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胜科 《蚕学通讯》2007,27(1):19-20
我镇是大埔县种桑养蚕的示范镇之一,为了确保农民的增产增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提出了以下几点种桑养蚕生产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省力化种桑养蚕综合技术农村示范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种桑养蚕是我国的传统产业,有着辉煌的历史.但由于技术性强,花工多,风险大,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冲击.许多老蚕区已转产或正在转产,或向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但其面临其他作物或行业的挑战并没有因此而减轻,为摆脱蚕桑生产的困境,提高种桑养蚕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实行科学的省力化种桑养蚕是唯一的出路.本试验拟把多年来有关省力化种桑养蚕及优质高产的各项科研成果和技术综合配套,在蚕区进行表证示范试验,以期达到省工省力、优质高产高效益的目的,成为蚕区推广应用的样板.经过1997~2000年在广东省化州市安埇村和翁源县三华镇八字陂村15个蚕户3.2hm2桑田的示范试验中,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达到了优质高产省力化、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黄胜科 《广东蚕业》2007,41(2):18-19
我镇是大埔县种桑养蚕的示范镇之一,为了确保农民的增产增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提出了以下几点种桑养蚕生产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周彩明 《中国蚕业》2006,27(3):61-62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江浙各地蚕桑主产区相继出现一批又一批种桑养蚕大户,户种桑面积少则1 ̄2hm2,多则5 ̄10hm2,从而改变了“户种一亩桑,人养一张种”的传统养蚕方式,在规模化蚕业发展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诸暨市蚕桑生产历史悠久,种桑养蚕十分普及,1993年养蚕农户3.8万个,饲养普通蚕种8.41万张,生产蚕茧2835t,位居浙江省蚕茧产量第9位。随着工业、家庭企业及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2005年全市经济总量已名列全国百强县市,位居27位,成为全国经济较发达县市。这对传统的蚕桑生产冲击是可想而知的,蚕桑生…  相似文献   

5.
淳安县是浙江省次贫困县之一,地处浙西山区,集边区、库区、老区、山区于一体,交通相当不便,工业比较落后,二、三产业又不发达,种桑养蚕是该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农民家庭收人的主要来源,蚕业生产的丰歉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高低.1994年全县拥有桑园3526.7hm2,年产茧4009t,蚕茧产值7096万元,居农产品产值首位.  相似文献   

6.
嘉兴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称,种桑养蚕生产历史悠久,"桑柘遍野,无人不习蚕",故种桑养蚕是当地农民的主要产业之一.在种桑养蚕过程中,气象环境对蚕桑生产的影响十分明显,特别是春季连阴雨不但对桑树的正常生长带来严重影响,而且对家蚕的正常饲养带来许多困难.本文对春季连阴雨天气特点与对蚕桑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以嘉兴地区2002年出现的罕见的春季连阴雨为例作进一步分析,最后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
王正义 《中国蚕业》2001,22(2):59-60
蚕桑是宁夏的一项新兴产业,是宁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加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为了加快宁夏蚕桑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宁夏光熟和沙荒地资源及蚕茧质量的优势,达到以桑治沙、养蚕脱贫、改善环境的目的,利用蚕桑产业具有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特点,积极推动蚕桑产业大踏步发展,是跨入新世纪的战略选择.蚕桑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从蚕种生产、催青、饲养、收烘等多方面相互配合、协调,才能保证蚕茧生产的顺利进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合理确定养蚕布局、养蚕规模、把握养蚕关键技术、建立配套的蚕桑技术体系以及完善生产服务是蚕桑生产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天然丝制品需求量不断增大。种桑养蚕市场前景良好,对于提高我市农业生产水平产生良好契机。本文结合本地地理条件,劳动力方面,种桑养蚕的产效特点对关于如何在滨海盐碱地种桑养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兰溪市梅江镇种桑养蚕,历史较久.现有桑园面积1233.3 hm2,年饲养蚕种2.8万张,年产鲜茧近1000 t,有6700户养蚕农户,占2.2万个农户的三分之一,78个行政村都有养蚕农户,蚕桑产业与很多的养蚕农户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全南县种桑养蚕的历史较长,广大蚕农在养蚕过程中有使用石灰消毒的习惯.笔者就如何使用石灰消毒进行了总结,以供蚕农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明阶 《蚕学通讯》2003,23(1):36-39
1 养蚕布局与桑资源的利用现状 重庆一年养蚕次数,虽然各地不一,但主要蚕区均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一年养蚕4次,即养足养好春秋两季蚕的同时,增养夏蚕,看桑树上桑叶的多少再决定饲养晚秋蚕,一直延续到今,都为这种养蚕布局.下面将我市1999~2001年3年来养蚕发种量、产茧量、单产、桑园面积与1/15hm2桑养蚕数量和1/15hm2桑产茧量,以及蚕种出库时间分别列表于后,足以反映出重庆市种桑养蚕生产现状.据此笔者就我市"调整养蚕布局,提高蚕茧质量"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12.
蚕桑生产是秀洲区传统的优势产业,种桑养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秀洲区素有"丝绸之府"的美誉,在秀洲区的农业生产中,蚕桑生产有着最完整的产业链,从蚕种繁育到种桑养蚕,从缫丝织绸到丝绸印染,从服装生产到出口创汇,其产业链最长最完整。  相似文献   

