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在氮磷钾(NPK)基施的基础上,富啡酸(FA)和锌硒微肥(Zn-Se)配施对紫花苜蓿硒、锌吸收及硒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A和Zn-Se微肥均能提高不同茬次紫花苜蓿的全硒和全锌的含量和积累量,NPK、FA和Zn-Se微肥三者配合施用的效果最好,硒和锌积累量分别达30.64g/hm2和317.66g/hm2。在提高紫花苜蓿全锌、全硒和无机硒含量作用方面,Zn-Se微肥处理的效果明显高于FA施用处理,但FA处理在提高紫花苜蓿有机Se含量效果方面高于Zn-Se微肥处理,然而二者配施时对无机Se含量影响不明显;Zn-Se微肥处理的有机Se转化率却低于FA,而NPK-FA和NPK-FA-Zn-Se处理最高,转化率可达70%左右。可见,富啡酸和锌硒配施(NPK-FA-Zn-Se)时可明显提高紫花苜蓿Se、Zn含量,并提高有机Se转化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方法,通过播前基施硒、锌微肥和富啡酸,研究了硒锌和富啡酸配施对紫花苜蓿产量、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统一施用氮磷钾的基础上,适量硒锌或富啡酸的施用均可提高紫花苜蓿干草产量,且以两者配施效果最好,产量达16.28 t/hm2,显著(P<0.01)高于对照,增幅为42.43%;施用硒锌混合微肥或富啡酸均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硒、锌含量及积累量;硒锌和富啡酸配施极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和粗灰分含量,而对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影响不显著,三者配施显著提高了氨基酸总量及缬氨酸(Val)、亮氨酸(Leu)以及赖氨酸(Lys)等3种必需氨基酸(EAA),同时提高了非必需氨基酸(NEAA)中的天门冬氨酸(Asp)、精氨酸(Arg)、组氨酸(His)和酪氨酸(Tyr),其他氨基酸变化不明显。因此,适量硒锌与富啡酸配施有利于增加苜蓿干草产量、营养成分、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改善紫花苜蓿品质。  相似文献   

3.
硒钴配施对紫花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河南省黄河滩区,研究叶面喷洒硒肥以及硒钴配施,对紫花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微肥在分枝期到开花期能够显著地提高苜蓿茎叶比,降低鲜干比,增加干物质含量;从开花期到成熟期能显著地提高其株高;硒肥仅能提高苜蓿营养生长期的产草量,而硒钴配施则能显著提高总产草量;硒以及硒钴配施不但能显著提高青干草中的硒钴含量,而且能显著提高Fe、Mn、Cu、Zn、Mo和B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其中以Se和Mo的提高幅度最大;硒钴配施能显著提高干草粗蛋白质、粗灰分和钙的含量,显著降低含水量和粗纤维含量,改善牧草品质。  相似文献   

4.
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在河西走廊玉门轻粘土地区土壤缺乏Mn、Zn微量元素条件下,单施或配施不同含量Mn、Zn微肥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用量的Mn、Zn,无论单施还是配施均可提高苜蓿干草产量和质量,以配施Mn_1Zn_2(低锰高锌)模式下产量、质量最好;不同微肥含量处理可显著提高草产量,同时提高营养成分收获量。  相似文献   

