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明确青海省不同地区燕麦田杂草的组成和群落结构,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青海省不同地区燕麦田杂草进行了调查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燕麦田常见杂草有25种,隶属17科23属,其中以菊科、蓼科、十字花科和苋科为主,优势杂草有5种,分别是野胡萝卜、香薷、节裂角茴香、灰绿藜、猪殃殃。从杂草的分布区域来看,青海省4个区域中,平安区燕麦田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最高,有21种杂草,而湟中县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最高。经聚类分析,青海省4个区域燕麦田杂草群落可以分为3组,互助县和平安县杂草群落聚为一组,湟中县和海晏县燕麦田杂草群落结构各有特点,分别单独成一组。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小麦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倒置“W”型九点取样法对山东省小麦田杂草进行了调查,明确了山东省小麦田田间杂草的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调查结果表明:山东省小麦田杂草共有 69种,隶属于21科,54属,其中禾本科、菊科和十字花科杂草种类最多,禾本科杂草为15种,菊科杂草11种,十字花科杂草8种,优势杂草有播娘蒿、荠菜、猪殃殃、雀麦、麦瓶草、小花糖芥、麦家公、看麦娘、节节麦和打碗花等10种,这10种杂草是构成山东省各地区小麦田杂草群落的优势种,此外区域性优势杂草有15种,一般性杂草有44种。从杂草区域分布来看:山东省7个区域中鲁西南平洼区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最高,其次是鲁南山区和鲁中山区,而鲁西北平原区和鲁北滨海区的辛普森指数最高。经聚类分析,山东省小麦田杂草群落分为4组:鲁西南平洼区和鲁南山区群落结构类似为一组,此组杂草种类和数量均多,发生重;胶东丘陵区、胶潍河谷平原区和鲁中山区群落结构类似为一组,此组杂草种类和数量介于中等,发生较重;鲁西北平原区和鲁北滨海区与其他地区差异较大,单独划为两组,这两组杂草发生种类和数量均少,跟其他组差异均较大。  相似文献   

3.
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5种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田杂草的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与旋耕相比,免耕及免耕覆盖秸秆区多年生杂草种类较多,但处理间物种丰富度差异不显著。3种免耕处理区麦家公综合优势度比显著低于旋耕区,荠菜综合优势度比则显著提高,旋耕秸秆还田可显著降低麦家公的综合优势度比、提高播娘蒿的综合优势度比。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田杂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影响显著,通过群落相似性指数(Bray-Curtis index)及聚类分析,5种耕作方式处理区杂草群落可以分为2类,Ⅰ类包括NT、NTS6000、NTS3000,耕作方式为免耕,Ⅱ类包括RTS、RT,耕作方式为旋耕,其中,Ⅰ类的物种丰富度略大,物种多样性及群落均匀度均显著大于Ⅱ类,而群落的优势度显著小于Ⅱ类。  相似文献   

4.
杂草是抑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影响其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生物因子。黄芪为多年生药用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田间杂草群落结构不断发生变化。通过田间调查统计发现整个黄芪田中杂草有66种,分属24科59属。其中以菊科和豆科杂草种类最多,分别有10种。优势种有冰草、狗尾草、虫实、田旋花、苦荬菜等。不同生长年限黄芪田中杂草群落结构不同,一年生黄芪田间杂草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最低(32、1.71、0.49),Simpson指数最高(0.372),杂草集中度高。十年生黄芪田间杂草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最高(3.14、0.82),Simpson指数最低(0.068),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生长年限相近的黄芪田杂草群落结构特征相近,以三年生与五年生黄芪田最为相似,Sorenson指数最高(0.828)。伴随年限的增加,黄芪田中杂草群落优势种变化趋势为“一年生种子植物-多年生小草本-多年生大草本/小灌木”,建群植物变化趋势为“虫实-冰草-醉马草/冷蒿”。黄芪田中杂草主要有两大类传播方式:以种子传播的游击战模式和以根茎走窜传播的根据地模式,分别以虫实和冰草为代表植物。  相似文献   

