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品种油豆角生物学特性和贮藏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7个不同油豆角品种为试材,统计其生物学特性,研究了在相同处理条件下不同品种的贮藏效果。结果表明:7个品种的花冠色大不相同,豆荚长度、宽度和单荚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产量最高的是超纯一棵树,其次是太空大将军、俏春大荚油豆王和矮生宽荚油豆王;油豆子最耐贮藏,其次是俏春大荚油豆王,而齐研五号架油豆位列第三。  相似文献   

2.
【目的】杧果易受冬季低温寒害,造成产量下降甚至绝收,严重影响杧果产业的发展。通过对杧果不同品种耐寒性的研究,为杧果耐寒品种选育及栽培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妃’‘凯特’‘红玉’‘金煌’‘热品6号’和‘台农2号’为试材,测定了低温胁迫下其叶片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低温胁迫下,杧果叶片各指标均高于对照,且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随着温度下降及时间延长,6个杧果品种REC和MDA含量不断升高,CAT活性先升后降;不同品种SOD和POD活性变化不同,‘凯特’‘红玉’和‘金煌’3者活性先升后降,‘贵妃’和‘台农2号’SOD活性呈2种不同变化,‘热品6号’SOD活性先升后降,‘贵妃’和‘台农2号’POD活性呈降-升-降变化,‘热品6号’呈3种不同变化。【结论】低温胁迫过程中杧果叶片REC、MDA含量升高,SOD、POD和CAT活性先升后降,6个品种的耐寒性由弱到强依次为‘台农2号’(-0.97℃)‘贵妃’(-1.68℃)‘热品6号’(-2.11℃)‘凯特’(-2.32℃)‘金煌’(-4.04℃)‘红玉’(-5.14℃)。  相似文献   

3.
不同镉水平对白菜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不同镉(cd)水平对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L.)Makino]两个品种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cd 1 mg·L-1 对两品种生长(除‘杭州油冬儿’地上部干质量)及叶绿素 含量无显著影响,cd 10 mg·L-1显著抑制植株生长(除‘沪青1号’根干质量),减少叶绿素含量。cd可诱导叶片中活性氧02-. 、H2O2的产生,引起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累积。Cd 1 mg’L 显著增加‘沪青1号’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杭州油冬儿’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 活性。cd 10 mg·L 显著降低两品种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 、CAT、APX及‘沪青1号’POD活性, 显著增加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  相似文献   

4.
芍药花芽分化期间营养物质与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品种芍药为试材,研究了芍药花芽分化各时期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早花品种‘粉玉奴’和‘大富贵’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整个花芽分化时期变化幅度不大;晚花品种‘迟粉’和‘杨妃出浴’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均表现双峰型变化曲线。4个芍药品种POD活性均呈现单峰型变化趋势,SOD和CAT活性随着花芽分化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块茎酶促褐变及与相关生理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块茎具有易褐变的特性,严重影响其加工产品的品质以及加工产业的发展。通过对50个马铃薯品种(系)块茎横切后不同时间的褐变程度(B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总酚含量的测定,采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隶属函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酶促褐变特性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酶促褐变程度与PPO和POD活性显著正相关,而与总酚含量不相关。50个马铃薯品种(系)可分为4种类型,其中第Ⅰ类只包含‘滇薯6号’1个品种,属于极易褐变类型;第Ⅱ类包括‘乐薯1号’等19个品种(系),属于易褐变类型;第Ⅲ类包括‘冀张20号’等15个品种(系),属于中度褐变品种;第Ⅳ类包括‘大西洋’等15个品种(系),属于不易褐变类型。其中,‘兴佳2号’、‘冀张8号’有望作为马铃薯抗酶促褐变育种材料;而‘滇薯6号’可作为马铃薯块茎酶促褐变机理研究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以2种从美国引种的藤蔓月季Climbing rosa‘Alchymist’和‘Handel’为试材,采用正交设计进行扦插试验,比较不同扦插基质和外源激素处理组合的生根差异,结合发根过程过氧化物酶(POD)、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分析它们的变化与生根率的关联性。结果表明:‘Alchymist’扦插生根的较佳配方为200mg·L~(-1)ABT,黄土∶河沙=1∶1,生根率达到86.67%;‘Handel’在200mg·L~(-1) IBA,黄土∶腐殖土=1∶1的配方中生根率最高,为96.67%。‘Alchymist’和‘Handel’的POD活性基本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下降趋势。2个品种的POD活性在愈伤组织形成时持续上升,POD活性的上升率与生根率成正比,‘Alchymist’生根率最高的处理中POD活性上升率最大,上升率达363.96%。2个品种的PPO活性变化呈现上升-下降趋势,不定根产生过程中,PPO活性一直上升,且‘Alchymist’和‘Handel’的PPO活性上升率与生根率成正比,‘Handel’生根率最高的处理PPO活性上升率最大,达661.423%。2个品种的IAAO活性变化大体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不定根产生过程中,2个品种IAAO活性与生根率呈负相关,‘Alchymist’生根率最好的处理IAAO活性下降率最大,达45.53%。‘Alchymist’和‘Handel’生根率与POD活性和PPO活性呈正相关,与IAAO活性呈负相关。‘Alchymist’和‘Handel’的生根率与3种酶的相关系数排列顺序为0.664(PPO)0.606(POD)0.463(IAAO)。  相似文献   