5.
在严重缺硒缺锌的石灰性土壤中,采用锌、硒两因素三水平(纯锌施用量分别0、0.10、0.40 g·kg~(-1),纯硒施用量0、0.30、1.80 mg·kg~(-1))完全设计盆栽基施的方法,以紫花苜蓿为对象,研究了硒、锌元素配施对紫花苜蓿产量、硒锌积累量和氨基酸含量与组成的影响,并采用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对紫花苜蓿氨基酸组成特点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探讨硒、锌复合微肥对紫花苜蓿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单施低锌处理(0.10 g·kg~(-1))外,其他处理均显著提高苜蓿干草产量,硒是提高产量的主要因素,锌对提高苜蓿干草产量有促进作用,两者配合效果最好;单施硒或硒锌配施均极显著提高了苜蓿硒含量,硒锌间表现为协同作用;单施锌极显著提高了苜蓿锌含量,配施适量硒促进了紫花苜蓿对锌的吸收,但过量施硒不利于苜蓿对锌的吸收。各处理紫花苜蓿总氨基酸含量(T)在15.88~18.89 g·100 g~(-1)(以干重计),以低硒低锌处理(Se_1Zn_1)含量最高,高硒高锌处理(Se_2Zn_2)含量最低。各处理紫花苜蓿必需氨基酸含量(E)在5.11~6.45 g·100 g~(-1),以低硒高锌处理(Se_1Zn_2)含量最高,Se_2Zn_2处理含量最低;低硒(Se_1Zn_0)、高硒低锌(Se_2Zn_1)、高锌(Se_0Zn_2)与低硒高锌(Se_1Zn_2)等处理紫花苜蓿氨基酸E/T值接近40%。所有处理紫花苜蓿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可见,在严重缺硒和锌的石灰性土壤中,施锌量0.1~0.4 g·kg~(-1),施硒量0.3 mg·kg~(-1)不仅能提高紫花苜蓿产量,而且能改善其氨基酸组成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盆栽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水平的磷和锌交互处理对沃柑/资阳香橙(Citrus junos Sieb.Ex Tanaka)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可显著提高植株高度,施锌对株高无显著影响。根系活力在低磷水平下最强,与施锌浓度无关;在高磷水平下明显降低,但会随配施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浓度磷锌配施下叶绿素含量最高。单独施用低浓度磷、锌对根系和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提高,而高浓度则明显减少。低磷浓度下,根系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施锌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同磷浓度时,叶片可溶性蛋白会随施锌浓度增加而增加。磷浓度相同时,施锌比不施锌提高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根系POD活性,降低了根系SOD、CAT活性。根系和叶片丙二醛含量在低磷浓度以及单独施用低浓度锌时降低显著。综上,适宜浓度的磷锌配合施用可以改善柑橘的生理特性,提高柑橘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狂蝇蛆病对驯鹿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驯鹿狂蝇蛆病与机体氧自由基代谢的关系,分别对感染驯鹿和健康驯鹿血清中的微量元素硒(Se)、锌(Zn)、铜(Cu)、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脂质过氧化终末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感染组驯鹿血清Se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Zn、Cu含量差异不显著;感染组驯鹿血清GSH-Px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uZn-SO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AT活性差异不显著;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机体患病后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导致抗氧化能力降低,引发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8.
在郑州黄河滩区紫花苜蓿草地上基施4种硒钴配施肥料(低硒低钴型、低硒高钴型、高硒低钴型和高硒高钴型)的田间试验,研究微肥基施3年后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当年(2008)0~20cm土层中Se的有效含量平均提高了16.67%(P0.01),种植苜蓿3年后(2011);通过苜蓿吸收和富集,0~20cm土层中Se含量平均下降9.76%(P0.05);基施当年高钴肥料能使0~20cm土层中Co的含量平均提高8.24%(P0.05),种植苜蓿3年后,Co的含量平均下降5.74%(P0.05),土壤中Co的含量相对平衡,低钴肥料对土壤中钴的有效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硒钴配施肥料会显著降低土壤中Cu、Mn和Zn3种微量元素的有效含量(P0.05),对土壤中Fe的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提示,基施硒钴配施肥料,会降低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但对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以及有机质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硒钴配施还有降低土壤的容重和提高土壤孔隙度的作用,多次施用会破坏土壤的结构;4种硒钴配施肥料基施后能够显著影响土壤中硒的有效含量。  相似文献   

9.
选用肃南县年龄、胎次、营养状况相近的双峰驼24头,随机分为4组,在同等条件下进行试验,探讨矿物质营养与双峰驼抗氧化系统功能的关系.试验期共40天,每隔10天采集血样,测定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和全血中矿物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给双峰驼补铜和硒能提高机体抗氧化系统的功能,提高全血Cu、Se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喷施微肥对苜蓿微量元素含量及积累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在氮磷钾基肥供应足量的基础上,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Zn、Fe、Mo、Co、B、Cu、Se和Mn 8种微肥混合喷施对紫花苜蓿微量元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微肥能促进苜蓿Zn、Fe、Mo、Co、B、Cu、Se和Mn的含量及积累量的增长,且恰当的组配微肥中Mo和Co含量,如本试验的高钼低钴处理,能显著促进苜蓿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积累量的同时增长(P<0.05)。  相似文献   

