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为探讨超声波和重金属镉二因素对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L.)种子发芽率、胚芽生长和生理活性的影响,设置五种不同时长的超声波处理两种种子,处理后的种子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镉溶液进行处理,通过培养皿纸上发芽法培养20d。结果表明:单一超声波处理,均提高鸭茅种子的发芽率且在5min时发芽率最高,冰草种子仅在超声波5min的处理下发芽率提高;超声波时长为5min时显著提高鸭茅幼苗中POD的活性;各超声波处理均使鸭茅幼苗中MDA含量增加。单一镉溶液处理均抑制鸭茅和冰草种子的发芽和胚芽的生长(除浓度为0.04%的镉溶液提高冰草种子的发芽率);0.02%镉显著提高鸭茅幼苗POD的活性,镉溶液对鸭茅幼苗中MDA的含量无显著作用。超声波与镉溶液组合处理下,在0.05%的镉胁迫下,超声波处理10min显著提高鸭茅和冰草种子的发芽率;当镉溶液浓度为0.01%时,各超声波显著促进鸭茅胚芽生长。综合来看,超声波处理可以有效减缓鸭茅和冰草种子的镉胁迫效应,提高种子和成苗活力。  相似文献   

2.
以塔乌库姆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cv.Tawukumu)种子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碱(NaHCO3)胁迫,设10、30、60、90、120mmol·L-1 5个浓度作为碱处理,各浓度添加1.0mmol·L-1 Na2SiO3溶液作为碱+硅处理,研究碱胁迫下硅对冰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的碱胁迫下添加外源硅显著增加了冰草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和胚芽生物量(P0.05),明显缩短了萌发时间,提高了发芽整齐度。这一结果初步说明在碱胁迫下硅参与种子的萌发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渗透胁迫和离子毒害,增强了冰草种子在碱胁迫下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3.
辛慧慧 《新疆畜牧业》2022,(5):19-21+47
以扁穗冰草和沙芦草为研究对象,采用5℃、10℃、15℃、20℃和25℃的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发芽率、发芽势、胚根长、胚芽长、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探讨2种牧草种子萌发期抗寒性。结果表明:扁穗冰草在5℃低温胁迫不能发芽、沙芦草能够发芽,10℃和15℃低温胁迫处理下沙芦草的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长和胚根长都高于扁穗冰草,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低于扁穗冰草,20℃低温胁迫处理下沙芦草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长和胚根长与扁穗冰草比,不形成显著差异,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也与扁穗冰草不形成显著差异;25℃低温胁迫处理下扁穗冰草的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长和胚根长高于沙芦草。综合表明,沙芦草种子萌发期抗寒性强于扁穗冰草种子。  相似文献   

4.
金丝草可在土壤酸化和镉污染的矿区正常生长,其可能对酸和镉(Cd)胁迫具有特殊的响应策略。为此,以金丝草种子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种子萌发试验,设置不同酸(pH 5.5、4.5、3.5)和镉(5、10、20 mg·L-1)胁迫处理,分析不同胁迫条件下金丝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根系质膜完整性及芽亚显微结构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酸胁迫可提高金丝草种子发芽率,不同酸胁迫处理其发芽率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随pH的逐渐减小,金丝草萌发指标呈减小趋势,pH 3.5处理,金丝草种子除发芽率外的其他萌发指标均显著小于对照(P<0.05);随着Cd浓度的增加,金丝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指标值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表现出抑制作用,但Cd 20 mg·L-1处理金丝草种子发芽率仍可达40%以上。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值分析发现,pH大于3.5,Cd浓度小于10 mg·L-1对金丝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但随pH的进一步减小和Cd浓度的提高,对金丝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抑制作用明显,根尖质膜和芽亚显微结构造成较大损害,出现细胞器膜破裂和细胞空泡化等现象。综上,金丝草种子萌发对酸和镉胁迫有较强耐性,表现出轻度酸和镉胁迫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促进,而强酸和镉胁迫则抑制。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高丹草在种子发芽阶段对盐分、温度的响应,采用4个NaCl浓度(0、50、150、250mmol/L)和3个温度(15℃、25℃、35℃)处理高丹草种子。结果表明:25℃时,NaCl溶液处理均使高丹草种子的萌发延迟,而发芽温度为35℃时NaCl处理并不影响种子的正常发芽时间。15℃时,150mmol/L和250mmol/L NaCl处理种子均未萌发。25℃时,在0~250mmol/L范围内随NaCl浓度的提高高丹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胚根长、胚芽长以及幼苗干鲜重均呈下降趋势,其中250mmol/L NaCl处理组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较对照降低了85.9%和93.9%。