7.
以樱桃品种‘樱砧王’‘马哈利’‘大青叶’‘桑缇娜’‘晚丰’‘艳阳’为试材,进行室内抗茎腐病测定,并对叶片厚度、表皮细胞厚度、气孔大小、感病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研究了樱桃叶片表型及抗性酶在抗茎腐病中的作用,以期为田间种植或选育抗病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供试的6个樱桃品种叶片厚度、表皮细胞厚度、气孔大小均有差异,但与抗性无明显相关性;樱桃被茎腐病菌侵染后,SOD、POD、CAT活性均有增加,抗病品种增加量明显高于感病品种。樱桃的叶片厚度、表皮细胞厚度、气孔与抗茎腐病无明显相关性;抗性酶SOD、POD、CAT在对茎腐病抗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酿酒葡萄品种耐盐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引进的11个酿酒葡萄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葡萄品种在不同浓度NaCl条件下的盐害指数、株高和根数等指标,从中筛选出4个耐0.4%NaCl的品种,以其中耐盐性较强、中等和较弱的3个品种进一步分析了其在不同盐胁迫下脯氨酸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dismutase,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3个葡萄品种叶片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耐盐性较弱的品种‘Dechaunac’叶片中MDA含量增加幅度大于抗盐性较强的‘Vidal Blanc’和‘Villard Blanc’品种;在0.2%NaCl条件下,3个品种SOD和POD活性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当盐浓度为0.4%时,耐盐性较弱的品种‘Dechaunac’叶片中SOD、POD活性开始下降,而‘Villard Blanc’和‘Vidal Blanc’品种SOD、POD活性继续上升,表明维持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是其抵御盐分胁迫的重要方式。盐胁迫下3个品种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与抗盐性无严格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4个酿酒葡萄品种抗寒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酿酒葡萄品种的抗寒性强弱,筛选出具有较好抗寒性的品种。【方法】以引进的3个酿酒葡萄品种‘北冰红’、‘左优红’、‘双红’以及石河子主栽品种‘赤霞珠’的1 a(年)生枝条为材料,测定低温处理后各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应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计算供试品种的半致死温度,并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品种的抗寒力进行比较。【结果】4个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先升后降,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一直升高,POD活性下降。【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判4个品种抗寒性大小依次为‘双红’‘左优红’‘北冰红’‘赤霞珠’,研究结果为酿酒葡萄的引种与栽培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低温胁迫对3个红掌品种叶片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阿拉巴马’、‘大哥大’和‘粉冠军’3个红掌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低温胁迫对其叶片形态、叶片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 ℃低温胁迫48 h后,‘阿拉巴马’新叶颜色稍有变红,基本没有冷害症状;‘粉冠军’冷害表现最重,温度回升后叶片大量枯死,导致整株死亡;‘大哥大’冷害表现居中,新叶萎蔫。在低温胁迫下,‘阿拉巴马’电解质渗透率缓慢升高,MDA含量增加,CAT、POD和SOD活性均较高,且CAT活性持续上升,P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并趋于稳定,SOD活性较稳定,随着CAT活性的增强和POD、SOD酶活性的稳定,在低温胁迫36 h后,电解质渗透率和MDA含量开始下降;而‘大哥大’和‘粉冠军’在低温胁迫12 h后电解质渗透率和MDA含量明显增加,SOD活性开始下降,低温胁迫24 h后CAT活性开始下降,POD活性急剧上升。从形态和生理指标综合来说,3个品种的抗寒性以‘阿拉巴马’最强,‘大哥大’次之,‘粉冠军’最差。  相似文献   

