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延缓稻纵卷叶螟抗药性产生,验证新型药剂方案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以期为稻纵卷叶螟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常规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设置2个不同处理: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750 g/hm2和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450 g/hm2+150 g/L茚虫威悬浮剂300 g/hm2,对照处理为8%虫螨腈2100 g/hm2和清水对照(CK),测定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150 g/L茚虫威悬浮剂组合用药在不同田间区域和不同品系水稻上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组合药剂处理对稻纵卷叶螟均有较高的防效,其中宁波试验中,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750 g/hm2与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450 g/hm2+150 g/L茚虫威悬浮剂300 g/hm2对早稻/单季稻制种田稻纵卷叶螟3天后防效均在85%以上,7天后防效均在90%以上,14天后2个处理的保叶率均在90%以上;温州试验中,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750 g/hm2与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450 g/hm2+150g/L茚虫威悬浮剂300 g/hm2对单季稻防效与宁波试验一致,药后3天防效在85%以上,药后7天防效均在93%以上,14天后2个处理的保叶率同样在90%以上。各处理防效以及保叶率均优于对照处理。2种药剂组合方案对稻纵卷叶螟均有着很好的防治效果,不仅表现出优异的速效性,也表现出了较长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2.
转Bt基因水稻对水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转cry1Ab/cry1Ac基因汕优63水稻(汕优63/Bt水稻)对靶标害虫一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观察的方法对汕优63/Bt水稻对二化螟的致死性及其对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抗虫效果进行了研究。室内离体植株测定结果表明,汕优63/Bt水稻对二化螟具有很好的抗性,1龄幼虫取食汕优63/Bt水稻48h和72h后的死亡率由31.5%上升到95.6%。3龄幼虫的死亡率由2.7%上升到67.9%。汕优63/Bt水稻对1龄幼虫的致死效应高于3龄幼虫,但没有二化螟能在汕优63/Bt水稻上完成世代发育。在田间。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在汕优63/Bt水稻上造成的白穗率和卷叶率分别为0.38%和0.24%。显著低于对照。表现出良好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东乡野生稻研究协作组,对野生稻抗稻螟和纵卷叶螟进行了二年初步观察,包括: 1.枯心苗调查:1983年与1984年观察野生稻对二化螟、大螟危害造成枯心情况,如表  相似文献   

4.
23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进一步明确现有杀虫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在大田中,以喷雾施药法对23种杀虫剂进行了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用药20d后,对稻纵卷叶螟控制效果达90%以上的品种有: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和氟虫睛;防治效果达80%~90%有敌敌畏、辛硫磷、毒死蜱、丙溴磷、杀螟硫磷、乙酰甲胺磷、三唑磷、喹硫磷、敌百虫,以及杀虫单、氟铃脲、仲丁威。可以认为,只要施药及时,目前大多数杀虫剂仍能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为害。  相似文献   

5.
对77个生产中主要使用的杂稻品种进行了稻瘟病的田间自然抗性鉴定。鉴定结果:对叶稻瘟具有高抗的有10个品种,穗颈瘟无高抗品种,中抗的有4个品种,其余品种均表现为中感和高感。  相似文献   

6.
正基于同时防治水稻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的杀虫药剂较少的现状,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于2014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探索了有机磷类、沙蚕毒素类、酰肼类、多杀菌素类、取代苯基吡唑类、缩氨基脲类、噁二嗪类、大环内酯抗生素类及双酰胺类等9类16种杀虫剂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37种杀虫剂混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廖世纯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2):253-255
为进一步明确现有杀虫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2007年,在大田中,以喷雾施药法对37种杀虫剂混配剂进行了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用药20天后,对稻纵卷叶螟控制效果达90%以上的品种有11种;控制效果达80%~89%有23种;控制效果〈80%的仅3种。可以认为,合理的混配剂,可能是今后控制稻纵卷叶螟为害的最为经济有效品种。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对稻纵卷叶螟的抗药性进行系统性监测,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2010至2013年间稻纵卷叶螟初孵幼虫对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茚虫威、阿维菌素以及多杀霉素的敏感性,据此建立了稻纵卷叶螟对这5种杀虫剂的毒力敏感基线。在此基础上,2015年对采自江苏武进、盐城以及江浦稻田的稻纵卷叶螟抗药性水平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茚虫威、阿维菌素和多杀霉素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9.
<正>稻纵卷叶螟是我国南方稻区水稻三大主要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危害稻叶,严重时全田白叶,孕穗期对水稻危害特别大,严重影响产量。近10年来,由于害虫抗药性、不同地域耕作制度、气候特征以及害虫迁飞特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该害虫在全国主要稻区大发生的频率明显增加,为害加重,已成  相似文献   