在高NaCl浓度(150mmol/L和250mmol/L)时,与25℃相比,35℃可显著提高高丹草种子的发芽率、胚根长以及幼苗干鲜重。NaCl浓度为250mmol/L时,35℃处理组的种子发芽率为66.7%,比25℃处理组提高了50%。总体来说,在0~250mmol/L范围内随NaCl浓度的提高,高丹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的抑制作用增强,35℃的发芽温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NaCl溶液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金丝草可在土壤酸化和镉污染的矿区正常生长,其可能对酸和镉(Cd)胁迫具有特殊的响应策略。为此,以金丝草种子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种子萌发试验,设置不同酸(pH 5.5、4.5、3.5)和镉(5、10、20 mg·L~(-1))胁迫处理,分析不同胁迫条件下金丝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根系质膜完整性及芽亚显微结构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酸胁迫可提高金丝草种子发芽率,不同酸胁迫处理其发芽率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随pH的逐渐减小,金丝草萌发指标呈减小趋势,pH 3.5处理,金丝草种子除发芽率外的其他萌发指标均显著小于对照(P0.05);随着Cd浓度的增加,金丝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指标值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表现出抑制作用,但Cd 20 mg·L~(-1)处理金丝草种子发芽率仍可达40%以上。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值分析发现,pH大于3.5,Cd浓度小于10 mg·L~(-1)对金丝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但随pH的进一步减小和Cd浓度的提高,对金丝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抑制作用明显,根尖质膜和芽亚显微结构造成较大损害,出现细胞器膜破裂和细胞空泡化等现象。综上,金丝草种子萌发对酸和镉胁迫有较强耐性,表现出轻度酸和镉胁迫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促进,而强酸和镉胁迫则抑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盐碱胁迫对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在Na+浓度为10、30、90、270 mmol/L的NaCl、Na2SO4、Na2CO3和NaHCO3胁迫下进行白羊草种子萌发试验,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分析白羊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以及白羊草幼苗的活力指数、胚根长和胚芽长的变化规律,揭示白羊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不同盐碱胁迫的响应。[结果]不同盐碱种类、Na+浓度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白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胚根长及胚芽长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白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及胚芽长均随Na+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平均发芽时间则随Na+浓度的增加而延长。不同Na+浓度对白羊草种子的幼苗活力指数也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其幼苗活力指数随Na+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不同盐碱种类对白羊草种子幼苗活力指数的影响仅有显著(P<0.05)差异,而盐碱种类与Na+浓度的交互作用对白羊草种子幼苗活力指数的影响无显著(P>0.05)差异。白羊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能力会随Na+浓度的升高而下降,且在NaCl和Na2SO4胁迫下要高于Na2CO3和NaHCO3胁迫时。[结论]白羊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可耐受Na+浓度为10 mmol/L的NaCl、Na2SO4、Na2CO3和NaHCO3胁迫,对中性盐的耐受性要高于碱性盐,且盐碱胁迫对白羊草种子胚根生长的影响要大于对胚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NaCl、Na2CO3和二者混合盐溶液6个不同浓度胁迫下,对赖草种子的发芽率、初始萌发时间、发芽速度以及胚根、胚芽的生长情况等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赖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度随NaCl溶液浓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随Na2CO3溶液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其中,50 mmol/L NaCl、5 mmol/L Na2CO3溶液处理下,赖草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最早,发芽率最高,发芽速度最快.混合盐溶液显著抑制种子萌发,随其浓度的增大,初始萌发时间延后,发芽率、发芽速度显著低于对照.NaCl、Na2CO3和二者混合盐溶液对种子发芽率和萌发进程的影响为混合盐>Na2CO3>NaCl.