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4年年初,我们选取7口池塘,利用微生态制剂防控南美白对虾病害进行技术试验。每口池塘0.67hm2,其中2口池塘作为试验,另外5口作对比。经过5个多月的生产和技术管理,2口试验池塘共收获对虾6 940kg,平均单产5 205kg/hm2,总收入30.53万元,效益112 620元/hm2。取得了生产性试验的初步成功,给今后的推广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有价值的准确数据。现  相似文献   

2.
1微生态制剂的功能(1)光合细菌光合细菌(PSB)是一大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的总称。光合细菌放在虾塘中,能迅速消除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有机酸等有害物质,改善水体质量,平衡酸碱度。但对于进入水体中的大量大分子有机物质,例如虾的排泄物、残存饲料、浮游生物残体却无法  相似文献   

3.
微生态制剂在凡纳滨对虾高位池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艺红 《水产养殖》2010,31(12):25-26
<正>近年来,随着生态、健康养殖的发展,微生态制剂逐渐应用于水产养殖。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微生态制剂使用方式可分为两种大类:一类是水质微生态调控剂及投入水体中用以改良水质,主要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另一类是体内微生态改良剂及内服以提高水生动物免疫力,应用较多的有乳酸菌、酵母菌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加入WTO,面对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要求我们生产出无污染的绿色水产品。微生态制剂无毒、无副作用、无残留和二次污染,不产生抗药性,能有效地改善养殖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对象的免疫力,抑制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因此,研究、开发与应用微生态制剂有望成为未来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的一个新方向。一、微生态制剂概述微生态制剂(Microbialecologicalagent)又名微生态调节剂(Microecologicalmodulater)、益生菌(probiotics)、活菌制剂(Livingbacteriaagent)、EM菌制剂(Efficientmicrobeagent)等。它是在…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已过渡到集约化、规模化养殖阶段,这不仅增加了养殖的品种,而且大大提高了产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人民的生活。但由于未处理的养殖废水和工业、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严重污染了养殖水体,使养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以致养殖病害频繁发生。虽然抗生素的使用使许多疾病得到了相应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 2 0年来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 ,工业化高密度养殖规模日益扩大 ,与此同时 ,未处理养殖废水和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使近岸海水受到严重的污染 ,养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致使养殖业病害频繁发生。目前主要使用广谱抗生素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而过度的使用抗生素药物不仅使细菌耐药性增加 ,破坏和干扰养殖环境的正常生物区系 ,导致微生物的生态失调 ,产生二重感染 ,还使抗生素在生物体内残留 ,人长期摄入含有残留抗生素的食品 ,可导致慢性中毒等 ,对人体产生危害。近年来 ,人们开始尝试在养殖水体中使用微生态制剂 (Probi otics)来改善…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几种类型,有酵母菌制剂、乳酸菌制剂、芽孢杆菌制剂、硝化细菌制剂、光合细菌制剂和EM菌剂。分析了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方式、作用机制,以及应用效果。指出,随着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和水产品被病原菌污染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基于微生物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高科技研制的微生态制剂是目前在改善养殖水质、代替抗生素防治疾病、促进水生动物生长和提高营养利用率等方面应用较好的无毒害绿色产品。  相似文献   

8.
<正>近江牡蛎在我国贝类养殖,特别是南方贝类养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海洋污染,特别是海洋重金属污染已经日益威胁到我国贝类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王增焕等通过连续14年对广东沿海近江牡蛎金属含量的调查发现近江牡蛎体内的Cu、Zn含量分别达到了72.3mg/kg、203mg/kg,远远超过了其他生物体内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20,(7)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污染控制和食品安全被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作为替代抗生素的重要途径之一,饲料微生态产品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畜牧养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分析了微生态制剂的功能特性,探讨了其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微生态制剂进行生态防病 ,是环境调控、生物调控和结构调控的有机结合 ,使动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构成动态平衡 ,是目前鳖病防治的主流。主要原理是改变微生态结构 ,增加有益微生物种群 ,能有效地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繁衍 ,防止白斑病、水霉病等真菌性鳖病的发生 ,彻底改善环境 ,及时分解有害污染物质 ,除臭与净化水质效果特别显著 ,因而换水量和次数减少 ,节省能源 ,水质稳定 ,鳖相互撕咬现象极少发生 ,养鳖成活率明显提高。由于减少用药 ,节约养殖成夺 ,增加收益。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运用此法 ,能生产无污染、无抗菌素等药物残留的绿色食用…  相似文献   