5.
选择石羊河下游4种不同类型荒漠草地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群落,采用重要值、丰富度指数、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对不同立地类型黑果枸杞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组成主要集中在藜科、蒺藜科、菊科和禾本科,这4大科植物在该区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所调查群落中共有植物种31种,分属9科28属,单科单属种较多,占到了总科数的一半;研究区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相对单一,黑果枸杞在群落中占有重要地位,且重要值相对较大,对群落的稳定性起关键作用;植物的生活型中灌木植物占优势,其次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占的比例最少;不同类型荒漠草地中黑果枸杞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偏低,物种丰富度较低,生态优势度较高,种间相遇率偏低,群落中物种分布不均匀,表明植被群落结构简单、组织水平低,优势种或建群种在群落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兰州市南北两山草本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兰州市南北两山面山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兰州市南北两山面山草本植物优势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结果 表明:调查区域有野生草本植物23科50属64种,优势科主要集中在禾本科、菊科、豆科、藜科、蒺藜科等;优势种为冰草和铺散亚菊,其中冰草在4个区均有生长,生长范围广,适应性强;铺散亚菊在3个区出现,适应性弱于冰草;七里河区野生草本植物的Margalef丰富度、Simpson多样性以及生态优势度均最高,安宁区野生草本植物的均匀度最高.建议在南北两山面山绿化时应不断优化植物群落空间结构,增加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祁连山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昆虫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海  李婧梅  程茜  褚晖  陈懂懂 《草业科学》2012,29(1):121-127
2009年7月中旬于祁连山地区的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研究站,在滩地草甸、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山坡草甸和沼泽化草甸4个不同的生境中对昆虫进行百网取样,共获得908头昆虫。分别隶属于10目42科 65种。发现该地区双翅目昆虫是最繁盛的类群:第2个优势目为膜翅目,其次优势目为鞘翅目。昆虫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依次为滩地草甸>金露梅灌丛>山坡草甸>沼泽化草甸;均匀度差异不大;优势度指数沼泽化草甸最高,滩地草甸最低。滩地草甸和山坡草甸昆虫群落的相似性最大;其次是金露梅灌丛;差异最大的是沼泽化草甸。通过分析发现,生境的变迁和气候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变化。  相似文献   

8.
采用目测、网捕、色板诱集和糖醋液诱捕等方法,对云南省蒙自地区枇杷园越冬代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春季蒙自枇杷园生态系统内节肢动物包括9目30科 41种,其中植食性昆虫31种,捕食性昆虫7种,中性昆虫3种,分别占整个群落的75.61%、17.07%、7.32%。植食类亚群落的优势度指数与优势集中性指数均最高,节肢动物总群落在数量上主要受植食类亚群落的影响。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在时间序列上呈现一定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野外调查与植物群落相似性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冷杉林火烧迹地不同坡向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特点,结果表明:经过火后15年恢复,云杉-冷杉火烧迹地有草本植物22科40属46种,其中优势科有菊科,种类数最多(11种),其次为毛茛科6种,伞形科4种,蓼科3种,茜草科、龙胆科、蔷薇科和忍冬科各2种;在草地北坡、西北坡、东北坡和东坡分别分布着高山冷蕨+密生薹草+总状橐吾群落、密生薹草+高山冷蕨+野草莓群落、密生薹草+野草莓+箭竹群落和密生薹草+野草莓+总状橐吾群落;北坡的Margar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东坡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最高,而4个坡向草地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不同坡向植物群落存在一定的梯度格局,但是彼此分布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得出:随着坡向由阴坡(北坡)到半阳坡(东坡)的变化,植被盖度逐渐减小;北坡的Margar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最大,其次是西北坡和东北坡,而东坡的最小;不同坡向植被类型分异现象较弱,植物群落存在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依据霸王(Zygophllum xanthoxylon)群落的外貌特征及霸王个体数量和冠幅,将霸王演替分为先锋群落阶段[猫头刺(Oxytropis aciphylla)+霸王]、郁闭群落阶段[霸王+猫头刺+荒漠锦鸡儿(Caragana roborovskyi)]和衰退阶段(猫头刺+荒漠锦鸡儿+霸王),研究了腾格里沙漠南缘霸王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物种组成、种群分布格局及优势物种重要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霸王群落演替过程中共有17种植物,分属7科14属;在3个演替阶段,物种丰富度变化不明显,而物种多样性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生态优势度则相反;在先锋群落阶段霸王群落呈均匀分布,郁闭阶段和衰退阶段呈集群分布;郁闭稳定阶段霸王重要值最高,先锋群落阶段和衰退阶段次之。  相似文献   