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均不断加大,其影响为Na2CO3>混合盐>NaCl.NaCl、Na2CO3和二者混合盐溶液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对胚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对赖草种子萌发及其胚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NaCl、Na2CO2和二者混合盐溶液6个不同浓度胁迫下,对赖草种子的发芽率、初始萌发时间、发芽速度以及胚根、胚芽的生长情况等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赖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度随NaCl溶液浓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随Na2CO3溶液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其中,50 mmol/L NaCl、5 mmol/L Na2CO3溶液处理下, 赖草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最早,发芽率最高,发芽速度最快。混合盐溶液显著抑制种子萌发,随其浓度的增大,初始萌发时间延后,发芽率、发芽速度显著低于对照。NaCl、Na2CO3和二者混合盐溶液对种子发芽率和萌发进程的影响为混合盐>Na2CO3>NaCl。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均不断加大,其影响为Na2CO3>混合盐>NaCl。NaCl、Na2CO3和二者混合盐溶液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对胚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北方蚕业》2019,(4):8-13
利用硫氢化钠溶液浸种处理,探讨外源施加硫化氢能否缓解重金属镉、砷对桑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胁迫作用。结果表明:镉和砷胁迫对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苗生长量、种子活力指数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胚根伸长的抑制尤为严重,且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与重金属胁迫处理组相比,0.3 mmol/L、0.9 mmol/L、1.5 mmol/L硫氢化钠浸种处理能够显著提高镉或砷胁迫下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苗生长量以及种子活力指数,且提高的程度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加强,1.5 mmol/L硫氢化钠浸种处理的效果最好,但硫氢化钠浸种处理并不能显著改善重金属镉或砷胁迫对于胚根伸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波斯菊种子为研究材料,采用滤纸床进行发芽实验,探究镉(Cd2+)胁迫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及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对种子Cd2+胁迫缓解的最佳处理方式与最适浓度,对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胚芽长、鲜重、丙二醛含量以及抗氧化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波斯菊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及胚芽长随着Cd2+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波斯菊种子能忍耐<0.6 mmol/L的Cd2+处理,但高浓度的Cd2+ (≥0.6 mmol/L)对波斯菊的发芽指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对单Cd2+处理下的波斯菊种子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外源MeJA的处理方式表明,MeJA浸种预处理方式的效果优于MeJA与Cd2+同时处理的方式。且1.0 μmol/L的外源MeJA浸种预处理的缓解效果最佳,与单Cd2+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波斯菊种子19.3%的发芽率,73.0%的活力指数,幼苗28.1%的鲜重,并降低了植物丙二醛(MDA)的含量。低浓度的MeJA主要通过提高植物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清除体内产生的活性氧(ROS),并降低膜脂质过氧化反应,来增强种子逆境胁迫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纳罗克’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 ‘Narok’)种子为供试材料,采用不同浓度(5~25 mmol·L-1)和不同时间(5~25 min)的草酸处理,探究外源草酸对非洲狗尾草种子萌发(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及生理特征(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影响,并研究了外源草酸对储藏0~4年狗尾草种子的生理特性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酸处理对收获当年狗尾草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随着处理浓度和时间增加至25 mmol·L-1,25 min,收获当年的种子可达到破眠效果;采用25 mmol·L-1,25 min的条件处理不同储藏年限的种子,显著提高收获当年种子的SOD和CAT活性,增加0~2年种子幼苗的根长,降低种子MDA含量,POD活性随储藏年份的延长逐渐降低。草酸处理后不同储藏年份种子的综合评分为0年>1年>2年>3年>4年。推荐采用外源草酸处理条件为:25 mmol·L-1,25 min,可有效促进收获当年和储藏1年种子的萌发及生长。  相似文献   

13.
