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同饵料对方斑东风螺匍匐幼体培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莹 《齐鲁渔业》2009,26(2):11-13
自2000年以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方斑东风螺的人工育苗和养殖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但对方斑东风螺从浮游幼体向匍匐幼体变态期间营养需求的研究还较少。资料表明:方斑东风螺在浮游幼体阶段为植食性,即以单胞藻为食,当附着变态为匍匐幼体,进入底栖期后即转为动物肉食性,其变态前后存在着明显的食性转变。目前人工育苗生产中,均投喂鱼(蟹)浆或碎鱼(蟹)肉以满足其变态幼体的摄食需要。但投喂鱼(蟹)浆小颗粒肉糜悬浮于养殖水体中,不能被已变态的底栖生活的匍匐幼体摄食,容易污染水质;  相似文献   

2.
周莹 《中国水产》2009,(8):63-65
2000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方斑东风螺的人工育苗和养殖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但对方斑东风螺从浮游幼体向匍匐幼体变态期间营养需求的研究还较少。资料表明:方斑东风螺在浮游幼体阶段为植食性,即以单胞藻为食,当附着变态为匍匐幼体,进入底栖期后即转为动物肉食性,其变态前后存在着明显的食性转变。目前人工育苗生产中,均投喂鱼(蟹)浆或碎鱼(蟹)肉以满足其变态幼体的摄食需要。但投喂鱼(蟹)浆小颗粒肉糜悬浮于养殖水体中,不能被已变态的底栖生活的匍匐幼体摄食,容易污染水质;大颗粒肉糜虽然沉于水底,但也不能被匍匐幼体完全摄食,养殖人员又没有办法及时将它们清除,极易造成底质污染。  相似文献   

3.
不同环境条件对方斑东风螺幼螺生长、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报道了壳高4.13 mm的方斑东风螺幼螺,在不同密度、换水量、投饵率条件下的生长、存活情况.结果表明,在0.6~4.0万个/m2的密度范围内,在小水泥池(0.9 m×0.6 m×0.6 m),日换水量100~400%条件下,密度0.6万个/m2试验组生长最快,28 d平均体重增长24.4 mg/d,体重日均增长率5.9%,存活率最高,28 d平均存活率95.9%,且换水量达到100%以后,换水量的增大,对幼螺的生长和存活率的提高无明显促进作用.认为合适的条件是:密度0.6万粒/m2或略大于0.6万粒/m2,日换水量100~200%,日投饵率6~7%.  相似文献   

4.
在水温14~33℃(盐度34)、盐度18-40(水温25.5-26℃)范围内各设12个梯度,采用突变法进行温、盐度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Link)]卵囊孵化及幼虫生长实验。结果显示:(1)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适宜水温为23~31℃,最适水温为25-30℃;适宜盐度为28-38,最适盐度为30~38。在适宜水温和盐度范围内,孵化速度随水温和盐度升高而加快,但以水温的影响效应最明显;温度或盐度超过其适宜范围时,孵化率明显下降或幼虫畸形率明显增大。(2)幼虫适宜水温及最适水温与胚胎发育的基本一致;适宜盐度和最适盐度存在向高盐度延伸的现象,其适宜和最适盐度下限分别为30和32。温盐度超过适宜范围时,死亡率明显增大,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和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饵料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笔者通过对众多资料的研究发现,在方斑东风螺不同发育阶段,尤其是浮游幼体阶段培育所需的饵料需求,不同的专家实验研究结果,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为切实了解和解决方斑东风螺幼体生长,存活所需的饵料问题,笔者进行了不同饵料对方斑东风螺浮游幼体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方斑东风螺水泥池养殖不同底质的生长与存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方斑东风螺水泥池养殖适宜的底质,水泥池底铺设不同底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池底铺沙情况下,添加10%海泥或添加1%的贝壳,不影响方斑东风螺的正常生长与存活,体重、壳高生长速度分别是23.7~25.1mg/d和105.3~110.4μm/d,不同池生长、存活无明显差异;底沙添加海泥达到30%时,初期东风螺的生长受到不良影响,但随着换水次数的增加,逐渐趋于正常;池底不铺沙时体重生长速度为10.0mg/d,仅为其他池的39.8~42.2%,存活率仅为其他池的65.1~67.6%。认为东风螺水泥池养殖必须铺沙,底沙可适当含泥,含泥量不高于10%。  相似文献   