11.
对新疆狗牙根制种田土壤杂草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种子库杂草种类有灰藜(Chenopodium album)、野西瓜苗(Hibiscus trionum)、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和扁蓄(Polygonum avicu-lare)等,均主要分布在0~10 cm的土层内,杂草种子量达9180.83粒/m2,其中又以灰藜、反枝苋为优势种,占杂草总量的50%以上。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杂草种子发芽率均在20%以下,总活力在50%左右。同时,阐述了新疆狗牙根制种田土壤种子库杂草种子的来源,提出了减少杂草种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对高寒地区禾草混播草地第一至第四年的草地群落杂草进行了研究。发现:1.从一龄草地到四龄草地一年生杂草种类减少,杂草种类总数增加,且增加的杂草是多年生。一龄、二龄草地杂草种类相同,为一年生;三龄、四龄草地一年生杂草减少。2.从一龄草地到四龄草地组分种数量特征发生重大变化。一年生杂草在一龄时为优势种,第二年就退出优势地位,第三年开始多年生虽单种数量较少但种类增加,从而杂草在群落中的地位又发生变化或加强了发生变化的潜力。3.化学防除对第一、二年的草地群落结构和产量都有重大的影响;施肥抑制杂草侵入,利于维持草地稳定;放牧促进杂草侵入,使草地退化加速。4.覆盖播种防除杂草的效果变化较大;单播草地稳定性差,2、3、4组合混播草地杂草群落在三龄时差异不大,但草地产量依次递增。5.从一龄到四龄禾草混播草地杂草群落的变化出现了4个明显的时期:一年生杂草占优势时期、多年生目标禾草占优势时期、多年生杂草大量出现的时期和多年生杂草占优势时期。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甘农2号’黑麦(Secale cereale L.)为试验材料,以‘冬牧70’和‘黑饲麦’为对照,来评价‘甘农2号’在2018-2019年在青海省不同区域(海晏县、湟中县、平安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3个黑麦品种中,‘甘农2号’在3个试验点的平均干草产量(13.04 t·hm-2)显著高于‘冬牧70’和‘黑饲麦’,平均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冬牧70’和‘黑饲麦’;3个试验点中,海晏点3个黑麦品种的平均干草产量(12.06 t·hm-2)显著高于湟中和平安点;品种×年份交互作用中,2018年‘甘农2号’黑麦的平均干草产量(14.38 t·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试验点×年份交互作用中,2018年海晏点3个黑麦品种的平均干草产量(14.47 t·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甘农2号’黑麦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高且较稳定,适应青海省海晏县、湟中县和平安区以及其他气候相似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区台湾草草坪杂草发生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年中在广州市区不同区域的5个样地进行调查,发现台湾草Zoysia tenuifolia草坪杂草有136种,115属,48科,严重危害的有虾钳菜Alternanthera nodiflora,空心莲子草A.philoxeroides,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酢浆草O.corniculata,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醴肠Eclipta prostrata,泥花草Lindernia antipoda,莎草Cyperus rotundus,水蜈蚣Kyllinga brevifolia,绊根草Cynodon dactylon,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等10余种.  相似文献   

