾东镇银山茶场和公郎镇罗伯克茶场进行的低产茶园树冠改造试验,分别取得了1.53亩茶园亩产383kg、1.74亩亩产423kg的高产记录,全县平均亩产与低改试验茶园亩产差距达10倍左右。目前全县亩产50kg以上的茶园仅1.8万亩左右,亩产100kg以上的不足0.5万亩,绝大部分都是低产茶园。如果亩产平均达到100kg,总产量将达到8360吨,说明茶园低改增产潜力非常大。南涧县低产茶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稀植茶园,是由于采用"稀大丛"种植方式或因栽后缺株断行所造成,每亩仅有茶树300~500株,这类茶园有2万多亩,茶树高度一般在100cm以上,树幅80~100cm,具有高产型树冠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