7.
笔者开展了不同饵料种类与密度对方斑东风螺面盘幼虫生长与成活率的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以单种单胞藻投喂方斑东风螺幼虫是牟氏角毛藻的效果最好;两种单胞藻混合投喂方斑东风螺幼虫是牟氏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组合效果最好;任何两种饵料组合均比这两种饵料的单种投喂幼虫生长速度快。牟氏角毛藻以4×104cells/mL的日投饵密度饲养幼虫效果最好;湛江叉鞭金藻和微绿球藻均是以6×104cells/mL日投饵密度饲养幼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俗称花螺。肉肥味美,生长速度快,市场价格高。近几年,自然资源锐减,因此加强方斑东风螺全人工工厂化育苗的研究,对推动群众性养殖业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饥饿对波部东风螺幼虫存活_生长及变态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郑怀平 《水产学报》2000,24(6):510-515
对波部东风螺幼虫进行不同时间的初次投饵实验,测定了饥饿对波部东风螺幼虫存活、生长及变态的影响。幼虫自身存在一个耐受饥饿不可逆点,实验测得约为105h。饥饿条件下,卵黄作为幼虫早期的内源性营养,对维持幼虫的生存和生长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36h的短时间饥饿并不影响幼虫的生长,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幼虫的存活率、变态率显著地降低,生长速度明显变慢;幼虫自发变态时间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延长,二者呈线性关  相似文献   

10.
方斑东风螺的人工育苗中常用的单细胞饵料有角毛藻、金藻、扁藻、小球藻、微球藻、塔胞藻等.其中对方斑东风螺幼体发育较好,变态率较高为角毛藻、金藻、扁球藻、微球藻和小球藻等.  相似文献   

11.
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报道了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试验.方斑东风螺亲螺日摄食率5—8%,亲螺夜间产卵,具卵囊,每个卵囊含卵约1千粒,以卵囊柄粘附于池底,呈悬浮状态。在水温28.0—29.0℃,盐度29的条件下,受精卵孵出卵囊的时间5—7d。浮游幼虫投喂角毛藻,孵化第13d开始出现变态的稚螺。浮游期壳长日均生长67.5um。池底铺沙培育稚螺,变态15d的稚螺,壳长可达3mm。  相似文献   

12.
方斑东风螺(Babylona areolata)又称东风螺、花螺、香螺、白带螺,隶属腹足纲(Gastropoda),新腹足目(Neogastropoda),蛾螺科(Buccinidae).体型为长卵形,螺旋部呈圆锥状,体螺层膨大,壳厚而坚实,壳面光滑,白色壳面具黄褐色的方形斑块,生活在水深7~30m的泥沙质海底,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沿海,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海马作为一种小型鱼多用于观赏水族和中药材.我国沿海海马种类较少,常见的有线纹海马、大海马、三斑海马、小海马和刺海马5种.海马的主要价值体现在药用方面,随着试验技术及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检测方法被用到科学研究上,海马的一些药用功效得到了证实.海马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我国有"南方人参"的称号.但环境的恶化、近海污染的...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光因子对方斑东风螺胚胎受精孵化过程的影响,实验采用析因实验设计法研究了光照强度、光质和光周期等不同光条件对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过程中受精率(FR)、孵化率(HR)和变态率(MR)的影响,通过回归模型,优化光条件,找到利于胚胎发育的最佳光质、光强和光周期。结果显示,不同光质条件下,光照强度和光周期一次效应、交互效应和二次效应均呈显著水平,三者存在互作效应。在绿光条件下,光照强度为13.70μmol/(m2·s),光照时间为15.54 h时,其FR、HR和MR达到最优值,其值分别为91.36%、88.64%和92.02%,优化后绿光促进东风螺胚胎发育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红光和白光。在蓝光条件下,其光照强度和光周期任意组合水平下FR、HR和MR与其他光质比较均较低,且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和光照时间延长,三项指标值下降越明显,因而表明蓝光对胚胎发育起到抑制作用。实验表明,合适的光照强度和光周期能与光质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方斑东风螺育苗效率和苗种品质。  相似文献   