11.
微生态制剂在鱼虾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产养殖业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但疾病的暴发影响了水产养殖业产量的增长和水产贸易的发展。随着人们健康环保意识的加强,减少在水产养殖业中使用抗生素的呼声越来越高[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号召,我们应当在减少过量和不适当使用抗菌剂方面有所作为,疾病控制的关键在预防[2]。微生态制剂是由经过定向筛选的有益菌株配合而成,通过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改善体内的微生态平衡,拮抗致病微生物,降解有机废物来达到抗病、促生长和净化水质的作用。从食品的安全性、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微生态制剂使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安全有效途径[1]。  相似文献   

12.
《科学养鱼》2004,(1):73-73
微生态制剂又称“有益微生物”﹑“益生素”等,常见产品主要由硝化和反硝化菌﹑乳酸杆菌﹑枯草杆菌﹑双岐杆菌﹑假单胞菌﹑酵母菌﹑粪链球菌﹑噬菌蛭弧菌等菌株组成,从广泛意义上说,还应包括真菌﹑藻类及其代谢产物等。一、微生态制剂得以广泛应用的原因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有益菌在提高人和动物营养以及防病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证实,关于高等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理论也应用于贝类养殖中,微生态制剂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逐渐成为贝类养殖病害防治的一种生物控制模式。综述了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在贝类养殖业中的应用、使用方法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水产养殖业是我国渔业经济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但疾病的暴发和药物残留影响了水产养殖业产量的增长和水产贸易的发展.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在水产养殖中减少抗菌药使用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微生态制剂是经过定向筛选的有益菌株配合而成,通过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改善体内的微生态平衡,拮抗致病微生物,降解有机废物等来达到抗病、促生长和净化水质的作用.从食品的安全性、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微生态制剂使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近年来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微生态制剂的概念,作用机理,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孙永泰 《齐鲁渔业》2004,21(3):39-40
应用微生态制剂进行生态防病,是环境调控、生物调控和结构调控的有机结合,使动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构成动态平衡,是目前鳖病防治的主流。主要原理是改变微生态结构,增加有益微生物种群,能有效地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繁衍,防止白斑病、水霉病等真菌性鳖病的发生,彻底改善环境,及时分解有害污染物质,除臭  相似文献   

17.
刘强 《齐鲁渔业》2014,(3):28-29
近年来,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无毒、无残留、不产生抗药性的天然产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刺参养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目前使用情况看,微生态制剂是刺参生态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刺参浮游幼体培育和稚幼参培育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微生态制剂的作用原理1.维持虾蟹体内外微生态系统平衡:虾蟹肠道内天生存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种群,并处于一定的动态平衡之中,当机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如饲料变化、环境温度变化以及长期使用抗生素等的影响,这种平衡就会失去,原有优势种群发生变化,造成虾蟹机体抵抗力下降。这时通过拌服含有微生态制剂的饵料,  相似文献   

19.
袁增宝 《水产养殖》2020,41(7):42-45
随着观赏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观赏鱼种类进入民众视野,各种新兴养殖模式,观赏鱼病防治手段也层出不穷。微生态制剂因其无污染,副作用小的特点,逐步成为观赏鱼养殖中的热点话题。目前,虽然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相关生产应用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观赏鱼养殖领域,总体仍然处于发展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此,该文介绍了微生态制剂在观赏鱼养殖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微生态制剂作为全新的畜牧生产制剂,对畜牧生产发展至关重要。结合微生态制剂菌种选择以及活菌机理等分析,总结行之有效的微生态制剂应用计划,目的在于提高畜牧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