11.
核桃IOD和POD酶活性与生长势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核桃不同品种实生苗为试材, 研究了叶片和根部过氧化物酶( POD) 和吲哚乙酸氧化酶( IOD) 活性与树体生长势的关系。结果表明: 叶片POD酶活性与株高显著负相关, 与株高增长量极显著负相关; 根部POD酶活性与株高及干周极显著负相关, 与株高增长量及干周增长量显著负相关; 根部IOD酶活性与株高极显著负相关, 与株高增长量及干周显著负相关。叶片POD和IOD酶活性明显高于根部。核桃实生苗根部POD、IOD及叶片POD酶活性可作为其生长势的预选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以青枯雷尔氏菌RS-1403作为外源微生物,研究不同浓度青枯雷尔氏菌胁迫对烟草植株叶片PPO、POD、SOD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PO和POD酶活性总和显著高于对照,而SOD酶活性总和除了处理2(接种浓度为2.35×10~4CFU/mL)外,其余的各个处理的均低于对照。烟草植株的根部、茎部和叶片的POD、PPO和SOD酶活性总和明显高于对照处理,并且其酶活性达到高峰的时间有所不同。胁迫接种5 d后,烟草植株叶片和茎部的POD酶活性和对照处理的比值最大,胁迫接种10 d后,烟草植株根部POD酶活性比值最大。烟草植株叶片和根部在接种15 d后,PPO酶活性和对照处理的比值达到最大,茎部PPO酶活性在接种5 d后比值最大。接种20 d后,处理烟草植株叶片和茎部的SOD酶活性和对照处理的比值达到最大,接种后25 d,根部SOD酶活性比值最大。  相似文献   