15.
饥饿及恢复生长对方斑东风螺抗氧化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5.8±1.7)℃条件下,测定了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不同饥饿期(7d、15d、25d、40d)后再投喂(30d)过程中足肌、肝胰脏的抗氧化体系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显示,分别饥饿25d和40d时幼螺两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饥饿25d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较对照组逐渐增强,当禁食达40d时却显著减弱;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力饥饿状态下先略上升后下降,肝胰脏、足肌中分别于饥饿25d和40d时显著降低;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力及谷胱甘肽(GSH)含量随禁食延长均呈下降趋势。恢复生长后,除饥饿40d组GR活力及肝胰脏MDA水平较对照呈差异显著外,该组其余指标及其他各处理组相应指标均恢复至或接近对照组水平。结果表明,饥饿胁迫下螺体抗氧化体系虽被激活,但仍处于一定的氧化应激状态,提示幼螺养成中禁食时间不宜超过25d,且SOD、CAT与GPx活性可作为螺体饥饿胁迫状态的指示参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 Link)人工育苗技术取得了突破,南方沿海方斑东风螺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每年需要大量的苗种以满足养殖生产的需求。在方斑东风螺规模化人工育苗中,由于幼虫摄饵量大,人工培养单胞藻远远满足不了生产的需求,代用饵料的广泛应用,致使育苗水质恶化,纤毛虫大量繁殖,方斑东风螺幼虫的外壳和面盘寄生大量纤毛虫,影响幼虫的活动和摄食,  相似文献   

17.
不同饵料对黑鲍幼鲍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研究了裂片石莼(Ulva fasciata)、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和人工配合饲料6种饵料对黑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Haliotis discus discus Ino)(♂)]幼鲍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将6种饵料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养黑鲍20只.实验幼鲍的初始体长、体质量分别为(12.29±0.03)mm、(0.223±0.002)g,实验为期35 d.实验结果如下:(1)不同饵料对幼鲍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P<0.05),且由大到小依次为海带组、人工配合饲料组、龙须菜组、蜈蚣藻组、江蓠组和石莼组.其中海带组、人工配合饲料组的存活率显著大于其他海藻组(P<0.05);(2)不同饵料对幼鲍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6种饵料组的幼鲍的特定生长率(SGR)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工配合饲料组、海带组、江蓠组、石莼组、龙须菜组和蜈蚣藻组.其中人工配合饲料组、海带组的SGR显著大于其他饵料组(P<0.05).壳长增长率、湿重增重率、干重增重率亦呈现相似趋势.实验结束时,蜈蚣藻组的体质量呈现负增长;(3)幼鲍对不同饵料的转化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幼鲍对人工配合饲料的转化效率是最大.实验结果表明人工配合饲料和海带是黑鲍养殖生产上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采用投喂小球藻、角毛藻、鱼腥藻、螺旋藻以及小球藻和角毛藻5组饵料分别投喂扁玉螺浮游幼虫,每天测定壳宽和存活率,结果表明,8天后,投有角毛藻的2组存活率较高,生长较快。笔者认为,角毛藻是扁玉螺浮游幼虫的适合饵料。  相似文献   

19.
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相似文献   

20.
方斑东风螺室内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索方斑东风螺的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室内人工育苗试验。采用降温干运法将亲螺从湛江水产学院运回试验基地,控制培育池水深25-30cm,海水比重1.017,水温28-30℃,保持充气和流水刺激,投喂新鲜的蟹肉和鱼肉。收集亲螺产出的卵囊,冲洗消毒后放入孵化池孵化。培育单细胞藻类作东风螺幼体的饵料,用蟹肉和鱼肉培育稚螺。试验共孵化出幼体550万粒,培育出5.5-17.5mm的稚螺40万粒,培育成活率为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