11.
在严重缺硒缺锌的石灰性土壤中,采用锌、硒两因素三水平(纯锌施用量分别0、0.10、0.40 g·kg-1,纯硒施用量 0、0.30、1.80 mg·kg-1)完全设计盆栽基施的方法,以紫花苜蓿为对象,研究了硒、锌元素配施对紫花苜蓿产量、硒锌积累量和氨基酸含量与组成的影响,并采用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对紫花苜蓿氨基酸组成特点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探讨硒、锌复合微肥对紫花苜蓿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单施低锌处理(0.10 g·kg-1)外,其他处理均显著提高苜蓿干草产量,硒是提高产量的主要因素,锌对提高苜蓿干草产量有促进作用,两者配合效果最好;单施硒或硒锌配施均极显著提高了苜蓿硒含量,硒锌间表现为协同作用;单施锌极显著提高了苜蓿锌含量,配施适量硒促进了紫花苜蓿对锌的吸收,但过量施硒不利于苜蓿对锌的吸收。各处理紫花苜蓿总氨基酸含量(T)在15.88~18.89 g·100 g-1(以干重计),以低硒低锌处理(Se1Zn1)含量最高,高硒高锌处理(Se2Zn2)含量最低。各处理紫花苜蓿必需氨基酸含量(E)在5.11~6.45 g·100 g-1,以低硒高锌处理(Se1Zn2)含量最高,Se2Zn2处理含量最低;低硒(Se1Zn0)、高硒低锌(Se2Zn1)、高锌(Se0Zn2)与低硒高锌(Se1Zn2)等处理紫花苜蓿氨基酸E/T值接近40%。所有处理紫花苜蓿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可见,在严重缺硒和锌的石灰性土壤中,施锌量0.1~0.4 g·kg-1,施硒量0.3 mg·kg-1不仅能提高紫花苜蓿产量,而且能改善其氨基酸组成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硒肥利用率,探索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吸硒特性,采用叶面施硒方法,研究硒肥对苜蓿产草量及吸收、转化、利用硒的影响。结果显示:叶面施硒能提高苜蓿产草量,并随施硒量增加呈先升后降,以施硒100 mg·kg-1增产最好,显著高于未施硒苜蓿(P<0.05),但与施硒50,70和200 mg·kg-1苜蓿差异不显著;苜蓿吸收外源硒能力随施硒量增加而提升,而有机硒转化率及硒肥利用率随施硒量提高呈先升后降趋势;施硒苜蓿有机硒转化率均显著高于未施硒苜蓿(P<0.05),但施硒苜蓿间差异不显著,而硒肥利用率以施硒50 mg·kg-1最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土壤施硒方法,研究基施硒肥对不同生育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吸收、转化和利用硒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硒肥能显著提升紫花苜蓿吸收外源硒的能力(P<0.05);并随生育期延伸呈先升后降的倒"V"型变化,初花期吸收硒能力最强;而紫花苜蓿硒含量随生育期的推移而降低.基施硒肥显著提高紫花苜蓿有机硒的转化率(P<0.05),当施硒量≥0.45 mg·kg-1时,有机硒转化率 > 50%.紫花苜蓿有机硒转化率随生育期的发展呈下降趋势;紫花苜蓿对硒肥的利用率很低,不超过1.5%;并随生育期的进程先升后降,初花期硒肥利用率最高.施硒量与不同生育期苜蓿硒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基施硒肥与苗期牧草硒线性方程为:y=1.9912x+0.1827(R2=0.9696),基施硒肥与分枝期牧草硒线性方程为:y=1.7394x+0.1724(R2=0.9670),基施硒肥与孕蕾期牧草硒线性方程为:y=1.5045x+0.1542(R2=0.9694),基施硒肥与初花期牧草硒线性方程为:y=1.2547x+0.1588(R2=0.9835),基施硒肥与盛花期牧草硒线性方程为:y=1.0044x+0.1500(R2=0.9904).  相似文献   