13.
AgNO_3对梨叶片不定梢再生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AgNO3在离体培养物形态发生中的作用,以金水和金花梨组培苗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AgNO3对梨叶片再生不定梢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mg/LAgNO3能明显提高金水叶片不定梢再生率和再生数;金花叶片不定梢再生有效促进的AgNO3为0.1~0.5mg/L。经AgNO3处理后,2品种抗氧化物酶活性与对照差异显著。在暗培养期间,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有较大幅度变化,特别是经0.1mg/LAgNO3处理后,金花叶片中POD活性及金水叶片中CAT活性增幅均高于其余3个处理。叶片中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也增加但上升幅度不及对照。在进入光培养阶段后,添加适当的AgNO3可提高叶片原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峰值,且H2O2含量和O·2产生速率随之下降,但较高含量AgNO3处理易引起H2O2含量和O·2产生速率回升。虽然品种间抗氧化物酶活性变化不完全一致,但通过比较发现0.1mg/LAgNO3对提高金花和金水叶片抗氧化物酶活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辣椒(Capsicum annuum L.)黄绿苗胞质雄性不育系(YBM-A6)、保持系(YBM-B6)及绿苗(96-140)的叶绿素变化及叶片酶活性。从幼苗期到成株期三者的叶绿素含量呈逐步增加的变化趋势,绿苗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含量都远高于黄绿苗,但黄绿苗叶片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b)(除结果期外)的比值都远大于绿苗。黄绿苗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高于绿苗,但其含量变化趋势相同;黄绿苗叶片中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趋势与绿苗相同;YBM-A6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低于其保持系YBM-B6,过氧化物酶活性则高于其保持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开花结果盛期明显高于保持系YBM-B6和96-140。说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变化与辣椒黄绿苗的叶色变化有关,酶活性变化可能与黄绿苗胞质雄性不育系YBM-A6的不育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以根结线虫侵染后的黄瓜幼苗为试材,用无线美、海绿素、毒线丹、阿维菌素处理种植土壤后,测定了黄瓜叶绿素、SOD、POD、相对电导率含量的变化,检测药剂对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药剂处理后,黄瓜叶部的SOD活性高于对照,在4种药剂中以无线美的最高;处理的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无线美处理值是对照的3倍多;药剂处理的相对电导率均显著低于对照。根结线虫侵染番茄后,经不同药剂处理均有一定的防效,且使黄瓜的生理指标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阿月浑子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变机制,以阿月浑子组培丛生芽为外植体,在其继代培养基(1/2DKW)中分别添加抗褐变剂PVP和Cys,分析组培苗叶片、茎段和愈伤组织的总酚含量以及PPO、POD、PAL、C4H酶活性的变化,研究其与褐变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个继代培养周期内,愈伤组织中PPO活性呈增加趋势,而叶片和茎中PPO活性呈"V"字形变化。POD活性随继代时间增长而逐渐升高,继代28 d后开始下降,愈伤组织中POD活性变化范围较叶片和茎段中要高一个数量级。PAL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而C4H酶活性在继代前期上升,继代14 d或21 d后下降。结合相关性分析可知,阿月浑子各组织的总酚含量与褐变率呈显著正相关,并且POD酶在促褐变反应中发挥主要作用。在实验中发现,PVP与Cys虽然对POD、PPO、CH4酶活性也有一定影响,但其主要是通过抑制PAL的酶活性,显著减少了组培苗和愈伤组织的酚类物质含量,从而降低褐变率。  相似文献   

17.
在黄瓜幼苗子叶期及第一真叶期用不同浓度的氯钾离子共体液进行诱导处理,测定黄瓜叶片中的酶活性。结果表明:诱导后各处理的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到诱导后10 d各处理达到最大值;POD活性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诱导初期对照和各处理变化平缓,10 d后急剧升高,15 d达最大值,之后下降,且经诱导后各处理均高于对照;脲酶活性均高于对照,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诱导后10 d达到峰值。在诱导物浓度为0.5%~1.5%的范围内,黄瓜叶片内各生理生化指标较对照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BTH处理和蔓枯病病原菌接种对甜瓜抗蔓枯病相关的POD和PPO的影响,结果表明,BTH处理能有效提高不同甜瓜品种对蔓枯病的抗性.BTH处理第1、2和4天,抗蔓枯病品系‘PI420145’和蔓枯病感病品种‘伊丽莎白’的第3叶和第5叶的POD和PPO酶活性均高于对照;BTH和蔓枯病病原共同处理第1、3、5、7天,‘PI420145’和‘伊丽莎白’的第3叶和第5叶的POD和PPO酶活性高于蔓枯病病原菌处理;所有的处理中‘PI420145’的POD和PPO的酶活性均高于‘伊丽莎白’.表明POD和PPO酶活性与甜瓜对蔓枯病的抗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对3种不同品种的茶树叶片进行低温处理,测定其MDA含量,电解质渗透率及其保护酶类:SOD、POD、CAT的活性,评价3种不同茶树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不同低温的胁迫,3个茶树叶片的MDA和电解质的渗透率均呈上升的趋势;POD活性变化趋势与SOD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而CAT在该试验的3个品种却表现出活性降低的趋势。应用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3个茶树品种的抗寒能力依次是:凫早二号农抗早福鼎大白茶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