以老化饲用燕麦种子为对象,探讨外源褪黑素对NaCl胁迫下老化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相关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胁迫时添加褪黑素可以提高老化燕麦种子的发芽率,并能增加幼苗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且增强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不同浓度的外源褪黑素(100μmol/L、300μmol/L、500μmol/L、800μmol/L、1000μmol/L)处理均能显著提高NaCl(浓度150mmol/L)胁迫下老化燕麦种子的发芽率、苗高、根长、苗鲜重、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幼苗根冠比和丙二醛含量(P<0.05)。加权隶属函数分析表明,提高老化燕麦种子NaCl胁迫下活力的最佳褪黑素浓度为500μmol/L,此时相对于NaCl胁迫,种子发芽率、苗鲜重、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245.61%、325.55%、52.28%、121.27%。  相似文献   

14.
潘龙  谷文英 《草业科学》2013,30(1):58-62
通过不同浓度的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prusside,SNP)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进行处理,研究其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幼苗胚根与胚轴生长、MDA含量及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处理对照组相比,低浓度SNP(50~100 μmol·L-1)组的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最高,为对照组的121%。幼苗胚根与胚轴的长分别是对照组的139%和1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幼苗POD酶的活性也显著提高,MDA的含量仅为对照组的3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较高浓度的SNP(>100 μmol·L-1)浸种,其发芽率降低,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胚根与胚轴增长趋势也变缓;幼苗POD酶活性增长速度也明显降低,MDA含量有所增加,但仍低于对照组。SNP浸种能促进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提高幼苗POD酶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其适宜浓度为50~100 μmol·L-1。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长枝木霉孢子悬浮液对白三叶种子进行处理,研究了其种子发芽率、根芽长及抗逆性酶活变化,以及长枝木霉对白三叶种子的促生作用及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枝木霉孢子悬浮液浓度在5.0×105个/mL~1.0×107个/mL时能促进白三叶种子活性,在孢子浓度为1.0×106个/mL时,发芽率为93%,与对照80%相比提高了16.25%;胚根长1.93cm,与对照1.26cm相比增长了53.1%;胚芽长1.33cm,与对照1.04cm相比增长了27.8%。抗逆性结果表明,长枝木霉孢子悬浮液能够提高白三叶种子抗病害及不良环境的能力,降低MDA含量,提高PAL、POD的活性。其中,孢子悬浮液浓度为5.0×105个/mL时,PAL活性最高,为2.157U/(g·min)FW;孢子浓度为1.0×106个/mL时POD的活性最高,为29.875U/g FW;孢子悬浮液浓度5.0×105个/mL时,MDA含量最低,为1.012μmol/g FW。  相似文献   

16.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硅对紫花苜蓿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知硅能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基础上,采用实验室发芽法研究PEG干旱模拟下,硅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ava L.‘Sadie7’)萌发及生理的影响。初步探讨硅肥对紫花苜蓿抗旱性的调控机制,以期筛选出有效提高紫花苜蓿抗旱性的适宜硅肥浓度。结果表明:在一定干旱程度和适宜硅浓度下,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胚根长有所提高,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在10%PEG胁迫下,施用1.00mmol·L~(-1)硅酸钾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当硅酸钾浓度达到2.50mmol·L~(-1)时会抑制其发芽。在10%和15%PEG浓度下,1.00 mmol·L~(-1)硅酸钾处理后胚根长显著(P0.05)大于对照。在5%和10%PEG胁迫下,2.00mmol·L~(-1)硅酸钾处理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15%PEG浓度下,2.50mmol·L~(-1)硅酸钾处理显著降低了幼苗丙二醛(MDA)含量,且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干旱胁迫程度不同,所适宜的能提高紫花苜蓿抗旱性的硅酸钾浓度不同。研究表明,硅从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开始就作用其生理生化过程,并且提高其抗逆性。  相似文献   

17.