13.
肖丽萍 《广西蚕业》2007,44(A02):34-34
灵山县灵城镇谭礼村农民朱荣,广开思路、大胆创新,采用集团升降式上蔟法,解决了普通农户规模化种桑养蚕的难题,开辟了一条省力化种桑养蚕发家致富的好路子。2006年,朱荣到灵山县新圩镇蒙塘村委租下10亩旱地种桑,3月种桑,7月上旬开始养第一批蚕,到11月中旬止,共养蚕10批,产茧800多公斤,产值2万元。  相似文献   

14.
罗志平  吴奇 《四川蚕业》2004,32(4):44-45,48
我县种桑养蚕历史悠久,这一古老而传统的产业曾为我县城乡经济的发展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但近年来,我县蚕桑生产逐渐萎缩,农村养蚕劳动力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探索省力化养蚕技术,提高蚕茧质量,使蚕农达到省力增效的目的,今秋我站在蚕桑主产乡镇酉溪镇15村6社进行了方格蔟、塑料折蔟自动化上蔟试点示范工作。  相似文献   

15.
广西种桑养蚕与种植甘蔗和木薯的比较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贤帅 《广西蚕业》2010,47(1):48-50
研究农作物比较效益,对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区的种桑养蚕与种植甘蔗和木薯生产效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是种桑养蚕每亩总产值2006年高达4 080元、种植效益(纯收益)达2 083元,均为种植甘蔗和木薯的3倍以上。根据生产特点不同,种桑养蚕与种植甘蔗和木薯花费人工成本有差异,种植木薯的人工成本利润率最高,达到296.66%~413.33%,种桑养蚕的为162.86%,种植甘蔗的人工成本利润率只有61.11%~129.39%。从种植效益、成本利润率等方面,结合3种农作物的生产特点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为合理调整我区农业生产结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淳安县浪川乡洪家村徐国良,夫妻两人于1997年承包集体0.8 hm2桑园,一心一意开始了种桑养蚕致富之路.如今拥有桑园面积2.13 hm2,其中成林桑园1.5 hm2.2004年共饲养蚕种90张,产茧3.8 t,平均张产茧达40多kg,蚕茧收入达到6.5万余元,667 m2(亩)桑产值达3 000元,同2003年相比,蚕种增加27张,产茧增加1.3 t左右,蚕茧产值增2.3万余元.养蚕纯收入达4万元,真正成为我县种桑养蚕的专业户,致富的"领头雁".总结其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7.
江为民 《蚕桑通报》2011,42(4):46-47
1王店镇基本情况 王店镇位于嘉兴市秀洲区南部,处于海宁市、桐乡市、秀洲区三县交界地带。蚕桑生产历来是王店镇的传统产业,种桑养蚕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较早地形成从桑苗培育、蚕种生产、蚕茧生产、加工出口等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全镇桑园面积1400hm2,养蚕户1-3万余户,年饲养蚕种在4万张左右,  相似文献   

18.
罗恒成 《广西蚕业》1996,33(2):8-12
我区农民种桑养蚕已有悠久的历史,建国后又有了发展。但生产有的年份上,有的年份下,多年来步履维艰,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到1978年,全区年产蚕茧不足2000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蚕丝生产才有长足的发展。从90年代起尤为迅速。1991~1995年五年,全区共产茧8万吨,  相似文献   

19.
宜州市蚕沙收集和处理方式的探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思庆 《广西蚕业》2008,45(3):43-44
宜州市是全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县市。2007年全市有10万农户36万农民种桑养蚕,桑园面积达到26.4万亩,蚕种饲养量超过110万张,鲜茧产量达4.2万吨,产值7.9亿元,桑蚕成为富民强县的特色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0.
覃光族 《广西蚕业》2000,37(4):45-46
1999年,我地区种桑养蚕遍及全地区11个县市、78个乡镇、358个村、26656户农户,桑园面积55000多亩,养蚕134700张,产鲜茧353.45吨(70690担),创产值4000多万元,养蚕户平均收入1500多元,有7140户养蚕收入超过5000元,有205户收入超万元。环江县大才乡同进村的下坪屯,全屯19户,去年户均种桑1. 8亩,户均养蚕12张,户均养蚕收入4500多元,该屯殊荣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黄根欲,带头科学种桑养蚕已有15个年头,1988年以来,他养蚕收入年年超万元,他全家4口人,去年种有桑园3.6亩,养蚕30张,产鲜茧1080公斤,收入11448元,占家庭经济收入的67%,平均亩桑产茧300公斤,亩桑产值3180元、人均养蚕纯收 入2227元。我地区早已成为全区蚕桑重点县市的宜州市和环江县,今后上半年蚕茧收购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公斤14~18元,优质蚕茧处于畅销价高的形势。多年来,宜州市党委和政府对发展蚕桑生产极为重视,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去冬今春,全市广大农户又扩种新桑园9760亩,全市桑园面积从去年25000亩扩大到今年的35000亩,预计今年养蚕超10万张,产鲜茧350吨(7万担),农户收入4500多万元,创税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