10.
六种新农药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评价了六种新农药对单季稻主害代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药后5天,5%甲维盐11.25 g(有效含量/公顷,下同)、10%阿维?氟虫双酰胺60 mL和24%氰氟虫腙216 mL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在95%以上,32%丙溴?氟铃脲288 mL、20%氯虫苯甲酰胺30 mL和14.5%甲维?毒死蜱211.5 mL的防效在73.5%-83.1%。药后12天,丙溴?氟铃脲和氰氟虫腙的防效为74.1%~82.7%,阿维?氟虫双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防效为62.9%~65.6%,甲维盐和甲维?毒死蜱的防效在50%以下。药后31天,除丙溴?氟铃脲和氯虫苯甲酰胺还有40%防效外,其它药剂无防效。氰氟虫腙、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氟虫双酰胺的保叶效果最好,药后5-12天为68.5%~78%,显著高于甲维盐、丙溴?氟铃脲和甲维?毒死蜱(53.3%~69.9%)。药后31天甲维盐和甲维?毒死蜱的保叶效果差在26%以下,其它药剂仍有45%-62%保叶效果。  相似文献   

11.
6种新农药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近年来新型杀虫剂对浙西北山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2009年在大田以喷雾施药法对6种新型杀虫剂进行了防治单季稻五(3)代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5天,5%甲维盐11.25g(a.i/hm~2,下同)、10%阿维·氟虫双酰胺60mL和24%氰氟虫腙216mL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在95%以上,32%丙溴·氟铃脲288mL、20%氯虫苯甲酰胺30mL和14.1%甲维·毒死蜱211.5mL的防效在73.5%~83.1%。药后12天,丙溴·氟铃脲和氰氟虫腙的防效为74.1%~82.7%,阿维·氟虫双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防效为62.9%~65.6%,甲维盐和甲维·毒死蜱的防效在50%以下。药后31天,除丙溴·氟铃脲和氯虫苯甲酰胺还有37.8%~39.0%防效外,其他药剂无防效。氰氟虫腙、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氟虫双酰胺的保叶效果最好,药后12天为68.5%~70.3%,显著高于甲维盐、丙溴·氟铃脲和甲维·毒死蜱(54.0%~61.7%)。药后31天甲维盐和甲维·毒死蜱的保叶效果差在27%以下,其他药剂仍有44%~62%保叶效果。可以认为,甲维盐、阿维·氟虫双酰胺和氰氟虫腙防治稻纵卷叶螟速效性好、持效性较差,丙溴·氟铃脲、氯虫苯甲酰胺速效性和持效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是Tamil Nadu的一种主要水稻害虫。通常在分蘖盛期和剑叶期为害。人工放养4龄幼虫1条/蘗于盆栽IR20植株的剑叶上。限制以剑叶饲喂。以未放养植株作对照。放养4天后移去幼虫并按叶片总面积的百分率记录其危害。成熟期接分蘖收集谷粒并计算不饱满谷粒百分率。记录健全谷粒重量并计算谷粒产量。  相似文献   