14.
硒对紫花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郑州市花园口镇研究了叶面喷施硒肥对紫花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喷施硒肥能显著提高苜蓿产草量,以施硒50 mg·kg-1效果最好,产草量比对照提高1121 kg·hm-2;喷施硒肥能显著促进紫花苜蓿对锌和硒的吸收,分别以施硒100和200 mg·kg-1效果最好,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71.11%和9096.42%,积累量提高94.35%和9258.31%;适量喷施能显著促进磷、铜、锰、硼、钴和钼的吸收,对磷和铜而言,施硒100 mg·kg-1效果最好,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3.53%和34.38%,积累量提高40.75%和52.62%;对锰、硼、钴和钼而言,施硒50mg·kg-1效果最好,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1.64%、2.84%、23.08%和39.22%,积累量提高52.95%、29.92%、54.95%和75.52%;喷施硒肥未显著促进钙和铁的吸收;紫花苜蓿硒含量和积累量与施硒量呈正相关;锰、硼、钴、钼含量和积累量与施硒量呈负相关;锌、磷铜含量和积累量随施硒量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锌、铁、钼配施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草量及锌铁钼含量和吸收量的影响,为其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锌、铁、钼以不同比例配施均能提高紫花苜蓿产草量,且单施锌(12kg·hm-2)、铁(15 kg·hm-2)、钼(0.5 kg·hm-2)或两两配施效果显著(P<0.05);尤其是锌(12 kg·hm-2)和钼(0.5 kg·hm-2)配施,产草量最高(7.01 t·hm-2),较对照增产25.40%。锌、铁、钼以不同比例配施对紫花苜蓿锌铁钼含量和吸收量影响不尽相同,锌(12 kg·hm-2)、铁(15 kg·hm-2)、钼(0.5 kg·hm-2)三者互作能显著(P<0.05)提高苜蓿锌铁钼的含量和锌钼吸收量,钼锌互作能显著(P<0.05)提高苜蓿钼和锌的含量和吸收量;单施锌或锌铁互作能显著(P<0.05)提高苜蓿锌的含量和吸收量;单施钼或钼铁互作能显著(P<0.05)提高苜蓿钼的含量和吸收量;而单施铁或与锌或钼互作均未能显著提高苜蓿铁的含量和吸收量。  相似文献   

16.
优质苜蓿青干草在奶牛生产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在荷斯坦奶牛饲草中添加5%的高硒型、高硒钴型、高硒钴锌型和普通型苜蓿青干草,研究4种苜蓿青干草对奶牛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型苜蓿草干草相比,高硒苜蓿草干草不但能够增加奶牛的体长、胸围和奶牛体重.而且能够提高奶牛日产奶量8.6%,降低料奶比12.17%,提高饲料的转化和利用;高硒钴苜蓿青干草能显著地提高牛奶中乳脂含量的22.15%,高硒钴锌苜蓿青干草能显著地提高牛奶中乳蛋白、乳糖以及非脂固形物含量的9.28%、3.26%和4.69%.在奶业的实际生产中,可根据不同的的需要,在日粮中选择特定的高微量元素苜蓿青干草来添加.  相似文献   

17.
喷施叶面肥是提高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探明不同叶面肥成分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长、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并筛选紫花苜蓿优质高产的叶面施肥方案,本试验以生长第2年的‘东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Dongnong No.1’)为材料,在春季返青期一次性土壤施肥基础上,于刈割前20天分别喷施苜蓿专用叶面肥(自主研制,专利申请号:201810124670.2)、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0.3%尿素+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这7种叶面肥(分别简称叶面肥A,B,C,D,E,F,G),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每年刈割3茬,观测不同叶面肥对‘东农1号’紫花苜蓿高度、茎叶比、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并进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均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垂直高度、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其中叶面肥G处理下,全年总干草产量达14 595.81 kg·hm-2,比对照提高17.70%;平均粗蛋白含量为25.43%,比对照提高3.12%。叶面肥A处理纯增经济效益和产投比分别达2 414.57元·hm-2和2.63,是叶面肥G处理的2.65倍和8.77倍。经过综合比较分析,在寒地黑土农区喷施紫花苜蓿专用叶面肥(A处理)相对投入较少,产出较多,综合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肥料施用对越冬期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生理指标及对产草量的影响,于2007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氮磷钾全施(NPK)、不施氮肥(PK)、不施磷肥(NK)、不施钾肥(NP)和不施肥(CK)5个处理,测定了越冬期叶片的部分生理指标,并收获了全生育期产量。结果表明:氮、磷肥施用均可显著提高多花黑麦草叶绿素含量(P<0.05),而施钾对叶绿素的影响相对较小;施氮可提高光合速率,其效果明显高于磷、钾肥;肥料对多花黑麦草水分利用率的影响顺序为氮>磷>钾;各处理相比,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以及水分利用率均表现为NPK>NP>NK>CK≈PK;氮、磷肥的施用均显著降低多花黑麦草蒸腾速率(P<0.05),其变化趋势为NPK≈NPCK≈PK,丙二醛含量则呈相反趋势;与不施肥对照处理相比,氮、磷、钾肥分别使干草产量提高268.3%、53.3%、22.7%。结果说明,施肥可以调节多花黑麦草越冬期的相关生理指标,具有提高多花黑麦草抗寒和抗旱能力,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