15.
马祥  贾志锋  张永超  张然 《草地学报》2019,27(6):1759-1765
为探究生物有机肥对高寒牧区燕麦(Avena sativa L.)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本研究开展了3年(2015-2017年)的田间试验,共设置5个不同的施肥处理(3个有机肥处理和2个对照处理),于成熟期测定了燕麦种子产量和秸秆产量,并分析了土壤的理化性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量对高寒牧区燕麦的产量影响较大,施用4 500 kg·hm-2生物有机肥的燕麦种子产量和秸秆产量最佳,较不施肥对照增加了0.45倍,0.37倍,0.42倍和0.39倍,0.22倍,0.24倍,但处理效果低于化肥处理,对种子产量构成要素分析表明生物有机肥主要是通过增加燕麦的小穗数、单株穗粒和单株穗重及千粒重来达到增产的效果,种子产量与穗部农艺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此外,生物有机肥能够有效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全磷、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提高有机质含量,降低燕麦田土壤pH含量,有效提高燕麦产量,与常规施肥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6.
兰州引黄灌区玉米田杂草群落及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兰州引黄灌区玉米田杂草进行了研究,初步了解了其杂草种类和杂草种群的消长动态。主要杂草有打碗花、田旋花、藜、刺儿菜、荠菜、稗草、马齿苋、反枝苋、狗尾草。主要杂草的干重为藜、反枝苋、稗草分别列第1、第2和第3位。生态位的研究结果表明,藜的时间、水平、垂直生态位宽度值最高,分别为0.952 6,0.971 8,0.937 9,其危害最大;其次为反枝苋和稗草。藜、反枝苋和稗草为优势种群,与玉米存在时间、水平、垂直空间的竞争激烈,并且这3种杂草的生态位重叠值也最大,因此在使用一种除草剂时,可能会导致另两种杂草的发生与蔓延。马齿苋尽管数量最多,但其在垂直方位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小,对玉米影响小,处于劣势。除草处理各经济性状指标值均较不除草对照高,其折合产量为10 111.11 kg/hm2,较不除草处理增产36.19%。  相似文献   

17.
江苏麦田杂草群落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王开金  强胜 《草业学报》2007,16(1):118-126
用七级目测法调查江苏150个样点麦田草害情况,应用主成分分析对江苏省麦田杂草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决定江苏麦田杂草发生、分布和危害的主要因素是地带性气候 土壤性质因素。将150个样点划分为5个聚类群,即江南稻茬麦田、宁镇扬丘陵旱茬麦田、沿海旱茬麦田、徐淮旱茬麦田和沿江及苏北稻茬麦田聚类群,根据综合草害指数和发生频率明确了各聚类群相应的优势杂草,并就该地区麦田杂草发生的特点提出了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青海东部农区高产优质燕麦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青海东部农区种植的优质燕麦(Avena sativa)品种,以8个当地主栽燕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进行比较分析,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开花期8个燕麦品种的饲草产量及品质从高到低依次为青海444>青海甜燕麦>青燕1号>青引1号>加燕2号>白燕7号>青引2号>林纳,其中青海444饲草产量最高,达39091.29 kg·hm^-2,青海甜燕麦排名第2,且两者纤维含量低,适口性较好;青燕1号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较高。因此收获饲草建议种植青海444、青海甜燕麦和青燕1号。成熟期8个燕麦品种的种子产量及饲草品质综合评价从高到低依次为白燕7号>青海甜燕麦>青燕1号>林纳>青海444>青引2号>加燕2号>青引1号,白燕7号粗蛋白含量(3.74%)最高,但白燕7号的种子产量(5528.01 kg·hm^-2)低于林纳(5888.69 kg·hm^-2),青燕1号种子产量较低,因此以种子高产为目的建议种植白燕7号、青海甜燕麦和林纳。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安全高效的燕麦田除草剂,选用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和40%二甲·辛酰溴乳油两种除草剂,以不同浓度混配后施于燕麦田,研究其对燕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对燕麦安全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杂草的防效差异显著(P0.05),混配处理的防效平均在75%,高于各单剂处理。药后15d40%二甲·辛酰溴乳油和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混配处理(1 400mL/hm2+225g/hm2)的株防效最高,为86.23%。药后30d的防效同样以40%二甲·辛酰溴乳油和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混配处理(1 400mL/hm2+225g/hm2)的最高,其鲜重防效可达到98.81%。40%二甲·辛酰溴乳油和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混配处理(1 400mL/hm2+225g/hm2)还能显著提高燕麦干草产量,与对照相比可增产16.4%,达到10 404kg/hm2。籽粒产量以40%二甲·辛酰溴乳油和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700mL/hm2+225g/hm2)处理最高,为2 564.27kg/hm2,相比对照增产3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