13.
<正>为探明彩色稻对水稻主要食叶害虫稻纵卷叶螟及其卵寄生蜂的影响,2017年以来,浙江省农科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创意农业重点实验室等单位科研人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相关研究。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趋向于在彩色稻上产卵,在彩色稻上的产卵百分比达60%以上,显著高于常规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湖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研究人员采用感虫水稻品种TN1,设置3种施硅水平,即高硅(0.32g Si/kg土壤)、低硅(0.16g Si/kg土壤)和不施硅对照(0g Si/kg土壤),研究了施用硅肥对稻纵卷叶螟产卵和取食选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稻纵卷叶螟幼虫对硅处理水稻叶片的取食选择性和成虫在硅处理水稻上的着卵量、着卵率均显著低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辽宁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水平,从而为抗病品种选育、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在2015-2019年对辽宁省200个水稻主栽品种设置3个播期,在田间病圃内采用自然诱发法对稻曲病进行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年度间、同年度不同播期间,水稻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不同穗型水稻稻曲病发生程度不同,且显著差异。随着播期的推迟,稻曲病的发生程度明显下降,并且年度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0个供试水稻品种中表现高抗(HR)和抗病(R)品种分别为5个(占2.5%)和34个(占17.0%),中抗(MR)和中感(MS)品种分别为34个(占17.0%)和53个(占26.5%),感病(S)和高感(HS)品种分别为46个(占23.0%)和28个(占14.0%)。整体上,抗∶中∶感品种数的比值为19.5∶43.5∶37.0,结果表明辽宁水稻主栽品种稻曲病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高毒农药被禁用,探索可替代产品成为当务之急,从2005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高毒农药替代试验示范项目,迄今为止已经5年。为了验证各试验药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实际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对非靶标有益生物安全性,以及筛选出高毒农药替代产品、大面积推广应用和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2012年我站在黄冈市黄州区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适宜江苏丘陵稻区旱育机插条件下长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种子处理方式,以机插为前提条件,采用20%氯虫苯甲酰胺(CAP)悬浮剂浸种、清水浸种后药剂拌种(湿拌)及干籽拌种(干拌)3种方式处理种子,比较其对水稻的保叶效果和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并结合赶蛾数据分析当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结果表明,3种处理方式对稻纵卷叶螟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相同用量条件下,对水稻的保叶效果和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均为干拌≥湿拌>浸种处理。在江苏丘陵地区稻纵卷叶螟第3代偏轻至中等发生、第4代中等偏重发生条件下,利用CAP有效用量2.0g/kg浸种处理种子、1.0g/kg湿拌和干拌处理种子均可达到90%以上的保叶和杀虫效果,有效控制时长达111d以上。结合农药利用率及成本因素,在江苏丘陵地区可利用CAP有效用量1.0g/kg拌种,湿拌或干拌种子可预防水稻生长前期偏轻发生、后期中等偏重发生的稻纵卷叶螟,有效减少田间白叶率、活虫数及田间稻纵卷叶螟防治次数。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不同油菜品种对江西省油菜菌核病的田间抗性表现,以‘中油杂200’、‘赣油杂108’和‘华油杂62’等30个不同遗传背景的油菜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南昌市、宜春市和九江市开展了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结果】不同的油菜品种在同一地点具有不同的抗性表现,同一油菜品种在不同地点也存在较大的抗性差异;综合各地的抗性表现,‘中油杂22’、‘赣油杂108’、‘富油668’、‘中油589’、‘圣元77’和‘赣油杂1009’对核盘菌有较高的自然抗性且稳定性相对较好。【结论】本结果可为江西省油菜菌核病抗性品种的推广应用及油菜抗性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宁夏固原县以及黑龙江农科院农场的田间自然病圆进行了不同向日葵品种杭黄姜病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同一供试地点不同向日葵品种之间以及同一品种在不同供试地点间均存在着一定的杭性差异。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供试的48份向日葵品种中鉴定出高杭品种10份,中杭品种10份,感病品种28份;宁夏固原县供试的30份向日葵品种中鉴定出5份高杭黄萎病的向日葵品种,中抗黄姜病品种12份,13份感病品种;黑龙江农科院供试的52份向日葵品种中鉴定出1份免疫品种PR2302,高杭品种8份,中抗品种14份,感病品种30份。同时,不同供试地点的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向日葵品种在不同供试地点对黄姜病杭性表现出一定差异,预示着向日葵黄姜病菌存在着致病力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采用分菌系人工接种与病圃自然诱发的方法,对2008年重庆市秀山、云阳、梁平等16个区、县提供的冈优725、冈优177、渝优1号等97个生产上推广种植的水稻品种进行抗瘟性鉴定。结果表明:测定品种的平均抗谱率为64.8%,抗谱率最高的为95.1%,最低的为26.8%,抗谱率高于50.0%的有71个,占78.9%;田间鉴定颈瘟达感病或高感的有82个,占84.5%。与近年鉴定结果相比,田间抗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