8种山蚂蝗种子萌发期耐盐耐旱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不同山蚂蝗(Desmodium Desv.)种子萌发期耐盐耐旱性差异,本研究选用8种山蚂蝗种子为材料,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观测了NaCl和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处理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和胚芽的影响,并探讨了8种山蚂蝗种子在萌发期耐盐耐旱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山蚂蝗种子对NaCl胁迫较敏感。当NaCl浓度为50 mmol·L-1时,发芽指数均明显下降;当NaCl浓度为100 mmol·L-1时,胚根和胚芽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当NaCl浓度≥150 mmol·L-1时,胚根胚芽均不能正常生长,甚至出现腐烂。低浓度的PEG胁迫对山蚂蝗种子发芽无显著影响,但可促进胚根和胚芽生长。在PEG浓度≤15%时,山蚂蝗种子均能正常萌发且生长良好;当PEG浓度为20%时,种子萌发和生长均显著受到抑制;当PEG浓度为25%时,仅糙伏山蚂蝗发芽率为86.00%,其它种子不能萌发。在8种山蚂蝗种子中,山蚂蝗、赤山绿豆和异果山绿豆耐盐性较好,糙伏山蚂蝗和异叶山蚂蝗抗旱能力较强,南美山蚂蝗耐盐性和抗旱均较差。  相似文献   

18.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狼毒浸提液对紫花苜蓿、披碱草和冰草的化感作用,分析狼毒浸提液对3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作用规律和作用强度,以期为退化草原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5种浓度梯度狼毒浸提液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均具有抑制作用,125g·L^-1处理下种子发芽率较对照相比减少33.56%;对披碱草和冰草种子具有“低促高抑”现象,25g·L^-1处理下披碱草种子发芽率较对照增加19.76%,冰草增加45.91%。2)狼毒浸提液对紫花苜蓿幼苗苗高呈现低浓度(≤50g·L^-1)促进生长,高浓度(≥75g·L^-1)抑制生长,对披碱草幼苗苗高呈现低浓度(≤25g·L^-1)促进生长,高浓度(≥50g·L^-1)抑制生长。狼毒浸提液对冰草幼苗根长具有抑制作用,较对照相比减少78.21%。狼毒浸提液处理下3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受到抑制作用,且随着狼毒浸提液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9.
PEG胁迫对柳叶水甘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桦  李雪 《草业科学》2013,30(4):571-576
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研究干旱胁迫对柳叶水甘草(Amsonia tabernaemontana)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5%PEG处理种子其萌发率、萌发速率系数、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高于对照组,随着胁迫质量分数递增,萌发率下降,复水后,仍能萌发,种子具有一定的抗旱性。2) 幼苗处理随着胁迫质量分数递增及胁迫时间延长,其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显著增加;脯氨酸含量与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高质量分数PEG胁迫处理,脯氨酸含量增加;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  相似文献   

20.
聚乙二醇对羊茅属4种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溶液作为渗透胁迫剂,对羊茅属Festuca 4种牧草种子的萌发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PEG浓度(5%)促进中华羊茅F.sinensis和西北羊茅F.kryloviana胚根的生长,较高PEG浓度(10%~15%)显著抑制4种羊茅植物胚根和胚芽的生长及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提高,PEG浓度对胚芽生长的抑制效应比胚根大.各植物胚根(芽)长、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随PEG浓度的增加呈显著降低变化(P<0.05).胚根/胚芽比、发芽率、发芽势可作为羊茅属牧草种子萌发期抗旱性初步评定的鉴定指标.4种植物的抗旱性顺序为中华羊茅>西北羊茅>毛稃羊茅F.kirilovii和法恩苇状羊茅F.arundinc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